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北宋:從宋仁宗的兒子開始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忙忙碌碌

第一百四十二章 忙忙碌碌(1 / 1)

推荐阅读:

“豫王殿下,有人反應,《漢書》、《隋書》、《唐書》內容太多,一般學子根本無從獲得這些書籍。”

“那就開個印刷廠,後續逐步普及到各州縣。”

說起這印刷廠,趙昕還想賣呢。

不過這年頭,也沒什麼人會寫。

然後便對歐陽修道:“你去找幾個,平常有空閒的,而又讀過書,但是又考不上科舉,就水平很差的那種人來。”

歐陽修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要求。

整張臉先愕然了一下。

不過……

豫王殿下說什麼就是什麼。

又重複了一遍,確定豫王殿下要找的人,這才出去。

之後……

趙昕又找到王素,讓王素去招募一些懂刻字、印刷的工匠。

先找好吧。

其實跟彆人合作,可能更方便。

隻不過跟彆人合作,就不能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凡事都得跟彆人商量。

由於覺得這樣很麻煩,乾脆,趙昕也是自己做得了。

反正……一個刻字工,了不起,一個月也不過是貫就能請來。

這點小錢,對如今的趙昕來說,就是隨隨便便的事。

緊接著……

趙昕又讓餘靖,去收集一下現如今市麵上的一些故事。

像是野史、、傳記什麼的。

就儘可能多地收集吧。

等收集完回來,就開始研究這些野史、、傳記。

你還彆說,雖說短歸短,有的還寫得挺好的。

等歐陽修把人給找來了以後,趙昕便讓其模仿這些野史、、傳記,去創作新的野史、、傳記。

一開始對方肯定不會!

可誰又是天生就會的?

作者,往往都是從讀者來的。

你讀得多了。

覺得這有意思,也就慢慢地,會自己寫了。

趙昕倒沒有想過,要憑借這個賺多少錢,隻不過,作為他蹴鞠場的一個配套,還不錯。

可以在那設置一個圖書館,用來吸引假日的人流。

當然!

若是出了爆款,真的一不小心,把整個行業都給發展起來了,那固然是最好了。

但在此之前,得先立法。

明確這書籍的版權。

否則……

彆人直接給你盜版了,你就什麼也沒有了。

而他作為豫王,想要給自己立法那還不簡單!

這法律的事,趙昕就交給杜衍了。

杜衍此前也是管刑罰這一類的,對法律條文比較地熟悉,也算是專業對口了。

而杜衍幾人這邊,則是總感覺豫王殿下,總是不乾正事。

你還不敢說他。

因為你要是說他,他就小嘴叭叭地,罵你個沒完。

然而……

趙昕又何嘗不想乾正事?

可他年紀還小啊!

改革也不能操之過急,朝他也上了,事情他也解決了,伱還想他怎麼乾正事?

難道得像他爹爹那樣,沒事就找一群大臣,圍著他,陪他一起讀書?

像是什麼侍讀之類的。

然而趙昕早就過了那個年紀了。

再說了,他有不知道的,他也會直接找人,他沒有找人,這證明他還能掌控得住。

之後……

便又讓蔡襄,去蹴鞠場邊上,再修建一座圖書館。

以後,這圖書館免費開放。

再把宮裡多出來的一套《漢書》、《隋書》、《唐書》,都給放到圖書館裡去。

唔……

再在外麵開一家奶茶或者是冰酪店!如此會不會更好?

不然這圖書館妥妥的虧本生意。

為了讓小孩子都能識字,甚至是對大人,也普及教育,讓更多的人能夠識字,估計還得再請一位教書先生,在旁邊再開一家小私塾。

免費教學識字。你若願意學,那你就來。

慶曆六年。

大宋除了年初一段時間,地震頻發以外,其餘基本上沒什麼大事。

趙昕也隻能是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做了。

當然!

趙昕也不隻做這些事。

因為他還會去測試、關注火炮的性能。

如今最讓趙昕糾結的,莫過於火藥的配製。

他自己一個人,配不來那麼多。

然而……

這身邊可信之人,又有幾個?

交給自己的錦衣衛?

錦衣衛也有可能會叛變。

他如今最信任的,其實也就是趙珣了。

可趙珣事情也多。

再說了,趙珣不可能一直都盯著火藥作坊。

趙昕可不希望現在就讓西夏跟遼國的諜者知道,他們有火炮。

這實驗的地點,還有製作火藥的作坊,都得安排在偏僻的地方才好。

感覺……

也隻能是交給數學小組去做了。

首先,都是理科生,性格比較地理智,不至於叛敵。

其次,都混到司天監了,這一類的人,大概對自己的將來,也沒什麼太大的夢想了。

如此便能安貧樂道。不至於做出什麼過激的事來。

目前,火炮造是造出來了。

但是……

得對火炮的性能什麼的,都得有足夠的把握才行。

比如說,打多少發,就會壞,就得清理。

炮彈重量多少,火藥量多少,破壞力又是多少。

在不同的仰角下,射程多少?

這些最基本的數據,還是要掌握的。

之後,就是綜合所有的數據。

看看這炮管的口徑,還有長度什麼的,有沒有需要進行改進的地方。

還得用馬匹來拉一拉這炮。

這一千斤的青銅炮,再加上車駕,估計得至少六匹,甚至是八匹馬來拉才合適。

當然,這個也要看具體的地形。

然後……

為了彌補這些千斤的重炮移動不便的不足,還有增加火炮的攻擊數量。

接下來……

趙昕肯定還要再增加一些口徑相對小一點的小炮。

這一番研究下來,估計沒個年,應該沒有辦法讓技術完全成熟。

就更彆說……

還有這火繩槍了。

最後想了想,還是讓數學小組的人去做,然後,再分一些黎元軍,去定期輪換看守吧。

也隻能是這樣做了。

於是……

趙昕便又讓人在許昌城外,建了一個軍火庫加試驗場。

硝石,都從漢中、蜀地等地,通過陸運以及水運運過來。

硫磺,這個也可以從海外大量進口,尤其是占城這些地方也有。

好就好在,這兩樣東西,都可以通過水運直接運到許昌去。

就是由於要逆水行舟,所以可能會麻煩了點。

不過這樣保密性也相對來說更好。

想想許昌,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誰知道你在這裡研究火炮。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