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重回1980年去享福 > 第336章 在婆家顯聖

第336章 在婆家顯聖(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次日。

鄧世榮一家以及親戚朋友們便一起乘坐班車回家過年。

鄧允珍如今已經嫁為人婦,自然是跟著朱家人一起回鬆旺鄉山心村過年了。

過年各種各樣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比如說要打掃衛生,要做甜籺、灰水籺、飯心籺等過年必備的籺,還要供各路神仙。

在雙旺鄉,香火最多的一般是觀音菩薩、華光大帝以及土地伯公,這是家家戶戶都要供的。

除此之外,還要供契爺。

契爺在南方兩廣、港澳一帶,是對乾爹的一種稱呼。

按照迷信的說法,五行不足的人須吃契爺或契娘飯補回來,才會健康成長,才能長命百歲。

因此,家有小孩的都喜歡找算命先生算一算,金木水火土是否有缺陷,有的話及時找個契爺或契娘,彌補這一缺憾。

每年的年底,就是村民們還福的時候。

而集資建校,首要的目標自然是那耶小學,鄧世榮打算把那耶小學這所村小建成全縣硬件設施最好的小學之一。

小冬兒哦了一聲,乖乖的吃飯。

把菜全部做好,鄧允珍正在洗手盆那裡洗手的時候,朱俊傑屁顛屁顛的湊過來,一邊幫忙解圍裙,一邊嘿嘿笑道:“老婆,今天辛苦了哈!”

認契爺或契娘,俗稱入“契”。

除了供契爺以外,還要還福。

隻有這樣,才能跟得上那耶鄧氏的發展步伐。

這脫契也挺講究的,需要請這方麵的先生過來主持,有些人脫契需要準備三牲(雞、魚、肉),有些人脫契需要四爪齊全(豬身上各個部位都要有),總之是挺麻煩的一件事情。

除了做這些事情以外,還有每年年底的助學會兼族會,也是要開的。

小冬兒有些悶悶不樂的問道:“那大姑姑什麼時候回來啊?”

簡單來說,你信哪位神仙,你就找哪位神仙起福,讓衪保佑你。

而認神與認物的,那每年都是需要拿祭品去供奉的,一般要等孩子長大結婚以後,才會脫契。

與此同時。

吃契爺或契娘飯還有個講究:是男孩須認契娘,是女孩則要找契爺。先找人物色好“命相”相屬的成年男女,然後買禮物上門求米,如果同意的話,今後就有了契爺契娘契兒契女的名份,一生一世都必須經常走動。

……

這話聽得兒女兒媳都一陣歎氣,女人一旦嫁人,很多東西確實是不一樣了。

本來,今年的族會,鄧世榮想提議重修那耶小學的,但想到族人們在重建祠堂上剛出了一大波血,確實應該讓族人們先緩一緩,等春運結束客運公司的分紅發下來了再說。

甚至,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鄧世榮還想在村裡建風格統一的彆墅。

這一波集資建校的風潮一旦到來,他們那耶鄧氏作為雙旺鄉最有名的宗族,那肯定是要出一波血的。

飯菜還是那麼豐盛,在開吃的時候,小冬兒疑惑的問道:“爺爺,大姑姑她去哪裡了,都吃團圓飯了,她怎麼還不回來啊?”

自從分家之後,朱家在過年的時候,也都是各過各的,從來沒有集合起來過年。

在忙碌中,轉眼就到了除夕。

還有修路、建橋、修河壩等等,這些項目都要提上日程了。

如果還有餘力的話,那雙旺初中的建設他們那耶鄧氏自然也要貢獻一份力量。

這倒不是鄧世榮著急,而是他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在1987年的時候,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全縣一下子就掀起了集資建校的熱潮,集資總額超過了千萬,在縣城以及各個鄉鎮建成了不少的教學樓與宿舍樓。

至於“沒心沒肺”的冬子,兩隻小手正抓著一隻鹵豬蹄啃得正香呢!

……

鬆山鄉,山心村。

張秀萍安慰道:“你好好吃飯吧,大姑姑後天就回來了!”

而在雙旺鄉,認契卻大不一樣,除了認人為契爺以外,還有認神以及認物的。

認人為契的,這個跟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區彆,不過總體來說差不多。

當然,以上是廣東以及其他地方的認契方式。

認神的就是認各路神仙,比如作者認的契就是華光大帝,而認物的也是千奇百怪,比如認石頭、認樹等等。

鄧允珍搖頭道:“不辛苦,洗菜切菜都有大嫂二嫂她們幫忙,我就簡單炒一下菜而已。”

從小到大帶小冬兒最多的,不是她的爸爸媽媽,也不是爺爺或者外公外婆,而是她的大姑姑,因此小冬兒跟大姑姑的感情也是最深的,會這樣問也不奇怪。

鄧世榮伸手摸了摸孫女的小腦袋,笑著說道:“小冬兒,你大姑姑她已經嫁人嘍,以後她要跟婆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不回我們家吃團圓飯了!”

