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法!
還是辯法!
想要謀取唯識宗的真經,還是要靠唯識宗的祖傳手藝——辯法。
以真法勝偽法,以真法勝真法,必須在盂蘭法會展現出玄奘二世的氣度,不然就算能促成唯識宗合宗並脈,彆人憑什麼要奉你千葉為尊?
修仙界兩倍精神時間流速,三天,其實就是現實一天半。
陳景睡一覺養足精神,時間正正好,登錄元界踩了踩小團山,激活靈境節點降臨修仙界。
“咚!”
“咚!”
“咚!”
陳景意識剛降臨千葉身上。
聽到金山寺佛塔懸掛的大銅鐘發出城沉悶的響聲。
法濟和尚帶著千葉前往金山寺,提前準備好換洗僧衣,化緣的缽盂,開口道:“算一算時間,該啟程前往汴京參加盂蘭法會,倒是能與其他法脈進行交流。”
兩人沿著石階來到寺廟正殿,殿前已經彙聚了三百多個和尚。
有夥房燒火的頭陀,也有藏經閣掃地的老和尚,還有戒律堂強壯的武僧,以及身披袈裟的長老。
居中位置有一個年邁到極點的老和尚,金池白發白眉卻不顯老態,真實年齡也不過六七十歲,而老和尚身材佝僂,皮膚鬆弛已經脫相,年紀已經有近百歲。
這是金山寺方丈,法號無戒,深居簡出,誦經禮佛,降臨一個多月來還是第一次見。
“七月十五盂蘭法會,由太宗唐皇設辦,每四年一次,法會為期三日,第一日誦經,普度六方餓鬼,廣積功德,第二日**,登講經台傳法,使眾生識佛法之妙,第三日辯法,明佛意,知禪機,以證所學…………”
“需講經僧一名,辯法僧兩名,隨行僧人十名,…………”
“講經僧:金池,辯法僧:法濟,千葉,隨行僧人:…………”
名單由方丈親定,講經僧一般由金山寺**優秀者擔任,而辯法僧則是內定迦蘭寺。
不過這一次宣布完名單,金池長老站了出來,開口道:“貧僧有一弟子聰慧異人,熟讀經義,通辯明機,貧僧認為可以擔任輔位辯法僧,可與迦蘭法脈千葉辯法,勝者參與盂蘭法會。”
無戒方丈睜開一雙渾濁的眼眸,望向陳景:“以辯法擇選辯法僧,你可有異議?”
陳景雙手合十開口道:“弟子並無異議,便請方丈做個出題人。”
迦蘭寺法濟和尚是師父,但自從陳景提出滅佛興宗論後,很大程度就是陳景主事。
法濟和尚也沒有異議,開口補充道:“千葉、清登,都才成為正式僧人不久,就彆打什麼禪機,將理解最直白的表述出來就行,由寺院眾僧人當評判如何?”
寺院三百多名和尚齊齊點頭,本來以為去了汴京才有熱鬨看,沒想到還沒出門就能看到一場。
無戒方丈看了法濟和尚一眼,閉目思索片刻,開口道:“掃地怕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便以此句何意為題。”
此句出自現實世界的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全詩為: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一塵不染,萬慮皆空。
掃地怕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池中有魚鉤不釣,籠中買鳥常放生。
閒來山後觀虎鬥,無事林中聽鳥鳴。
無憂無慮無煩惱,世態炎涼皆看清。
單句的意思為眾生平等,慈悲,不殺,人們也喜歡將此句拿出來單用,但全詩並不是隻有這個意思。
若是以平等、慈悲來解其意,彆人問一句:佛觀一缽水,十萬八千蟲,若是眾生平等,一缽水裡的生靈更多,你為何還要喝水?存一命而害眾生,慈悲何來?
因此詩句中,首先就說明了前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人在水麵之上,所以可以選擇有鉤不釣,人不在森林的食物鏈中,所以也可以買鳥兒來放生。
所以除了慈悲之外,詩中還蘊含有一層佛陀超脫之意,既然你我皆是凡人,還沒有達到超脫三界五行的境界。
還需要靠進食喝水來維持生命,還在天地食物鏈的大循環之內,那就不需要去糾結食肉,吃素,喝水、殺生,不要自己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煩惱。
是對應唯識宗第三重戒:惱害不解,諫謝不受,勸誡弟子不就要糾結被迫殺生,要想開一些的詩。
“…………”
清登知道陳景也是個玩家,兩人所獲得到的資料都一樣,裡麵有各種各樣的解釋,關鍵是在資料海中如何篩選正確答案。
金山寺可不是唯識宗,讓他們不要去糾結殺生,食肉,簡直就是離經叛道,與尊佛性流派的理念完全相駁,因此第一時間排除正解,雙手合十答道:“弟子看到了慈悲!”
陳景也點了點頭,跟著回道:“弟子也看到了慈悲。”
“…………”
看熱鬨的眾僧麵麵相覷,方丈這一題未免出的太過簡單,答案完全一樣!
準確的說,哪怕換一個武僧上來辯法,也會得到一樣的答案。
戒律堂的金行長老,開口道:“方丈,是不是再出一題,或者先回答的勝?”
“不用!慈悲與慈悲也是有不同的。”
無戒老和尚擺了擺手,轉頭對率先開口清登的問道:“你看到了何種慈悲?”
慈悲還分品種?清登短暫慌亂之後,開口回道:“自然是眾生平等,哪怕是螻蟻、飛蛾生命亦應該得到尊重的慈悲。。”
無戒和尚不置可否,又對陳景開口道:“你又看到了何種慈悲?”
陳景並沒有用主神連接網絡,因為知道網絡上不會有正確答案。
而且這一句若脫離全詩單獨使用,也確實是表達慈悲。
【佛宗心印,顯聖!】
陳景激活佛宗之相,氣勢與方丈分庭抗衡。
雙手合十抬頭回道:“弟子所觀,眾生皆螻蟻,佛法若燭火,你我皆飛蛾。”
“眾生渾渾噩噩,庸庸碌碌,覺悟者當報以憫意,此為慈悲。”
“佛法若燭火,帶來了光明,卻會灼傷撲向它的飛蛾,以紗罩燈,使我等修持佛法者,能感受到佛法光明卻不受其所灼傷,此亦為慈悲。”
“方丈還想要告誡弟子禪機妙用,如紗罩燈,這一點弟子卻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