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郝副廠長的副廠長帽子,會戴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至少在那三年之前是摘不掉的。
2、現階段已被國外合成出來的有機物,卻沒有找到對應的適用症狀;這類有機物,郝副廠長‘引導’著完成其由有機物轉變成為藥物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事實上,這也是現代很多實驗室裡的小牛馬在乾的事情。
3、像血吸蟲特效藥吡喹酮,它是1975年才被合成出來。結構相對複雜,沒有前車之鑒(吡啶環和酮基共同作用的前例)。
它隻能由一次無法解釋、深究的有機反應引出。
為什麼?所有的有機反應,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可以確定了主產物、副產物,以及大部分的雜質結構。
如果由郝仁來完成,那麼要考量的因素就太多了。為什麼選擇帶有吡啶環的原材料?使用它是要完成什麼?完成的產物有沒有已經在用的結構骨架、藥效團?
這些東西在外行手中可以歸納為偶然、幸運,但是郝仁不行……
或許有人會說:誰會深究這個?!
隻能說很多……搞科研的太喜歡重複彆人做過的實驗了!單是製藥廠的實驗室裡,都會有一幫人以膜拜的心理打聽、討論、重複……
4、書記員這個角色在三年、十年的時候,會時不時的出現。書記員嘛,字寫的當然好;字寫得好,總是更能被上頭重視……
5、現階段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後續都會有合理的解釋。比如,為什麼老李的書信還沒有寄到製藥廠……為什麼要引導杜鵑完成維生素c的量產……
此外,本書下周改名。
暫定為《年代:從四合院開始的化工人生》。
改名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從十月初的主編力薦後該書的智能推就斷掉了,直到現在也沒有回來的跡象。隻能改名字試一試了……
目前均訂2500,差兩個推薦就能拿到精品了。
作為新人……真的是新人,我實在太想拿個首本即精品的帽子了。
最後,感謝各位老哥能追讀到現在。
再三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