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家族崛起:從當爺爺開始 > 第四百零六章士為知己者死

第四百零六章士為知己者死(1 / 1)

推荐阅读:

爾後,楊正山跟在陳公公身後來到了太極殿的禦書房。

書房中,承平帝已經換了一身寬鬆的衣衫,正斜靠在軟塌上看著一份奏折。

“臣楊正山拜見陛下!”楊正山抱拳拜道。

“免禮吧!坐下說。”承平帝隨意的擺擺手。

陳公公搬來一個小凳子,楊正山拜謝之後,才坐在小凳子上。

承平帝放下奏折,看著楊正山問道:“你為何要讓楊承誌充任重山鎮北路的參將!”

楊正山心神一凜,就要起身回答,不過承平帝卻壓了壓手,“坐著說就行!”

“接下來臣打算開發複州,用其他人不放心!”楊正山坐下回道。

“哦!如何開放複州?”承平帝饒有興趣的問道。

楊正山老老實實的回道:“複州有沃野千裡,雖然這些年遷移過去不少軍戶和百姓,但開墾的田地依然不多!”

“從黑雲山到海邊,那片土地水源豐富,土地肥沃,若是能全部開墾出來,能養活數百萬百姓!”

這是他早就想好的。

複州城周圍的土地可都是肥沃的黑土地,以前的東海胡族不善耕種,哪怕占據了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也不懂開墾種植。

而現在楊正山執掌重山鎮,自然要將這片肥沃的黑土地利用起來。

其實重山鎮北地有著豐富的資源,如複州城周圍的黑土地,黑雲山中的草藥和毛皮,鬆原河兩岸的草地。

相比之下,原本的重山鎮要貧瘠很多。

如果楊正山要發展重山鎮,就要將重山鎮北地的資源利用起來。

墾荒,畜牧,草藥種植和毛皮狩獵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重山鎮的支柱產業。

“楊明誌是你的兒子!”

“臣舉賢不避親,明誌是臣三個兒子中能力最強的一個!”楊正山坦蕩的說道。

這裡他沒有算上明昭,畢竟明昭現在才五歲。

承平帝點點頭,蒼老的臉龐上露出一抹笑容。

“那你為何推薦韓承、張元武、烏重轍和餘通海四人出任騰龍四衛的指揮使?”承平帝繼續問道。

楊正山解釋道:“騰龍衛水師唯有餘通海能夠統領,論水師訓練和指揮,臣遠遠不如餘通海餘大人!”

“烏重轍熟悉騰龍衛的事務,可以執掌騰龍衛的鹽場和海貿,臣將他留在騰龍衛,就是不希望騰龍衛走向衰落!”

“韓承為人穩重,處事周到,雖對騰龍衛了解不深,但他與烏重轍曾經共事多年,兩人可以相互配合,不會心生間隙!”

“張元武與鬆州城之戰有功,本該升遷,臣覺得他的能力還不錯,所以才打算讓他去騰龍衛!”

承平帝一邊聽著一邊點頭。

他對這幾位了解都不多,也就對餘通海有些了解,畢竟當初餘通海還是他安排進騰龍衛。

現在聽了楊正山的解釋,他也就明白楊正山如此安排的本意。

說到底楊正山就是想保證騰龍衛能夠繼續昌盛下去,而不是在他離開之後變得衰敗。

這是出自楊正山的一片公心,並不是為了私利。

隨後承平帝又提問了很多問題,楊正山都一一解釋了一遍。

而隨著楊正山的解釋,承平帝的態度愈發的溫和。

“你考慮的很周全,重山鎮交給你,朕也就放心了!”

“這是臣分內的事,臣不敢居功!”楊正山說道。

承平帝讚許的看著楊正山,“太子還沒有給你安排侯府吧!”

“呃,沒有!”楊正山一怔,沒想到承平帝突然轉換了話題。

·“那武信侯的侯府就賞給你吧,正好武信侯在京外還有八千畝賜田,也一並賞賜給你!”承平帝說道。

楊正山起身拜謝道:“臣謝陛下恩賞!”

武信侯完了!

侯府和賜田都被剝奪,那爵位肯定是保不住了,或許還會禍及家人。

不過這跟楊正山無關,他得了一座侯府和八千畝賜田,這筆收入可不小。

要知道武信侯祖上也是國公,隻是因為一代代傳承下來,現在變成了二等侯了,爵位雖然降低了,但武信侯的侯府卻是國公府的規格。

單單是一座侯府,就價值萬金。

承平帝當真是看重楊正山,否則絕不會將這座府邸賜給楊正山。

兩人聊了小半個時辰,承平帝的精神有些疲憊,便讓楊正山退下了。

而等楊正山走出皇城的時候,眼中多了一份複雜的情緒。

承平帝對他當真是即賞識,又信重。

這讓對皇帝老兒不感冒的楊正山都有些感動了。

在楊正山的觀念來,皇帝老兒也是人,一直以來他對皇帝老兒一直沒有什麼忠君的思想,可今日見到承平帝,他突然覺得承平帝是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讓他不自覺地對承平帝多了幾分崇敬之心。

他這一路走來,幫過他的人不少。

周蘭、趙遠、劉元府、王彬、梁儲等等。

楊正山是個知道感恩的人,所以他從未忘記這些幫過他的人。

而如今,承平帝對他如此信重,又對他如此賞識,也讓他對承平帝有了些許感激的情緒。

承平帝沒有免去他的侯爵,還賜下了府邸和良田,並且還認同了之前他上奏的提議。

這與太子給他封侯不同,太子隻是利用他而已,將他當棋子使用。

而承平帝卻出於對國事的考慮,認可他的能力,支持他的提議。

“古人雲,士為知己者死!老夫今日終於體會到這種心情了!”

