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奧斯卡,就不得不說,奧斯卡的那一係列的前哨獎了。
好萊塢有一條潛規則,或者說是奧斯卡的潛規則。
早年很多國內電影人根本不明白,隻是覺得,奧斯卡應該是藝術的,是公平的,隻要電影好,拿獎就是理所當然的。
可是實際上呢?
奧斯卡金像獎,藝術性的確有,畢竟,人家頒發的獎項,給到的都是相對文藝的電影。
除非是票房狂拽炫酷吊炸天,劃時代的作品,否則的話,的確是如此。
奧斯卡曾在頒獎典禮前宣布為了縮短節目的時長,將四項大獎移至廣告時段,在引起業界的激烈反抗後妥協。
儘管每一年都有人在唱衰奧斯卡,但“政治正確”也好,“影響式微”也好,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的觀眾來說,奧斯卡早已成為一個標準、一種權威。
奧斯卡在華國的影響力來源已久,早在民國時期引進的大批老美的電影中,就已經包含不少奧斯卡提名電影。
經年累月的耳濡目染、好萊塢電影的擴張與發展,使奧斯卡在華國的認知度也遠高於歐洲三大電影節,即便它代表的始終是老美而不是世界。
而作為“一種電影標準”的奧斯卡,它的頒獎的標準又是什麼?它似乎不像戛納等歐洲大獎那樣重視電影藝術、作者風格,但也似乎無意一味迎合大眾審美。
用曾經提名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話概括,奧斯卡獎是“美國庸俗之經典”,也有人歸納奧斯卡“提名看實力,得獎靠運氣”。
在叫座與叫好之間,奧斯卡以自己的方式維係著微妙的平衡,而它的每一次選擇,在“意外爆冷”亦或是“意料之中”等等的背後,暗含、博弈與輸出的是奧斯卡、好萊塢,以及老美社會的價值觀。
言歸正傳。
奧斯卡可以說是一個藝術獎項,但是同樣的也是一門生意。
任何人想要拿到奧斯卡,公關都是必然的。
像這一次,迪恩影業的公關手段很簡單很粗暴,直接給那些評委寄去了美其名曰,讓對方觀看電影的東西。
有DVD,沒有DVD播放器怎麼行?
因為奧斯卡評委很多,這也就導致了,奧斯卡有些像老美的選舉投票一樣。
你看你選舉要拉票吧?
電影想要拿獎,獲得提名,也同樣的要拉票。
而很多奧斯卡的評委,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把入選有資格被投票的電影都看過,很多時候他們都是用腳投票的。
這個時候,如何讓他們知道這部電影,是第一項,其次,常年的公關也把這些評委們的胃口養了起來。
不是所有的奧斯卡金像獎的評委都是大明星,都是大富豪,都是不差錢的。
事實上,他們之中有不少人,生活的並不那麼的富裕,甚至拮據。
所以,彆人送價值不菲的禮物,你不送,這說明,你不尊重我這個奧斯卡評委啊。
而這在好萊塢,幾乎已經是一種甚至不算潛規則了,已經是公開的規則了。
用奧斯卡的老頭子們的話說,彆人公關,你不公關,那說明你不夠重視奧斯卡。
所以,這幾乎是公開化的。
奧斯卡的評選方式借鑒於美麗國選舉,即偏好投票製。在世界上紛繁多樣的電影獎項中,僅有奧斯卡和製片人工會獎采取這種製度,也因此,工會獎最佳影片常常被視為奧斯卡的前哨站。
偏好投票製的具體操作方式就是給每個獎項的參選影片選出心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在這些影片中,第一名喜好度超過5的就能夠獲得提名,超過50的影片將脫穎而出,獲得對應獎項。
而除了最佳影片這一獎項可以由全員參與以外,其餘獎項僅對應該行業的“評委”才能投票,比如最佳攝影的投票者都是攝影師,最佳導演的投票者都是導演這就導致了一些專業的獎項會比較“排外”,一些跨界新人在評選中相對劣勢。
每個行業都有潛規則,更何況像奧斯卡這樣的好萊塢年度總結大會。且不說獲獎,取得提名就能讓名利翻番,不僅影片的票房能被迅速拉動,演員的價值也隨之倍增。
沒人會錯過這個為自己“正名”的機會!