不過今年不一樣了,朱大哥一家和朱二哥一家,都把家裡的雞鴨魚肉帶到老宅這邊,和年邁的父母一起過年。

而起福也不是統一的,有些人在阿祖公廳起福,有些人在土地伯公那裡起福,有些人在華光大帝那裡起福,甚至還有些人在那些“大師”麵前起福。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後麵這些大項目,目前還不用這麼急著上,至少得給村民們一點發育的時間,不能手頭上剛有點錢了又上一個項目把大家榨乾了。

這麼多事湊到一起,每年年底想不忙都難。

每年年初,雙旺鄉的村民,都會起福,等到年底了再還福,周而複始。

今年的團圓飯,是鄧允珍這個新媳婦掌廚做出來的,朱大嫂、朱二嫂以及那些小輩女性一起幫忙打下手,整出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朱俊傑把解下的圍裙放到一邊,嘴上抹了蜜似的誇讚道:“你這可不是簡單炒一下菜,你這是化腐朽為神奇,把這些配菜烹飪成美味的佳肴,我們今年可算是有口福了,長這麼大過了二十幾個年了,恐怕就今年的團圓飯能吃上最好吃的飯菜。”

鄧允珍瞥了他一眼,笑道:“你小聲一點,等會媽聽到了可就不高興了。”

“我這是實話實說,媽才沒有這麼小氣呢!”

說到這裡,朱俊傑拉著她的手道:“走,咱吃飯去,等會菜都涼了!”

毫無疑問,等開吃的時候,鄧允珍的手藝受到了所有朱家人的好評。

朱老太太、朱大嫂、朱二嫂她們的廚藝跟鄧允珍比,那真的是差遠了,朱家人確實是平生第一次吃到味道這麼好的團圓飯。

在吃飯的時候,鄧允珍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娘家的親人,往年的這個時候,她都是陪著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可從今年開始,她陪的家人不再姓鄧,而是姓朱了!

朱俊傑的為人還是很細心的,跟大哥二哥還有侄子們一起喝酒的同時,還時刻關注著自家老婆,看見她神色間的細微變化,就猜到她是想娘家親人了。

他沒有多說什麼,隻是伸出手到桌底下握著她的手。

鄧允珍隻是一時的情緒變化而已,丈夫的貼心讓她很快就高興起來,跟婆家的親人邊吃邊喝,好不熱鬨。

酒過三巡,看到氣氛正好,朱大嫂就借著酒意問道:“阿珍啊,我們這麼多年一直在家耕田種地,日子過得挺苦的,伱是見過世麵有大本事的人,你看能不能幫孩子們在縣城安排一份工作啊?

不管做什麼都行,總好過在家裡跟著我們過苦日子。”

這話一出,朱俊傑不由得眉頭一皺,他覺得大嫂實在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這個場合說出這樣的話,阿珍才剛嫁過來呢,給她提出這樣的要求,那是答應也不好不答應也不好,這不是為難人嗎?

朱大哥也是狠狠的瞪了自家這婆娘一眼,他原本的打算是等吃完團圓飯,一會再找機會私下裡跟自家的兄弟商量一下這事,沒想到這婆娘這點時間都等不了,而且直接向剛嫁過來的弟妹開口,這實在是太操蛋了。

朱老太太臉色也是微微一變,她當然也希望她的那些孫子孫女們有出息,不用留在村裡耕田種地,但她這大兒媳實在是沒眼力勁,這事就不能再等一等,或者先跟阿傑商量一下嗎?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直接就朝剛嫁過來幾天的小兒媳開口,這就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朱二哥有著和大嫂同樣的想法,現在見大嫂願意打頭陣,他也就不急了。

朱二嫂看了大嫂一眼,她沒有大嫂這麼厚的臉皮,人家才剛嫁過來幾天呢,就開這樣的口,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朱旺和朱盛兄弟是既期待又不好意思,他們也覺得母親的做法有點急了,而且問的對象應該是滿叔而不是滿嬸。

這些說來話長,其實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鄧允珍雖然覺得大嫂提出的要求有點突兀,但她剛嫁過來幾天,對於朱大嫂的性格與為人並不了解,反正到目前為止,朱大嫂在她麵前表現得還是挺熱情的。

