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催淚係導演 >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七宗罪之七宗最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七宗罪之七宗最(1 / 1)

推荐阅读:

《七宗罪》這樣的電影,肯定是不可能在國內的院線上映的。

畢竟,不管是米爾斯也好,沙摩塞也罷,都是代表著執法人員,而《七宗罪》裡麵,結局可並不那麼的“正義”,或者“正能量”!

再加上各種各樣的更加陰暗的,比如沙摩塞才是真正的幕後凶手,等等解讀,也會讓這部電影變得更加灰暗。

不過,雖然因為這樣的原因,這部電影無法在內地上映,可是《七宗罪》的這些特點,卻反而成為了這部電影在北美市場的票房助推器。

隨著電影的上映,更多的討論,爭議,解讀開始躍然網上,《七宗罪》的票房自然也是節節高升。

首周末三天在北美市場就拿下了近七千萬美刀的票房。

關鍵是,這部電影雖然有爭議,但是卻也稱得上好評如潮,更是讓無數的懸疑推理迷們奉為經典。

更有專業影評人為《七宗罪》總結出七宗最:

《七宗罪》之第一“最”:氣氛。

對於一部懸疑驚悚電影來說,營造讓人毛骨悚然的氣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電影《七宗罪》中,導演對於電影氣氛的把握堪稱完美。首先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天氣。

在電影《七宗罪》中,大部分時間內紐約這所城市都被雨水籠罩,布拉德皮特和摩根弗裡曼扮演的警察一直都是在雨中辦案,讓人印象最深的鏡頭就是警探米爾斯拿著兩杯咖啡站在雨中的鏡頭,看著米爾斯略帶無奈的表情可以看出人物內心對於這種天氣的無助。

而這樣的處理不僅可以讓觀眾察覺到了電影中撲麵而來的陰冷和潮濕,同時也隱喻了主角團們因為棘手的案件而日漸陰霾的心情。天氣是電影《七宗罪》在營造氣氛方麵做好的第一個點。

而除了天氣之外,電影《七宗罪》在對凶殺案場景和屍體的還原上也是令人驚歎。因為《七宗罪》的劇本是一個人借助天主教義中的“七宗罪“而實施的犯罪,所以這些罪犯死亡的方式與場景都十分具有儀式性和形式感,這就為人物死亡的場景和方式在電影中的呈現提高了要求,不是說人物隨隨便便的一死就行了,他們需要通過鏡頭語言將這種死亡通過一種非常藝術的方式展現出來。為此,來自華國的導演李,他並非天主教教徒,但是做的非常驚豔,不僅在化妝和場景上追求完美,就連一些小的細節都不放過,這才有了那些讓人看完毛骨悚然同時又有些害怕的屍體死亡鏡頭。

《七宗罪》之第二“最”:人物

在電影《七宗罪》中,一共塑造了三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分彆是老警探沙摩塞,年輕警探米爾斯和凱文史派西飾演的殺人狂魔約翰·杜。

先來說說老警探沙摩塞,在電影《七宗罪》中他是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導演用了很多細節來塑造他,例如他打領帶的姿勢,包括放在床上的衣服以及屋子收拾的程度都體現了老警探沙摩塞是一個十分理性且做事認真有素養的警探。但在他的眼睛中你能看出他的疲憊,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老警探形象。故事的開始正是他準備退休的時候,因為他已經看透了太多的罪惡與黑暗,他,想要退休。

米爾斯則正好與他相反,老警探沙摩塞極其理性有素養,但米爾斯則是極度暴躁又衝動,如果說沙摩塞的眼睛裡是一汪死水,那麼米爾斯的眼中則是一團火焰,這樣有趣的二人應對案情,自然大大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

最後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是凶手約翰。雖然他隻出現了短短的半個小時,但卻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約翰可以稱得上是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派之一。甚至從某些方麵來看,他都不算是一個罪犯,起碼他自己認為自己不是,他認為自己是上帝的布道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報複這個冷漠的社會,不,不是報複,是拯救。可以這麼說,電影《七宗罪》的精髓有一半都體現在這個反派人物的塑造上。

《七宗罪》之第三“最”:結局

如果要在影史上評選出最精彩結局的十部電影,我認為《七宗罪》絕對會在其中。而《七宗罪》這個電影之所以令人驚豔,相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編劇對於這個電影結局的設計。可以這麼說,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選擇這樣的結局作為一部電影的結尾了。因為這樣的結局並不商業,相信誰都可以看的出來,這個結局真的太過壓抑和絕望,任何投資方都會怕這樣的結局會影響票房!

