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觀察入微(1 / 1)

推荐阅读:

楊曉寒問道:“九哥,你說這首歌的詞,是什麼?”

秦九章說:“你想聽啊?我可以給你唱一遍。”

“你真會唱?”

“那當然!還不賴哪!”

秦九章心想,自己前世怎麼也是進過校園歌手大賽前十一名的(嗯,前十一名)。

“那九哥你唱吧。”

“好的,你來伴奏。”

楊曉寒架好二胡,秦九章清清嗓子:

“尋尋覓覓

在無聲無息中消逝

總是找不到回憶

找不到曾被遺忘的真實

一生一世的過去

你一點一滴的遺棄

痛苦痛悲痛心痛恨痛失去你

……”

雖然秦九章唱歌水平也就湊合,但這個年代的人哪領略過這個?

一曲終了,周邊叫好聲不斷:

“還有這種唱腔?”

“咱可從來沒聽過!”

“就是長得太高大了,不能演小生,不然也能去道兒北的茶樓戲院登台。”

“……”

好在是天橋這種比較隨意的地方,大家接受能力反而很強。

很快,楊曉寒和爺爺的錢箱裡多了四五角錢。

秦九章笑道:“原來我也能賣唱,早知道不拉車了,天天累死累活的。”

楊曉寒則喃喃念叨著其中的幾句歌詞:“情深緣淺不得已,你我也知道去珍惜;隻好等在來生裡,再踏上彼此故事的開始。”

旋即,她說道:“九哥,這詞太悲了!”

“情歌嘛,大都如此,”秦九章早就習慣,“二胡本身也很悲,隻有兩根弦,相依為命,日夜相對。”

楊爺爺說:“所以二胡拉這種曲,更得心應手。”

楊爺爺對這首二胡《來生緣》很喜歡,在這個年代,二胡的曲目很少。因為地位太低的問題,沒幾個音樂大佬願意給二胡進行創作,——除了劉天華。

另外,實話說,二胡拉《來生緣》真的很好聽,感情飽滿,二胡的音色又很契合。

楊爺爺說:“前幾天的《豬八戒背媳婦》,加上這首新曲,這個月最起碼能多掙十幾塊錢!好啊,真是好!”

“去了道兒北,掙得更多。”秦九章說。

楊爺爺笑了笑:“但願。”

秦九章抬頭看了看,日頭已經偏西,馬上落山,於是起身說:“我先告辭了。”

“等一下,”楊曉寒從錢筐子裡掏起一把銅板,跑去買了兩個烙餅卷醬肉,回來說,“九哥,你拿回去吃。”

秦九章說:“你簡直是未卜先知,我本就想著買它。”

楊曉寒笑道:“你來的時候看了幾眼那個攤鋪,我就知道你想買。”

“你這觀察力,”秦九章豎了豎大拇指,“厲害!”

楊爺爺捏著煙槍:“什麼時候多觀察觀察我這糟老頭子?”

秦九章是個機靈人,立馬拿出一個烙餅遞給楊爺爺:“爺爺,這個給您。”

“小秦,你就收著吧,”楊爺爺說,“老楊頭我哪,還有燒餅吃哩。”

“這多不好意思。”秦九章說。

“去吧,去吧!”楊爺爺擺了擺手,“記得過幾天再來就成。”

“那楊爺爺、曉寒,我走了。”秦九章提起兩個烙餅卷醬肉。

楊曉寒笑道:“一定記得來!”

“當然。”

——

秦九章回到大雜院門口,故意先吃了一個烙餅卷醬肉,然後才進了門。

“怎麼樣,小妮子,答出來了嘛?”

“你才小妮子!”萱萱噘嘴道,“你回來太晚了,是不是去天橋了?”

“你怎麼知道?”

“我不知道,是你不打自招!”萱萱嬉笑道。

“小妮子,敢戲耍你哥!倒反天罡!”秦九章笑道。

“誰叫你回來這麼晚。”

“咋著,早就解出來了?”

“對啊,你說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後,我就大體知道了。”萱萱得意道。

秦九章俯身看過去,果然,她做了對稱點,——也就答出了這道題。

“可以啊!沒上過幾天學,竟然可以有這麼好的數感。”秦九章由衷道。

萱萱的天賦真的不能再浪費了。

秦萱萱可不管那麼多,隻知道做出來了有烙餅卷醬肉吃,她向秦九章伸出手:“拿出來吧!”

“行行行!你厲害,你聰明,你不簡單!”

秦九章把烙餅放在她手心。

“天橋買的?”秦萱萱說,“你真去了!”

“你又怎麼知道的?”

“這家店我聞過味道。”

“……”

秦九章捂著額頭,“剛才還誇你數感好,沒想到嗅覺更好,聞個味兒就知道。”

“隻要讓我遇見一次,彆說擺在我麵前讓我看見,就算閉著眼,我聞一下就知道!”

“不做個品酒師真是可惜了。”秦九章戲謔道。

“我才不喝酒,”萱萱說,“對了,謝謝嘍!”

“不用謝我,餅是你楊姐姐買的。”

“楊姐姐?”

“對啊。……你什麼眼神?”秦九章問。

“哥,你可不要做賊心虛。”萱萱眯起眼睛說。

“我怎麼做賊心虛了?”

“切!彆以為我小,我什麼都知道。”

“你又知道什麼了?”

“我什麼都知道!”萱萱用手背擦擦嘴,“早晚你還得不打自招。”

“你趕緊上學吧!學學怎麼用成語!”

這小祖宗越來越難對付。

“上學很貴的,除非上教會的學校。”萱萱在關鍵時候知道該說什麼。

“有時間我就去問問,你拖不起了,”秦九章說,“而且,咱不上教會學校。”

“可是公辦的學校太少。”

“你怎麼知道?”這句話秦九章問了好幾遍。

“我偷偷打聽了打聽,”萱萱吐吐舌頭,估計是秦九章告訴她以後送她上學,專門留意了這方麵的消息,“而且公辦的學校可能不會收我。”

她的年齡屬實大了點。

“那就上私立的,”秦九章並不在乎,“上一年小學,接著就考中學。”

“私立的小學一個月最少10塊大洋,還有校服費、書本費……”萱萱掰著指頭給秦九章算起了賬,“太花錢了!”

“這不叫花錢,叫投資!必須上!”秦九章堅決道。

民國時期,每年出生人口差不多千萬級,但每年小學畢業人口隻有可憐的五十萬上下。

即便隻算初小畢業(初小就是小學一二三年級),一年也不會超過100萬人。

私立小學一個月10塊大洋,公辦小學差不多5塊。

大部分家庭絕對出不起這個錢。

所以民國教育根本不存在“內卷”一說,——七八成的家庭根本上不起學!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