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家兄嬴政,誰敢殺我? > 第1013章 來自老祖宗的小禮物!學習不為當大官,不如回家種粟米!

第1013章 來自老祖宗的小禮物!學習不為當大官,不如回家種粟米!(1 / 1)

推荐阅读:

麵對諸百姓大族近乎於自掘墳墓的請求,嬴成蟜隻是平靜的略略頷首:“能得諸位傾力相助,本君相信長安書店定能造福更多有心向學的讀書人。”

棠瑉等百姓聞言近乎於喜極而泣。

嬴成蟜自進入臨淄城至今,終於主動給他們一個正眼,對他們說一句話了!

這是不是說明,他們不用死了?

不就是藏書嗎?拿去!都拿去!

不謀現在,何以謀未來!

然而還沒等棠瑉等人的喜悅湧上麵頰,嬴成蟜便繼續說道:“然,長安書店並非博士館,不會不加挑選的隨意藏書。”

“諸位所獻典籍究竟是否可入長安書店,還當由本君、漆雕店令並一眾大賢加以論斷之後方才能定。”

“如《周禮》這等雜書,縱是諸位獻與長安書店,亦不會現於店中,而隻會成為本君私藏,還望諸位心中有數。”

聽得田桓之言,戴禮本已激動難耐。

他終於不需要對大儒、權貴們伏低做小才能繼續看完餘下的《周禮》了!

待到各個百姓將藏書儘數獻給長安書店,他更是可以想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再也不需要求人了!

但嬴成蟜的話卻如一盆冷水般潑滅了戴禮心裡的火苗。

長安君他,不願將《周禮》放入長安書店?!

戴禮忍不住拱手一禮,焦聲發問:“敢問長安君,公子桓分明已願將《周禮》並諸多典籍獻給長安書店,《周禮》為何仍不能現於長安書店!”

聽到‘公子桓’這個稱呼,嬴成蟜緩緩轉頭看向田桓。

雖然嬴成蟜什麼都沒說,但那冰冷的似是在看死人一般的目光卻迫的田桓戰戰兢兢、汗出如漿!

這一刻的田桓恨不能手撕戴禮,更是立刻拋棄了遊說討好嬴成蟜的想法,隻想抽身離開!

但,田假卻已悄然走到田桓身後,對田桓露出了一個溫和的笑容。

嬴成蟜這才將目光重新投向戴禮等焦急的儒生們,笑而發問:“二三子莫不是以為本君府中無《周禮》乎?”

嬴成蟜的問題誘使戴禮等儒生陷入思考。

嬴成蟜府上會沒有《周禮》嗎?

作為大秦王室公子,嬴成蟜府上不可能沒有《周禮》,《周禮》甚至可能是嬴成蟜的啟蒙用書之一。

既然嬴成蟜府上有《周禮》,嬴成蟜為何不將《周禮》放入長安書店?

嬴成蟜繼續開口:“本君府中藏書不下十萬卷,若是儘數運來臨淄,便是此地曾為故齊梧宮亦容納不下。”

“本君雖然可以再立房舍容納典籍,但繁雜之典籍會令得求學之人的注意力被無用之書分散,不利於學習。”

“是故,長安書店所藏典籍皆是本君精挑細選所得。”

“唯有本君以為適合放入長安書店的典籍,方才會入長安書店,若是本君以為無須放入長安書店的典籍,本君隻會存於府中作為私藏。”

六千卷典籍的藏書量已經讓在場所有人驚掉了下巴,更對各個百姓學派的藏書量形成了碾壓性優勢。

但,不要小瞧了嬴成蟜抄家的本事啊!

被嬴成蟜抄過家的百姓、豪強、權貴數以千計,嬴成蟜本就是個愛書的人,韓、趙、魏等國的王室藏書更是會先被嬴成蟜過一遍手。

《周禮》、《儀禮》、《論語》、《墨子》等世人常見的典籍,在嬴成蟜府中堆積如山。

《韓史》、《趙史》等尋常人根本見不到的各國官史、孤本典籍、王室秘傳,亦會被嬴成蟜令府中門客抄錄一遍,將抄錄本交給博士館後,存原始本於府中。

長安君府的藏書量早已突破了四十萬卷,且還在隨時間推移而迅速增加。

但所有不符合大秦核心價值觀的書籍,皆被嬴成蟜封存於府中。

待到嬴成蟜百年之後,嬴成蟜更準備將每種藏書各挑一份帶進自己的陵墓之中,靜靜等候數千年,送給後世子孫們一份來自老祖宗的小禮物!

戴禮一時啞然,他覺得嬴成蟜這話很有道理,但對尚未讀完的《周禮》的渴望卻還是催動他反駁道:“長安君!《周禮》焉能是無用典籍?!”

嬴成蟜認真的說:“分科舉士之試並不考教《周禮》,法吏之試亦不考教《周禮》。”

“《周禮》何用之有?”

戴禮臉頰微微發紅的質問道:“長安君焉知分科舉士之試不考教《周禮》?!”

漆雕禮突然開口:“長安君乃是大秦第一次分科舉士並本次分科舉士的主考官。”

“分科舉士更是由長安君上諫之策。”

“長安君焉能不知分科舉士之試是否考教《周禮》?”

一句話,把戴禮說沉默了。

嬴成蟜還真知道分科舉士之試到底考什麼。

因為試卷就是嬴成蟜出的!答案就是嬴成蟜批的!

終日不過隻是與同好們論道交流的戴禮,第一次被權力壓迫的說不出話來!