楊正山心裡暗道。

……

待楊正山走出皇城,也就意味著朝堂上的皇位之爭拉下了帷幕。

不過翌日早朝,楊正山也終於見到了這一場鬨劇的最終結局。

身為新晉的靖安侯,楊正山也有上朝的資格。

早朝之上,承平帝連宣三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廢除太子之位,冊封為安王,就藩與南雲潞安府,且即日出京就藩。

此旨一出,也就意味著太子徹底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資格,就藩於南雲潞安府也代表著他失去了所有翻盤的可能。

南雲省乃是大榮的南疆,而潞安府更是大榮南方的邊陲之地。

就藩於南雲潞安府,與發配邊疆沒有什麼兩樣。

第二道聖旨則是恭王就藩,與太子,不,現在是安王,與安王不同,承平帝對於恭王的責罰並不重,隻是讓其就藩,並無責罰之意。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承平帝對於皇子之間的爭鬥並不忌諱,他不討厭皇子為爭奪皇位使用各種手段,但是他討厭無能的人。

太子是因為無能被貶,恭王則是因為太過莽撞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最後一道聖旨則是冊封誠王為太子,沒有任何遮掩,也沒有任何避諱的意思,承平帝當朝直接冊封誠王為太子。

當第三道聖旨宣讀完成後,誠王立即出列上前謝恩。

看著神采奕奕,麵容莊重的誠王,楊正山嘖嘖稱奇。

同樣是對抗太子,恭王卻落了個就藩的結果,而誠王卻贏得太子之位,這其中必然有眾人不知道的事情。

不隻是楊正山,滿朝文武都感到驚奇。

其實誠王獲勝是有跡可循的。

首先自始至終承平帝就對太子不滿,不然他也不會讓太子監國的時候,又讓恭王和誠王臨朝觀政。

如果他真的滿意太子,自然沒有必要搞出這些事情來。

承平帝這次裝病修養,其實就是對太子的考驗,可惜太子沒有通過考驗。

監國初期,太子昏招頻出,不顧國事,一心隻想與恭王和誠王爭取,這顯然不是一個為君者該有的胸懷。

而之後,太子又逼得恭王和誠王不得不棋出險招,衝擊宮禁,太子沒有穩住朝堂的局勢,反而讓朝堂的局勢越來越惡化。

如此這般,承平帝自然對太子更不滿意了。

其次誠王在這場爭鬥中一直都顯得很有分寸,他做的最多的就是推波助瀾,拿著恭王當槍使。

恭王在山河樓懸賞楊正山,是他出的主意。

恭王要衝擊宮禁,他就讓人打開了京都外城的宣平門。

所以他是恭王的幫凶,但卻從未親自下場。

一切都是恭王做的,而他卻可以抽身在外。

表麵玩世不恭,實際上是一肚子壞水。

可承平帝就喜歡這樣的誠王。

最後則是他最終沒有讓月如姑娘下手。

其實月如姑娘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代號。

恭王以為月如姑娘是太子的貼身婢女,太子也知道身邊的婢女是誠王的人。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月如姑娘是四個人的代號,包含一個婢女,一個太監,兩個侍衛,全部都是太子身邊的人。

那個婢女隻是明麵上的刀,真正的殺手鐧其實是哪個太監。

這道殺手鐧,誠王早在十年前就埋下了。

如果他想謀害太子,太子根本躲不過去。

但他最終選擇了放棄。

不是因為兄弟情義,而是因為承平帝不希望看到他們兄弟相殘。

誠王很了解承平帝的性格,承平帝能夠容忍他們在朝堂上爭鬥,但絕對不會容忍他們兄弟之間痛下殺手。

正是因為看清了這一點,他才選擇了放棄。

不過這其中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誠王獲勝的關鍵。

那就是誠王於昨日就將太子和恭王的計劃上奏給承平帝了。

他自然沒有見到承平帝,但是這不妨礙他將奏折遞到承平帝麵前。

太子想在封侯大典之上,借懸賞楊正山之事,治恭王和誠王的罪。

恭王向趁著封侯大典的機會舉兵衝擊宮禁。

這些誠王早就一清二楚,並且提前向承平帝稟報。

而承平帝最喜歡恭順的人,這件事算是擊中了承平帝的軟肋,讓承平帝對誠王更加滿意。

因此誠王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三道聖旨宣布,滿朝文武都明白皇子之爭徹底結束了,不過這不代表此事就結束了。

隨後幾天,朝堂上文武百官多有貶謫和治罪。

武信侯論罪當斬,奪爵抄家。

昌國公降為二等國公,世子孫繼宗教子不嚴,剝奪世子之位,昌國公府嫡次子孫繼業授封為世子。

宣平侯張敖因縱容敢勇營將士從宣平門入城,罷免果勇營提督之職。

不過張敖是誠王的人,現在雖然被免職了,但所有人都明白張敖的前途一片光明。

敢勇營的一眾武官或被罷免或被免職。

除此之外,朝堂上還有二十餘位文武大臣受到牽連,被貶謫出京。

不過這些都跟楊正山沒有關係,楊正山唯一關注的就是靖遠侯蘇乾的處罰。

可惜這次靖遠侯蘇乾牽扯不深,對於他的處罰也僅僅隻是罰俸。

當然,現在的蘇乾也不過隻是一個閒散侯爺,靖遠侯府的衰落已經是無法改變了。

相比之下,楊正山這位靖安侯卻成了京都的新貴。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