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的燃料”尤金愣了一下,問道。“是固體燃料嗎”因為萬戶四型用的劇毒的偏二甲肼作為燃料,而閣下是了解這種火箭的自然也就不會再提起他了。,所以尤金自然想到了萬戶角那邊正在研究的固體火箭,實際上它已經應用在了防空導彈的項目中。“不是固體燃料,我說的還是液體燃料,比如使用液氧/液氫推進劑組合,能量高,火箭比衝大。”在另一個世界上,美國佬就專注於液氧/液氫,它擁有極高的比衝,高比衝意味著火箭尾氣以更高的速度衝出去,也就意味著同樣質量的燃料,氫氧可以爆發出更大的動力。但氫氧機的缺點也很明顯,高昂的造價,極其困難的存儲,以及氫氧密度很低。高昂的價格是因為氫氧燃燒的工況極其惡劣,高壓高溫高腐蝕性,對設計和材料選擇十分苛刻。氫元素因為需要極低的溫度保持液態導致高昂的存儲成本。也正因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種火箭都是美國的獨有產品。相比之下,蘇俄和唐山就長時間專注於液氧煤油發動機,它的技術相對更簡單且廉價易製造,也可以產生很暴力的推力,很適合起飛初始階段。煤油的煉製和存儲也比較容易。煤油機的缺點是比衝不夠。而也正因如此,甚至影響到後來蘇俄的登月工程,因為它的推力相對較小一些。雖然兩條路徑看起來一個技術複雜,一個技術簡單。但是,換個角度看,蘇聯走的近地軌道路線,所以蘇聯的煤油機做的特彆好;美國走的深空探索,所以氫氧機做的特彆好。當然這個路徑選擇,不過隻是技術不足所造成的必然選擇,畢竟蘇俄也是要進行深空探測的。“不過,氫氧機的技術太過複雜,我個人更傾向於甲烷機。”李毅安說道。“甲烷機”麵對尤金的詫異,李毅安則解釋道。“對,就是液氧甲烷發動機,和煤油機以及氫氧機相比,它擁有非常不錯的推力,介於煤油和氫氧之間的比衝,甲烷易開采存儲方便,結構和材料並不是很苛刻,而且汙染為零,雖然它的各方麵都不突出,但是卻各種任務都能適應,無論是近在軌道任務,還是深空探測任務,它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它。”李毅安之所以會提到液氧甲烷發動機,是因為受到另一個世界的啟示,畢竟,就連長九都把液氧煤油發動機改為液氧甲烷發動機了。好的經驗就要借鑒,何必要再走彆人重複過的道路呢隨後李毅安又以一名工程師的身份,和尤金分析起了各種燃料的優劣。“……煤油的密度是3克/升,液態甲烷是422克,液氫是70克,液氫的密度低得令人發指。不管是什麼火箭,液氧是跑不了的,以液氧為標準,完全燃燒的話,克煤油要搭配2.7克液氧。一克甲烷要搭配3.7克的液氧,克液氫要搭配6克的液氧。……”在分析了燃料之後,李毅安又用了通俗易懂言語形容道。“而火箭除了發動機就是燃料罐,液氧煤油火箭,煤油是個小罐子,液氧是個大罐子。氫氧火箭,液氫是個超級大罐子,比液氧的罐子大五倍,這就是超低密度帶來的問題,罐子太大,也就加大了結構重量。用甲烷的話,罐子比煤油大了40%,但是和液氧罐子大小差不多,比較平均。綜合下來是劃算的。”等到最後,李毅安又強調道,“所以,在綜合考慮了很多很多的因素,我認為了甲烷火箭是可行的,而且是綜合下來的最優解了。所以……”李毅安一邊說,一邊拿出他自己書寫的論文,然後說道。“我希望你們能夠進行這方麵的研究,當然,氫氧發動機和煤油發動機,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其實,李毅安覺得這正是他存在的意義——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些適當的指導,有時候可以直接參與研製,有時候隻需要指出一個方向就行,把超越時代的知識那怕隻是些許隻言片語,甚至隻是非常淺顯的知識,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甚至可能結出讓人難以想象的碩果。當蝴蝶扇動那隻翅膀的時候,最後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樣的風暴沒有任何人知道。畢竟,在它扇動那隻翅膀的時候,它隻是吹起了一陣微風,這陣微風必須要經過時間和距離的變化,才會最終演變成為一場風暴。而如何才能刮起這場風暴呢其實再簡單不過了。2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在李毅安看來,他所需要的就是充分利用人才,而這個時代也有著太多的人才可以供他利用!與其它人不同的是,李毅安所需要的並不僅僅隻是如何的正確的使用人才。人儘其用固然可以讓發揮人才的作用。但是那些人才也就僅僅隻是在已知的範圍內,取得他們應有的成功,而這無非就是重複而已。對於時代的進步,幾乎沒有多少推進性的作用。畢竟他們所取得的進步都是他們人生之中注定將要取得的。這不就是典型的重複建設嗎要發展科學,就不能夠局限於時代,要超脫於時代,這種超脫,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施加一定的影響力,去讓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才,去研究趕脫時代的知識。比如說,愛因斯坦如果去研究霍金的理論,那麼會對人類物理學進步產生什麼樣的推動作用呢而這樣一來,霍金就可以在愛因斯坦研究的基礎上在進行研究,從而實現跨越式的研究。這是拔苗助長嗎當然不是,應該說是借助時代的優勢,幫助這個時代的天才或者人才們拓寬他們的視野,給予他們超越時代的啟示,從而促成整個時代的飛越。這是否說明,如果有需要,那麼,自己可以把那些人才充分利用起來,然後去發展成任何自己所需要去突破的領域化學、生物、數學、物理、材料、機械、計算機、航空、航天……隻需要適當的點撥以及提示,就可以獲得出人意料的回報。甚至可以直接拿出論文,進而而大跨步的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就像集成電路一樣,一切不就始於一篇論文嗎正是因為有了那篇論文的啟示,他們才會很快就取得了突破了性的進展,現在,他們所取得的突破已經改變了世界。還有蘇俄的火箭——科羅廖夫的十字,如果按照曆史演進的話,差不多要等到差不多兩年後,他才形成捆綁式火箭概念,然後經過大量的測驗之後,才得出最終的結論。而現在呢早在四年前,自己就把這捆綁式火箭的概念送到了他的麵前,這讓科羅廖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進而促成了蘇俄提前三年發射了洲際導彈。還有渦輪風扇式發動機以及噴氣式客機……想到在過去的幾年之中,自己在其它的方方麵麵給予的啟示,或者幫助,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改變,李毅安的嘴角輕揚。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用人啊”!........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