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兔閱讀【sto.ist】第一時間更新《抗戰之烽火燃血》最新章節。
“比如今的市場價格,青黴素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其價值之高,超乎想象。”
總參謀長周泉斜眼看著布爾什維克全權代表阿爾費羅少將說道。
在他的側邊坐著省政府第一副主.席李直夫,此時也用意味深長的眼神看著阿爾費羅。
阿爾費羅少將對華夏人的習慣說話方式已經頗為了解了,他在心中冷笑了一下,道:
“莫斯科與洛陽之間是友好關係,此前開展了多次合作,讓雙方都獲益匪淺。
我相信洛陽絕對不會用市場價格來為難老朋友。”
周泉和李直夫對視一眼,輕輕搖了搖頭,後者微笑說道:
“阿爾費羅少將,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我們華夏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親兄弟明算賬。
當然了,雙方睦鄰友好的關係也並非一點都不會考慮,我們會適當的給予一些贈品。”
“贈品?”
阿爾費羅少將的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
與大不列顛人的傲慢不同,阿爾費羅少將一直待在南陽和洛陽,親身感受著這兩個地方日新月異的變化。
當青黴素橫空出世之後,他第一時間就驗證了青黴素的藥性,清楚的知道華夏人在這方麵沒有誇大。
不列顛人始終相信磺胺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不願意承認和接受青黴素。
但是阿爾費羅少將不同,他清楚地知道兩者之間的差距。
莫斯科傳來最新指示,讓他儘快與洛陽確定青黴素貿易。
如今能生產青黴素的隻有華夏和美利堅。
美利堅生產的青黴素隻能在本國銷售,因此世界其餘地方的人想要購買青黴素隻能選擇洛陽。
洛陽完全處於壟斷地位。
阿爾費羅少將的眉頭皺緊又鬆開,臉上想擠出一些微笑,但最後的表情卻是比哭都難看。
周泉看著阿爾費羅少將那糾結的臉色,試探問道:
“阿爾費羅少將,是否是因為前方的戰爭進行的並不順利,故而莫斯科才急需青黴素?”
阿爾費羅少將臉頰上的肌肉抽搐了兩下,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實際上蘇芬戰爭開始之後,情況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從莫斯科到基層官兵,都沒有想到芬蘭這麼難打。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整個戰爭期間,紅軍官兵的表現實在可以用一塌糊塗來形容。
各兵種之間的配合協調,各級軍官之間的指揮組織,都顯得異常的混亂。
本想著能輕輕鬆鬆取得戰爭的勝利,讓布爾什維克再一次偉大。
畢竟現在西歐的那些國家正在忙於應對希特勒,無法乾預。
可是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
不僅戰線推進緩慢,紅軍各部隊還經常遭遇伏擊,損失慘重。
大清洗對部隊的影響還在持續!
過去這幾年,紅軍各級官兵,各兵種之間沒有進行配合演練。
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應對大清洗上麵。
遠東地區與日本關東軍對戰取得勝利,主要依靠的是朱可夫將軍強大的組織協調能力。
紅軍部隊陷入芬蘭戰場的泥淖之後,莫斯科也非常著急。
最高統帥部做出了一連串的補救措施,這其中就包括了購買青黴素這一項。
阿爾費羅少將輕輕晃了晃腦袋,重新整理思緒。
“太原會戰迫在眉睫,我相信第1集團軍需要更多的裝甲力量。
莫斯科願意用坦克裝甲車之類的裝備來交換青黴素!
隻要在價格上做一些讓步,莫斯科承諾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給一集團軍準備兩個師的坦克。
當然這些坦克肯定不是全新的,有些是從現役部隊裡剝離出來的,但保證性能狀態良好!”
周泉與李直夫聽到兩個師的坦克時,都略顯心動。
飛機之類的裝備主要是從美利堅方麵購買交換,第1集團軍現有的坦克基本上都是來自莫斯科。
目前飛機數量充足,一個裝甲師在戰場上的確顯得有些忙碌了。
最主要的是,經過了幾個月的生產,省政府手上的青黴素存貨量很大,在滿足中原和第1集團軍軍民所需之後,完全可以對外銷售。
核心技術掌握在手上,李直夫清楚的知道每一支青黴素的成本。
雖然從行政的角度出發,他更加願意傾向把青黴素銷售到西歐,換取外彙。
但是同時也知道坦克在戰場上的巨大作用。
更何況對方竟然承諾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準備好兩個裝甲師的坦克。
從這個條件上周泉就知道莫斯科的確意識到了紅軍部隊存在的諸多問題,開始著急忙慌的補救了。
兩人對視一眼,同時點了點頭,開始與阿費羅少將討論坦克與青黴素的交換比。
討論一個小時,達成的條件雙方勉強滿意,但是還有許多具體細節要確定。
阿爾費羅少將癱在沙發上,疲憊的說道:
“如果讓貴國直接到莫斯科投資建廠,我們需要付出什麼條件?”
李直夫擺了擺手,表示暫時不討論這個問題。
對於華夏而言,最穩妥利潤最高的辦法便是像與美利堅兩個醫藥公司那樣,收取專利費,而不直接參與國外的生產。
如今世界局勢動蕩,投資建廠最後卻淹沒於戰火之中,得不償失。
“我們將馬上向總司令莫凡報告這件事。”李直夫鄭重說道:
“總司令給予答複之後,30天的倒計時便開始了,希望對方也能夠提前做好準備。”
阿爾費羅少將艱難的直起腰杆,嚴肅點頭。
日耳曼的小胡子比倫敦方麵更早意識到青黴素類藥物的巨大價值,通過明麵上和隱秘的渠道多次向洛陽表達了自己的求購欲望。
但是如今世界格局已經開始分化,華夏有自己的立場,不可能與日耳曼展開合作。
雙方之間隻保留了幾條隱蔽的聯絡渠道,其他一切友好合作完全停止。
日耳曼的軍人和技術工程專家絕大多數在年中時候就離開了華夏。
留下來的人以軍工專家施密特為首,對部分軍工生產進行指導。
如今世界大戰爆發,施密特等人就算想回國也不太可能。
留下他們,是柏林和洛陽的默契。
施密特平時和工廠裡的華夏軍工人員打成一片,看似全身心的投入軍工生產,對戰爭和政治一點都不感興趣。
實際上卻是在默默的觀察周遭所有變化,為莫凡與世界各方的合作倍感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