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曹楷(1 / 1)

推荐阅读:

“陛下出關!”

看著這四個大字。

秦王原本因遭遇刺殺而感到憤怒的神情在臉上僵住,瞳孔先是放大,而後連帶著身軀一起止不住地顫抖起來。

“殿下?!”

見他這副模樣,百官擔憂地問道。

“莫非是京城出什麼事情了?”

“陳三石又殺去京城了?”

“……”

“不!”

秦王高高舉起手中的密信,展示給所有人看:“父皇!父皇築基成功,已然出關!”

“築基成功?”

廳堂內的一名修士神色當中流露出無比的向往。

對於他們來說。

其實隻有築基,才算是正式踏入仙途。

而在凡人眼中同樣是仙師的煉氣,其實不過是會幾道法術的普通人而已。

剩下文武官員。

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則是為之一振。

他們大多數人不通修行之道,不清楚築基意味著什麼,但是卻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

陛下出關之日,賊寇覆滅之時!

天下,即將平定!

“天佑我大盛!”

“老天開眼,老天開眼啊!”

“……”

短暫的沉默之後,文武百官無一不是信心大振。

“陛下乃是天品靈根,築基不算什麼。”

呂籍提著方天畫戟,沉聲道:“等到平定江山之後,隻需要靜靜等候邙山祖脈複蘇,陛下將來休說是金丹,就連能夠在修仙界稱霸一方的元嬰,也不是沒有可能。”

“萬壽帝君!”

“萬壽帝君啊!”

群臣仿佛抓到救命稻草般。

“金丹、元嬰?”

秦王聽著陌生的詞彙,忍不住問道:“呂將軍,金丹、元嬰的大仙師們,壽元有多久?”

“金丹壽五百、元嬰壽千載。”

呂籍告知道:“我等稱呼陛下萬歲,可不隻是說說而已,哪怕是如今築基成功,陛下的壽元也應該增加到二百。”

“二百?!”

秦王在心中盤算。

也就是說他的父皇,起碼還能再活百年!

“……”

旁邊的齊王,神色明顯有些黯然下來。

“嗬嗬,好事,好事啊!”

不久之後,秦王回過神,鼓舞道:“我大盛朝必將千秋萬代!

“所有人立即出發!

“趕往前線和將士們共同進退!

“說不定,我們能夠在陛下趕來之前,剿滅敵軍!”

漆黑深夜。

袞袞諸公在少量的將士護送下,奔赴前線,正式參與到百萬大戰當中。

……

昆陽城。

“陛下!”

“陳三石不在,淩奎去追他而去,敵軍暫退,現在正是撤退的好機會!”

上官海昌提醒道:“今夜若是不走,不久之後他們就會用‘六丁六甲’大陣把我們徹底困死,到時候想走都走不掉!

“而且以陳三石的修為。

“就算是城破全軍覆沒,他也未必會死,隻需要逃到慶國,在雲頂宮的庇佑下,隨時都能夠東山再起,根本就不會在乎我們!”

“上官大人說得沒錯。”

“……”

“陳三石要是真有破敵之策,為什麼不說出來?藏著掖著有什麼好處!”

“……”

不光是文武官員,就連歸元門的修士們也都失去繼續堅持的想法。

尤其是在他們明知道白袍和雲頂宮有勾結時,就更加對其不信任。

祖脈之事,何等誘人?

說不定就是雲頂宮連同陳三石布下的一局大棋。

他們豈能留在這裡白白送死?

“那就先撤一部分吧。”

正統皇帝最終下定決心:“明愛卿,你替朕安排。”

“說是撤退,自然也不可能全撤。”

明青鋒早就做好打算,當即和盤托出道:“城內如今總共還有十七萬將士,其中北涼軍六萬有餘,想必是不肯撤走的。

“所以,我們先撤走八萬,留下三萬朝廷兵馬繼續協助守城,對於昆陽城來說,也足夠了。

“退到鬆州之後,倘若戰局真有變化,我們再率大軍回來馳援也不晚。”

部署完畢。

昆陽城內的守軍,當即便開始撤退。

“這是?”

