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紅樓之扶搖河山 > 第六百八十四章 策馬情欲酣

第六百八十四章 策馬情欲酣(1 / 1)

推荐阅读:

金陵,聚寶門。

清晨,天色蒙昧,東方還沒亮透,城門也隻剛開啟,但進出城門的車馬行人,卻已顯熙攘之狀。

聚寶門外官道聯接南下陸行要道,一路途徑常州、惠州、姑蘇等大埠。

所以,許多北上南下的客商旅人,都會中轉途徑聚寶門,各自奔赴自己遠行的終點。

尋常時節,金陵十三道城門,雖有兵丁把守開合城門,但並不對出入行人車馬進行盤查。

但這幾日風聲卻有些不同,城中氣氛異樣,金陵各處城門要道,經常會有錦衣衛出沒巡視。

至於其中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神京三法司派下大批官員,在城中偵緝大案。

也有人說日前金陵體仁院總裁甄應嘉,被當今聖上革職查辦,金陵官場人心浮動。

自去年城內爆出衛軍大案,沉靜許久的金陵城,似乎再一次變得騷動不安。

此時,看守城門的十幾個五城兵馬司兵丁,各自抱槍拄刀,或站或蹲,顯得有些懶散聊賴。

在金陵的軍卒之中,五城兵馬司兵丁大概屬於最低層。

他們既沒有金陵衛軍彪悍精良,更沒有錦衣衛的跋扈囂張。

他們大抵就是配備刀槍、穿上軍服的百姓,日常隻做看守城門,遊曳街巷,維持市井等雜活。

隻是,上一刻還懶散的守城兵丁,似乎看到了什麼,下一刻便個個站直身體,扶正手中刀槍。

因為不遠處一隊衣甲鮮亮的錦衣校尉,正列隊闊步朝著城門口而來。

錦衣衛不僅手握權柄,行事囂張,而且還有整肅軍紀之責,這些守城兵丁自然有些顧忌。

等到這隊錦衣走到城門之下,守城兵丁軍頭連忙上前招呼:“劉百戶,今日上值更早些,這天都還沒大亮。”

劉海曾在水監司摸爬滾打,挨過壓製排擠,是從低層攀爬的人物,所以少了尋常錦衣衛的跋扈,多了幾分沉穩。

他聽了那軍頭的話,並沒有擺腔做勢,隻是淡淡一笑,說道:“職責在身,不好怠慢。”

