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天上雖然已經沒有落雪了,但是撤退之路,準確的說是逃亡之路,卻依舊艱險萬分,寒冷時時刻刻都伴隨在身邊。
日軍第六十八師團師團長中山惇中將本來已經存了死誌,決定帶一個獨立步兵大隊的兵力留在最後,給整個師團斷後。
但是後來由於天降大雪,追兵的速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他便放棄了斷後,帶著師團的所有部隊向平壤的方向撤退。
雖然已經走了近30個小時的時間,但是他們距離平壤依舊遙遙無期。
風雪中的師團長中山惇和參謀長佐久間為人,回頭向來時的方向望了望,眼神中流露出無儘的淒涼。
在逃亡的路上,他們丟下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放棄了很多的戰友。
冰天雪地之中,那些被放棄的人沒有任何活下去的可能。
68師團原本有12,000餘人,但是現在卻連4000人都不到了。
並且絕大多數人都搖搖欲墜,看上去隨時可能倒在冰雪中,再也沒有力氣爬起來。
因為天氣狀況實在是過於惡劣,汽車無法通行,中山惇以及68師團殘存的高級軍官全部和普通士兵一樣,步行逃命。
他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一路的艱難與危險。
到目前為止,第68師團已經名存實亡了。
當下所有人都是為了保存自身性命而咬牙堅持,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在饑寒交迫之前不值一提。
中山惇中將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在積雪中,因為體力消耗過大,他臉色呈現出一種病態的慘白。
就在他拚命咬牙堅持的時候,前方忽然傳來一陣激烈的槍聲。
幾乎在槍聲響起的第一時間,周圍搖搖欲墜的倭寇士兵全都倒在了雪地中。
眾人實在是太累了,無法保持戰術動作。
中山惇中將被槍聲嚇了個激靈,也下意識的趴到了積雪上。
等到察覺槍聲距離自己很遠的時候,才又重新掙紮著爬起來。
參謀長佐久間為人大佐緊皺眉頭說道:
“師團長閣下,大概率又是高句麗的遊擊隊在攔路。
這些人不懼嚴寒,並且對周圍的地形條件非常熟悉,實在是太難纏了。”
佐久間為人大佐話音剛落音剛落,第五十八旅團旅團長大田貞昌少將便從前方跑回來說道:
第(1/3)頁
第(2/3)頁
“師團長閣下,遊擊隊封鎖了前方的山口,沒有路啦。
勇士們正在想辦法擊退遊擊隊,可能需要點時間。”
高句麗的遊擊隊實在是太可惡了,這一路上他們就沒有停止過騷擾,就算暴雪也未能阻止。
中山惇的臉色愈發難看了,他想了想後說道:
“遊擊隊沒有多少人,不要和他們糾纏,用擲彈筒轟出一條路。
勇士們不要停留,一邊打一邊撤退。”
大田少將猶豫了兩秒鐘,然後又咬牙跑回隊伍的前方。
佐久間為人開始朝周圍或躺或趴在雪地上的士兵們大喊:
“不要停留,繼續前進!
耽擱的時間越久越危險!
快點起來,起來!”
士兵們聽到了他的聲音,大多數人掙紮著從雪地上爬起來,繼續搖搖晃晃的趕路。
但是也有不少的士兵躺到雪地之後就再也沒有力氣起身,有的人臉上掛著恐怖詭異的微笑,有的人神情絕望淒慘。
周圍的戰友見到這一幕之後也沒有多說什麼,現在誰都沒有力氣幫助彆人。
疲憊的隊伍繼續向前,不斷有人倒下,使得隊伍越來越單薄。
當頭頂傳來飛機發動機轟鳴的時候,疲憊的隊伍如炸鍋的螞蟻一般,士兵們掙紮著,尖叫著四散而逃。
平壤城外。
灰頭土臉的駐朝倭軍總參謀長遠藤三郎中將在士兵們的攙扶下,從雪堆裡鑽出來。
他的神情惶恐、絕望、無奈。
暴風雪停止之後,空降的華軍部隊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平壤很快就丟失了。
遠藤三郎在最後時刻與第七十一師團師團長遠山登中將一起,僥幸從包圍圈中逃了出來。
回頭向平壤的方向看了幾眼,遠藤三郎便在士兵的攙扶下,搖搖晃晃地向南方逃命。
因為他是北線部隊的總指揮官,走了沒有多久,便停下來打開電台嘗試與各師團聯係。
第(2/3)頁
第(3/3)頁
各個師團的情況還沒有了解到,殘存的通訊人員便興高采烈地報告了一則消息。
“終於和板垣征四郎大將聯係上啦!”
遠藤三郎原本已經疲憊至極的身體,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一下子變得有力氣了,他幾乎是瞬間便站了起來,一把奪過通訊軍官手上的電報,一目十行的看完。
“大將閣下,大將閣下,您終於有消息啦。”
開城。
駐朝日軍司令官板垣征四郎大將坐在獨立步兵第589大隊的大隊部,麵色冷峻的看著一封封電報。
對於外界來說,他失蹤了兩天,兩天之後重新接收到各個方向的電報,情況可以說已經天翻地覆。
房間裡放著火盆,普通人甚至感覺有些燥熱,但對於此時此刻正在閱讀電報的板垣征四郎來說,他的一顆心卻漸漸冰寒。
平壤和漢城都已經丟失了,南線的增援還在路上,北線各個師團卻已經被擊潰,正在逃命。
華國人正在奪取半島戰場的控製權,他們幾乎就要得手了。
板垣征四郎花費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看完了所有的電報,然後聲音沙啞地下達一條條作戰命令。
他的這些命令並不能改變戰場的局勢,最多隻能給那些冰雪中的部隊一絲飄渺的希望。
北平軍情局。
板垣征四郎所發出去的每一封電報都被軍情局的電台監測站截獲。
現有的技術基礎不足以確定板垣征四郎發報的準確位置,但是卻可以將他所發出去的每一封電報都破譯出來。
一封封電文從軍情局呈送到總參謀部,總參謀部又將電文的內容抄送給前線的東征總指揮部。
程頌雲和薛伯陵從這些電文的內容上能夠準確的判斷出倭寇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板垣征四郎的每一個動作都被注視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程頌雲和薛伯陵甚至比板垣征四郎這個駐朝司令官更加清楚半島上日軍各個師團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