渾身是血的汪直才從城牆上下來,就注意到城內兵馬的調動。

“你們要跑?”

“給我站住!”

不光是他。

很快就有許多北涼軍的將領發現異常,紛紛來到北城門阻止去路。

“明青鋒!”

汪直舉在人群中鎖定一名緋袍官員,提著刀三兩個虎躍就來到對方麵前,厲聲嗬斥道:“臨陣脫逃可是死罪!”

“汪將軍,你可不要信口胡言。”

明青鋒解釋道:“哪裡是什麼臨陣脫逃,這是兵部不久前才製定下來的分兵策略。”

“分兵?說的比唱的都好聽。”

汪直毫不客氣地說道:“少他娘跟老子廢話,兵部算個屁,現在節製兵馬的是三軍統帥,你們趁著統帥不在私自撤兵,不是臨陣脫逃是什麼?!”

“汪直!”

明青鋒絲毫不怵:“北涼王的假黃鉞,難道還能大過真陛下不成?”

話音落下。

後方傳來馬蹄聲。

汪直回過頭,就看見一輛雕龍畫鳳的馬車在密密麻麻的禁軍、錦衣衛以及太監的簇擁下朝著城門而來。

裡麵坐著什麼人,自然不必多說。

“你們瘋了?!”

汪直勃然大怒:“破敵之機隨時可能出現,戰機稍縱即逝,你們怎麼能夠在這個時候走?!”

“破敵之機?陳三石若是真有辦法,早就用出來了,何必等到現在?”

明青鋒駁斥道:“為今之計,隻有分兵兩部遙相呼應,才是上上之策!”

“誰敢走?!”

汪直橫刀阻攔。

趙康、朱仝等人立即在他身後排列開來。

“汪直,你要造反?!”

明青鋒怒目而視。

雙方劍拔弩張。

皇帝龍駕距離城門也越來越近。

眼瞧著事情就要鬨大,一雙蒼老而又有力的大手按在汪直的肩膀上:“汪將軍,既然是陛下的聖命,那讓他們走就是。”

“魏老兄?”

汪直看著對方:“真讓他們走?”

“皇命不可違!”

許文才也急匆匆地趕過來:“汪將軍,放心吧。”

“……”

汪直以及朱仝等人,這才不情不願地讓開,親眼看著皇帝的龍駕緩緩駛出城門,直到徹底消失在夜幕當中,緊隨其後的,是越來越多的朝廷兵馬隨之撤離。

從調度規模來看,起碼也要走一半的人!

“沒用的,讓他們走吧。”

許文才搖著羽扇,微微歎息道:“這個時候若是強加阻攔,隻會導致內亂,反而著了單良成的道。”

“真就這麼看著?”

汪直焦灼地說道:“再這樣走下去,城裡恐怕連十萬人都不剩下。”

“稍安勿躁。”

許文才安撫道:“等大人回來吧。”

……

京城。

萬壽宮空空如也。

隆慶皇帝的真身,藏匿在皇陵的墓室當中。

在他的身側,福靈太清天寶樹連帶著根須盤踞在石板地麵,散發熠熠靈光的同時,枝丫上的碧綠樹葉也在不斷枯黃衰亡。

一襲藏青色道袍的曹楷盤膝坐於蒲團之上,雙眸禁閉,兩手結印,天品金靈根貪婪地汲取著靈氣,然後再通過《無垢劍決》將靈氣在經脈當中通過複雜的周天運轉煉化為法力,最終彙入到丹田當中。

神識內識己身。

曹楷的丹田當中,充斥著法力濃鬱到極致所化的法霧,繚繞彌漫,生生不息,像是深秋山野之間彌漫的大霧,又像是九霄之上滾滾雲煙。

忽地。

在這滾滾雲煙的深處,亮起一抹金光。

於是乎。

整片天穹開始劇變!

