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父慈子孝,賣父求榮 > 第279章 清流領袖原來是嚴世蕃?

第279章 清流領袖原來是嚴世蕃?(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嚴世蕃和裕王。

交給你們處理。

皇帝陰沉的語氣,傳入到了所有人耳中。

殿內一片寂靜。

無人敢於開口應答。

嘉靖目光掃向了所有人。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當真想問問他們這些人,自己這個皇帝,是不是也要陪著兒子下一道罪己詔。

隻是殿內終於是有了動靜。

坐在凳子上已經許久的嚴嵩,隻覺得身子愈發的沉。

見到此刻殿內情形。

嚴嵩雙手撐腰,躬著後背緩緩站起身。

老首輔躬著後背,抱住雙手,低頭頷首開口道:“聖明無過陛下,臣下為君上所思,君上體恤臣子,得此君臣相輔相成,君臣齊心,則朝綱清明,而亦可得政通人和之境,澤被天下黎庶。”

嚴嵩緩聲開口,一字一語,慢吞卻不拖拉,沉穩端正。

什麼懲治不懲治的。

都是君臣相宜,都是為了天下蒼生。

嘉靖心中稍稍緩和了一些。

這位為自己執掌內閣近二十年的首輔啊。

時下到底還是無人能比。

袁煒亦是越位開口道:“今日之事,工部左侍郎所言,微臣方知往日之失,隻知謹遵聖命當差做事,撫育黎庶,卻不知君上人臣之禮,有失臣節。

“王府老舊,有人臣周轉七次而得修繕,此誠之心屬難見之。王府勤儉,不願耗費國庫,儉樸之風可見於聖上一脈相承。

隻是朝堂卻因寢廢食,不知君上難處,不知體察君上之艱,臣等安敢言過失於君上?”

都是朝廷的錯。

君上,自是無措的。

隨之。

便是高拱緩緩開口:“聖明無過陛下,皇嗣府宅勤儉之風盛行,實乃我朝當廣為傳曉之佳話。”

高拱此刻心中也是有些使不上勁。

嚴世蕃都能看得出裕王府年久失修,還能默默的周轉七次,隻用了工部十萬錢糧,將事情辦好。

而自己。

作為裕王的老師。

就如嚴世蕃今日所言,竟然不曾有一次能看到裕王府的破舊,不曾有一次在朝中提議此事,進而撥付錢糧修繕王府。

那孩子竟然也不知道與自己說。

高拱心中不禁長歎。

隨之。

便是郭樸、高燿、雷禮、歐陽必進等人,一一出列躬身附議。

左右都是君上無錯,錯在朝臣的話。

而於此同時。

京師南城,天壇北側的金魚池附近。

一座做著胭脂粉生意的宅院之中。

幾名身著儒服的年輕人,聚坐雅間。

穿戴輕盈,身段曼妙,麵上塗著粉黛,櫻唇含過桃花胭脂的女子們,陪坐席間。

隻見上首坐著一位風流倜儻的年輕人。

正坐擁席間女子,左右環抱,滿臉春風漲紅。

席間有酒香飄散。

年輕人側臉相對懷中女子,臉色曖昧。

三二拉扯之間。

年輕人嘴上,已經沾染胭脂粉。

伸出拇指,輕輕劃過唇邊,指上便也沾了些胭脂。

年輕人浮笑於麵,當眾喊住拇指,將那指上胭脂吃進嘴中。

“桃花塢裡桃花庵。”

“桃花庵裡桃花仙。”

年輕人雙手環抱女子,一陣情緒高漲,不禁長吟起了這篇詩文。

坐於兩側的其他年輕人們,當即附和出聲叫好。

“充庵兄風度高雅,實乃我輩同仁楷模!”

“潘兄今次高中,如今已然授官朝堂,觀政六部,假以時日等當能繼承世伯之風,乃為六部堂官!”

潘充庵。

即刑部尚書潘恩長子潘允端。

亦是今歲嘉靖四十一年春闈會試高中貢士,隨後又在殿試取得進士出身,而後入朝授官觀政六部。

說是年輕人,其實也隻是因為生活優越而顯得年輕。

但實際上,潘允端已經三十多歲。

而席間另外幾人,也皆是二十多歲模樣,或是今科進士,又或是今科未能高中的舉人。

有人開口道:“充庵兄,今日你似乎並未休沐,是不是該早些回去了?”

