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經過大半個月的點映,口碑已經發酵,大眾影評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分還是相當高的,雖然沒有超過九分,但是卻也有8.9分,在這類的電影當中絕對算的上是高分了。
事實上,到了這個時候,《情書》的上映宣傳,也基本上可以說初見成效了。
點映的模式,對於這類的高口碑電影的宣傳,絕對是事半功倍的。
因為《情書》的口碑,再加上網絡上掀起的關於這部電影的討論,話題等等,也讓很多人對這部電影的票房前景開始有了更高的猜測。
其實對於電影的票房方麵,李易反倒是沒有那麼關心了。
到了他現在的程度,其實更多的還是追求電影的口碑,口碑好了,隻要不是特彆特彆的文藝,特彆特彆的晦澀難懂,那麼票房基本上不會差。
事實也是如此。
《情書》正式公映當天,票房雖然不算特彆特彆高,但是八千多萬的首日票房,依然還是讓人驚歎,狗導演就是狗導演。
不過,一部電影看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地,雜音也就多了。
畢竟,一千個人裡麵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有人從《情書》裡麵看到的是極致的暗戀,有人心疼林穗一直被當成替代品,又有人覺得,裡麵的一切都很美好。
這些都是比較常規的解讀。
但是也有非常規的解讀,對於電影來說,其實這都是好事,因為隻有電影真的火起來了,才會出現這樣的過度解讀的情況。
影評人徐東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這也是徐東的特色,他往往都能夠從最獨特的角度去解讀那些電影。
】
而且往往都能讓人目瞪口呆。
這一次,《情書》也不例外。
“《情書》真的是“極致的暗戀”嗎?
我一開始也這麼認為,甚至還因此想起了曾經的暗戀的女孩,可是反複去看了好幾遍之後,卻細思極恐。
首先,我們所有人都把林穗和女陳冰當成了是兩個人,畢竟,在電影裡麵,她們的確性格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
可是如果她們其實是一個人呢?
又或者說,所謂的女陳冰,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呢?
或許有人會說我老徐又在胡說八道了,那麼就且聽老徐細細道來。
如果,我是說如果,當然,這隻是老徐的一點淺見。
如果,女陳冰不過是林穗故意製造出來的一個存在呢?
不要以為這是老徐杜撰的,因為從始至終,林穗和秋山都不曾和女陳冰真正的見過。
如果真的存在,那麼這是不是就有些太奇怪了?
要知道,秋山和男陳冰是好友,而兩人實際上是同時喜歡上林穗的。
在男陳冰死後,他們卻在一起了,林穗卻依然還表現的和男陳冰念念不忘,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伏筆啊。
那麼是不是可以陰暗地想一下,如果,林穗其實喜歡的是男陳冰的好友秋山呢?
她愛上了未婚夫的好友,她能怎麼辦?所以,會不會男陳冰的死也是她一手策劃的?為的就是能夠名正言順的和未婚夫的好友在一起,所以製造了意外,但是這卻讓她飽受煎熬,因為她知道未婚夫是愛自己的,為了緩解這種罪惡感,所以她想象出來了一個所謂的女陳冰,麻痹自己的未婚夫其實是把自己當成替代品,讓自己製造意外這件事,得到一個理由,一個合理的解釋。
同時也許,也許秋山也對此有過懷疑,所以......”
徐東的這個解讀一出,頓時就被無數的影迷罵慘了。
“臥槽,特麼的好好的一個愛情故事,讓你丫的變成了惡女編織的美好謊言,你女朋友還好嗎?”
“三觀得有多崩塌才會有這樣的解讀?你還想起曾經暗戀的女孩?咳咳,請問那個女孩現在還在嗎?”
“神特麼的自己編造的女陳冰,果然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你這腦洞,我都想直接報警了!”
“簡直離譜了啊,感覺像吃了蒼蠅一般難受!”
不過,徐東的這個想法雖然很奇葩,很陰暗,被很多影迷群起而攻之。
但是實際上,這也恰恰證明了《情書》這部電影的熱度。
為了宣傳電影,泛海影視這邊,搞了一個“紙短情長”“相約《情書》”的活動。
活動的內容也挺有意思的,就是讓網友報名,用書信的方式,為曾經暗戀的女孩寄過去一封《情書》!
而隻要收到信的人,都可以憑借這封《情書》獲得《情書》官方贈送一張電影票。
這個活動,本來李易覺得沒什麼搞頭,畢竟,都什麼年代了,還寫信啊?
而且暗戀,暗戀,都是暗著戀的,如果挑明了,那還是暗戀嗎?
可是這個活動一發起結果報名人數居然爆棚,因為這個活動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那就是“暗”!
因為寫信不需要署名。
隻是給予暗戀者一次告白的機會,但是被告白的對方,卻並不知道是誰在告白。
於是很快地,第一批參與活動的人,寄出了自己的“暗戀情書”!
結果,網絡上,開始有許多人曬出了自己收到的“情書”。
其中還真的出現了一些很特彆的事情。
有一個男孩,暗戀了一個女孩許久,可是一直卻都沒有勇氣表白,這一次參加這個“紙短情長”的活動,他曾經寫了九十九封情書,可是一封都沒有拿給那個女孩。
這一次借著這個機會,他把那九十九封情書一起發給了那個女孩。
結果,卻獲得了一封回信,信裡麵附帶著一張《情書》的電影票。
是在女孩所在的那座城市的電影票。
他拿著電影票去到那個地方,見到了曾經暗戀了許久的女孩。
才知道,原來女孩一直都知道他暗戀著自己,並且一直都在期待他的表白,可是等到畢業了依然沒有收到他的信。
這一次一收到信,她就知道是他寄的。
結果自然是有情人終成卷屬了。
當然了,這樣的桉例隻是個例,不過,卻在網絡上出現了比拚“情書”的風潮,許多收到匿名“情書”的網友紛紛在網絡上曬出了自己收到的情書。
實際上,這個活動,已經脫離了原本的主辦方,發起方《情書》這邊的掌控,很多人是覺得這個事情很有意思,所以去做了。
結果有人收到的可能是一封,但是有人收到的卻是很多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