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催淚係導演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真正的富養是愛與陪伴

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真正的富養是愛與陪伴(1 / 1)

推荐阅读:

相比起老美來,國人更喜歡談教育,談論教育,家長們也同樣的更重視教育。

所以國內的孩子們,才會那麼卷。

可以說真正的是卷到了極致。

為此《我是山姆》這部帶有某種程度上的“如何教育孩子才是對孩子好”的話題,才會引爆國內的觀眾,紛紛進行討論和解讀。

人們總說,越是缺什麼,就越是想要什麼。

道理是一個道理。

比如某位網絡影評人就這樣解讀:“《我是山姆》可以說是一部真正的應該讓家長們去觀看的影片。

影片內容並不複雜,主要圍繞著智商隻有7歲的山姆為了爭奪女兒撫養權的故事展開。在我看來,影片厲害之處就在於導演用一個溫暖治愈的故事,讓不那麼聰明的人給所謂的精明人上了一課,讓觀眾明白什麼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難得的是,這一次,李易並沒有過度的煽情,可是狗導演就是狗導演,隻能說他的功力越來越深了,因為雖然沒有刻意的煽情,但是卻是一部讓人們看完會淚目的電影,女兒露西與山姆日常的互動是全片最讓人感動地方,這也是能讓全網都對這部影片打出高分的原因之一。

我們國人常常說,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那麼到底什麼是窮養,什麼是富養?

《我是山姆》裡麵的孩子是女兒,所以,我們來分析一下到底什麼是富養。

從字麵上來看,富養的意思,大抵是給予女兒更多的物質上的滿足,這是最淺顯的理解。

但是事實上,《我是山姆》卻真正的定義了,什麼是富養!

不要急,讓我們慢慢地分析。

長久以來,教育題材的電影一直備受人們關注,但是我們會發現,這類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通過影片中成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讓觀眾在劇中感悟教育真諦。

但《我是山姆》偏偏劍走偏鋒,它跟以往教育類的電影不同,這部電影的故事內容雖不新穎,但其表現手法卻很獨特,影片大膽采用了一個智商隻有7歲的父親作為整個故事的主人公,來給現實生活中所有自以為聰明的父母上了一課,讓我們感悟對孩子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從這方麵講,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用反常理的情節設定來突出影片主題,使影片在教育題材類的電影中獨具一格!

我們很多時候,電影總是以家長作為主視角,可是《我是山姆》卻不同。

而這個獨特的設計卻成功的抓住了觀眾心理,從山姆手忙腳亂為女兒換尿布的那刻起,就讓所有觀眾發出靈魂一問,“智商隻有7歲的山姆能養育好露西嗎?”

而這個疑問也正是吸引觀眾觀影的重要原因,因為在我們大部分人的認知裡,我們還是通俗的認為或許山姆能把女兒養大,但他的智商畢竟隻有七歲,等到露西上學之後,不管是輔導功課還是有關養育女兒的知識,山姆肯定是不具備的。

但當看到山姆給露西買鞋這一劇情時,觀眾的心理開始慢慢轉變,山姆掏出全部的錢都不夠支付露西喜歡的一雙鞋,此時山姆的那些殘疾朋友陸續開始“捐款”,隻為了給他們心愛的露西買一雙漂亮的鞋子。

在這裡,導演並沒有添加刻意渲染情緒的音樂以及任何讓人感動的台詞,但卻成功的收獲了觀眾們的眼淚,因為正是這看似平常的舉動,卻讓觀眾明白露西過去7年,都是在這種再平常不過的愛的包圍下長大,所以露西才能成長的外表活潑又開朗,內心豐富而充盈。

這一劇情為以後山姆能夠成功爭取到撫養權奠定了基礎,而接下來露西與山姆的對話,則讓觀眾明白了露西為何拒絕社會福利機構安排的寄養家庭。

山姆對露西沒能擁有一個正常爸爸感到抱歉,但露西卻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孩子,因為彆的爸爸不會每天都陪孩子去公園裡玩,也不會為了給孩子買一個蛋糕跑幾公裡,更不會在無意摔倒後隻關心蛋糕有沒有壞,而不關心自己疼不疼。

