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冰兒的聶小倩火了。
之前保密了那麼久,上映了自然就不可能繼續保密下去。
哪怕還沒有正式上映,但是有些東西卻可以放出來了。
當董冰兒飾演的聶小倩的海報出爐之後,可以說徹底地讓人服氣了。
同時,影評人們對電影的評價更加推高了人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
著名影評人杜向海這樣寫道:“這真是一部完美的商業電影!”
是的,如果說在千禧年前,國產電影如果說被稱作是商業電影,那真的不是褒義詞,因為那個年月國內的市場完全還沒有形成,國產影片都以文藝片為主。
畢竟,沒有市場的商業片,算什麼商業片?
可是如今卻完全不同了,觀眾也不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白,商業電影,如何稱得上完美?
“構成一部商業片的所有元素在這部電影裡都是接近極致的完美:
不得不說,李易導演在選角方麵堪稱一絕,眼光毒辣。
從演員和人物設定來看,自然不用多說,相信隻要看到聶小倩和寧采臣一出,幾乎就此定格了兩人的形象,除此之外狂放不羈又淳樸善良的燕赤霞,雌雄同體的樹妖姥姥,甚至是一些配角如女鬼小青,縣令等等都是活靈活現,躍然紙上,看過電影就不會忘記。
美術道具、服裝造型等等,都非常考究,甚至是特效,在這部影片裡麵特效並沒有追求時下的主流那樣搞大場麵,可是卻恰到好處的凸顯出來了影片的效果。
特效從來都不是越大場麵越好,因為特效也不過是為電影劇情服務的。
再來說聶小倩的那個發髻和寧采臣的書生巾可以說是絕對堪稱考究,甚至於我可以不客氣地預言,《倩女幽魂》一出,未來的所有的“女鬼”和“書生”造型都將被籠罩在其陰影之下。
裡麵的服裝既非傳統古裝戲裡那種厚重寫實的戲曲風格,也非後來時下那些到處是化纖輕紗,浮誇俗氣的造型,反而簡潔飄逸又古意盎然,可以說非常符合電影“古典+傳奇”的風格了。
再來說配樂,也絕對是一大亮點,《路隨人茫茫》,《黎明不要來》,《道道道》單拿出一首都令人拍案叫絕,更妙的是每一首插曲無論是曲調還是歌詞都和相應的劇情完美貼合,更兼風格大氣悠遠,淒迷浪漫,放在今天這個時代是根本不可能被複製的天才作品。
再來說劇情,劇情上,是我覺得最妙的部分。我現在如果問你,你覺得《倩女幽魂》是一部什麼片?是悲劇,還是喜劇?是愛情片?還是鬼片?抑或是一部比較輕鬆向的娛樂片?可能不同的人回答是完全不同的。因為這部電影的風格本身就是一種混搭。作為觀眾,你的情緒會一直被各種元素牽引,引人入勝,沒有片刻遊離,同時又兼顧了絕大多數普通觀眾的審美趣味。這部電影的氣氛在三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中自由切換:浪漫——搞笑——恐怖!
這三種元素就像是千層餅一樣相互重疊交融又無比自然,在劇情中全部貫穿始終而且非常非常地平衡,這不僅需要那種商業片對於劇本“工業化“地精雕細琢,更需要那種側漏的“才氣”。
先說“搞笑“,我覺得所謂”搞笑“元素一直是港島電影一個標誌性、廣受歡迎但也相當一言難儘的風格。港產片裡,第一恨不得人人會武功,第二恨不得什麼都得搞笑,但真正搞笑得有水平的其實鳳毛麟角。體麵地把人逗笑比把人弄哭難多了,很多所謂搞笑都秉持著”小醜化“和”下三路“的搞笑風格,要麼就是無節製的無厘頭和玩流行梗。
李易導演雖然也是港島籍導演,但是他在《倩女幽魂》裡麵卻並沒有那般地循規蹈矩,也並沒有純粹的為了搞笑而搞笑,《倩女幽魂》裡的搞笑或者說幽默元素不僅有推動劇情和塑造人物的作用,而且透著狡黠和諷刺,看完影片會記得很多令人莞爾搞笑,卻又並非那種單純的為了搞笑而搞笑的劇情!
比如說一開始,寧采臣和圍觀路人的“假人挑戰”,後來寧采臣誤闖蘭若寺,被兩把劍頂著慫慫地發表的“love & peae”宣言;還是寧采臣怕狼點了三盞燈走夜路還背唐詩壯膽,結果在狼嚎聲中燈瞬間全滅;亦或者還有他初見聶小倩“小姐你怎麼這麼重,我抱不動你!”