所以,鄧允珍聞言也沒有多想,回答道:“大嫂,給侄子侄女們安排一份工作,對於我來說確實不難,但我其實不建議他們到縣城工作,因為縣城的工作工資都不高,一個月也就二三十塊錢。

與其到縣城工作,還不如到廣東那邊打工呢,那邊隨便進一家工廠一個月都能拿一百多塊錢的工資。”

現在已經進入八十年代後期了,博白縣去廣東打工的人是越來越多,雖然沒有誇張到每條村都有人去廣東打工,但每個鄉鎮都有人去廣東打工那是肯定的。

不過,由於不少去廣東打工的人,對於收入都“藏著掖著”,沒有公布出來,因此這個年代也不是誰都知道去廣東打工的工資會有這麼高。

一直到九十年代後,廣東那邊的高工資才在博白傳揚開來,然後引發了大規模去廣東打工的潮流。

可以這麼說,九十年代的博白農村,隻要不讀書了,又還沒結婚的,不管男女,有沒有滿18歲,百分之九十九都和村裡的小夥伴一起到廣東打工了。

甚至就是已經結婚了的,隻要沒有孩子的拖累,也都會去廣東打工。

現在距離大規模前往廣東打工還有幾年時間,而山心村這邊很顯然就不知道去廣東打工會這麼賺錢。

因此,聽到鄧允珍這麼一說,朱大哥朱大嫂、朱二哥朱二嫂以及朱家的一眾小輩,都是大吃一驚。

朱大嫂滿臉驚訝的問道:“阿珍,你說的是真的?去廣東打工,隨便進一家工廠,一個月都有一百多塊錢的工資?”

鄧允珍微笑道:“這當然是真的,我們那耶鄧氏在縣城成立了一家客運公司,有幾十輛大客車跑廣東,對於廣東那邊的發展情況我們都是知道的,現在去廣東打工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因為那邊給的工資確實夠高。“

朱二哥接話道:“那邊的工廠工資高,但想進廠工作也很難吧?如果進不了廠,那工資再高也沒用啊!”

鄧允珍道:“現在廣東那邊每天都有不知道多少家新工廠成立,都是要招工的,隻要有這個心,進廠應該不是難事,不過那邊龍蛇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安全不一定有保障。”

朱大嫂聽得滿臉糾結,原本她隻是想著讓鄧允珍這個妯娌幫忙把她的兒女安排到縣城工作,哪怕隻是在飯店當個服務員,那也是有工資拿的人,當然比在家耕田種地強。

可沒想到這個妯娌竟然給她帶來了一個大消息,去廣東那邊的工廠打工,工資竟然這麼高,真是讓她心動不已,畢竟有機會賺一百多塊錢一個月,誰願意去做一個月二三十塊錢的工作啊?

然而,就在她心動的時候,這妯娌又說那邊龍蛇混雜,安全沒有保障,一下子就讓她左右為難了。

鄧允珍停頓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不管是在縣城工作,還是去廣東打工,都隻是拿死工資而已,想要發家致富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還不如自己做點小生意,等做出經驗了再慢慢擴大,以後說不定有機會當個大老板,這可比打工要有出息多了。”

朱俊傑見自家老婆輕輕鬆鬆的就化解了大嫂這個有些“強人所難”的要求,嘴角不禁微微翹起。

見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朱大哥也拋開顧慮,問道:“阿珍,說到做生意,咱家沒人比得上你,你覺得他們幾個適合做什麼小生意?”

這話,朱家其他人都表示認可。

論做生意,彆說是他們朱家了,就是整個鬆旺鄉,恐怕都找不出做生意比鄧允珍娘家厲害的。

鄧允珍倒也不謙虛,她微微一笑,說道:“我這裡還真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小生意,不僅投資小,而且見效快,保守估計一個月賺個兩三百塊錢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這話一出,朱家人都是心中一震,就連朱俊傑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此時朱大嫂的眼睛如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樣,不斷的放射著光芒,她迫不及待的問道:“阿珍,你說的是什麼生意啊?一個月真能賺到這麼多錢?”

其他人也都以一種既期待又忐忑的眼光看著鄧允珍。

在後世,哪怕是處於最低層的農民工,隻要你不怕苦不怕累,那一天賺個兩三百塊錢都不是難事,但在如今這個年代,一個月能賺兩三百塊錢,對於農村人來說就是真正的大生意了。

鄧允珍沒有藏著掖著,直接說道:“我說的這門生意,就是炸蝦公籺賣。”

朱家人聽得麵麵相覷,朱旺出聲問道:“滿嬸,這蝦公籺是什麼東西啊?”