至此,影片“愛”與“陪伴”的主題昭然若揭,這也是山姆最終贏得撫養權的關鍵,在所有人都不認為山姆有能力撫養孩子,強行將他們父女分離的時候,山姆卻用實際行動向他們展示出了父愛與智商無關。

“很多地方我不如你們,但是也有某些地方我比你們強,比你們任何人都強。”

“我會花時間去考慮怎樣作個好父母,那需要耐心聆聽,我不是個完美的父親,但我會儘我所能!”

山姆最終贏回了撫養權,而他也因為愛露西,則主動請求撫養家庭跟他共同撫養露西,這對山姆來講,則是最好的結局。

而他的故事也給屏幕前的觀眾提了個醒,我們希望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希望孩子看到更多了解更多,所以花心思給孩子買玩具、送他上各種輔導班。我們都希望能夠“富養孩子”,但影片通過山姆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富養,是愛和陪伴。

影片比較諷刺的一點,是對劇中幾個“正常”父母性格的塑造,在山姆與他們的對比之下,恰到好處的諷刺了很多父母“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

而事實上,我們很多人大抵都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首先是相信大家記憶很深刻的,露西的同學康納的父親。

康納父親,代表著以輸贏為導向的控製型父親!相信很多人看到那一幕都會忍不住皺眉,可是諷刺的是,這樣的父親,在當前的社會真的比比皆是。

康納父親在劇中的戲份不多,但也是在他的對比之下才顯示出山姆獨特的教育。

康納是露西的同學,在他們開學的第一天,老師要求同學們背誦有關“昆蟲”的知識,在康納展示有關蜘蛛的知識時卡了殼,而此時台下的爸爸害怕孩子失敗所以小聲的提醒孩子正確答案,兒子接受到信號之後便接著背誦,但由於過於緊張所以總是錯誤百出,而爸爸一邊糾正錯誤的同時一邊略顯焦慮。

康納感受到爸爸焦慮的情緒,索性放棄了背誦,並且用略帶責備的口氣對爸爸說“你非得讓我背這個,其實我想展示甲殼蟲的知識!”

此時鏡頭一轉,我們看到山姆正低聲對露西說“他(泰納爸爸)完全可以不讓孩子難看!”

就像是我們很多家長,喜歡用“彆人家的孩子”來作為理由教育孩子,其實是一樣的。

為什麼會用“彆人家的孩子”來做比較?其實就是一種把孩子的成績,素質等等,當成自己的麵子工程的意思。

我們再來看露西的表現,輪到露西的時候,露西給大家展示的是有關蝴蝶蛻變的知識,講到一半時,露西突然忘記了接下來的內容,她緊張的看著台下的同學以及家長,這個時候山姆站了起來笑著對露西說:太多階段了,很難背!

得到了爸爸的支持,露西緊張的神情便放鬆了下來,心情一放鬆,露西便記起了接下來的知識。

而康納爸爸與山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影片利用這個情節完成了對現實生活中那些“聰明的父母”的諷刺,他們希望孩子表現的處處完美,他們不允許孩子失敗,他們隻關注自己想要的,而不考慮孩子需要的。

我們很多時候,總是打著,為孩子好的借口,讓孩子做各種他不喜歡,而父母喜歡的事情。

各種培訓班,各種興趣班,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

而更諷刺的是,往往那些在成績上學有所成的,卻幾乎很少是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達成的。

可是家長們卻依然樂此不彼,認為就應該卷起來。

與之相反的是山姆,或許他不如這位“精英爸爸”聰明,不能給孩子提醒結果,但他懂得無條件的支持,具體哪一個對孩子成長有益,我想結果不言而喻。

再來看另外一個家庭,律師麗塔的家庭。

可以說通過電影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對以工作為導向的忽略型父母!