……

當年賈琮偵破水監司大案,水監司千戶鄒懷義自儘,水監司中低級軍官過半受到牽連入罪。

劉海因對龍潭港血案產生疑慮,被鄒懷義忌憚,並將他排擠調出水監司,發落看守大慈恩寺營造現場。

這讓劉海躲過水監司獲罪風波,之後他被長輩故交,前任金陵錦衣千戶葛贄成調入錦衣衛,曾有過一段風光時候。

但隨著葛贄成被朝廷罷免,錦衣衛千戶王彰江接任,劉海這位前任主官心腹,自然很難被王彰江待見。

好在當初錦衣衛查抄金陵城外火器工坊,從查抄的運貨箱子上,找到榮國府賈赦牽扯事中。

葛贄成派心腹劉海千裡赴京,將消息秘報錦衣衛指揮使司,劉海也因此結識錦衣衛指揮僉事何宏輝。

何宏輝對劉海的紮實能乾留下印象,曾在人前無意間提過幾次,王彰江也知曉此事。

因此,王彰江雖忌諱劉海這位前任心腹,但顧忌神京上司情麵,也沒對劉海下死手。

隻是將他排擠出金陵錦衣衛核心圈子,要緊職司公務再不讓他沾手,隻派些跑腿巡城之事打發他。

劉海也算在官場上有過沉浮,原先提拔他的上官落難,他明白新上司接任,自己必定沒好果子吃。

這不過是官場慣例罷了,他又不是沒倒過黴,如今至少官職還能保住,雖然心中鬱悶,之後便泰然處之。

……

自從神京頒下聖旨,金陵體仁院總裁甄應嘉革職查辦,三法司官員下金陵核查甄世文舊案,金陵城內風雲激蕩。

金陵錦衣衛千戶所按照慣例,城中執行官衙要緊公務,為防止出現不虞,對金陵十三門加緊巡查。

劉海這樣失勢的錦衣衛百戶,自然是執行這等跑腿差事的合適人選。

這些日子他都帶著手下,在金陵各處城門巡查遊蕩,雖然有些無聊,但也算有些自在。

雖說錦衣衛加大各處城門巡查,但誰也不會去擔心,甄應嘉被革職查辦之後,會敢於棄城逃跑。

原本他不過丟了官職,他要真做這種蠢事,就坐實謀逆之罪,甄家大房人口都會難逃一死。

所以劉海雖巡查各處城門,不過是例行公事,卻不擔心會出什麼狀況。

……

天色開始大亮,城門內外變得熙熙攘攘,進出人群逐漸密集。

劉海帶著手下在城門處遊曳,照常盤查,波瀾不驚。

這時,兩輛相隨而行的馬車,彙在出城的人群中,正緩緩向城門而來。

劉海手下一名校尉,等那馬車走近,無意間看了幾眼,說道:“劉頭,那輛馬車有些眼熟,跟車那人不是甄家管事劉顯。

前幾日商戶去甄家店鋪討銀,劉頭帶我們去彈壓事態,免生事故,當時出麵應付商戶就是這個劉顯。

甄家的人不會想找死吧,難道這個時候想溜走?”

劉海目光微微一亮,說道:“你小子就愛咋咋呼呼,犯事的是甄家大房,甄應嘉雖被革職查辦,可還沒被定罪。

劉顯是二房的管事,甄家二房又沒犯事,他們進出城門,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甄家大房的人要是想溜走,也不會那麼蠢,光天化日之下出城。

你們看緊城門,我上去瞧瞧。”

……

自那日劉顯家的從金陵返回姑蘇,甄芳青知道大房已在轉移金銀,眼看又要生出危機。

而且計算時間,隻要陳榮被抓的消息傳到神京,不出幾日聖旨就會下達金陵,情形就會變得越發難測。

她讓劉顯家的重新放回金陵,勸說自己母親儘早離開金陵,以免事情不可收拾,自己寡母受到衝擊。

劉顯家的返回金陵,路上花了一天時間,返回甄家大宅已是兩天之後。

等到甄二太太看過女兒書信,決定暫時離開金陵,又回過了甄老太太。

因甄二太太有隔年回惠州省親慣例,甄老太太也不放在心上,自然一口應允。

正當二房的人準備收拾行裝,朝廷聖旨就在此時抵達金陵,比甄芳青預料還早了一二日。

宣旨欽差在甄府宣讀聖旨,甄應嘉因親子之罪,難辭其咎,宣召即日革職查辦。

聖意下達,甄家如遭晴天霹靂,闔族上下亂成一團。

這當口甄二太太如回鄉省親,於理不合,遭人嫌疑,事情隻能耽擱下來。

劉顯擔心聖旨下達後,甄家形勢會越發惡化,如時間再拖延下去,說不得連二房都無法出城。

所以聖旨下達數天之後,等甄府眾人心緒稍許平複,便勸服甄二太太重提省親之事。

因此事前番就和老太太提過,舊事重提倒也不引人注意,再說老太太正煩心大房之事。

二媳婦隻是個寡婦,在不在家,對事情根本無關大局。

如今家中裡外亂糟糟的,讓她回娘家安頓幾天,也不算什麼壞事。

甄二太太得了允許,今日一早便收拾行裝動身,倒讓劉顯大鬆一口氣。

因神京聖旨下達速度,已超出他和甄芳青的預料,下回聖旨抵達同樣難以預料。

金陵已成凶險之地,趁甄家局麵還沒完全惡化,讓甄二太太儘早脫身才是上策。

……

這幾日各城門有錦衣衛巡弋盤查,劉顯也早知此事。

但眼下甄家未最後定罪,二房因甄芳青緣故,並不是戴罪之身,如果偷送出城,一旦失利,反而弄巧成拙。

以二太太省親為由,正常情形出城,眼下是穩妥之法,甄芳青也曾特意交待。

而且,當初賈琮在金陵工部臨時設衙,劉顯曾經給他送過書信,由此知道劉海與賈琮曾為舊交……

這次他挑選聚寶門出城,也是特彆留意過,這幾日在聚寶門巡弋的錦衣衛,正是劉海及其手下。

等到馬車接近城門,劉顯看到上來盤問的錦衣衛,並不是其他普通校尉,正是百戶劉海。

這種微妙的舉動,有言語之外的默契,隻有人情練達之人,才會有心領悟,劉顯心中微微鬆了口氣。

劉海臉無笑容,不動聲色問道:“這不是劉管事嗎,這一大早是要去哪裡?”