雲海翻湧,煙塵滾滾。

所有的一切都開始朝著金光聚攏,形成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

築基。

來到最後時刻!

曹楷的腦海中,開始浮現出一幅又一幅的畫卷。

那是他的一生,也是……

百年春秋!

元熙十二年,京城大明宮內,一名浣衣坊的宮女生下龍胎,得封為寧才人,其子得宗人府賜名“楷”,庶出皇子,曹楷。

盛睿宗子嗣眾多,光是皇子就有足足十六名,再加上庶出導致子因母賤,年幼的曹楷在宮中並不受待見,皇兄們對其孤立冷落,頗為鄙夷。

元熙十八年,寧才人因病故去,曹楷時年隻有六歲,母親離世後,宮女和太監經常私下克扣他的月錢,好賴是個皇子,卻經常整月不見葷腥。

他甚至沒有去文化殿念書的資格,到十六歲那年,宗人府隻派來一名通脈境界的太監傳授武藝,隻可惜資質平平……

在此期間,曹楷隻能偷溜出宮,來到京城老臣開設的私塾讀書識字,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彼時尚為少年,因為根骨極佳被武道人販子賣到京城來的孫象宗,那個時候,他還叫孫青。

元熙二十八年,自從生下來以後就沒有見過父皇的曹楷接到聖旨,打發他前去一處偏遠荒涼的府城就藩。

臨行之前,他心懷不甘,不甘心因為庶出,甚至這輩子連見一眼親生父親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甘心一輩子找隻能被當成牲口一樣養著碌碌無為。

於是。

曹楷經過簡單的易容,又偽造身份後,去參加了當年的科考,一路披荊斬棘,從周邊縣城來到京城,最後在殿試當中,被皇帝欽點為新科狀元。

直到十餘日後上朝封賞,才有一名老人認出他的十七殿下。

終於。

盛睿宗記住了曹楷。

這位庶出的皇子,名震天下。

元熙二十九年,孫青目睹貪官汙吏夥同宗門子弟草菅人命,盛怒之下一刀殺死宗門宗主,又殺死朝廷命官,而後四處流亡,過程中被江湖中的“捉刀人”生擒。

曹楷隻身一人,冒著生命風險帶著全部家當,在“捉刀人”把孫青交給朝廷的前將其救下。

自此,孫青更名為孫象宗,成為十七殿下身邊的一名貼身侍衛。

元熙三十四年,曹楷前往都察院任職,接連破獲數樁大案,再次得到盛睿宗的賞識。

元熙三十五年,曹楷正式步入朝堂。

元熙三十六年,曹楷南下賑災,所過之處橫掃天下奸佞,臨彆之時江南百姓無不倒頭跪拜相送。

元熙三十七年,先太子溺斃,十餘名皇子開始奪嫡。曹楷從不參與,隻是一心改革推行新政,天下皆知十七賢王。

元熙三十九年,隨著盛睿宗愈發賞識曹楷,多次表露出考慮立其為儲的想法,遭到當時四皇子、九皇子等人的不滿,於是設計陷害。

元熙四十年,唐王曹楷被誣告與後宮淑妃有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發配往北涼戍邊。

同年,蠻族大軍來犯。

曹楷與孫象宗數次以少勝多,在邊境嶄露頭角。

元熙四十二年,……

……

一樁樁,一幕幕。

百年春秋,過眼雲煙!

百年大小枯榮事,過眼渾如一夢中!

如今。

曹楷已然一百零九歲!

在他登基之後。

通過宗人府接觸到更多有關於太祖曹燮的事跡,於是就開始尋仙問道,恰逢上一個五十年天門洞開,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仙法。

但與此同時。

他也感受到危機,感受到渺小,感受到……

不安!

倘若有朝一日。

封印不再。

仙人蜂擁東勝神洲。

天下百姓該當如何?