結局真的非常驚豔,哪怕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結局太過壓抑,令人絕望!

可是這樣的結局,卻無疑是電影的點睛之筆,令人回味無窮。

《七宗罪》之第四“最”:案件

為什麼要說案件?似乎七宗罪裡麵的儀式感,在同類影片當中並不是那種最曲折最複雜的,相反,其實還很簡單,甚至凶手根本沒有要掩飾他是如何殺人的。

但是為什麼這些案件會令人驚歎。

電影中由殺手施行的7罰,仔細分析看來也是很遵守規則的:他並不直接動手殺人。

暴食者死於暴食:第一宗暴食罪案件,死者被迫進食過多撐破血管而死!

律師割下自己的肉——隻是1磅,不多也不少;

毒販在被發現時,一息尚存,慢慢的死去;

妓女是直接被嫖客所殺;

傲慢的模特隻被割下鼻子,因為她太過驕傲,不肯打電話報警,所以流血過多而死。

這五個案件,有什麼特點?

注意,這五個死者,放在社會上,絕對都不是那種討人喜歡的角色。

我們或許會表麵上說,我們不歧視胖子,但是捫心自問,你心裡真的不歧視胖子嗎?特彆是像第一個案子裡麵的那樣的胖到一個極其誇張的程度的胖子,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本能的厭惡這樣的人。

律師,他為十惡不赦者辯護,因為這可以讓他賺取更多的金錢,是,律師的確是法律賦予任何人,包括罪犯都有權利聘請來為自己辯護的職業,他們的確也有為自己的客戶保障利益的義務。

但是注意這位律師,他全憑為這些人辯護而成名,所以,他已經做出了選擇,並非為了所謂的公義,也不是為了所謂的維護法紀,隻是為了金錢!

第三個,毒販,這個職業的選擇,無疑是精心設計的。

懶惰本身並不是罪,或者罪並不重,至少從對社會,對他人的損害程度來看,他甚至從這個世界索取的東西是最少的!

但是如果再來看他的職業,一個毒販!那麼一切似乎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不要隻是看到他是死於懶惰,就忽略了他的職業!

妓女就不多說了,這個職業,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她不該死於罪行,因為,她或許本身也是受害者。

但是從大眾的角度來看,她的職業的確無法令人喜歡,如同暴食的胖子一般。

最後,最有趣,也是最令人驚訝的那個受害者,女明星,或者女模特。

被割掉鼻子,選擇了自我放棄,其實她並非死於傲慢,而是死於失去驕傲的本錢!

她顯然不願意人們看到她最不堪,最難看的一麵!

《七宗罪》之第五“最”:爭議!

為什麼說是爭議?因為可以說《七宗罪》在上映之後,是眾多懸疑片之中,爭議點最多的電影!

爭議一:邏輯矛盾!

影片最後去前往最後一個目的地時,在車上,殺人犯控訴之前的五宗罪,其中有位律師犯下的是貪婪罪,殺人犯講其罪過稱此律師為身犯嚴重罪惡之人辯護,令其逃脫法律的懲罰從而賺取黑錢,但片中最後殺人犯的那個位辯護律師不正是充當了之前被審判的那個犯有貪婪罪的律師的角色嗎?按這個邏輯推下去,任何為犯罪者辯護的律師都是不正義的咯?但為什麼有時候犯罪者的辯護律師能夠幫助罪犯減輕罪名甚至逃脫罪名,是因為罪犯犯罪不夠嚴重麼,是因為律師太厲害,還是因為法律自身存在漏洞。

但是這個邏輯矛盾,爭議的地方在於,殺人犯本身並不認為自己是在犯罪,那麼這位為他辯護的律師,自然也就不存在不正義!同時也有人說,這位律師,並不像那位高德律師那樣,隻為這種人辯護!

爭議二:

影片最後殺人犯為了完成自己所謂的作品而令自己去充當那個犯有嫉妒的罪的人,而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去殺害了一個無辜的人,符合邏輯嗎?!這難道也是主的旨意?上帝會指派一個身犯嫉妒罪的人去懲戒其他罪過的人?還是說殺人犯為了達成自己“作品”而故意另自己犯下嫉妒罪?但從這兩種思路走下去隻能證明這個殺人犯存在著嚴重的心理變態以及對這個社會嚴重的反感,另外最後米爾斯得知自己無辜的妻兒被眼前這個已經身犯重罪的人殺害,難道不應該憤怒嗎?難道應該縱容隱忍嗎?憑什麼?!

而這個爭議又引出了另外一個爭議點,幕後真凶,真的是約翰·杜嗎?

於是有了爭議三:誰是真正的凶手?

