事實證明,對於眼下這個要命的時間點,太子和二皇子究竟誰繼位,大部分朝廷官員都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除了那些利益攸關的官員仍然在大放厥詞喋喋不休之外,連臉色變幻不定的方閣老最後都跪下行禮喊了吾皇萬歲萬萬歲。
至於消息傳到民間,能引起的反響估計就更小了,畢竟原本趙軒就是繼位的熱門人選,江南一戰後,京城百姓對於他的議論聲也明顯多了起來,眼看就要打仗,一個英武的皇子繼位,顯然會更得人心一些。
坐在龍椅上的趙軒看著下麵行禮的群臣,還有某些人依舊鐵青的臉色,知道這場繼位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奪權,原本監國的太子莫名其妙就成了齊王,日後的史書上,說不定要把搶到皇位的他寫成什麼樣子。
而且之所以能這麼順利,不過是因為某個膽大包天的人提前將大魏的皇帝送去成仙,從那顆紅丸,再到遺詔,囚禁太子,強行繼位,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不用等到遼人的騎兵到京城城下,一場內亂就得先打起來。
就連眼下這種順利繼位的安穩,也不過是暫時的,一切的一切都隻是因為大敵當前,所有人都有所克製,等到戰事過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重新搞起小動作。
遺詔已經念完,文武百官三跪九叩拜見新帝的流程也走得差不多了,新任首輔楊溥展開一道聖旨,以新帝的名義大赦天下:非待死、待審之囚一律赦免出獄,減免農夫、漁夫未納三年以上的賦稅,魚油等物...
這道表示新帝仁恕聖政的旨意宣完,就該第三道新帝加封後宮、犒賞擁立之臣的恩旨了,首先便是生母從貴妃加封皇太後,其次先帝的其餘妃子、公主也會有加封,以及之前在奪位之爭裡擁立趙軒的部分臣子加官進爵,最後特地又給首輔楊溥加了太師銜,次輔李仁加了上柱國。
這也是傳統了,但凡新帝登基,老臣都會有這種待遇,臣子們也都習慣了,李仁先不說,楊溥今日在朝堂力挽狂瀾,遺詔都弄出來了才讓二皇子趙軒繼位,自然該投桃報李,不過眼下以大學士代吏部尚書,還加三公銜,跟宰相也沒什麼區彆了。
而那位總攬京城防務的顧懷,卻沒有在這份旨意中被提及,這也是能理解的事情,畢竟一個多月以前他還是文官,眼下被楊溥提到五品將軍就已經夠離譜了,如果再加上擁立之功升個一兩品,那就真的要出大事了,放眼曆朝曆代都沒有出現過這種升官速度。
至於爵位?仗都還沒打呢,顧懷在江南立軍功時又是文官,貿然晉爵,下方好不容易有些安分的百官肯定要跳起來反對,明天的禦書房不知道會多出來多少彈劾顧懷的折子。
趙軒移開眼神,莫名覺得有些心虛,這場奪位說起來功勞最大的就是顧懷,沒有他不可能成功,可最後卻什麼封賞都不能給,實在是有些不好意思...
隻能改天給他點其他的補償了,好在眼下自己成了皇帝,總不至於跟之前一樣窮。
關於人事的旨意念完,百官好不容易鬆了口氣,接下來就是拜天拜地拜祖宗的那一套繁文縟節,誰知楊溥收起旨意,轉頭又摸出來一份。
“江南三府,推行新稅法,不得延誤;四方水災乾旱,俱免除兩稅,且地方官府須得開倉濟民,後向朝廷稟報,著都察院、錦衣衛巡視地方,瞞災不報、有災不賑者,逮捕法辦!”
“新朝初定,遼人南侵,各地官府,宜以撫民安軍為重,有奸貪者,重罪!京官七品以上,外官縣丞以上,各舉一人,量才錄用,如有貪汙,連坐!”
一陣冷風刮過金殿,百官愕然抬頭,看著上方龍椅上那道年輕的身影,隻感覺身子有些發冷。
先帝都還沒埋,剛剛登基,就堅定不移地表示施政上的某些決心,一是平衡天下稅賦,推行張懷仁努力了好些年的新稅法;二就是表明他重視災情,前線在打仗,後方就不能起火,誰要是敢瞞災不報有災不賑引起民變,到時候隻要他還是皇帝,就一定會找某些人算賬...不過這錦衣衛是什麼東西?怎麼能和都察院相提並論?
三就是關於吏治反貪了,能看出來這位新帝對於貪腐的痛恨程度跟先帝簡直不能同日而語,登基大典頒布反貪令,擺明了就是要官員們把手腳放乾淨點。
至於第四點,則是有些惡意滿滿,讓官員們推薦人來考核做官,就是對之前反貪令的補充,告訴所有人,他趙軒的刀已經磨亮了,誰要是覺得脖子上頂個腦袋累,到時候不介意送他們一程,有預備官員,到時候官員緊缺的情況也好處理。
不得不說,眼下這些旨意,已經說明了這位新帝和過去切割的決心,是和先帝完全不同的性格,很顯然這位新帝沒因為是越過太子繼位就打算把登基大典糊弄過去,他就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所有人,他和先帝,是不一樣的!
偌大的大殿裡,官員們對視一眼,都生出了同一個想法。
這種風格...就算這次能打退遼人,以後官員的日子,也要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