但其他儒生卻愈發憤憤難平的質問:“即便分科舉士之試不考教《周禮》,《周禮》亦非雜書,此乃是大周天子治世之至理也!”

“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子又曰:克己複禮為仁!若不讀《周禮》,焉能為仁人?”

“吾輩讀書人難道隻是為分科舉士而學乎?吾輩讀書人乃是為仁義禮智信、為天下大同而學!區區分科舉士焉能成為吾輩讀書人學習的標準和向導!”

儒生們感激嬴成蟜為他們提供的學習環境,但這並不影響儒生們抒發他們的思想主張,為他們心目中的聖人言、治世理搖旗呐喊。

在儒生們看來,他們對嬴成蟜的駁斥和勸諫、引導嬴成蟜走上更正確的道路的呐喊,本就是他們報答嬴成蟜恩情的一種方式!

眼見嘈雜之音愈濃,嬴成蟜雙手微微下壓,止住了嘈雜和喧嘩,而後再度開口:“分科舉士並不考教《周禮》,法吏之試亦不考教《周禮》。”

所有人:???

你能不能換一句!

嬴成蟜沒讓他們失望,繼續說道:“本君建長安書店,亦有私心。”

“本君希望長安書店能助臨淄文運興盛,更希望長安書店能為大秦培養出更多可治世安民之英才!”

“然,欲治世安民,首先需要通過分科舉士和法吏之試為我大秦官吏,方才能一展所長。”

“二三子所思所望遼遠,但本君卻更希望二三子能腳踏實地,先能為我大秦官吏,有了治世安民的機會和能力之後,再去謀求大同盛世!”

一聽這話,儒生們更不滿了!

儒生荀或斷聲駁斥:“長安君此言執迷於位而輕於學,實非君子所言!”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

“學非是為仕,學而有得亦非唯有仕於朝方才能利天下!”

“學,重於仕!”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長安君的進退之道,實在本末倒置矣!”

嬴成蟜略略頷首,認真的看著荀或發問:“本君實不知不仕如何能利天下。”

“比如說?”

荀或毫不猶豫道:“即便不仕亦可教導弟子、培養賢才,成為如孔聖人一般的師表!”

這是未曾出仕的大儒們最主流的立身方式,也是孔子並其弟子們在沒有官職時最常做的事。

但嬴成蟜卻搖了搖頭道:“於大秦,此違法也!”

“若見有非法吏而教弟子者,當即刻上稟衙署,衙署自會捉其論罪。”

荀或懵了。

啥?

教弟子還違法?

荀或不想偏離辯論的核心,隻得轉而道:“即便不仕亦可與群賢探討治世之理,著書立說!”

嬴成蟜搖了搖頭道:“無由聚眾五人以上者,罪!”

“且未觀天下、未治萬民、不願或無能牧民之人,有何資格著書教導官吏牧民之道?”

荀或懵了。

怎麼大儒不出仕時常做的事都是違法犯罪行為啊!

荀或有些氣急的說:“此律有弊!乃是惡律!當改之!”

戴禮趕忙拽了荀或一下。

有理有據的駁斥是探討,沒有理由的駁斥那叫敵視!

你我這般窮苦儒生,有什麼資格當著長安君的麵敵視大秦律法!

荀或心裡也是一慌,趕忙要拱手致歉。

但荀或萬萬沒想到,嬴成蟜沒有動怒,而是頷首道:“本君亦以為秦律有不妥之處。”

“汝欲改律乎?本君亦欲改律。”

“然,本君有資格改律卻不知何以改,汝或知何以改律卻無資格改。”

“究其原因便是汝未曾通過分科舉士、法吏之試,人微言輕無以利天下!”

“汝讀《周禮》這等雜書可能助大秦改律乎?無能也!”

“是故,汝當先通過分科舉士、法吏之試方才是正事!”

荀或:……

竟然又繞回來了!邏輯還閉環了!

思路全程被嬴成蟜帶偏的荀或心裡還有點嘀咕,卻沒了不滿,誠懇的拱手道:“長安君所言,甚是!”

“庶民荀或拜謝長安君解惑!”

放下心頭執念,荀或灑然笑道:“荀某不尋《周禮》了。”

“分科舉士在即,荀某理應先閱分科舉士要考教之典籍,便先從……”

荀或和戴禮等儒生的目光再次投向長安書店,卻見那群老兵竟是已經占據了他們方才搶占的有利地形,像是捧著敵軍的頭顱一樣小心翼翼的捧著典籍,熱切又恭敬的不斷低聲詢問:

“敢問漆雕店令,這個字念什麼?此書有利於分科舉士乎?”

“敢問公羊店丞,卑下可否將此書借回家中給犬子研讀?卑下以大夫之爵做保,絕對不會損壞此典籍哪怕分毫!”

“敢問諸位法吏何時可教導稚子識字?明日吾便將家中子弟儘數帶來此處!”

儒生們想的很多。

但老兵們可不會有那麼多想法。

有書讀就不錯了,要什麼自行車啊!

什麼?長安君說分科舉士不考《周禮》?那哪怕把《周禮》捧到吾麵前,吾也不屑一顧!

學習不為當大官,不如回家種粟米!

眼瞅著長安書店裡的書都快被老兵們借完了,荀或、戴禮等人頓時就急了。

所謂禮儀姿態儘數被他們拋在腦後,撩起下裳便湧入人群,焦聲高呼:

“給吾等留幾卷書!”

“什麼都行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