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苦苦醞釀了這麼久,此時哭起來便如洪水潰堤,傾瀉而出。
他極力維持,讓自己心無旁騖,隻是放聲哭泣,看上去悲切無比。
殿內眾臣頓時麵麵相覷。
朱元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自高台走了下去,拉著他的手:“熥兒,你是怎麼啦?”
朱允熥哭泣著抬起臉來,滿臉淚痕,雙眼更是通紅,他輕輕喊了一聲“皇爺爺”,然後哭得更傷心了。
老朱歎息著,隨手將他抱入懷中,眼眶內也再次有淚水湧出。
旁邊。
朱允炆恨得幾乎要跺腳了。
還是大意了。
隻顧著如何將藍玉定罪,如何乾掉支持朱允熥的一眾勳貴武將。
心思緊張,情緒轉移到了鬥爭上麵,竟是忘了該表演“大孝子”了。
一時不察,便被朱允熥占了先機。
此時想要挽回,卻是有些遲了。
也隻能慌亂地擠出幾滴眼淚,跟著裝出悲傷難過的樣子。
“好孩子,彆哭了。”老朱用手輕輕拍著朱允熥的背,道:“你爹爹剛走的時候,你都沒有這麼難過呢,今天是怎麼啦?”
朱允熥心中一凜。
在朱標沒有死之前,無論是他還是朱允炆,與老朱的接觸都不多。
無他。
因為他們的大哥,朱雄英從小便被帶到馬皇後身旁,由老朱和馬皇後親自撫養。
對於那個長孫,老朱非常疼愛。
和疼朱標一樣的疼愛!
可是朱雄英卻意外死了。
自那之後,老朱就很少再見朱標的其他兒子。
免得看到他們時,再想起朱雄英,徒然傷神難過。
而且朱雄英是他親自撫養的,結果卻出了意外。
這讓老朱也十分自責,便刻意疏遠朱標的其他兒子。
以防止他們再出什麼意外!
老朱有時候是天不怕地不怕,偏不信邪的!
但在有些事情上,又有點講究。
比如朱雄英死後,他就儘量不接觸任何一個孫子。
沒有接觸,也就不了解。
一直到朱標死後的葬禮上,兩人才在老朱心中留下了分彆不同的印象。
朱允炆極儘悲傷,而朱允熥則好像完全無動於衷。
父親死了,他竟似一點都不難過。
於是乎,老朱心中便有了朱允炆是大孝子,朱允熥是不孝子孫的念頭。
也因為這個原因,老朱才想立朱允炆為儲君,而不是朱允熥。
要知道,跳過兒子,而立孫子為儲君,最重要的理由,實際上就是老朱對朱標深沉的愛。
要不然,就算朱標不在了,老朱還有其他兒子,就應該立次子,而不是孫子!
自古就沒有跳過兒子,而立孫子的道理!
禮法上也說不通。
老朱雖然不喜歡儒家,卻是一個非常守禮法的人。
但在這件事情上,他偏偏就不守!
老朱始終認定,自己的皇位,應該留給朱標的兒子。
這皇位本來就是朱標的。
也本來就是朱標的兒子的。
不能因為朱標的死,就剝奪了他兒子繼承皇位的權利。
對朱標最“孝”的朱允炆,也自然而然成了最優先考慮的繼承人。
原身這一點上麵,早已大大落後。
這其實也不能怪他。
最重要的一點是,原身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而親娘又死了!
有娘的孩子是一塊寶,沒娘的孩子是根草。
呂氏撫養他,表麵上對他很好,實際上可沒有安什麼好心。
比如說,朱標病重的時候,呂氏就故意安排朱允炆日夜侍候,而讓朱允熥去玩。
朱標死了,呂氏千叮萬囑讓朱允炆極儘悲傷,拚命哭泣,甚至不吃不喝。
卻勸朱允熥不要傷心難過,該玩玩,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
其用意就很明顯了。
原身年幼無知,也就是他穿越過來之後,才對這一切洞若觀火。
聽到老朱的問話,朱允熥哭泣著說道:“爹爹剛走的時候,我並不覺得悲傷難過。”
“我一直覺得爹爹還沒走,還在我的身邊,還在看著我。”
“我不相信他走了!皇爺爺,我不相信啊!”
他拚命哭,哭得肝腸寸斷。
老朱一下子愣住了。
是啊!