沙摩塞會不會是最終Bo,幕後黑手?

有人說會,並且列舉出諸多的證據。

但是也有人說不會。因為推理十誡中有一條,偵探自己決不能犯罪。

這裡不一一舉例,但是不可否認,這是個非常大的爭議點。

然後爭議四:翠西之死!

這可以說是最大的爭議之一,因為,在《七宗罪》裡麵,翠西可以說是唯一的光。

說法一:翠西沒有死。

理由:在沙摩塞和米爾斯兩人在約翰進入警察廳前,一名在前台接電話的女性告訴米爾斯:“你妻子又來電話了,快去買台答錄機吧!”

這時,約翰已經後腳踏進警察廳來自首。說明約翰在離開女演員家後到坐上出租車之前,找到了米爾斯的妻子,此時,沙摩塞和米爾斯忙於調查“驕傲”案。而前一天晚上,也就是當天淩晨,米爾斯和妻子翠西在一起,此時約翰在女演員家作案。約翰主動報案引出沙摩塞和米爾斯,然後潛入米爾斯家。

至於為什麼翠西沒死,有兩點原因:

一、不直接殺人是約翰的原則,從頭至尾約翰從未親手殺過人;

二、路邊倒斃的野狗,約翰說:“這可不是我殺的。”

似乎很幽默,但是確有所指,因為野狗與米爾斯家的母獵狗同種,隱含著“我沒有殺伱的妻子”的信息。所以可以知道,翠西應該是在約翰走後向警察廳打電話,但很明顯不是報案,而是找自己的丈夫,因為翠西並沒告訴其他警察發生了什麼,一定是隻有丈夫才能知道的事情。而翠西與沙摩塞的最後一次會麵是在星期五的早晨,翠西告訴他懷孕的事,沙摩塞說了下麵這一番話:“我怎麼能讓孩子出生在這樣的世界。怎麼能讓他在這種爛環境下長大!我很肯定當初的決定沒錯,可是後來沒有一天不為此後悔。如果你不想留下孩子,就永遠不要告訴他懷孕的事。可一旦你選擇生下他,你就要無時無刻地愛護這個孩子。”翠西似有所動,產生了墮胎的想法,那麼我們可以大膽猜想,約翰剖了翠西的腹,將成型沒有完成的孩子裝在箱子裡,以為米爾斯知道妻子懷孕,不料米爾斯被妻子和同事隱瞞,這對於他來說還是一個“意外驚喜”。

約翰看向沙摩塞說:“看來他還不知道呢!”,而不是對米爾斯說:“看來你還不知道呢!”,這時喪子之痛、妻子和同事對他的隱瞞、自己對妻子和同事的不理解等等情感一齊向米爾斯心頭襲來,此時影片也達到了最**。憤怒者最終沒有控製住自己的情緒,一聲槍響,完全爆發,然而哀莫大於心死,這就是約翰對憤怒者的懲罰,“作品”終於完成!

你很難想象一部電影竟然能夠讓大眾有如此多的爭議的點,本身也說明了這部電影的厲害之處。

如果你不愛這部電影,那麼你不會去為一個細節而爭論。

《七宗罪》之第六“最”:細節

電影有著太多太多的細節了,包括鏡頭,包括動作,包括如節拍器等等道具,無疑把所有的細節拉滿,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七宗罪》之第七“最”:最不完美!

也許看過影片的人都認為凶手進行了一場超完美的謀殺,認為這是完美的醒世的行為藝術,但是這其中的瑕絲足以毀壞一切,其實好像上麵說到的,作為身處現代生活的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所以無法更精確的描摹“作品”,本是用古典對現代的重傷,卻也迫害了古典本身,那便是米爾和妻子的愛情。

不同於肉欲和虛假的婚姻,米爾和妻子的愛情是本片中明媚的古典的符號,正如妻子和沙摩塞打趣說到的那樣;“我見到他時就知道要嫁給這個人。”

這是摒棄掉說有所謂婚姻要素的純潔的感情,也好像沙摩塞感歎的那樣,這是在這個生活節奏和生活空間中不多得的感情。然而,在米爾斯和妻子相擁的那個鏡頭,籠罩在他們身上的陰影,暗示了悲慘的結局,凶手用他所謂嫉妒的刀刃砍下了這份真摯愛情的頭顱,看似謀殺完美收場,可是這層破壞讓這份“作品”隻存在於行為的本身,而完全喪失了其內在意義,所以,他們都失敗了,米爾斯和沙摩塞在殺手的指引下就範,殺手在“神”指引下殉道,其實都沒逃脫現代化對於他們的詛咒。”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