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佛國金身自爆威勢最近,需要直麵自爆之威,即便是有一部分修士祭出道器抵擋,也同樣心生絕望。因為大家對自身的實力非常了解,在感受到佛國金身自爆威勢衝擊的時候,都能夠確定,以自己的實力和底蘊,無法擋住佛國金身自爆威勢的衝擊。「不!」「我不甘心,若非散修出身,這天地間定有我一席之地!」「不,我不能死,我還要活著回到九天界域!」「若有來生,定然要投身到無上大教,彌補此生遺憾!」...不少心生絕望的修士,口中傳出咆哮之聲,在發泄著自己的不甘!能夠修煉到道尊巔峰境界的散修,即便是靠著仙路的機緣,但是都認為自己資質極高,絕對不遜於無上大教的頂尖天驕。隻是差了一些運氣,差了一些背景...才會淪落到成為無上大教的炮灰!若是有無上大教的出身和背景,在如今的局勢之下,也是站在時代之巔的引領人物,不少修士都認為,他們差的就是出身和背景。轟!在眾人不甘和絕望之中,佛國金身自爆的威勢徹底蔓延開來,強大的力量在虛空之中激蕩而過,僅僅是瞬息之間,虛空倒卷,在自爆威勢周圍的修士,都被籠罩在其中。方圓數百裡,都在佛國金身自爆威勢波及範圍之內,隻不過自爆中心之處威勢最為強大,即便是道尊巔峰境界強者身在其中,沒有強大底牌的情況之下,也會瞬間湮滅,屍骨無存,連道果都無法留下。當佛國金身自爆,整個戰場都出現瞬間的停滯,所有沒被佛國金身自爆威勢波及的修士,都在看著戰場,想要確定佛國金身自爆的威勢,到底能夠斬殺多少投靠無上大教的散修。「近六千修士,死在佛國金身的自爆之下...」當威勢消弭,王長生開口,口中傳出感慨的聲音。都是為了搏取機緣,可轉眼之間,就有近六千修士死於佛國金身的自爆威勢之下。數息時間之前,都還是活生生的生命,並且還不是普通生命,而是天地間的強者,雄霸一方的存在,轉眼之間,就屍骨無存,連道果都湮滅在威勢的激蕩之下。不過,王長生也僅僅隻是感慨罷了,並未有太多的情緒,這樣的結果,本就在王長生的預料之中。早就知道佛國會做這樣的決定,隻是不確定佛國會在什麼時候出手罷了。最重要的是...王長生自己並不會忌憚這樣的手段!以半聖境界的修為,彆說佛國金身這種威勢下跌的底蘊手段,哪怕是最強大的底蘊手段,也能夠抵擋,頂多是付出一些代價罷了。並且,代價還不會太大!即便是沒有半聖境界修為,有九幽城這等防禦至寶,那可是堪比天地神物一般的存在,同樣能夠擋住底蘊手段自爆的威勢。彆說王長生,就是在戰場之外的其餘當代天驕,也保持神色平靜,因為大家對於佛國這樣的手段,並未太過放在心上。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家隻是想要看看傷亡...「散修的確底蘊不足,若是無上大教的修士麵對這樣的局麵,即便沒有底蘊手段相抗衡,也能夠迅速做出應對!」「不錯,散修一直被世人詬病,也不是沒有道理,他們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奈何各自不信任,也沒有犧牲的覺悟...」「真要是讓無上大教的強者麵對這樣的局勢,肯定也會出現損失,畢竟猝不及防,但是絕對不會隕落如此多強者!」「佛國還有其他手段,還會有更大的損失!」...不少無上大教的強者,看著局勢變化,都傳出感慨的聲音。有詫異,也有錯愕,卻沒有一絲惋惜,從無上大教強者的反應可以看出,對於六千道尊境界強者隕落,根本就沒放在心上。甚至,更多的是鄙夷!在大家看來,麵對威勢即將跌落的佛國金身自爆,能夠隕落近六千修士,足以說明散修實力真的夠弱...隻修境界,不修底蘊,若非大世和仙路機緣迸發,這樣的修士,根本就不可能修煉到道尊境界,實力與修為完全不符。對散修看不上,但是也不會小覷,因為當散修數量多到一定程度,同樣能夠對無上大教產生巨大的威脅。在第六重結界的時候,為何要算計和針對散修如今在第七重結界,那些散修已經投靠無上大教,為何還要把他們當炮灰,故意去消耗他們的性命一方麵是因為仙路之中的局勢所致,需要散修去消耗其他勢力的有生力量。另外一方麵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經過大世和仙路機緣的培養,鑒於散修數量基數太大的情況之下,成長起來的散修強者數量太過龐大,已經對無上大教產生威脅。不可否認的是,無上大教對散修有絕對的壓製力,隻需要祭出底蘊手段,便可輕易斬殺散修道尊,即便是道尊巔峰境界的散修,依舊擋不住底蘊手段的攻伐。可數量太多了...上百萬散修道尊,真要是齊心協力進攻同一座無上大教,除了神族有方外之地可以遁入虛空,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個無上大教能夠擋住。雖然散修的特性,注定他們很難聯合在一起,可世事無絕對,最好的辦法,便是把危險扼殺在萌芽之中。作為無上大教,打壓天地間的散修,是大家一貫的默契!所以,不管在第六重結界,還是在第七重結界之中,各方的安排,都想著把散修屠戮殆儘,即便是散修投靠無上大教,可在無上大教眼中,他們依舊是散修。現在見到散修損失不小,大家都不為所動,甚至巴不得隕落越多越好...如今的戰場,的確極為慘烈,可並未被無上大教的強者放在眼中,僅僅是修士之間的搏殺,沒有達到無上大教爭鋒的程度。無上大教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從來都不是修士的數量,而是...底蘊!免費閱讀.........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