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遼國使團出城之前,一份旨意就已經送到了司禮監用印,然後轉到內閣,看到旨意的張懷仁沒有說什麼,遞給了一旁的楊溥。
大概是成為大魏的次輔之後政務太多,這些時間以來楊溥肉眼可見地蒼老了許多,看見這份旨意的時候,他臉上的皺紋更深了些。
旨意很簡單,著禮部議二皇子就藩封號,同時太子出東宮監國。
究竟是不是要趙軒封王就藩滾出京城,少做點好事積攢政績還另說,畢竟這個就藩的過程可長可短,有了封號之後再在京城待個幾年也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有一點是無法否認的,那就是藩王絕對不可能碰兵權。
同時令太子監國,嫡長子繼位的合理合法性似乎再一次得到了如今陛下的親口承認,於是不消半日,消息便傳遍了許多衙門,不知道多少擁護太子繼位的官員心中火熱,隻覺得前程一片光明。
而到了下午的時候,又一道消息的出現給官員們帶來了一點小小的震撼,因為陛下決定今晚宮中設宴,在京八品以上的官員均可赴宴,從四品以上官員夫人也可以入宮,由皇後於慈寧宮擺宴款待。
不知道多少官員感覺到了一刹那的恍惚,因為他們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見到過陛下了?自從幾年前陛下身體抱恙,再往後就連每年過年時的大朝會都是太子代為致辭,接受官員禮拜--然而今天陛下卻在旨意裡說自己會到場?
世事就是這樣奇妙,在陛下剛開始不上朝的時候,官員們一個個都如喪考妣,仿佛大魏下一秒就要完蛋;在經過了長期的習慣,發現有沒有陛下日子好像都一樣過,反正有內閣撐著的時候,官員們也就漸漸覺得這樣其實也挺好;然而在今天突然意識到終於又可以見到陛下時,除了為人臣的那一絲激動外,居然還有了一絲不情願。
不是又要搞什麼事情吧?江南平定,遼魏停戰,好不容易才有了點安定的模樣,陛下這時候竄出來乾嘛?
同時他們也為那天出城迎接的那位英武年輕的二皇子感到一絲可惜,若論這些時日以來趙軒的努力,可能沒有誰比他們看得更加清楚,同時他們也明白趙軒這麼拚命的原因,可如今陛下隻是輕飄飄的一道旨意,就將那位打回了原形,不管是擁護太子的文官還是偏向趙軒的武將,在這一刻都不由得思考起來,二皇子是不是確實要比太子更適合那個位置一些?陛下這些旨意是不是太兒戲了點?
但不管怎麼腹誹,對於這一年的中秋,大部分官員還是覺得很滿意的,之前那個岌岌可危的大魏,情況居然真的肉眼可見地好了起來,不用擔心江南叛亂禍延全境,也不用擔心北方遼國舉國南下,這樣的安心日子,想必連陛下也會覺得滿意,所以才設宴慶祝吧?
......
“說起來有意思的是,在國子監教了這麼久的書,這官服我居然還是第一次穿。”
有些黯淡的銅鏡前,顧懷有些懶散地坐著,任由身後的莫莫給他梳著頭發,他的身上是國子監經學博士的官服,但說實話...挺難看的。
儒衫不像儒衫,官服不像官服,不過說到底終究是個八品官,這樣的品階在京城隨便扔塊石頭都能砸倒一大片,也就不要想著能有什麼特殊。
這片銅鏡是莫莫的,一路從蘇州帶到京城,哪怕如今的日子好過了許多,這丫頭還是舍不得花錢,隔得遠了銅鏡裡模模糊糊一片什麼都看不清,顧懷想著前些天莫莫心血來潮抹了滿臉的胭脂,嚇得在前院晃蕩的王五一聲怪叫,心想難怪你能化妝化得跟個鬼一樣。
不知道是不是感應到了他的想法,身後的莫莫似乎和頭發較上了勁,扯得顧懷頭皮生疼,他叫喚了兩聲,有些埋怨:
“不就是不能帶你去見識皇宮嘛,你至於下這麼重的手?”
莫莫沒理他,隻是想著自家少爺今天可是要去皇宮誒!怎麼也得把發髻梳得好看一點,她之前好歹也梳了這麼久的發髻,如果隻是想梳往常那種早就可以了,隻是總覺得還能梳得更好看一點,才一遍遍解開重來。
說起來顧懷就有點不樂意,大魏皇帝親自設宴的中秋宴會,怎麼也得高大上點不是?結果連八品官都得去,鬼知道京城到底有多少八品官...其實他是真不想去湊這熱鬨,雖然之前沒進過大魏皇宮,但那地方有什麼好看的?才和趙軒討論完怎麼夾著尾巴做人,結果轉眼又得去人前晃悠,實在是沒有安全感。
如果是照他的想法,反正大魏的皇帝陛下看起來一時半會兒也死不了,所謂槍打出頭鳥,趙軒就應該埋頭搞勢力,他就應該趁這個機會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反正勾欄現在是已經開起來了,他這兩天正在回憶香水肥皂的製法,平日裡去國子監教教書,去錦衣衛訓練訓練那些諜子,沒事了就回後院的湖邊吹風,躺在涼椅上看看書享受莫莫的按腳服務。
不用擔心明天的飯怎麼解決,不用擔心之後會不會再次顛沛流離,櫃子裡床腳下藏著銀子--這才叫生活嘛!
他百無聊賴地想著,身後的莫莫總算是給他紮好了發髻,顧懷對著銅鏡打量了一下,隻覺得莫莫的手藝確實有進步--或者說是他這一年來養尊處優變得更英俊了一些,但考慮到後半句話說出來有點欠揍的嫌疑,他最後還是選擇了拍拍莫莫的小腦袋以表示自己對她紮書生發髻的手藝的認可。
然後他便走出了房間,行到前院,推開大門的時候,王五和魏老三已經走在了他身後。
那麼,是時候去看一看這個帝國的那位陛下了。
那位聰明到了極點,也自私到了極點的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