所以,實際上,幾乎有意染指奧斯卡獎項的電影,背後的公司都會投入資金進行不同程度的公關。
而每年的公關費用也都在上漲。
公關的手段很多,這方麵,迪恩影業可以說早就駕輕就熟。
首先要做的就是擴大知名度,郵寄DVD影片、包場舉行放映會屬於正常操作,邀請明星到場造勢更能加分,製片人流連各類酒會刷存在感見怪不怪,在著名媒體如《綜藝》、《好萊塢報道》上搶奪眼球也必不可少。
還有一些手段更加“高階”。比如寄送DVD的同時附贈一些小禮品,以及放映結束後的高級晚餐與豪華住宿,更有甚者邀請評委參加私人聚會、製造醜聞抹黑對手
李易其實是不喜歡這些的,但是無奈,這一次他有兩部電影都入選了。
華人導演拿奧斯卡,雖然李易不是唯一的一個,但是這一次,兩部電影都是獲獎大熱門,卻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影響力自然不可謂不大,再加上這次兩部電影,迪恩影業和李易加起來砸進去了三千萬美刀的重金,所以,還是要做一做樣子的。
當然,也因為奧斯卡是投票製度,所以,針對的是大多數評委,和一些權重更高的評委,所以實際上,就是花錢撒幣。
酒會也必不可少。
而到了頒獎季前夕,可以說媒體上也是各種吹捧和抹黑粉末登場。
李易作為今年的大熱門,而且還是兩部電影入選,超過十四個提名,可以說自然也會讓許多競爭對手眼紅。
更何況,好萊塢本來也很排外,所以,抹黑他的也是最多的。
第一個是老生常談了。
突然一夜之間,網絡上,媒體上都紛紛出現了“好萊塢沒落至此,華人導演壟斷奧斯卡!”
是的,就是這麼誇張。
而且受眾還頗為不少,無他,主要也因為和好萊塢市場開始趨於穩定,並且有走下坡路的趨勢,而華國的市場在膨脹,已然在年度票房總產出上,接近北美。
以及李易本身的身份,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李易是華國國籍,並沒有加入阿美利加,這讓他天然的不是老美“自己人”!
所以,自然有很多人不喜歡看到李易這樣的華人導演在奧斯卡大殺四方。
這也是為什麼,李易這個時代想要再次拿到奧斯卡的比較有分量的獎項,比如最佳導演,最佳影片,難度一下子被拔高到了極致。
與此同時,國內方麵影迷網友們也是激動不已。
甭管有多少人在貶低奧斯卡,抬高歐洲三大,可是誰也無法否認,歐洲三大都已經向好萊塢妥協,影響力和權威,在華國的大多數網友眼裡也已經大大不如奧斯卡金像獎。
國內也開始有許多影評人紛紛對李易的兩部電影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和評價。
頭號李吹杜向海自然不甘人後:“《肖申克的救贖》上映的時候,記得有網友把安迪衝出下水道站在河溝裡享受雨水帶來的自由的海報作為結尾,以此來象征新的開始。如今時隔近一年之後再看這張海報這部電影有了更多的體會,這部電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不變的是對經典的敬佩。如果說有部電影能讓人百看不厭的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永恒的經典,它教會人要有希望地活著。
從1947年到1966年,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待了19年。
這19年裡,安迪從恐懼,到適應,甚至天真的對這裡產生了幻想,直到湯姆被殺,安迪清醒過來。
但自始至終,安迪對自由的渴望從未改變,一直支撐下去的便是內心的希望。
安迪剛進監獄就像一個不可理喻另類,他去做很多人不敢想的事:跟看守長哈德利要啤酒、向參議員申請資金圖書擴建圖書館、不惜以禁閉一周的代價放《費加羅的婚禮》,當然還有越獄般的救贖。
其實安迪一直在傳達一種信號,我們跟外界的人一樣,我們也有權利,我們應當享受這些。