當然,我認為最最最經典的是那段“不明真相的書生找個硯台就坑死了一屋子厲鬼”,剛剛被這些僵屍嚇尿的觀眾在那一刻都無比同情這些小可憐,還有那段寧采臣去告官,那個用戲腔誇張化的縣太爺,這場貪官索賄的戲非常趣味橫生,那句“免費退堂”根是令人印象深刻。
而最最令人讚歎的是,一部已經如此妙趣橫生、如此瑰麗奇絕的電影,你難以想象居然還可以拍得無比浪漫和香豔。我們當代年輕人心目中的所謂“古風浪漫”其實是非常現代的產物,在這部影片裡麵可以說被展現的淋漓儘致——從水中小亭,白衣美人月夜撫琴,到那首“十裡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隻羨鴛鴦不羨仙。
這首廣為流傳的愛情“古詩”,期初我以為是搬運古詩,但是結果沒想到其實是電影原創的!
當然相信年輕人看完之後都不會忘記的那個絕美的“水下擁吻”的鏡頭!
更妙的是,相比於《聊齋誌異》的原著原版寧采臣和聶小倩的關係是由“美德”推動,這部《倩女幽魂》更加突出了“情和欲”的作用:寧采臣落水,小倩伸出玉足將他撈起;在小倩家的浴盆裡,寧采臣看見了半裸的小倩,並且被小倩在水中接吻,意亂情迷;兩人第二天在水中小亭相會,小倩說,明天她就要過門了,說著軟軟躺在了寧采臣的懷裡……
到這裡為止,兩人的關係都是小倩主動,但是這些無比香豔的情節都絲毫不會顯得她輕浮,而是楚楚動人的媚態和純潔。同時我更可以不客氣地說片中聶小倩和寧采臣的激情戲是我看過所有“床戲”中最唯美的,我甚至找不出第二部電影能把“**”拍得既“欲”又“美”還有種儀式般的聖潔。
所以,那些文藝導演真的該多學學,有時候,真的不是露的越多,就越“欲”!
以上種種,可以說電影做到這個地步很難讓任何一個觀眾說:“不好看”!
縱觀這30年,能夠把電影的各種元素全都做到如此極致的可以說寥寥無幾!
當然,這部電影真的就隻是單純的商業影片嗎?
隨著我對《倩女幽魂》這部影片,以及相關資料的深入了解,尤其是我讀過《聊齋》原著後,更覺得這部影片的內涵絕不僅僅如此,它商業片外殼下還有許多想要表達的東西是這麼多年來一直被大眾所忽略的。
是什麼呢?首先是整部電影濃濃的“末世情節”!
是的,末世情節!
從開篇路遇殺戮,殺戮的雙方僅僅隻是一方偷另外一方的錢包,於是一場殺戮上演了。
關鍵是殺人者,並未對此有任何的其他的態度,仿佛本就該如此。
在縣城裡,冷漠壓抑充斥著這個混亂的世界,野蠻的幫派分子,兵丁,等等,全部都是一切向錢。
信義在這裡一文不值,客棧老板,紙紮鋪老板,畫店老板等等,這些人都在設定上無比的統一,乃至於縣令,也是“死要錢!”
除了錢,其他的東西在這裡,包括禮義廉恥,都似乎變得一文不值,再加上蘭若寺妖魔橫行,刻畫出來了一個無序的混亂的古代末世。
於是,寧采臣在這樣的一個禮義廉恥都沒有人顧的末世裡,才會顯得那樣的珍貴,如同漆黑裡的螢火蟲那般亮眼。
再說角色反麵,大多數人覺得《倩女幽魂》的主角是女鬼聶小倩,但其實整部電影無論是主體視角還是導演的情感投射都是落在了儒生寧采臣身上。導演想要描寫的不是一個呆萌的窮書生,而是一個在禮崩樂壞的末世依然堅守自我的“儒俠”形象。
對,雖然寧采臣手無縛雞之力,但所謂的俠並不在於武功高強,而是能做到“路見不平傾力相助”“雖千萬人吾往矣”就是俠。開頭的寧采臣有多渺小,多落魄,後麵知道了真相在小倩墳前立誓,以凡人之軀對抗妖魔道也要救小倩入輪回的寧采臣就有多高大,多閃光。所以和開頭寧采臣在風雨的荒野中艱難獨行相對應,進化為俠者姿態的他帶著小倩的骨灰,和燕赤霞是騎著駿馬在風雨的荒野飛馳。
而燕赤霞,這個寧采臣完成“俠道”的輔助人物是個典型的道家人物,或者說是道家劍俠的形象。一身本領卻超然避世,甚至是憤世嫉俗。
但燕赤霞不僅承擔著正義一方的武力值,也是劇情中勾連陰陽兩界,“人道”和“鬼道”的關鍵人物,導演不時通過他的口來表達核心的思想:其實人與鬼並無先天的分彆,鬼可以比人善,人也可以比鬼惡。劇情開頭那個刀光血影,沒有溫情和秩序的人間更是暗示了導演鏡頭下的末世其實就是一個真正的修羅地獄。而末世中拋棄了人性選擇了獸性的人,就是真正的鬼!