潘允端當即皺眉,看向說話之人。

大抵是因為尚書之子,鬆江望族的緣故。

潘允端凝眉頗顯威嚴,沉聲開口道:“諸位兄弟皆是同科同學,或是高中,或是落榜,卻不分彼此,今日諸位兄弟休沐相聚,為兄如何能不來此?”

“可是……”

潘允端連忙擺手:“不必多言,不過是未曾休沐而出衙,事後即便有追問,也不過是本部自辯外出當差便是。”

要是在太祖朝或是成祖朝。

敢在非休沐的日子出來風流,那定然是死無葬身之地。

可是現在?

國朝都二百年啦!

誰還管這些個祖宗之法。

祖宗之法能有此刻懷中胭脂香?

去踏瑪德祖宗之法!

眾人見狀,尚書之子都如此說了。

他們還說甚。

不過席間有人卻是笑著詢問道:“隻是這等地方,若不是潘兄帶著,我等哪裡能知道?”

潘允端亦是輕咦一聲:“說起來也是巧合,原本這些年我都在鬆江家中,隻是去歲奉父親之命入京趕考,這地方也是前幾日偶然聽聞,方才與諸位相約於此。”

說著話。

潘允端再次側臉。

他的嘴上,也再一次多了些胭脂粉。

其餘人對視一眼,亦是風流了起來。

反正。

尚書之子都坐在主位了。

那這席間所費錢鈔,自然是尚書之子出。

再者說了。

這座金魚池旁的宅院裡,一次胭脂粉,就得耗費三十兩。

席間零零散散七八人,便是二百多兩。

他們這些人可不是尚書之子,就算家中稍有錢財,也承擔不起這等風雅之事。

另一頭。

都察院衙門。

人頭攢動。

都察院乃國朝禦史聚集之地,每日都要承接兩京一十三省上陳的各類情蔽。

所以每日都是忙碌不已的。

“潘允端呢?”

“書吏房那邊缺人抄錄,讓他過去。”

忙碌的公廨班房裡,有都察院的官員大喊了一聲。

周圍嘈嘈雜雜,腳步不停,人來人往。

半響無人回應。

那開口喊話的官員抬起了頭,眉頭微皺。

“潘允端呢?”

周圍仍無人應答。

半響之後。

另一名觀政都察院的今科進士舉起手。

官員當即沉眉看了過去:“人呢?”

那觀政都察院的進士,吞吞吐吐小聲道:“似是去南城辦事了……”

禦史官員眉頭一皺:“南城辦事?誰給的令?和誰報備了?”

而那開口解釋的觀政都察院的進士,卻已經是低下頭。

隻是低頭之後。

卻是眼中精光一閃而過。

嗯。

此人和申時行、王錫爵皆為南直隸今科考中的進士。

而到此刻。

其實問題已經清楚了。

禦史官員臉色浮現不悅:“派人去找!給找回來!”

嘭!

桌案被禦史官員拍響。

周圍的官吏們,頓時安靜了下來。

“找回來!”

一時間。

眾人紛紛出去,遣人去往南城。

京師裡。

穿著大紅袍的各部堂官們,在西苑商議軍國大事。

各部司衙門也各有忙碌之事。

都察院的事情,不過是朝堂一隅。

回到西苑萬壽宮中。

在嚴嵩、高拱、袁煒等人開口發言之後。

短暫的沉默。

徐階隻能是躬身彎腰道:“聖明無過陛下,今日之事,萬般過錯,皆為臣下。君上垂拱,豈有錯乎,君上若錯,則臣下罪。”

嚴訥等人亦是拱手彎腰,低下了頭。

該如何處置當下的局麵呢?

嘉靖眯著雙眼。

心中不免生出一絲盤算。

這時。

參與旁觀的高翰文,則抱著笏板從殿門處附近站了出來。

“臣,都察院左僉都禦史,高翰文,有本要奏。”

正在猶豫,懸而未定的嘉靖,當即看向了殿門處。

高翰文抬頭看了一眼,趕忙轉移視線看向了嚴世蕃。

他在眾人注視下,規規矩矩的拱手彎腰作揖。

而後抬頭直身,開口道:“此次工部所查之事,下官聞風而奏,如今事情光明於眾,左侍郎無有貪墨不法,下官向左侍郎致以歉意,所有衝撞冒犯之處,還請左侍郎見諒,下官與左侍郎在朝為官,皆是為了國朝社稷,上報君上,下為黎庶。”

“是條漢子!”