而這些想法,是每一個被“體製化”的人所無法想象的,安迪此時猶如上帝,救贖了這些人的靈魂,就像廣場上響起的莫紮特,“我想那是如此的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美的讓你心痛那聲音飛翔,比在這個灰暗地方的任何一個人夢想都要高遠在那一刻,每個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
結合安迪瑞德他們修完屋頂在上麵喝啤酒的場景,沒人會認為這是監獄,“感覺就像修自己家屋頂,自己就是造物主”,這是安迪第一次讓他們感受自由。因此剛才說安迪猶如上帝,倒不如說安迪帶給他們自由的希望。這世界根本沒有上帝,自由才是每個人應有的信仰,彆無此他。
剛進監獄之時典獄長諾頓要每個人“把精神交給上帝”,當一個人把自己的精神交出去的時候,那便失去了靈魂,禁錮的不再是身體,而是心,“體製化”的布魯斯便是這樣。
就像瑞德說的,肖申克監獄是布魯斯唯一認識的地方,在這兒他是個重要的人,是個有教養的人;在外麵布魯斯什麼都不是,隻是一個假釋出來的囚犯,每個人都可以教訓他。布魯斯隻是走出了肖申克監獄,殊不知他的心靈早在五十年中被宣判了無期徒刑。
就像那個胖子,因為不適應肖申克監獄,第一天便被打死;布魯斯假釋之後不適應內心的監獄,結果也隻有死亡。適者生存雖然是生存之道,但人的思想是一定要自由的,行為可以被迫原始化,但精神必須要走出身體,這是適者生存的真正含義。
最複雜的當屬瑞德,他在這裡度過了40年,一方麵頭腦清楚的知道“體製化”,另一方麵也不得不被迫接受這一現實。“開始,你痛恨這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地生活在其中,時間久了你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被體製化了。”可見體製化是個多麼可怕的東西,它會慢慢蠶食你的意誌力,無論你多麼清楚其中的道理,但你卻無能為力,越掙紮就越沒有力氣,就像落水者,陸地就在眼前但卻可望而不可及,隻能眼睜睜地沉下去。
直到遇見安迪。力氣是可以再生的,這需要心底的信念,要有希望來做支撐,是安迪帶給了瑞德埋在橡膠樹下的希望,口琴讓瑞德相信安迪有這個能力。瑞德也理解了安迪那句話的含義——“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在生死之間徘徊的瑞德,選擇了前者,必須要活著,是真正的活著,而不是一個隻會動的軀體。
兩次假釋都失敗的瑞德在第三次說出了心裡話:社會?對我來說那是用來掩飾的詞,政客用的詞語。改過?隻是個狗屁的字眼。此時能不能出去對瑞德來說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他看透了這一切,他也明白高牆關住的隻是身體,靈魂由自己來控製,無論哪裡都是生活。瑞德又一次證明,隻要向往自由,便可以得到自由,假釋通過了。這一切絕不是偶然,一個人的思想是方向,如果心懷希望,任何事物都阻止不了自由的腳步,不管是被拒了幾次還是那五百碼的臭水溝;但心如果死了,生活也就結束了。
看到安迪逃出肖申克在雨中沐浴自由,你可曾感覺到了希望和自由的瘋狂?
如此為自由而瘋狂的內核,相信絕對能夠戳中無數人的內心,如此電影,就算沒有奧斯卡,也一樣的偉大!”
事實上,《肖申克的救贖》比《觸不可及》上映的要早的多,某種程度上,反而也成了一種優勢。
有些好酒越久越香,同樣的一部好的電影,經過時間的沉澱之後,也是如此。
至少在這個時候,於國內而言,有網友貼出了《肖申克的救贖》和《觸不可及》兩部影片,讓網友投票,更喜歡哪一部,更喜歡哪一個角色,覺得哪一部電影能在奧斯卡勝出?
結果《肖申克的救贖》占據了絕對的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