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畢竟倭國和高句麗半島的距離也不算近,大宋若是想要追擊過去,其實還是有難度的。
這也是在楊過的計劃之中,忽必烈唯一的逃生路線。
當然,這也不算是唯一,若是忽必烈能擊敗楊過,那就贏麻了,甚至西邊的防線也不算是極為強大,西邊突圍也不是不行。
但這一切,楊過則是已經早就想好了,並且都有了對策。
首先說正麵戰場,他就不可能輸,大炮和火槍開玩笑的?更彆說他還有錦衣衛傳回來的全套信息。
戰場主打一個信息差,忽必烈在這方麵差遠了。
至於西邊,楊過也早有預備,大多數武林人士都被他給安排到了西邊防線,這群人個個身懷絕技,忽必烈殘兵敗將,那是絕對打不過去的。
所以,這唯一的路線,就是高句麗半島那邊走,楊過早就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宋理宗看了之後,皺眉道:“若是如此,倭寇如何能擋得住蒙古軍馬?縱然是戰敗的蒙古軍,也不是倭寇能抵擋的啊?
咱們大宋和倭國也有所往來,朕對倭國也多有了解,他們隻是鍛造長刀頗有一套,但他們百姓都個個矮小好似侏儒,肯定鬥不過蒙古的軍隊。”
聽了這話,楊過心道你還真就想錯了,曆史上元朝還真沒把日本怎麼著。
當然其中台風的關係很大,但元軍也曾登陸過日本,隻是最終依然失敗了,其中原因也有很多,但結局肯定是沒成功。
這次楊過的目的,其實就是借助忽必烈的力量去收拾收拾小日子,能打贏的話,以忽必烈的性格,多半要把小日子的人謔謔的夠嗆,也是符合他的心意。
若是忽必烈沒整過的話,到時候大宋再去安排一波,反正肯定沒小日子好果汁吃。
對於此事,楊過也是早作了預料,所以這麼多年以來,大宋造了許多的巨大戰船,培養了不少海軍,就是在這等著呢。
十年有餘的時間,能做的事可是太多了。
“不管鬥不鬥得過,咱們準備的水軍可不能荒廢了,我的目的就是讓他們狗咬狗鬥一鬥,到時候咱們大宋收尾,倭國也是個好地方,極其盛產白銀,作為咱們海外的領地,倒也不錯。”
楊過一開始也沒打算瞞著,所以就和宋理宗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宋理宗一聽才知道,原來楊過是這麼想的,他還以為楊過算漏了這一點呢。
他就說嘛,楊過多麼機智呢,豈能算錯,看來他是多心了。
不過宋理宗還有一點不解,他疑問道:“你乾什麼要和倭國為難,他們也沒惹咱們大宋。”
這話和你說沒啥用啊,你也不知道未來發生的事情。
楊過便換一種方式,和宋理宗說道:“倭國一共也找不到幾個好人,現在隻是實力不濟,才不敢如何,若是強大一些了,肯定要上來咬一口,這樣的國度滅了便是,還有什麼好說?”
這不是楊過的看法,而是曆史的實踐。
其實好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近代之外,在古代小日子也是一樣的德行,唐朝的時候,就是被唐朝揍了一頓之後才認爹的,結果後來明朝的時候,就來入侵,結果又被揍了一頓,這才老實。
這也是華夏一直都很強大的原因,縱然到了王朝末期,對付小日子這種小卡拉米也沒太大的難度。
隻是後來時運不濟,遇到了帶清誤國,不然豈會被這些鼠輩欺辱。
楊過秉承著料敵於先,先解決就沒有麻煩的想法,直接把小日子從根源上斷絕,就萬事大吉了。
對於楊過的話,宋理宗倒是沒有反駁,反而讚同的點了點頭。
“你這話倒也不假,朕和倭國之人接觸過,也是頗有了解,那倭國之人,對於一些細節的禮數看的很重,但大義上從來無禮,是個極度虛偽的民族,對於倭寇,朕素來是對他們沒多少好顏色的。
可朕卻發現,朕越是高傲,他們反而還服服帖帖,甚至越來越畢恭畢敬,可見他們的確是卑賤到了骨子裡了,對他們有禮數他們不以為意,高高在上卻心悅誠服,也是一群天生的賤奴罷了!”
宋理宗根據自己多年接觸日寇的經驗,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楊過則是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宋理宗,有些意想不到的說道:“沒想到啊陛下,你還能看出這麼多事情來,看來你這腦子的確不白長,隻是有時候糊塗點而已。”
宋理宗則是嘴角勾起,一臉嘚瑟的說道:“朕從來都是聖明之君,小事可能會犯糊塗,大事從不犯糊塗!”
楊過心道你還真能吹牛逼,你雖然算不上什麼逆天昏君,但也絕對和明君沒什麼關係,真是誇你兩句就翹尾巴。
不過考慮到宋理宗對小日子的評價還是很精準的,楊過也沒有出言懟他,讓他嘚瑟一下吧。
其實在這方麵,楊過不隻是對宋理宗如此。
康熙就曾評價過小日子,說小日子是:倭子國,最是反複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隻是一味懾於武威,故而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
這話也是說的非常到位。
楊過雖然對康熙也不咋感冒,但對於這段評價,他也是相當認可的。
而一邊的幾個臣子聽兩人的對話,不由得嘴角微微抽搐。
人家誇讚陛下,那都是把陛下誇成古今第一聖君,絕不敢有半句不好,可到了楊過這,居然直言不諱說陛下有時候糊塗,甚至語氣都和指點晚輩一樣,這可真是讓他們佩服到了骨子裡。
人怎麼能有種成這樣!
幾個臣子心想,他們麵對陛下的時候,緊張的滿頭大汗,隻恨自己讀書太少,找不出多少話來誇陛下,比起現在楊過對陛下直言不諱的開懟,他們可真是不知道低到哪裡去了。
最離譜的是,他們發現了,自己每次拚了命誇讚陛下的時候,陛下隻是麵色淡然,沒怎麼太當回事,縱然自己已經用儘修繕美化之詞,把陛下說成古今第一聖君,也沒好多少,能讓陛下笑一下都算是奢望。
而到了楊過這,隻是小小的誇讚一句,和誇孫子似的,然後又接了一句懟人的話,結果陛下就得意成這樣,就和在學堂上學了認字,被老師和父母誇的孩子一樣。
你說這玩意上哪說理去?
幾個臣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陛下不會是吃這一套吧?要小誇加上貶低一下才有效果,不然何以證明他們之前的吹捧全無效果?
幾人心中想著,之後若是和陛下說話的時候,不妨也試試這般誇讚的話語,說不得還有什麼奇效呢。
沒毛病,有機會的話,就這麼說陛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