其實主旨揭示到了這一步,我們就很容易發現《倩女幽魂》悲劇的內核。就是聶小倩真正的身世。
在看電影的時候忍不住想一個問題:樹妖姥姥修煉需要吸活人血這個沒有問題,但既然她這麼厲害,要抓個把無辜路人何須養兩個女孩子來勾引他們,趁苟合之際下手?直接一個觸手鎖住開吃不就行了。而小倩這個看似有“超能力”的女鬼,對於受害者的主要手段依然隻是**和性。如果我們拋開玄幻的設定,透過現象看本質——一個邪惡的老嫗,手裡控製著幾個女孩子,讓他們晚上去勾引男子與之交合——其實這就是典型的逼良為娼呀。
然而淪落風塵的聶小倩卻一點不像那種做皮肉生意的女人,更像是一個大家閨秀,她舉止嫻雅,談吐溫柔,會彈琴賦詩,本性也很善良,卻被逼夜夜用**去勾引過往的路人,過著悲慘的日子,還要被姥姥當作禮物送給那個權勢滔天的“黑山老爺”。
影片明確地寫出她是一個官宦人家的千金,死於路途,魂魄被樹妖所控製。然而奇怪的是,這個官員卻再也沒有回來遷葬愛女的骨灰。如果我們結合前麵亂世的背景,就知道,小倩的身世是每一次亂世無數悲慘女子的縮影。
人間真實的聶小倩,可能就是一個官家的閨秀,但在戰亂兵禍中父兄或被殺或戰死,家族流散,她一個弱女子難逃被擄掠變賣的命運,最終淪落風塵,過著悲慘的生活。
這樣的人物在古代的亂世中不知道有多少!你看五胡亂華裡的世家千金,唐末大亂裡的長安貴婦,靖康之恥中的北宋公主……詩書禮樂澆灌的絕代佳人們猶如溫室中的名花,需要文明的嗬護,然而當末世來臨,君子們尚且可以選擇或拚死一搏或苟且偷生,然而這些失去了家族庇護的女子隻能為奴為妾為娼,如同那些精致的文明被野蠻狠狠撕裂踐踏。
所以《倩女幽魂》本質上是一個“儒道雙俠救風塵”的故事。如果我們拋開鬼神,回到人間,這會是一個殘酷而無奈的故事:在“流血塗野草,豺狼儘冠纓”的亂世中,一個胸懷救世之誌卻在現實中無奈掙紮的書生,與一個出身世家卻淪落風塵的女子相逢於江湖,詩歌相合,互生愛慕。
書生自恨無能不能救國家,但心想至少這個女子自己一定要救,於是在友人的幫助下曆儘千辛萬苦把即將被賣給惡霸(可能是一個為了富貴賣身事敵的漢奸,想強占守節而死的忠臣愛女)的姑娘救下,然而在亂世中每個人都是朝不保夕如風中飄萍,書生無法給姑娘一個家,一個穩定地生活,兩人在短暫地愛戀後隻能再次離散,相忘於江湖,從此再也沒有相見。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如此就能深深感覺到那種風雨淒迷中對於人生的無力感。人無法掙脫時代,每一個普通人為了夢想在塵世中苦苦掙紮,結果時代一個大浪打來,什麼都沒有了,於是有的人隨波逐流地沉淪,有的人依然堅守光明卻不得不陷入內心地痛苦,以至於那些人心中美好的東西,諸如青春,愛戀,氣節和美德,慷慨的誌向,俠義的精神都如夢幻般轉瞬即逝,越來越模糊,隻留下曾經的少年在崎嶇的茫茫人間道上獨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