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巴頓奇事》告一段落。
隻是李易還沒開始鹹魚,就有事兒找上門來了。
來的人是陳偉傑。
陳偉傑的來意,倒是讓李易有些訝然。
因為他竟然是為了籌款而來的。
而事情的前因後果,也讓李易頗感噓唏。
陳偉傑此次是代表港島演藝人協會而來,李易本身的確也加入了這個協會,不過,大多時候他也基本上就是掛名而已。
陳偉傑代表演藝人協會,倒是並沒有出乎李易的預料,因為他是這一屆的協會會長。
演藝人協會最早的成立,是在九十年代,演藝人協會的誕生正值港島電影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然而由於電影易賺錢,一度成為港島的那些社團覬覦的目標,而協會成立的目的之一即是凝聚業內力量,對抗黑惡勢力的介入。
不過,到了如今,這個宗旨早就變了,畢竟港島都已經回來了。
所以,演藝人協會的職能和宗旨也開始漸漸開始改變。
其中有一條就是保障演藝人權益。
這些年演藝人協會也的確做了不少事情,不過,這次陳偉傑之所以來找李易,卻是因為最近接連爆出的港島的一些曾經的老明星,老演藝人晚年淒慘的新聞。
甚至有一個曾經的紅極一時的女明星,晚年竟然淪落到街頭乞討無人幫的地步。
而近期更是去世了,關鍵是,港島演藝人協會在對方過世之後,希望能夠給予幫助,但是卻被對方的家人拒絕了。
這個事情,讓港島演藝人協會,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因為那位女明星,雖然不曾加入這個協會,但是她卻和協會裡麵的很多人都是認識的,甚至曾經合作過。
不過,李易看陳偉傑的眼神卻變得有些訝然起來。
因為據李易所知,那位可是曾經和陳偉傑搭檔過,算起來,對方應該和陳偉傑算是朋友,以陳偉傑的為人,李易不太理解為什麼,陳偉傑沒有幫她?
雖然曾經有傳聞說,那位性格格尖銳,恃才傲物,清高自許,所以得罪人被封殺。
但是具體是什麼原因,李易畢竟不是那個年代的人,也不認識對方,所以並不得而知。
“傳聞的確是真的,當初她的確不好相處,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她和那麼多老演員合作過,可是卻沒有人出手幫她對吧?”陳偉傑似乎猜到了李易的想法說道。
李易點了點頭。
“其實最初的時候,她的確是被封殺,但是後來很快地就解封了,可是後來她就“瘋了!””陳偉傑說道。
“怎麼瘋的?”李易疑惑。
“你沒看新聞嗎?”陳偉傑有些驚訝。
李易搖了搖頭,他的確沒有看新聞。
畢竟,雖然同情對方,但是始終李易並不認識她。
“不知道!”陳偉傑搖頭道。
“不知道?”李易更加疑惑了。
“因為,她自己說的版本就有好幾個,當時她的精神狀況就已經不好了,所以她的話,你知道的。”陳偉傑苦笑道。
“其實我們嘗試過幫她,但是.”陳偉傑再次苦笑搖頭。
“她的性格怎麼說呢?比較尖銳,而後來精神出問題之後,性格變得更加爆裂,我們曾經想資助她,但是都不了了之。”陳偉傑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並沒有說的特彆具體。
不過,李易也沒有尋根究底的意思。
“所以呢?”李易疑惑地問道。
“其實港島很多老演員的狀況都不是太好,像我們這些運氣好的,成功了,可以賺大錢,就算退休了也有積蓄,可是更多的人,他們的工資是很低的,特彆是港島電影減產多年.”
“而這次英姐的事情,讓我們都有很大的觸動,所以想要以港島演藝人協會的名義,成立一個內部援助基金,旨在援助像英姐這樣的晚年淒慘的老演藝人。”
“那直接捐款就是了啊!”李易有些疑惑,畢竟,演藝人協會的會員們,頂級的那些可都不差錢。
要籌款,真的不叫事兒。
陳偉傑搖了搖頭道:“最初我們的確是決定直接捐款,但是後來大家商量之後,又覺得,既然是演藝人協會,我們的會員有導演,有編劇,有演員,那麼為什麼不組合起來,拍一部電影來籌款”
李易點了點頭,這倒是一點,其實港島這邊早就有這樣的慣例。
當初的編劇家協會,為了籌建協會大廈,就是一起拍了一部電影來籌款。
導演協會也有過類似的例子。
而當初李易他們一起搞的演員培訓計劃,同樣的也拍了一部電影籌款。
雖然同樣的是籌款,但是直接捐款,的確不如這種拍片子籌款的模式。
“可是伱這突然就找我,我也沒想法啊。”李易微微皺眉道。
說起來,這種事情,李易倒是沒想過拒絕,但是就像他說的那樣,這麼突然,他哪裡有那麼多的靈感。
關鍵是,這類的籌款電影,肯定不可能搞什麼大製作,而且最好是製作周期短的小成本影片。
而實際上,在港島在,這類的電影,通常都會囊括一大堆的演員明星一起出演。
而這種電影想要拍好,真的很考驗導演的功力和編劇的能耐了。
“英姐可惜了,以前聽說過她的一些事情,你說她到底是為什麼會變成後來那個樣子?”李易和慕晴也聊起了這個事情,慕晴頗有些遺憾地道。
“不知道,我猜測,她說的那些版本,雖然每次都不同,但是必然是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否則的話,好好的一個前途無量的藝人,怎麼會突然一夜之間就瘋了?隻是不知道為什麼連陳偉傑都諱莫如深。”李易搖了搖頭道。
其實港島電影黃金時代,是港島電影最好的時代,但是那個時代也絕對是港島娛樂圈最為混亂的時代。
港島演藝人協會的成立的初衷,就可以看的出來。
所以,實際上,能夠讓那麼多人閉嘴,並且不去談論這個事情,連陳偉傑這樣的天王巨星都諱莫如深,那麼幕後的黑手,其實也就屈指可數了。
“那你答應了?”慕晴問道。
李易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暫時沒有靈感,這種籌款的片子,沒那麼好拍。”
“也是,港島這類的電影其實不少,但是好口碑的卻真的很少,反而不少被影迷們罵是圈錢之作。”慕晴點了點頭道。
這種事情也就是陳偉傑親自上門了,否則的話,李易真的不會輕易應下。
因為有些吃力不討好。
從電影的角度來說,一部電影的主要角色越多,電影越難拍,越難出彩。
畢竟,角色一多,就很難讓觀眾輕易地代入,而人的記憶是有限的,你憑什麼讓那些角色,都能展現出存在感來?