嚴世蕃當眾開口,而後說道:“敢作敢當,犯錯認罰,是個漢子!”

隻是。

高翰文點點頭,卻是轉口道:“但下官,還是要彈劾左侍郎。”

嚴世蕃眉頭一皺:“哦?你還要彈劾本官何事?”

說完之後,嚴世蕃也在眾人注視下,收斂起了臉上的神色。

眾人又看向高翰文。

這人不是嚴家的?

原本上疏彈劾工部舞弊時,就顯得古怪。

方才又當眾道歉。

不等眾人反應過來,現在他高翰文竟然當著嚴世蕃的麵,說還要彈劾他這個工部左侍郎。

這事當真是稀奇了!

高翰文則是轉而看向上方的皇帝。

“陛下,如今雖然工部所謂貪墨一事真相已經光明於眾,但左侍郎當初經受風波,卻不知上奏自辯,反倒大不合規矩借事上疏言及變法革新之事,此舉屬為不妥,更有違律,當以申斥。”

這算是高翰文第二次,從變法革新的事情上,當眾彈劾嚴世蕃了。

殿內。

眾人一陣意外。

眼神卻是不由的掃向了殿前的嚴嵩、嚴紹庭祖孫兩人。

難道嚴家內部意見不合?

可都是朝堂之上千年的老狐狸,難道不知便是證見不同,可伱一家之姓,難道還能分成兩家?

嚴世蕃則是當即抱拳轉身,拱手看向上方的皇帝。

“回稟陛下,臣所奏變法革新,便是自辯!”

嚴世蕃在搞什麼?

這時候,就連嘉靖都看不懂了。

他沉聲道:“你說說這二者有何關係?”

嚴世蕃點點頭:“臣今日有言,君上不易,體恤臣下,而臣下多有不顧君上之行,實乃無德!”

“臣之奏請變法革新,非過往之變法革新,臣請變法革新,乃為我大明江山社稷,祖宗基業!”

嗯?

這話怎麼這麼熟悉?

一時間,殿內眾人心生疑惑。

這貌似是往日朝中清貴名流官員的話吧。

怎麼今天跑到嚴世蕃嘴裡去了?

嚴世蕃卻是繼續道:“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披荊斬棘,初創大明基業,二百年來曆代先君聖明而治,乃至陛下乾坤獨斷,國朝若有艱辛,卻亦能於陛下治下而共克之。”

“臣請變法,乃為護我大明二百年祖宗基業,定大明江山社稷,安天下黎庶百姓。”

“變法或是變之名,卻行之祖宗法。”

“而今朝中整飭吏治,是否為變?可又是否為祖宗法?”

這話沒人敢接。

怎麼接?

太祖高皇帝為了整飭吏治,貪墨八十貫就是絞刑了,更有甚者是被扒皮充草了的。

現在的考成之法,較之太祖高皇帝整頓吏治的力度,可是遠遠不足的。

而嚴世蕃又說道:“天下人均田,百姓有所依,而今臣要奏請變法,亦是為天下百姓,依照黎庶,此亦祖宗法。”

這就很難受了。

即便是徐階,也是一時眉心緊皺。

嚴世蕃句句祖宗法,句句變法。

分明是兩樁事。

可到了他嘴裡,就成了一件事。

這可是從未見過的詭辯。

而高拱等人卻是眨了眨眼,驚訝之餘,有些意外,也有些了然。

心中更是好笑。

若當真依著嚴世蕃所說。

他豈不就成了朝野清流領袖的。

誰人能比得過他?

…………

月票月票

潘允端(1526~1601),字充庵,上海人,其父潘恩,字子仁,號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禦史和刑部尚書。潘允端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進士,曾任刑部主事、四川右布政使等職。萬曆五年(1577年)解職回鄉。潘允端留給世人最大的貢獻就是修建了豫園。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