有意思的是,這樣的父母,同樣的也是最廣泛的,最普遍的。

這類的父母,往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總是能給予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在精神上,卻極度缺乏,更不用提陪伴了。

整部影片有兩條線,一條圍繞著山姆展開,而另一條則圍繞著幫助山姆打官司的律師麗塔展開。

麗塔表麵看起來是個事業有成的商務精英,但實際上,麗塔與她7歲兒子之間有著巨大的隔閡。

兒子不滿媽媽總是忙於工作,即使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也總是在打電話會議,兒子打電話找媽媽,也隻能被媽媽安排在辦公室電話的第二條線,因為第一條線媽媽永遠都留給工作。

麗塔一天要處理七八個案子,晚上也經常會把工作帶回家,麗塔總抱怨孩子不跟她親近,即使她抽出時間去接孩子,兒子也叛逆的不想坐她的車回家。

麗塔不明白兒子為什麼這樣,但我想屏幕前的觀眾已經明白,因為她的生活已經被工作填滿,對兒子情感上的疏忽,使兒子與她漸行漸遠。

而山姆的出現,無疑點醒了麗塔,麗塔起初對山姆的官司並不抱任何希望,但她看到了山姆對露西的愛,看到山姆為了女兒開心可以陪她在遊樂場呆一整天,而這點,也正是現實中很多父母不願做的,他們不能全身心的陪伴孩子玩耍,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表麵看著在陪孩子玩,實際上思緒早已飛到了工作上,他們對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高興了陪他們玩會而,不高興了就丟給手機或者電視。

當然,或許這也是因為山姆本身的智商相當於孩子的原因。

而諷刺的是,正常的家長,卻反而做不到。

而山姆總是在孩子需要他的時候出現,這也是讓麗塔為山姆據理力爭的原因之一,如果說一開始同意幫助山姆打官司是出於“人道主義”,而後來麗塔則是被山姆身上滿滿的父愛所感動,她堅信山姆能養育好女兒。

影片通過兩個“精英父母”的角色設定,來完成對當下父母教育方式的諷刺,我們習慣了用我們自認為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習慣了“摁著牛頭喝水”,我們總把孩子當做我們生命的延伸,不能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所以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與愛,導致孩子與我們漸行漸遠。

而這部影片也通過山姆這個特殊角色的設定來告訴我們,有時候為人父母,或許不需要“那麼聰明”,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困難與沮喪的時候,隻需要給孩子提供無條件的愛與耐心的陪伴,或許就能幫孩子度過短暫的困難。

相比起來,我們總是用成人的司空見慣,扼殺孩子的求知欲,露西跟所有的小孩子一樣,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愛問“為什麼”的階段,她對看到的所有事物都十分好奇,她總是不斷的向爸爸提問。雖然山姆能力有限,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鏡頭下的山姆,總是樂此不疲的解答露西提出的所有無厘頭的問題。

我們會怎麼回答?

會不會顯得不耐煩?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敷衍地說: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我們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父母,總是覺得“這些幼稚的問題有什麼好問的”,也總會用“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不好好學習淨想這麼多沒用的”!來回答孩子。

而山姆是不同的,雖然山姆的回答並非“標準答案”,但是導演的重點並不是山姆回答問題的能力,而是山姆對待女兒提問的態度,或許他的回答並不是那麼完美,但他對待女兒提問的態度卻是我們為人父母要學習的。

父母說的次數多了,孩子就不願提問了,再後來他們就變得不再好奇了,麵對不懂的事情不再去想了解,覺得和他們無關;麵對感興趣的事情也不再全力以赴,覺得花太多精力毫無意義;他慢慢的形成了固化的判斷,不願意再用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新事物。

可是好奇心與求知欲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如果你總是說“這有什麼好問的”,會打消孩子主動發現問題的熱情。

我們要知道,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孩子打造成被動的答案複印機,而是挖掘和引導孩子好奇與探索的本能,讓他成為一種習慣,成為孩子一輩子的技能,千萬不要再用我們成人的司空見慣,而扼殺了孩子旺盛的求知欲。”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