大妹子走的時候,兒子朱標走的時候,他也是這樣的。
並沒有立刻就感到很悲傷難過,因為心中根本不相信。
跟傻了一樣,就是不相信擺在眼前的事實。
後世心理學上,將這種精神狀態稱之為——人格解體。
又稱感知覺綜合障礙。
即一個人在經曆重大變故後,對現實生活知覺的失實。
事實上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機製。
由身體自發的激活,以免過度的悲傷損害身體,乃至喪失生命。
在這種狀態下的人,會不相信現實,不承認現實,感知麻木,情感喪失。
不少人在突然喪失最親的親人之後,在最初的幾天裡麵,會絲毫也不感到傷心難過,整個人就跟麻木似的。
外人看起來又完全是一個正常人,所有的行為都很正常。
隻是沒心沒肺,情感上麻木,感覺不到悲傷難過。
外人很容易以為這個人是天生冷漠,沒有感情,連至親之人死了都不悲傷!
但事實上,這正是極度悲傷的表現。
是極度悲傷之後,生命的本能在自我保護!
一直到幾天或者過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從這種狀態中掙紮出來,悲傷才如洪水般爆發!
老朱不懂心理學。
但老朱親身經曆過喪妻之痛,喪子之苦。
初聞迅息的他,整個人也麻木了!
想哭,也哭不出來!
好像連悲傷也不知道!
過了很久,才回過神來!
那種痛徹心扉的傷感,才猛然爆發。
自己有過切身體驗,因此,老朱立刻就明白朱允熥話中的含義了。
“可憐的孩子!”老朱將他的頭攬在懷中,緊緊抱住。
看來自己一直錯怪他了。
這個孩子,並不是薄情寡義,天生冷漠,對父親的死無動於衷。
而是太悲傷,太難過了,以至於一直走不出來,就如行屍走肉般的活著。
沒有情緒,不悲也不喜。
所以,在彆人眼裡,他就顯得沒有感情,父親死了都不哀痛,不孝!
聯想起《大明日報》上那篇《我的父親》。
若非對父親有著刻骨銘心的情感,又豈能寫得出那般直白,又那般滿含思念之情的文章呢?
這一刻,老朱突然全部都想明白了。
他又是愧疚,又是痛惜。
得有多大的悲傷,才讓這個孩子幾個月都走不出來啊!
朱允熥斷斷續續地哭道:“爹爹在世的時候,一直希望我能懂事一些,能承擔起大任。”
“爹爹覺得我太懦弱了。”
“我也想做爹爹的好兒子,就每天在被窩裡,一遍一遍地告訴自己要膽大一些,不要懦弱。”
“可我始終不敢。”
“我什麼都不敢,我隻敢一個人關在房裡想事。”
“想家裡的事,想朝廷的事,想大明的事,想天下的事,想幫襯著爹爹。”
“想讓爹爹高興,不想讓爹爹失望。”
“可我卻什麼都沒有做。”
“我就是一個人,想啊,想啊……”
“想來想去,還是什麼都不敢做。”
“一直到爹爹離開了,我才大膽起來。”
“我再也不懦弱,不畏懼,不害怕了。”
“我什麼都敢了。”
“可是,有什麼用啊!”
“皇爺爺,這有什麼用啊!”
“爹爹已經離開了,爹爹再也不回來了,爹爹看不到了!”
“是我不孝啊!”
“嗚嗚嗚……”
哭到後麵,朱允熥已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入戲很深,渾然忘了是真還是假。
在周圍的人眼中,他是越哭越傷心,越哭越難過,淚水如洪水般爆發。
大殿內的文武百官,都要被他的情緒給感染了。
老朱抱著他,也不停地流淚。
怪不得這個孩子,這陣子性格大變。
不止一個人,和老朱說過這件事。
說朱允熥從前膽小懦弱,絕計做不出在朝堂上索要儲君之位那樣的事。
必定是有什麼人,在背後指使。
但錦衣衛和檢校搜集來的情報,卻清楚表明,並沒有什麼人指使,而是朱允熥主動所為。
這就太奇怪了。
好端端的,朱允熥怎麼會突然性格大變呢?
一個膽小懦弱的人,怎麼會一下子變得膽大包天呢?
現在,老朱明白了,全明白了!
原來是他父親的死,讓這個孩子遭受了太沉重的打擊,才致使他性格大變。
由此可見,這個孩子,對他父親有多深厚的感情!
父親的死,又給了他多大的打擊啊!
竟讓這個孩子的性格,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虧自己之前還一直認為他是薄情,不孝!
錯了!
大錯特錯了!
冤枉這個孩子了!
“好孩子,好孩子!”
老朱的心都快要化了。
他流著眼淚,安慰道:“彆哭了!彆哭了!這大明江山的萬鈞重擔,還等著你肩負起來呢!”
“你爹爹還在天上看著,你可不能辜負了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