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就從水庫的位置開始量,肯定不是用尺來量,而且也沒有這麼長的尺。要是在後世的話,直接用激光設備,一下子就能將距離準確的量好。
現在的話,隻能用最原始的方法來量,一步大概在一米左右,看要走多少步,就算多少米。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肯定會預留多一點,人並不是機器,肯定不能保證每一步的大小都是一樣,隻能說是一個大概的數值。
要是不夠的話,到時候又要再買一次,那就麻煩。
看到周益民在測量,老支書讓村民們都不得去打擾到周益民。
周益民也沒多想,搞一個大概數值就行,到時候略多準備些,就妥了。
幸好的是沒有人打擾周益民,要是被打斷的話,估計周益民都要惱火,忘記數到多少,隻能是從新開始。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丈量,終於得出一個大概的長度,走了大概兩千米左右,為了以防萬一,那就多買兩百米。
這樣電線肯定是夠,應該還有剩。
這已經包括各家入戶的電線了。
為了掩人耳目,周益民裝模作樣地騎上廠裡弄來的三輪車往村外走去,先去四周逛一下,等時機差不多了,再將電線運回村裡。
就這樣,周益民在外麵溜達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才將商店購買的電線給拿出來,放在三輪車的車鬥上,隨後又掏出一個紙箱。
紙箱裡麵裝著的是電燈泡,一共有100個燈泡,不過瓦數比較低,隻有15瓦而已,這兩樣加起來,一共花了周益民兩百塊錢左右。
這種燈泡屬於改良過的。
之前張燕她們采納了周益民的寶貴意見,搞出了差不多的燈泡,國家已經在大量生產。
所以,現在周益民掏出來也不會突兀。
眾所周知,白熾燈靠鎢絲製成的燈絲發熱來產生光輻射,從而獲得明亮的光芒。
燈絲工作溫度往往高達3000c,這樣的溫度也隻有鎢絲才能承受,但即便是極耐高溫的鎢絲也會微量蒸發並沉積到燈泡玻璃上,所以使用時間較長的燈泡也往往發黑。
為了使沉積下來的鎢原子能在一個比較大的表麵上彌散開,並創造良好的散熱效果,白熾燈泡的形狀都近乎鴨梨,看上去大腹便便的。為了解決鎢絲在高溫下氧化燒斷的問題,燈泡內部都是真空。
燈絲看上去似乎隻有兩三厘米長,實際上它是一條螺旋形的鎢絲,長度有一米多,隻不過它太細,比頭發絲還細得多,肉眼不易發覺而已。
白熾燈泡尾部有螺紋,可以擰在燈頭裡。
早年的燈頭材料很特彆,是被稱為“電木”的酚醛塑料,這是塑料中第一個投入工業生產的品種,它硬而脆,不吸水、不導電、耐高溫、強度高。
它還有個很怪的特點,頻繁開關燈會縮短燈泡壽命。所以,過去的人特彆珍惜燈泡,儘可能減少使用時間,每天多半就是早晚兩次開關燈。
周益民踩著三輪車往周家莊方向趕回去。
此時,安裝電線杆工作,連十分之一都沒有完成,看樣子,沒有個一兩天應該是完成不了的。
要是有挖掘機等機器協助的話,不用一天就能將50跟電線杆立好。
現在挖可是全靠人力,所以進度並不快。
老支書看見周益民踩著三輪車回來,知道電線弄回來了,連忙迎上去。
老支書說道:“益民,這些就是電線嗎?”
其實,老支書是有點忐忑的。一方麵,是怕這玩意不好弄,讓周益民付出大代價。另一方麵,是怕這玩意貴,他們肉疼。
“沒錯,這就是電線,叫人過來搬吧!”周益民點頭。
中國電纜的發展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
在1897年,中國第一根地下電力電纜在魔都投入使用,這是一條2700米長的橡皮絕緣鉛包護套照明電纜,由進口產品製成。
在1939年,中央電工器材廠在昆明建成投產,生產出中國第一根國產電纜,標誌著中國開始獨立生產電線電纜。
1949年以前,中國電線電纜行業規模較小,僅有2000餘名職工和約500台生產設備,年最高用銅量僅6500噸。
由此可以看出來,在這個時候電線還是很珍貴,一般優先供電給一些保密單位,然後再供應給工廠,最後才是居民。
在四九城電線入戶的話,是要戶主另外給錢,而且還不便宜,所以有一部分人不舍得出這個錢,還是使用煤燈。
“益民,這些電線多少錢?”老支書問出最為關心的問題。
雖然村裡賺了不少錢,不過窮過的人才知道,就算是手裡有一些錢,也都是不舍得用,都是存起來。
周益民隨口道:“也不貴,2200米的電線和100個燈泡,加起來210塊錢而已。”
本來是兩百塊錢,不過象征式地加了十塊錢。
這些東西拿出去賣的話,肯定不止這個價格,翻上兩三倍也不是難題。沒辦法,現在的電線產量太低。
實際上,周益民自己也不清楚這個時代,電線是不是管製物資,有沒有得賣。
“210塊,那還好,還好。”老支書鬆了口氣,還以為要很多錢呢!害他擔心了半天。
大隊長也在旁邊猜測道:“老支書,這些東西估計沒那麼便宜,益民特殊渠道弄來的吧?”
周益民擺了擺手:“哪有。”
儘管他否認,但大隊長和老支書都能猜到,肯定是特殊渠道弄來的,說不定搭上人情了。就像是之前的水力發電機,掏空他們整個周家莊,估計都買不起吧?
“我回去給你取錢。”老支書說道。
身上沒有帶這麼多錢,隻能回去拿錢才行,農村人誰身上帶那麼多錢呀?
現在村裡能拿得出來的錢,還是要先給周益民。
畢竟周益民已經幫村裡墊資了不少,他們得會做人才行,彆等人家催。
現在村裡也好起來了,蔬菜賣了不少錢,等過段時間,還會給村裡分紅,估計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