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回到過去做財閥 > 第1145章 非洲帝國的隱患(第一更,求訂閱)

第1145章 非洲帝國的隱患(第一更,求訂閱)(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book chapter ist

每一個國家都渴望富強!

尤其是二戰後,幾乎每一個新生國家,那些睜眼看的本國精英們,都懷揣著某種富強的夢想!

彆說是在亞洲,即便是在非洲,同樣也是如此。

埃塞俄比亞!

在二戰前,它是整個非洲唯一的獨立國家!

那會它叫做阿比西尼亞。

這個國家曆史極其悠久,統治著埃塞俄比亞的所羅門王朝聲稱他們是以色列的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直係後裔——這甚至帶有某種神話興致。

但是,無論如何,作為戰前非洲唯一獨立的國家,在19世紀時,他們甚至曾擊敗了意大利的入侵!

因此名揚世界。儘管在二戰前,這個國家曾經為意大利占領,但是在盟軍的幫助下,這個國家得到了光複。

在國家光複之後。海爾·塞拉西皇帝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宣布“此日是埃塞俄比亞曆史上一個新紀元的開始”。

為了表示同過去的曆史有所區彆,皇帝宣布將國名改為更加莊重的“埃塞俄比亞”。

戰後的埃塞俄比亞迎來了其曆史上最美好的時期,沒有的列強的入侵威脅,國內的政治精英們也在那裡製定著雄心勃勃的計劃——企業改變這裡落後的現實。

亞的斯亞貝巴。

意為“鮮之城”,城市依恩陀陀山所創建,主要大街傍水流而修。街道旁奇爛漫,這也是其“鮮之城”的來源。雖然這裡地處熱帶,但是因為其位於海拔2400多米,所以城市一年四季如春。

在城市內外到處都是桉樹,苗條修長,蒼蒼鬱鬱,這種引自澳洲的樹木生長迅速,是70多年前,在此建都孟尼利克二世皇帝為解決首都的薪柴和建築材料問題,在歐洲顧問的建議下號召百姓廣為栽種,同時由國家廉價提供樹苗,並免征種植樹木的土地稅。不到二十年間桉樹不但長滿全城,更在城市四周形成一個寬闊的綠化帶。

而南洋駐埃塞大使館,就位於這鬱鬱蔥蔥的桉樹林附近,當微風從樹林吹來時,整個大使館內宛如開了空調一般,涼氣逼人。

在距離大使館不遠的樹林下的草坪上,幾名使館的工作人正悠閒地享用涼風,而在不遠處,幾名埃塞人正在為他們烤製烤肉。

“舒服啊,這裡雖然靠近赤道,溫度卻如此的宜人,說它四季如春也不為過。”

坐在折椅上的田承華享受地感歎道。

他是剛剛上任的情報官,負責南洋在埃塞情報工作,因為這裡並不是南洋的情報工作重點,所以,他的手下一一共也就隻有三個人。

“的確如此,處在高原的緣故,所氣候特彆宜人,跟平原地區完全不是一回事,想想前年海德拉巴,一天之內都能給我熱暈了兩三回。”

柳德文的話聲剛落,劉樹邦就笑道,

“哈哈,誇張了,那裡不比長安熱。”

“可是沒空調啊!況且,當時是在野外,一呆就是四五天。”

這倒是實話,情報人員不可天天呆在辦公室裡,他們的工作是天天出去。

很快,烤肉就上來了,在三個人享用著冰鎮的啤酒與烤肉的時候,柳德文主動的介紹起了埃塞俄比亞情況。

第(1/3)頁

第(2/3)頁

“埃塞俄比亞,說是屬於英鎊區,但是現在這裡受美國的影響更大,從五二年起,美國根據“第四點計劃”向埃塞俄比亞提供經濟援助。

截止到目前,美國向埃塞俄比亞提供了9670萬美元的援助,為其建立起食品加工廠、織品製造廠、油籽提煉廠、玻璃廠等企業。目前對埃塞俄比亞的援助額達到美國對非援助總額的一半。

埃塞俄比亞國家銀行發行的鈔票上麵是美籍行長布洛爾斯的簽字;美國的國際複興開發銀行提供了修複公路的貸款;美國人還擔任國家計劃局、公路局的局長和皇室家庭總管。”

對於這些情況,田承華在來之前,就已經了解到了,他吃了一口烤肉,問道。

“那麼我們在這裡的影響力呢?”