曹家皇室該當如何?

自此。

曹楷堅定道心,立誓求仙。

他是天品靈根,放在修仙界,在有足夠資源的情況下,休說是金丹,就是成就元嬰都有極大的可能。

但偏偏天地之間靈氣匱乏。

蹉跎二十年還是煉氣初期。

更可怕的是,

由於曹楷勤勉政務,日夜操勞損耗氣血,再加上初期修行不得法損耗經脈,壽元大打折扣,死亡愈發逼近。

他,不甘心!

他的宏願,是要當千古一帝,是要把曾經欺辱於他的所謂“仙人”斬於劍下,是要大盛朝千秋萬代,是要成就……

萬壽帝君!

憑什麼,他如此明君,卻要英年早逝?!

於是乎。

尋仙問道,更加緊迫。

幾乎,不惜一切。

最終,才有了今天。

築基在即,紛爭再起!

亂臣賊子,攪得天下不得安寧!

那陳三石,枉費栽培,幼稚至極,甚是可笑!

說什麼誅仙、除奸。

他怎麼知道,這些事情,自己是不是本來就打算去做!

這方天地。

也隻有他能做到!

鎮國玉璽!

此璽,鎮壓天地氣運,為曆代東勝神洲人間帝王傳承,再加上太祖曹燮煉製而成。

持此玉璽,可以不懼怕天地封印!

再加上龍淵劍。

到時候天水洲的修士們,再想來摻和東勝神洲的事情,就要先看他的臉色!

他。

才是這片天地、這座江山、天下子民的庇護者!

陳三石的幼稚行徑,險些毀了大局!

好在……

一切都結束了!

就在生平畫卷一幅又一幅地展開之後,曹楷的道心愈發堅定。

伴隨著最後一抹靈氣納入體內,福靈太清天寶樹徹底枯死。

與此同時。

曹楷體內的丹田雲海,朝著金光聚攏的速度也越發的不可思議,變成一道仿佛能夠吞噬一切的漩渦,仿佛要把所有的力量都聚集、壓縮到一點,直到最後一股法霧也融入金光,原本天翻地覆的丹田,突然之間變得風平浪靜,唯有一團金光緩緩落下,變成散發著熠熠靈光的潭水留在丹田之內。

築基,成功!

煉氣修士,凝聚出來的法力,在丹田之內稱之為法霧。

築基修士,凝聚出來的法力,在丹田之內稱之為法海!

法霧化作法海,也就意味著築基成功!

隆慶皇帝驀地睜開龍眸,而後施展法術,整個人直接穿過墓室的岩石,攜帶著金光衝入半空當中。

皇陵之內。

聚集著大量修行香火神道的死侍和太監。

“……”

黃鴻在見到眼前這一幕後,先是一怔,旋即臉上流露出抑製不住地敬畏和欣喜,帶頭跪倒在地,高聲慶賀道:“恭迎陛下出關!

“恭賀陛下築基成功!

“大盛皇帝陛下,萬壽帝君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異口同聲,震動山野。

隆慶皇帝感受完暴漲的法力和增加的百年壽元之後,便在陣陣清風當中,仙風道骨地從蒼穹之上落回到厚土大地。

“一個甲子過去,終於是皇天不負有心人。”

他一手搭著拂塵,麵色依舊平靜如湖,並沒有因為突破大關而失態,沉聲開口道:“赤壁戰況如何?”

錢塘府之戰後。

昆侖山不再安全。

隆慶皇帝便轉移到京城外的皇陵當中修行,吃下辟穀丹之後就開始閉死關,對於外界的情況一概不知,前方戰事更是隻記得,朝中提拔了一名叫做周榮的年輕人。

“赤壁?”

司禮監掌印太監黃鴻一時間有些語塞,張了張嘴想說什麼,但始終沒能說出口。

“怎麼?”

隆慶皇帝並不意外地說道:“赤壁大敗?”

