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嘛說這些詳細?”
清明一怔:“不是將軍你問的麼?”
“我的確想知道百姓們的反應,但我不想知道你和夏至把佛主淩遲的細節,”顧懷歎了口氣,“不過既然已經誅了首惡,臨安的事情也就可以收尾了。”
一天一夜,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繳獲的東西能帶走的太少,剩下的估計隻有一把火燒掉;抓到的白蓮教反賊自然要明正典刑,但逃離在外的還有很多;更彆提除了大力清掃的西城,如今其餘三城都還在爆發戰鬥,這種沒有意義的戰損顧懷已經有些承擔不起了。
一路奔襲,近乎殺穿了整個兩浙地界,出休寧時的五千騎兵,過了桐廬就還剩不到四千,李易那邊的兩千在富陽被圍追堵截,最後還能活下去多少真不好說,而他帶的一千五百奇襲騎兵,到現在為止死在城裡的估計都有兩三百了。
這意味著就算最後能撤離,比起一開始出征的時候,活下來的人最多也隻有一半。
當然,對比起這樣的戰果,這種戰損似乎完全可以承受,顧懷如今也是帶慣了兵的人,雖然還沒有指揮大軍團作戰的經驗,但也知道隻要打仗,人命就變成了消耗品,或者戰報上的數字--但依然想能多活兩個人回去。
那麼就來到了最關鍵的問題。
“該怎麼回去?”清明皺眉,“說實話,回去的路,比來時更難走。”
這是實話,打到臨安,把天師們剝了皮,把佛主送去刑場淩遲,那些白蓮教眾肯定要發瘋,回去的路不知道有多少圍追堵截,力度甚至比奔襲時還要大上許多,以現在這點兵力,想再開一條路回去無疑是天方夜譚。
然而顧懷隻說了兩個字:“錢塘。”
清明怔了怔,隨即反應過來:“海路?”
臨安靠海,再往東一段距離便是錢塘,大魏海禁力度不大,所以錢塘那一片海灣船運極為發達,或許找不到能打仗的戰船,但要運走兩千多人,還是做得到的。
從一開始顧懷就沒打算沿原路回去。
他看向清明:“繳獲但是帶不走的錢財實在太多,你帶著所有秘諜,先行去錢塘,聯係船運,用銀子砸都無所謂,但一定要抓緊時間,李易那邊已經傳過來消息,明日正午便能在臨安合軍,之後便走海路去蘇南。”
清明鬆了口氣,知道不能耽擱,立刻站起身領命而去。
偏殿裡再次安靜下來,顧懷活動了下批改軍情太多導致有些酸疼的手腕,看了看周圍華貴的裝飾,輕輕一歎。
......
臨安城內的混亂,到了第三天的清晨,已經平息了許多,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平衡感。
魏軍依舊隻是清掃西城,其餘三城隻讓騎兵巡弋街道警惕敵情,一開始還倉皇不安的百姓們在圍觀了那場行刑之後,也漸漸安定下來--因為貼出來的布告很明白地告訴他們這次朝廷騎兵馬踏臨安隻為清掃反賊,和他們這些平民百姓沒有關係。
當然,那場行刑還是在很多人心裡留下了陰影,堂堂白蓮教佛主,日後大梁的國主,居然就那般淒慘地死在了刑場上,很多人開始思考朝廷大軍徹底掃除叛軍的可能性,一些有誌建功立業的人也開始躍躍欲試起來。
但這些顧懷都不是很感興趣,此時的他隻是站在宮城前,負手看著這座集兩浙百姓血汗打造出來的奢華宮殿,平靜問道:
“引火物布置好了麼?”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他輕輕一擺手,王五帶著十幾個士卒舉著火把走進宮城,片刻之後,滾滾濃煙直衝天際,火舌舔弄著雕梁畫柱,將那些華貴的裝飾與器物一同吞噬。
這座偌大的宮城不知道能燒幾天幾夜。
臨走前再放一把火,算是徹底絕了白蓮教建國的希望,或許兩浙戰事短時間內還結束不了,但死了這麼多高層,連政治中心都被騎兵踏平,如果趙軒這都還打不過,那麼他也沒必要做皇帝了,死在江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軍令依次傳遞下去,散落的騎兵迅速集結,顧懷翻身跨上踏雪,依然是那身從奔襲開始就未卸下的黑色鎧甲,帶領騎軍有序地撤離臨安。
清掃後的西城很乾淨,這一路並沒有遇到襲擊,被鬨鬨把控的西城門洞開,一千多名大魏騎兵魚貫而出,行軍十裡後,便看到了對麵同樣打扮的另一支騎軍。
他們趕上了。
能看得出來這兩天李易過得很狼狽,戰損也有些過重,原本的兩千騎兵現在剩下不到一千,還幾乎人人帶傷,但他一如既往地完美完成了顧懷下達的軍令,就和蘇南時一模一樣。
如果用視線掃過一張張臉,大概能看出來這些騎兵有多麼疲憊和乏力,但他們的眼睛卻是那般亮--一縣民戶組成的五千騎兵,千裡奔襲,橫穿兩浙,一刀將白蓮教的腹地捅了個對穿,這是何等不可思議的戰績!這支騎軍,真正地成為了百戰精銳。
沒有過多的寒暄,兩軍合並後便一路朝東行軍,直奔錢塘而去,驟然提高的馬速讓身後緊緊跟著的叛軍士卒苦不堪言,也讓意識到大魏騎兵要撤退後再西麵布置的防線一臉茫然。
從臨安到錢塘不過七十裡,全速行軍隻需要半日,天色漸黑時,顧懷已經能聽到錢塘的潮聲,而秘諜司也一如既往地展現出了極高的效率,騎軍飛快地繞過城池後,便看到了碼頭上連綿的船隻。
什麼樣的船都有,福船、鳥船、漕船,甚至還有舢板這樣的內河船隻,可見帶著大筆錢財來到錢塘的秘諜們簡直給這些船夫帶來了一場狂歡。
果然隻要用銀子砸,就沒有辦不了的事情。
渾身雪白的踏雪馬蹄輕點,停在碼頭上,微鹹的海風吹起顧懷垂落的頭發,他看向身後兩千不到的大魏騎兵,沒有得意忘形,也沒有廢話連篇,隻是輕聲開口:
“我們...回家。”
震天的歡呼聲響徹在碼頭上,騎兵們依次下馬,分散登上各種船隻,戰馬集中在高大的漕船上,趕馬的過程浪費了不少時間,直到月上中天,連綿的船隻才紛紛楊帆,駛離這平靜的港灣。
想必隻要不遇見風浪,一天之後,他們便可以在蘇南登岸了。
然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