“工程啊,美國的國際複興開發銀行提供了修複公路的貸款,南洋的公司幫助他們建設公路,我們的影響力,基本上就是這個。”

“也不全對。”

劉樹邦反駁道:

“我們的影響力還是有的,本地市場上70%的進口工業消費品都來自南洋,他們穿的、用的,包括路上的汽車,大部分都是南洋製造。”

“還有飛機,皇帝去年訂購了一架c717。”

柳德文口中的皇帝,就是那位海爾·塞拉西皇帝。

“其實,他原本是想訂購的c707的,不過呢,707太大不適應這裡的機場。”

“主要還是因為太貴吧!”劉樹邦笑道。

“這個地方怎麼說呢?雖然在這個國家,有一些開明人士試圖將這個國家引入現代化。

但是整體上來說,直到現在,除了來自美國的外援以外,這裡幾乎沒有多少變化,埃塞俄比亞的主要收入來自關稅和國內稅收,咖啡、煙草、獸皮是其主要的外彙收入來源。雖然奴隸買賣消失了,象牙貿易也因中部非洲持續十幾個世紀的捕獵而消失。

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外是一片中古的世界。除了歐洲人經營的一些現代化農場以外,幾乎擁有全部土地的埃塞俄比亞教會和大貴族,仍然按照幾千年以來的慣例向農民們收取實物地租。此外,農民還要服勞役、繳納公路和橋梁的建築稅以及教堂稅。”

“沒有現代的教育,除了加拿大援助的幾所中學外,整個國家都沒有什麼教育可言。”

“不過,說起來,日本在這裡倒有一定的影響,54年海爾·塞拉西皇帝訪問日本時,日本向這裡派遣了1.5萬名穩移民,他們帶來了工程和農業技術。”

對於日本人在埃塞俄比亞的存在,田承華並不陌生,那年皇帝也曾訪問過南洋,但是,沒有從南洋得到什麼好處?除了一些老舊的軍火之外。

而日本卻向那裡轉移了一定的人口與緩解國內的人口壓力。

“還有就是南斯拉夫,鐵托向他們提供了大量的武器,還捐贈了一座製廠,一座皮鞋廠和製磚廠,並且派出了醫生、教師以及軍事和農業顧問,甚至南斯拉夫的專家還為皇帝製訂了五七年到六一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但是這個計劃隻是被做成一本裝潢精美的大書,用於宣傳,從來沒有執行。”

這才是最神奇的地方,帝製的埃塞俄比亞和南斯拉夫這種超越意識形態的奇特友誼,是建立在對蘇聯的恐懼這個共同基礎上。

聽著劉樹邦和柳德文兩人你一方我一語的講述,田承華有些疑惑的問道:

“這是為什麼呢?”

“教會!”

柳德文說道:

第(2/3)頁

第(3/3)頁

“因為教會認為戰後的外部世界突飛猛進的工業發展對於這個國家來說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是反基督的。所以,來自鐵幕兩邊的農業專家全都建議對農業進行全麵改革,包括改良種子、施加化肥、修建灌溉工程、撲滅牲畜疫病,但是他們的建議都被彬彬有禮地擱置起來。”

劉樹邦則在一旁讚同道:

“對,反正就是一句話,無論他們提出什麼樣的建議?對於皇帝來說一概的不接受。”

聽著他們兩個人的描述,田承華整個人都被整不會了。

但凡是個正常的國家都會抓住機會發展自身,可是他們呢?壓根兒就沒有這方麵的想法。

田承華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國家的危險。

“這麼說阻礙這個國家發展的最大障礙也就是他們國內的保守貴族和教會了。”

“對,就是他們。”

柳德文接著說道。

“目前來說,埃塞俄比亞最堅定的改革力量,就是陸軍。因為國內最優秀的中學畢業生都要進入戰後成立的哈拉爾軍官學校就讀。

所以目前陸軍已經是受教育的青年的集中地,也是改革派的中堅力量。但是他們的升遷又受到年齡大,能力較差的將校軍官的阻礙,所以這些人對他們是心存不滿的。”

“你忽視了一點,這些人曾經見過外麵的世界。”

劉樹邦在一旁說道:

“這些青年軍官在半島戰爭期間,曾經參加過半島戰爭,當時埃塞俄比亞挑選了精銳士兵變成了一個營,大約有1200人編製在美國陸軍第七步兵師下戰鬥。

在戰爭期間,他們被認為是聯合國軍中最頑強的部隊之一,在戰爭中他們的傷亡過半,但沒有一個人被俘。”

喝了一口啤酒,劉樹邦接著說道。

“這些人現在大都是埃塞俄比亞陸軍的骨乾,他們曾經見識過外麵的世界。

也深知這個世界正處於一個什麼樣的變化之中,所以他們的內心是渴望變革的。但是他們的想法壓根兒就沒有任何意義。至少,現在在他們沒有掌握權利之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也許……”

點了點頭田成華喝了口啤酒,看著山下的這座依山而建的城市,想了想說道:

“也許是這樣,也許不是,誰知道呢?畢竟未來我們所有人都無法預料……”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