“陛下運籌帷幄,什麼都瞞不過陛下,確實是敗了,隻是……”

黃鴻磕磕絆絆地說不完整。

隆慶皇帝眯起眼睛,催促道:“隻是什麼?”

“隻是赤壁大敗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黃鴻腦門貼著地麵,不敢直視陛下的雙眼:“現在陳三石和晉王糾集二十萬大軍,已經打到禹州淝水來了。”

渡過淝水。

便可直抵京城!

“……”

聽聞此言,隆慶皇帝古井無波的神色終於發生變化,他的聲音有些克製:“把當下戰場的輿圖、戰報全部給我拿來。”

“是!”

不出盞茶。

就有一幅巨大的輿圖在數名太監的拉扯下展開。

更有死侍把積攢的戰報一封一封的念誦出來。

什麼?

閉關幾個月,對方就打到京城來了?!

隆慶皇帝的神色愈發陰沉。

大盛江山,一京三十六州。

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

竟然……

隻剩下最後三州!

基本上可以說,在亡國滅朝的前夕!

“奴婢無能!陛下息怒!”

黃鴻連忙解釋道:“不過陛下放心!賊寇是絕對不會打到京城來的!

“單良成仙師在淝水集合百萬大軍,秦王更是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坐鎮前方,他們已經把叛賊死死地困在昆陽城呢!

“最近。

“單良成仙師更是接連用處‘圍師必闕’和‘離間計’,大破賊寇,就在最近!”

“……”

隆慶皇帝凝視著北方的天幕:“朕,終究是低估了陳三石。”

“陛下放心!”

黃鴻接著說道:“有真力中期的淩家老祖坐鎮,陳三石被壓得不敢出城!”

“行了,靠誰都沒有用。”

隆慶皇帝頓了下:“調集京城之內剩下的所有禁軍、錦衣衛,以及西廠的人手,立刻隨朕一起奔赴前線。朕,要禦駕親征。”

他打磨如此多年得來的修為,再加上天品資質,對付一名真力初期,終歸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唯一需要擔心的……

就是陳姓賊子大概率也快突破了。

既然要去,自然還是要做好完全準備。

天下。

該太平了!

“嗡!”

隆慶皇帝抬起手掌,便有一抹靈光從陵墓當中落到掌心當中,待到光芒散去定睛一看,卻是一方碧玉色的大璽。

鎮國玉璽!

此璽其方圓四寸,通體青碧,表麵並無符文,但卻仍舊有金光熠熠,流轉生輝,最上方鈕交五龍,周邊花紋反複,最下方則是鐫刻著八個大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東勝神洲帝王得此玉璽,可不懼天地封印!

“嗡——”

龍吟響起。

又是一道靈光落入到隆慶皇帝手中,正是龍淵寶劍。

持此寶劍。

如手握真龍!

數千年前,鑄劍大師歐陽青鑿開天劍山,放出山中萬年冰溪,將其中含有靈氣之水接引到鑄劍爐旁,又根據北鬥七星的天象序列,在劍爐旁打造出七口寒潭,故此名“七星”。

此刻。

在諸多太監的目光當中,但凡俯視劍身一眼,就會感覺自己像是登臨絕巔高峰朝下凝視萬丈深淵深淵,縹緲深邃仿,奪人神魂,仿佛有巨龍盤臥其中,隨時都會衝天飛起,淩空衝霄而去。

此為,“龍淵”。

這把劍的全名,叫做七星龍淵劍。

裡麵,尚且有著太祖留下來,也是隆慶皇帝的最大底牌。

最後,他又伸手從袖中探出木匣,打開之後,裡麵裝著一顆血紅色的丹丸。

檢查完畢,確定萬無一失。

隆慶皇帝抬手一揮,將所有東西儘數收入袖中,而後又喚出一隻巨型仙鶴,在尖銳的鶴唳聲當中禦空淩霄,直奔著……

昆陽城而去!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