蝦公籺,在後世隻要是博白人,就沒有不知道的,無論是縣城還是鄉鎮的圩市都有賣,這玩意可以說是很多80後和90後年少時吃得最多的一種小吃,是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永遠無法抹去的珍貴記憶。

然而,現在這個時間節點,蝦公籺對於大部分博白人來說,還是一種陌生的東西。

這其實也可以理解,蝦公籺畢竟是油炸的東西,而這個年代的農村除了少數人家以外,大部分人家都還極其缺油,誰會吃飽了撐的拿油去炸蝦公籺啊?

因此,現在彆說是鄉鎮的圩市沒有蝦公籺賣,就連縣城也同樣沒有蝦公籺賣。

鄧允珍把蝦公籺的製作原料簡單說了一下,然後才總結道:“製作蝦公籺,除了那一口鍋,也就油值錢一點,總投資有個幾十塊錢就綽綽有餘了。”

朱旺繼續說道:“滿嬸,蝦公籺的製作材料我們知道了,但這東西怎麼做,我們見都沒見過,也不懂啊!”

鄧允珍笑道:“你們不懂,我懂啊,你們先想清楚,要是願意自己去做小生意的,那我就抽個時間把這蝦公籺的製作方法教給你們,這東西做起來不複雜,基本看一遍就懂了。”

朱大嫂不放心的問道:“阿珍,炸蝦公籺賣,真有這麼賺錢嗎?”

鄧允珍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大嫂,我先給你算筆賬,這蝦公籺的製作材料中,最貴的就是油了,然後是大米、紅薯以及蔥花,至於小蝦河裡多的是,自己花點時間去抓就行,還有那一點柴火就不說了。

油是可以重複用的,一鍋油至少能夠用上好幾天。

而大米、紅薯以及蔥花的這些東西也要不了多少。

一隻蝦公籺賣個兩分錢,在縣城一天賣個一千隻應該不難,那就有二十塊錢了,而這東西的成本,絕對不會超過十塊錢的,所以一天賺個十塊錢那肯定是沒問題的。

如果在鄉鎮的話,平時的生意可能不怎麼好,但到圩日的時候,賣個一兩千隻應該也不難。

所以,一個月賺個兩三百塊錢,確實是有希望的。”

這一番合情合理的話,聽得朱家人心中都是激蕩不已。

正如鄧允珍所說的,這東西的製作成本確實不高,而且賣的價格也不算貴。

現在已經是八十年代後期了,就算還有很多農村人的生活條件不怎麼好,但博白這裡的鄉下人對於圩日是非常重視的,平時都留在村裡不出來,每逢圩日就一窩蜂的往鄉鎮圩市湧去。

這就是縣城趕圩人數能夠破40000,沙河鎮趕圩人數破30000,龍潭鎮趕圩人數破27000的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出去趕圩就沒有不花錢的,就看花多花少的問題了。

而且,除了購買家裡用的必須品以外,做父母的肯定還要給孩子們帶點小零嘴,比如買點水果或者糖果餅乾之類的回去,讓他們花個一塊幾毛錢去給孩子們買零嘴或者會不舍得,但隻是花個一毛幾分錢的話,大部分父母都是舍得的。

朱俊傑看向他那幾個侄子侄女,說道:“你們滿嬸已經給你們說得很清楚了,打工是沒有出息的,想要賺大錢,就努力把這小生意做好,等賺夠了本錢,就可以做更大的生意了。”

“滿叔,我們知道了!”

“謝謝滿嬸!”

“謝謝滿嬸!”

“……”

鄧允珍微笑道:“不用謝,你們幾兄妹要是都想做的話,那就先商量好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去,比如說誰到縣城去擺攤,誰在鄉鎮擺攤,都提前劃分好,這樣就不用兄妹之間搶生意了。”

“不管是在縣城還是在鄉鎮擺攤其實都不用搶,縣城的客流量是最高的,這個不用多說,但鄉鎮也有鄉鎮的優勢。”

朱俊傑補充道:“比如說我們鬆旺鄉的圩日是三、六、九,而隔壁龍潭鎮的圩日是一、四、七,東平鎮的圩日是二、五、八,在鄉鎮擺攤就可以每天趕一個圩日,這樣做雖然辛苦了一點,但客流量也是最大的,賺得肯定比在縣城擺攤還要多。”

這話聽得幾個小輩連連點頭,一個個都在心裡開始盤算起來。

朱老頭子和朱老太太一直傾聽不出聲。

此時,見大兒媳提出的問題被小兒媳完美解決了,朱老太太心中鬆了口氣,笑吟吟的說道:“阿珍,先彆說了,快點吃飯吧,等會菜都涼了。”

鄧允珍應了一聲,然後便繼續享用起她親手做的各種菜肴。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