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悅歪著頭的模樣實在是太可愛了,就算有人知道她的本性並不是如長相般乖巧,看到這個模樣也還是忍不住軟了心。
溫修贇看到,往前走的步子在他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時候慢了半秒。
很快那點滯後就消失了,他的腳步恢複正常,繼續往前,走到關悅的身邊,對她點點頭:
“嗯,那我來負責烤吧。”
不用他說,關悅就自動讓出了最佳烹飪區。
她在家都能摔碗的人,要是能烤上野兔,就是奇了怪了。
但她往旁邊挪的時候,也沒有忘記誇道:
“溫知青還會烤肉呀,好厲害!我爹之前就說溫知青又有學識,還有技術,沒想到連做飯都會。”
“彆人還說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看溫知青不就是嘛。”
好聽的話不要錢一樣地往外丟。
溫修贇接觸過的人大多都是委婉謙虛的。
就算是性子外向的隊裡的中年阿姨,麵對他那樣溫和疏離的模樣,也會不自覺放輕聲音,壓著嗓子讓自己顯得溫柔一點。
更不用說現在大家還是受著老一輩留下的“做人要謙虛”的道理,就算誰有什麼厲害的能力,也不會大誇特誇。
他們會覺得,誇多了,就會變得驕傲,驕傲了,就容易懈怠落後。
甚至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不少人家在外人的麵前,都會批評說自家小孩哪裡不好不好,沒人的私下,才自己在心裡為孩子的成功而開心。
溫修贇在家裡,父母感情雖然好,對他的教育也是偏向於傳統教育的。
不管他取得什麼成績,父親對他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戒驕戒躁”。
溫修贇沒見過關悅這樣的人。
她能夠很輕易就說出誇讚的話,沒有目的,就僅僅是單純的讚美。
她能夠誇讚彆人,也能夠誇讚自己,不會覺得自誇是自大虛浮的表現,也不會覺得誇讚了彆人就是在貶低自己。
因為內心充盈滿足,能夠輕易地看到所有人的優點,所以,才會在隊裡,頂著“嬌氣”和“好吃懶做”的名頭,也能與很多人都保持良好的關係。
隻要不是將她當做兒媳婦看待,隊裡就沒人覺得她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溫修贇以為,自己在父親多年的教導下,早就能喜怒不形於色,一切時候都保持沉穩心態。
可人都是喜歡得到肯定的,這是本能。
當聽到關悅都已經開始用“完美”來形容他時,溫修贇還是忍不住抿了抿唇,頭往遠離關悅的一邊偏了偏,遮住那邊隱隱發熱的耳尖。
但要是他這個時候抬起頭看一眼關悅,就會發現關悅雖然嘴裡在誇他,眼睛卻根本沒有從火上炙烤的兔子上離開。
這模樣,擺明了就是嘴裡的甜言蜜語根本沒有多走心。
可他沒有抬頭,所以錯過了一個看清她“真麵目”的好機會。
兔子完全烤熟還需要一些時間。
在這個期間,關悅時而用目光盯著美味的兔子,時而開口跟溫修贇閒聊幾句。
溫修贇是個內斂性子的人,又格外注意與人來往時的界限感,並不喜歡和人談及自己的私事。
從京市下鄉到寶山大隊的時候,同路的知青有些眼尖的,從他的衣著和旁邊的大包裹就判斷出他條件不錯,動不動就打探他的家庭情況。
這是他極不喜歡的事情。
關悅卻不會如此。
她性子確實活潑,話也多,偶爾聊天時也會涉及到他的家庭背景什麼的。
但也許是本能,她很會把握界限,聊的話題每每都是恰到好處。
聊到溫修贇是從京市來的,關悅會問京市有什麼特彆的景點,什麼好吃的,或者
不深入到他的個人條件,又是好奇,能夠打開話題,讓兩人不會乾坐著讓氣氛變得僵硬。
話題有時候還很天真,比如,“溫知青,偉人是不是住在天安門呀?”
這話似乎沒什麼常識,像是溫修贇這種土生土長的京市人,生活中就從來沒有遇到過問這種問題的人。
要是被彆人聽到,可能還會被嘲笑一番。
溫修贇跟她解釋過後,關悅也知道了自己問題的無知。
可她並不覺得自己問了本問題就應該自卑被笑,恍然大悟地連連點頭,
“原來是這樣啊!我最遠都沒有出過公社呢,這些東西我都不知道。”
“多虧了溫知青,給我解答了好多疑惑呀。”
“不過,溫知青在對京市的了解比我更強,我也不差哦。下次溫知青在隊裡有什麼不了解的地方,可以來我哦。”
關悅並不為自己與溫修贇家庭的差距而自卑,她會羨慕彆人的見多識廣,也會大方地讚歎自己的家鄉,會覺得自己很好很好。
這一點,是溫修贇自己身上都沒有的。
讀書人多清高。
“清高”這個詞,在這兒並不一定是一個壞的詞語。
學習的東西多了,了解的事情多了,偶爾就會覺得自己和大家在某些方麵並不在同一個層麵。
並沒有什麼上下的層級,也不會說就一定覺得自己高於“非同類”,可,心底也定然是存在那麼一個區分開來的劃分線。
這隻是人天然的性子,沒有壞心思,也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罪孽。
沒有人是完美的,如果有,大抵是那個人是在你麵前掩藏著。
而越“清高”,也越容易因自己在某一方麵的“無知”而產生劇烈的情緒變動。
至少,當溫修贇發覺自己出現了常識性錯誤的話,很難出現像是關悅一樣平常的反應,他會有一瞬羞惱。
如果能有時光倒流的超能力,還會希望能夠回到說錯話的時候,抹去那份記憶。
但時光倒流是不可能的,那件事情就會形成一個結印在他的心上。
關悅今日的話和行為舉止,都是打破了他從前銘記於心的行為準則。
很震驚,也好像,讓他變得輕鬆起來了。
除了聊到京市,關悅也會好奇他的家庭情況。
但她好奇的,不是溫修贇父母都是乾部都有工資,也不好奇每個月可以有多少錢,或者什麼工作有什麼好的福利條件。
而是驚詫, “阿姨手藝那樣好,但原來在你們家經常是叔叔做飯的嗎?”
然後恍然,“也是哦,溫知青的手藝也這樣好,肯定是家庭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