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
萬物又到了生長的季節。
一大早。
七八點鐘,太陽已經出來了一點,露水準備消散的時候,當趙昕騎馬出城之時,便可以看到地裡已然滿滿都是辛勤種地的百姓。
而張亢也在旁講解著,這一路上的道路以及水利設施的建設。
總的來說……
張亢還是乾得蠻不錯的。
目前許昌的所有地區的水利建設,都已經基本是恢複了。
原來那些大片大片的拋荒的土地,如今也已經是有了人在耕種。
趙昕一整天下來,也是逛了足足有五六十裡,騎馬所到之處,並沒有見到有什麼再被拋荒的土地。
滿目所見,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
就是感覺吧……
百姓這樣子種地,還要靠天吃飯,效率實在是太低了。
可他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就算是後世,那自動播種機跟自動收割機,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的。
說到化肥,那更是想都不敢去想。
他隻知道,製作化肥好像要使用到氮氣,而氮氣雖說占了空氣比例的七到八成,可氮氣是一種極其難以被利用的氣體。
必須要高壓,還要有催化劑,才能轉化為肥料所需要的製作材料。
這一聽就不是一個正經人能夠辦得到的。
硝酸鉀,倒是可以直接當做是肥料。
可硝酸鉀跟一般說的化肥,還是很不一樣。
並且……
這硝酸鉀也不見得在古代,就非常地常見,可以給你拿去當肥料來用。
“唉……”
然後趙昕便坐在馬上歎了一口氣。
張亢便道:“豫王殿下這是覺得有什麼不滿意?”
趙昕便道:“若是能有一種東西,撒在地裡,就能讓小麥一畝產六百斤,甚至是一千斤,一千五百斤,那就好了!”
張亢聽到趙昕這麼說,也是笑趙昕不懂種地,道:“豫王殿下,這一畝小麥,正常好的年境,也不過才兩石,甚至很多時候,都隻有一石多一點。你就算是加更多的糞肥,也絕對不會超過兩石半,你說的一畝產一千五百斤,折算一下,大概應該是七石半,這世上哪有這樣的東西?”
趙昕便道:“那是因為你沒見過,你自然也就覺得不可能了。好的種子,再加上掌握小麥所需要的營養,再在需要進行灌溉的時候,一定要灌溉好,隻要不遇上蟲害,說不定也就能產那麼多了。”
張亢對趙昕這種天真的想法,也不反駁。
畢竟豫王殿下大概隻是需要這樣一個美好的幻想而已。
除了看田地都有沒有被開發完全,已經開發了多少,河渠都弄得如何。
接下來……
趙昕也是重點關注百姓的生產工具。
有沒有缺的,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就像是石磨這樣的東西,古代當然有,但是一條村共同一台,以至於很多人仍然還在用棍子來舂米。
不過怎麼給他們用,也是個問題。
倒是可以擇地,弄多一點水力磨坊,看看能不能順手幫一幫。
或者以後就乾脆直接用蒸汽機了。
水力磨坊要是建多了,會極其影響灌溉。
把這些想法,都跟張亢、還有工匠們說一說。
到時候這磨坊,就象征性地從百姓手裡抽取一部分糧食出來,算是作為磨坊,乃至於官府的日常開支。
至少在吃這方麵,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甚至多的,還能當軍糧。
磨一百斤抽個兩斤,五十分之一,應該不算是很過分吧?
趙昕也是問了問張亢等人,我大宋的富戶,若是把磨坊借給彆人用,要收多少錢。
隻能說……
收的肯定不少。
不然百姓又怎會留在家裡自己舂。
當然!
到時候還要看蒸汽機的燃料的價格如何。
在技術還不是很成熟的時候,這很容易被做成虧本生意。
看完了以上這些後,趙昕又視察了一下位於許昌的兵工廠。
當然這個趙昕就不帶張亢進去看了。
主要是他自己進去看。
隻能說兵工廠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地生產太多的火槍、火炮。
預計今年,要讓他們的火炮數額保持在至少一百門,火槍,不少於七千支。
等今年把絹還有棉花都賣出去吧。
不然……
其實他也挺缺錢。
而且,還要再培養多一些工匠,以便於今後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快速地提高產能。
這些可以說都是不小的支出。
看完了兵工廠,又臨時地跟工匠們,探討了一下一些技術上、化學上以及物理上的問題。
最後,趙昕這才去看望王安石。
王安石在汝州養馬,汝州在許昌的西邊,也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
養一匹馬,需要至少二十五個人的口糧,所以說,大宋不是不能養馬,不會養馬,大宋隻是懶得養馬。
這些年,王安石其實也有給他寫過不少的奏疏。
比如說討論如何才能養好一匹馬。
還有如何配種,才能配出好馬。
在大宋,回交是受抵製的,而王安石則能在奏疏當中明確地表示,他希望能用這樣的方式,以培養出更好的戰馬。
所謂回交,就是媽媽跟兒子,那啥。
馬跟人不一樣,馬講究的是血統純淨,越是血統純淨,這品質也就越是容易產出優良的戰馬。
隻是這一種方法,被大宋的士大夫所不恥。
認為這樣有傷風化,違背了馬倫。
不過這其實都不算是什麼了,大宋的馬政不行,其實就是大宋的人不想養馬,懶得養馬。
與其養馬,不如養羊。
是因為懶政,才導致了大宋沒有馬。
其他的,其實說什麼都隻能說是借口。
關鍵這每年的養馬的部門,還似乎賣出去不少的馬糞,一個個都在那坐著等分錢。
回去以後,趙昕覺得,是時候該整治一下了。
讓王安石去,還是說讓文彥博去?
感覺用文彥博的話,太過於刻意了些。
咳!
還是王安石吧!
這過渡得會更加地自然點。
當趙昕來到汝州的時候,便看到王安石也是雇傭了一些當地的百姓來幫他養馬。
都是一些一看就隻有十幾歲,將大未大的小年輕。
趙昕看他們身手矯健地騎在馬上,也是感覺,仿佛見到了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