劉顯連忙陪笑道:“原來是劉百戶,我家二太太收到惠州來信,家中老太太身子不好,所以要趕去娘家省親。

惠州老太太已快七十的人,這個年紀身子不好,都是凶險之事,我們二太太心裡著急,所以一大早就動身。”

劉海點了點頭,問道:“我聽說你家三姑娘得太上皇恩典,在皇陵為老太妃守孝半年。

計算時間也過了大孝之期,如今甄家多事之秋,三姑娘乃甄家翹楚,隻怕要急著返回。”

劉顯笑道:“劉百戶好靈通的消息,三姑娘確在皇陵守孝半年,如今期限已到,已來過家信,應該在返程路上。

三姑娘閒時曾提過,錦衣衛劉百戶和威遠伯是舊交好友,那便是我甄家二房的朋友,讓我們日常不得慢待。

前幾日甄家店鋪受商戶圍堵侵擾,多虧劉百戶帶錦衣衛兄弟護持,甄家二房感激不儘。

小人這幾日裡外忙碌,也是失了禮數,三姑娘返回金陵,知道事情必要讓小人執禮相謝的。”

劉海臉上露出微笑,說道:“劉管事太客氣,我不過是職責所在,例行公事罷了。

如今時候不早,略問一問罷了,劉管事自忙便是,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免得耽擱你家二太太的行程。”

劉顯滿臉笑容,取出一個沉甸甸的錢袋,不動聲色塞到劉海手中。

說道:“上回讓錦衣衛兄弟在店鋪外護持守衛,曬了整日的大太陽,連水都沒喝上一口。

小人心中一直不安,三姑娘回來知道此事,必定要怪我老糊塗了。

這些利是請劉百戶和兄弟們喝茶吃酒的,可千萬不要嫌棄。”

劉海毫不在意一笑,往後招了招手,方才說話校尉連忙跑來,問道:“劉頭,有什麼吩咐?”

說道:“劉管事說上回你們看護甄家店鋪,多有辛苦,請你們這些小子吃酒,還不謝謝人家。”

那校尉微微一愣,連忙說道:“那就謝謝劉管事了。”

等到甄家二房的車馬駛出城門,那校尉才問道:“劉頭,就這樣放他們出城了?”

劉海斜了他一眼,說道:“你小子就是一根筋,不是和你說過,犯事是甄家大房,二房不是戴罪之身。

二房三姑娘是太上皇都賞恩典的人,即便甄應嘉被治罪,誰還會去動二房的寡婦獨女。”

那校尉聽了有些恍然,說道:“太上皇都欣賞甄三姑娘,那可是不得了,怪不得劉頭給他們麵子。”

劉海說道:“威遠伯賈琮知道吧?”

那校尉笑道:“這怎麼不知道,那可是平定女真的大英雄,才十幾歲就被封爵,戲文裡也沒有這麼得意的。

我們這些兄弟閒時扯淡吹牛,說起威遠伯都是佩服的很。”

劉海笑道:“甄家三姑娘和威遠伯被宮裡賜婚,雖說因為父喪,親事擱置,但這皇家的名分,可是實打實的。

這三姑娘就是威遠伯沒過門的女人,她老娘要回鄉儘孝,你說你能攔著不讓去。”

那年輕校尉頭搖得像撥浪鼓,說道:“那指定是不能的,能給威遠伯的女人便利,多有臉的事情。

還是劉頭心裡清楚,不然我們不知根底,指定就做了蠢事,金陵城裡辦事,多份人情多條路,準沒錯的事。”

劉顯臉上露出笑意,今日跟隨他巡城之人,都是他多年心腹。

當初他被葛贄成提拔入錦衣衛,還將他視為倚重之人。

他也趁那時得意,將在水監司任職時的心腹小校,先後都帶入錦衣衛,如今還都在他的麾下。

劉海將錢袋扔給那小校,說道:“這銀子給兄弟們分了,留下的辦兩桌上等席麵,下值後大家好好喝一頓。

你和弟兄們交待,吃喝管吃喝,都管住嘴巴,不要黃湯下肚就瞎咧咧,好不容易撈點人情都給敗了。”