《本傑明·巴頓奇事》看似角色不少,但是實際上呢?
真正的主要角色,其實就那麼幾個。
當然,港島演藝人協會,以及陳偉傑他們的想法,李易還是比較支持的。
接下來的時間裡,李易也沒有很刻意地去尋找靈感,激發金手指什麼的,畢竟,他現在都搞不懂,金手指的觸發機製是什麼。
所以,依然還是每天該乾嘛乾嘛。
倒是也會偶爾看看新聞什麼的。
另外一個新聞就打了這些吹捧者的臉。
因為就在這個時候,港島突然爆出了一個大新聞,一個駭人聽聞的連環殺人案。
而這個連環殺人案的死者竟然都是曾經一個案件的陪審團的成員。
港島警方第一時間逮捕了出獄不久的當初的那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到這裡,好像案件就很明了了。
可是結果很快地竟然出現了大反轉。
當初的那位被判有罪,入獄多年的犯罪嫌疑人,竟然是無辜的!
而這次的殺害陪審團成員的連環殺手,竟然就是當初那個案件的凶手!
頓時,這兩個新聞關聯在一塊,引發的輿論可想而知。
於是,網絡上的討論和爭議也就越發地熱烈起來,之前推崇陪審團製度的人,被啪啪啪打臉。
畢竟,港島的那個案子,同樣的也是被證明了是冤案,也證明了,根本沒有所謂的完美的製度。
而李易在這個時候,金手指卻是意外地被激發了。
一部關於陪審團的電影,浮現在腦海之中。
《十二怒漢》!
這部被翻拍了好多個版本的電影,每個版本都出現在李易的記憶之中。
最早要追溯到非常久遠。
但是無一例外的是,每一個版本的口碑都非常不錯。
國產版本的《十二怒漢》在票房方麵的表現最差,當然,這一點李易倒是可以理解。
畢竟,在記憶之中的那個世界,本身有原作和許多翻拍的版本,讓國產版的《十二怒漢》少了新鮮感。
而又因為國內的國情不同導致劇情無法讓國內的觀眾有那麼好的代入感。
雖然口碑不錯,但是卻沒有能夠獲得什麼好的票房反饋。
有網友總結出了幾點失敗的原因:第一,把真實的案件判決改成了模擬庭審。
這當然是因為國內不存在真是的陪審員製度。硬在國內弄出個真實陪審員庭審的故事未免有些怪異,所以不得不改編為政法大學授課的模擬陪審。
而且這麼一改,就顯得每個人在討論過程中的較真價值大打折扣,因為不管你多麼的認真負責,都並不關係到一個人的生死與清白。
所以,論過程中那些情緒的變化,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畢竟,模擬法庭,隻是模擬而已,不是真的,既然不是真的,那麼哪裡來的那麼多情緒反應?
其次,原版的《十二怒漢》是沒有真相的,因為陪審團成員,實際上每個人都隻是圍觀者,他們很多人都堅信那個孩子就是凶手,但作為一個決定生死的陪審員,卻堅持無罪,因為檢方並沒有拿出讓他們無法產生懷疑的證據,這才是符合這個製度的法理精神。
或者說,在這製度下,他們也不可能真的就通過這些找到真相,真相重要,但是又不重要。
李易把幾個版本的都看了一遍,說實話,對於國產版的《十二怒漢》他其實覺得挺好的,但是同樣的,也能理解,為什麼電影最終票房失利,因為,首先,模擬法庭,這個先決條件,就讓這部電影很難獲得成功。
簡單地說,虛擬股票,你贏的再多,那也是假的。
同樣的道理,模擬法庭,你模擬地再像,可是也根本無法真正地決定什麼。
隻不過是探討,或者辯論了一番而已!
李易最喜歡的是黑白版本的那個《十二怒漢》!
但是這個的確不好本土化改編,《十二公民》拋開模擬法庭這個致命的缺陷不提,其實裡麵的十二公民,每個人代表著不同的職業,這一點倒是挺符合李易的口味的。
不過,前提卻是不能模擬,不能模擬,不能模擬。
《十二怒漢》劇本是真的很不錯,構思也非常巧妙,可是這是建立在陪審團製度上,這一點放在港島,其實倒是挺合適的。
因為港島也是陪審團製度,雖然可能和電影裡麵有所不同。
但是隻要前提這些是真正的陪審團,那就OK了。
而且這種電影,其實成本真的可以很低,因為場景單一,但是想要拍好,也是真的挺難的。
前文說過了,一部電影角色太多了,就很難讓觀眾分辨清楚,對每個角色都有印象。
所以,這裡就很考驗編劇和導演,以及演員的演技。
因為從頭到尾,都是聚焦在陪審團室,聚焦在一張桌子周圍的十二個陪審團成員上麵。
順利的話,完全可以很快地拍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