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府。
燭光搖曳,楊士奇的聲音卻沉穩而堅定。
朱允熥歎道:“楊先生高見,那我今夜便來寫請罪的折子。”
楊士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笑道:“殿下今夜不止要寫請罪的折子,還要寫另一篇文章。”
朱允熥望向他。
楊士奇笑道:“我剛才去看過了殿下要辦的報刊,還有殿下發明的滾筒式油印機。”
“殿下大才,所製作的油印機,委實巧奪天工。”
“此舉影響深遠,凡我大明讀書人,皆受益無窮。”
“楊某先代天下讀書人,謝過殿下了!”
他拱手深深一拜。
朱允熥沒有惺惺作態,很是坦然的接受。
楊士奇道:“報刊的印刷和發行,我已經都安排好了,今夜連夜寫好文章印刷,明天早上上朝之前,務必將印刷好的報刊,送到宮內和京城各王公侯爵,以及在京所有文武百官府上。”
這麼快就全部準備好了嗎?
朱允熥有些意外。
楊士奇可是今天下午,才剛剛到他的府上。
雖說前期的準備工作,朱允熥早就全部做好。
滾筒式油印機已經製造出了足夠的數量,印刷工人也都招聘好了。
連報刊該怎麼排版,他也都早已定好。
畢竟,這些都是後世現成的經驗。
唯獨文章該怎麼寫,該寫些什麼內容,他還舉棋不定。
“楊先生也不用急於一時,報刊發行,不急在這一天兩天。”朱允熥道。
“不!”楊士奇搖了搖頭,道:“此事很急,刻不容緩。”
“報刊若是能在今晚順利印刷好,明日上朝前送出去,那明日殿下在朝堂上的鬥爭,便會多一分勝算。”
還牽涉到明日朝堂之爭?
朱允熥頓時來了興趣。
楊士奇道:“殿下當初請求開辦報刊的時候,曾明言是辦此報刊,是為了宣傳陛下的豐功偉績,不使後世因史書記載不全,而致陛下的聖名遭人玷汙。”
“因此,報刊的首版,當然是記載陛下年輕時的往事,以彰陛下功績。”
“陛下如今年歲大了,難免追憶少年時光。寫這些東西,也能博得陛下的好感。”
朱允熥點頭道:“這一點和我的想法,倒是不謀而合。”
“這應該作為一個連載的專題,從咱老朱家的祖上開始說起。”
“也不用避諱老朱家祖上皆是窮人,皆是泥腿子出身這一事實。”
“每日一版,連載不斷。”
這種詳細的皇帝傳記,不但能討老朱的歡心,民間百姓也十分喜歡看。
八卦之心,人人皆有。
對於皇室秘聞,開國帝王未發達之前的經曆,老百姓們不要太好奇了。
以往朝廷總是遮遮掩掩,老百姓們知道得不多。
但這也阻止不了他們的熊熊八卦之火。
哪怕私下傳播有掉腦袋的風險,百姓也樂此不疲。
各種關於皇帝的離奇傳說,在民間從來就不曾斷絕。
當然,也因為沒有可靠的消息渠道來源,許多傳說的內容,隻能用“離譜”兩個字來形容。
現在有了報刊連載,廣泛傳播,必然會掀起新的議論熱潮。
而這對老朱而言,又是在恰到好處的拍他的馬屁。
老朱心中最渴望獲得的,便是在百姓中的聲譽,是千秋萬代的身後名。
楊士奇道:“報刊的第二版,則用來刊登《禦製大誥》”
大誥是老朱費儘心血編製而成。
老朱在上麵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更是下旨,《大誥》每家每戶都要有一本。
家裡有《大誥》的,隻要不是犯了該殺頭的罪,都可以減一等處罰。
反之,家裡沒有《大誥》的,則要加重一等處罰。
不過,因為《大誥》的規定太過於嚴格,條文也太繁鎖,很多規定在實際操作中,執行起來非常困難。
故而到洪武三十年的時候,老朱重新編定大明律,並規定以後斷案定罪都以大明律為準。
大誥從此退出了曆史舞台。
朱允熥聽了,卻是搖了搖頭,道:“我以為應該刊登大明律,而不是大誥。”
《大明律》和《大誥》都是律法,隻是大誥要嚴苛許多。
望著楊士奇投過來的目光,朱允熥解釋道:“治亂世用重典,皇爺爺是汲取了元朝放而不管的教訓,才編製嚴苛無比的大誥。”
“但如今大明已立國二十幾年,天下安定,四海歸心。”
“大誥所定的條款,太過嚴格,執行困難,皇爺爺其實早就有心想改。”
“隻是大臣們都不敢在此事上諫言,皇爺爺也不太好收回原來的成命。”
“而爹爹去後,若要懲辦朝中勳貴武將,大誥便還有極大的作用。”
“如今我既然將我舅姥爺等人保下來了,大誥就再無必要了。”
“此時再刊登大誥,隻會引人誤解。”
“以為我日後若執掌朝政,也要推行嚴刑酷法,血洗朝堂。如此會令彆人害怕而更加強烈的反對我。”
“對我爭奪儲君之位,極為不利。”
“何況皇爺爺也希望未來大明的繼位者,是一位仁君。”
對於老朱的這一心思,朱允熥倒是摸得很透。
畢竟,曆史上老朱能選朱允炆作為儲君,繼承大明江山,就是最好的明證。
自古能在馬上打天下,卻不能在馬上治天下。
奏王晉王燕王,都是統兵大將。
若是傳位給他們,難免不繼續征戰。
朱允炆顯然就不會了。
不過,老朱還是看錯了,雖然朱允炆確實不似朱棣那樣,對繼續北征北元,開疆拓土念念不忘,卻因為削藩而引發了“靖難之役”。
四年的內戰,耗儘大明精銳,也給了草原部落重新崛起的機會。
朱棣當皇帝之後,雖然率軍五征漠北,卻始終沒有能消滅北元殘餘勢力。
有明一朝,北方邊境的安寧穩定,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這其中固然有封建時代草原部落難以征服的種種頑疾,但靖難之役對大明國力的嚴重消耗,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在此時老朱的心中,大明在他之後,也要和漢朝一樣,再經曆一次文景之治,休養生息。
“好,那就聽殿下的,第二版刊登《大明律》。”
楊士奇倒沒有再反對。
事實上,他想刊登《大誥》,也是基於從討好老朱的角度出發。
在楊士奇心中,同樣認為《大明律》相對《大誥》更合理。
法外加刑,對國家的治理,並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朱允熥認為大明律實際上更符合老朱的心意,他便沒有理由去反對。
“第三版,我想刊登一些對朝政的看法,以及如何治理國家的建議。”
朱允熥直接說了自己的想法。
老朱製定的許多製度很不錯,但仍然不夠完美。
有些更是弊端極大。
身為穿越者,他當然知道不少改進的方法。
這也能向老朱證明自己治理國家的能力。
不料,此言一出,楊士奇卻是立即反對:“殿下,此事萬萬不可!”
“眼下的情況,殿下此刻千萬不要草率對朝政發表任何看法,更不要去談該如何治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