那小校笑道:“劉頭放心好了,這點分寸都沒有,那還有臉跟著你混。”

等到那小校帶著錢袋走開,劉海望了眼遠去的甄家二房車馬,目光之中若有所思……

……

神京,寧榮街,伯爵府。

午後豔陽高照,空氣被炙烤得火熱,街上空蕩蕩一片,幾乎沒有路人。

即便少數路人經過,也都貼街道兩旁屋簷陰影行走,躲避猛烈的夏日炎火。

此時,寧榮街口卻響起急促的馬蹄聲,讓兩個在街邊陰影下的路人,不由得回頭眺望。

隻見寧榮街口衝進一匹奔馳的快馬,那馬渾身大汗,喘著粗氣,似乎用儘全部力氣奔跑。

但馬上騎士尤不知足,手中馬鞭揮舞,接連發出尖利的爆響。

好在街麵中央並無行人,並不妨礙騎士策馬狂奔,那馬兒一直衝到賈家東府,馬上騎士才勒停駿馬。

狂奔快馬驟然被收緊韁繩,瞬間嘶鳴人立而起,驚動了角門處家丁。

馬上騎士飛身下馬,拽著馬匹走進角門。

他用嘶啞的聲音說道:“小人是金陵甄家的,奉了甄三小姐之命,從江南遠道而來。

小人送一封急信給威遠伯,必須要親自交給伯爺,十萬火急,煩請儘快通報。”

自從賈琮立府定居,這兩年名聲鵲起,不知有多少人,抱著各種心思上門拜見,求見理由更是五花八門。

這些看守門戶的家丁,因見過各色人等,自家伯爺又是行事低調之人,但凡不認識的陌生人,一概不見。

所以隨便一個生麵孔,上門就要見威遠伯,看門家丁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人得逞的。

眼前這名騎士,快馬狂奔街麵,看起來聲勢嚇人,而且看起來也很臉生。按常理家丁多半是要轟出去的。

但來人說是金陵甄家的,還說是給甄三小姐送急信,家丁就不得不慎重,不敢胡亂趕人。

府上的奴才那個不知,甄家三小姐本要賜婚給伯爺,如果不是出了變故,這位三小姐差點成了當家奶奶。

雖說兩家親事不成,畢竟和伯爺關係非比尋常,她要送信給伯爺,守門家丁也不敢怠慢,連忙讓人給管家傳信。

東府管家因常在兩府走動,所有認得不少人。

他見了送信的騎士,一下便有些認出,問道:“小兄弟看著臉熟悉,上次甄家人入府祭奠大老爺,好像就有你。”

那人聽了這話連忙說道:“管家當真還記性,我是三小姐的跑腿小廝王海,上回跟劉顯家的上門祭奠老太爺。”

管家聽他說出劉顯家的,就知道來人的確是甄家的,說道:“伯爺如今在上衙,現在你可見不到他。”

王海說道:“我有三姑娘的親筆書信,事情緊急,需要馬上交給伯爺。

請管家讓人傳口信給伯爺,請伯爺回府一見,小人要是耽擱了三小姐的大事,可真是吃罪不起。”

管家見王海言語神情如此急迫,隻怕是真有大事,心中也不敢大意。

因賈琮上衙的城外火器工坊,一向戒備森嚴,外圍又有大批禁軍守衛。

管家擔心讓其他人去傳信,未必能順利應付,便自己親自去傳口信。

否則耽擱了伯爺和三小姐的大事,那可是不得了。

管家臨走時讓王海入外院偏廳等候,王海隻是不肯,說是就在角門處等候,賈琮回府就能見麵。

管家見他如此急迫執拗,也就不在堅持,讓家丁在陰涼處放了椅子,讓他坐在哪裡等候。

王海在東角門等了許久,正午日頭已微西偏,依舊不見管家和賈琮的影子,心頭不禁有些著急。

這時寧榮街口傳來隆隆車馬聲音,隻見四輛馬車首尾相顧,正往這邊而來。

王海心中一動,下意思避到角門陰影處,看著這些馬車經過東府,直往西府而去。

就在馬車經過之時,其中一輛馬車的車簾掀開,露出一張婦人的臉孔。

王海看清那婦人容貌,不禁臉色大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