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杜絕壟斷,將他們所把持的,全部回歸於民。”
“如此一來,縱然這天下依舊存在士紳豪強,但也無法壓榨於民。”
“其實說白了,世上永遠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但是有句老話說的好,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隻要我們所做的無愧於心,所做的無愧於民。”
“隻要這動蕩永遠不曾波及百姓,隻要這一切永遠還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士紳豪強,不過是土雞瓦狗,彈指間,足以讓其灰飛煙滅。”
對於朱元璋的歎氣,朱棡卻仍是不以為意的開口道。
“依照你的意思,還是曆朝曆代以來的手段,打壓與限製。”
朱標倒是若有所思的抬起頭道。
“可是曆朝曆代還是在愚民、弄民。”
“而他們也無法做到與百姓共青,根本不明白,吃的飽飯與壓榨,永遠都是兩回事。”
“隻是我大明不同,陛下窮苦出身,諸位勳貴,也都是貧苦出身,所以自然能明白。”
朱棡搖了搖頭。
“可如此一來,百姓之無不知,若生異心,豈不是會顛覆王朝統治?”
李善長卻在此時輕聲開口道。
他並不是覺得朱棡說的沒有道理,隻是作為掌權者,首先要考慮的是王朝,而非百姓。
“家非一人之家,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
“如果能吃得飽,穿得暖,不再流連失所,客死他鄉,誰會將腦袋彆在褲腰帶上造反?”
“你以為百姓不明白,你以為限製了他們,他們就能不造反?”
“錯了,一旦有朝一日,活都活不下去,王朝末年,百姓積怨放大,該造反還是會造反。”
“而李伯伯伱看看曆朝曆代,古往今來,縱然是盛世之下,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吃不起飯的百姓,仍然是比比皆是,那他們為什麼不造反?”
“因為一己之力,又如何能煽動起一場聲勢浩大的造反?”
“至於寥寥幾百人,不過是一小部分的武裝起義,彈指間就能鎮壓。”
“所以王朝考慮的依舊是大勢所趨,但卻不會從根本上考慮問題。”
“因為在他們的心裡,隻要大部分的百姓能夠過活,能夠三餐溫飽,就不會升起造反之心。”
“這就是所謂的盛世。”
“畢竟我將史書翻爛,縱然是盛世之下,各地也會有小動亂,小部分的百姓起義,但卻是濺起的水花,根本無傷大雅。”
“至於讓他們通曉了知識,明白了道理,他們就會不滿於現狀,想要更進一步,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這天下的人口會越來越多,縱然是萬中無一的人才,可若是大明有四萬萬人口,那天才也有四萬人。”
“四萬人的競爭,就已經是頭破血流,更彆說十萬中無一的人才,百萬中無一的人才。”
“所以能做到朝廷三品大員,就已經是人才中的人才,這就會形成門檻。”
“可是人注定是要活下去的,縱然感歎命運多舛,還是得為生計奔波,因為在如此國策下。”
“真正的天才隻會心向朝廷,有一番大作為,那剩下的人又怎麼敢去造反?”
“又怎麼能造得起反?”
“終其一點,無非就是富有阡陌之田不是造反的緣由,貧無立錐之地才是起義的根本。”
“所以,這也是大勢所趨。”
“亦是,天地循環,王朝更替,周而複始亦不過如此。”
朱棡的話音落下,便是端起一旁的酒盞,將杯中酒一飲而儘道。
“看似是詭辯,但實則句句有道理,句句通人心。”
“晉王殿下,才是天下大才。”
李善長緩緩起身,微微一禮道。
“咱的兒子,從小就嘴皮子利索。”
朱元璋也是得意的笑了笑道。
“您這可不像是在誇獎我。”
朱棡倒是直接翻了翻白眼兒道。
“還是繼續剛剛那個話題吧。”
“接下來泰山封禪的皇帝,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的功過,沒必要再拉出來討論了,可以說是少年英才,晚年糊塗的典範。”
“那我們就聊聊這位唐高宗李治。”
“滅西突厥,平定高句麗與百濟,從而擴大了唐朝疆域,當有開疆拓土之功。”
“至於內政,也是無可挑剔,大唐永徽之治,也是延續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的清政。”
“所以不管從對內對外,這位都沒有詬病的理由。”
“當然從私德上而言,唐高宗迎娶了自己的小媽,而且他這個小媽還成為了華夏曆朝曆代以來,唯一一個登基稱帝的女皇帝。”
“這也的確能詬病,但我還是那句話,這是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扭轉。”
“那唐高宗的泰山封禪,不僅僅彰顯了自身的功績,更是有他老爹李世民的影子在其中,倒也是德配其位。”
“至於最後一位,宋真宗趙恒。”
“前期的宋真宗,論功績,鹹平之治,也是穩定了國家,也算是欣欣向榮。”
“隻不過這位配不上泰山封禪的原因,大家其實都明白,檀淵之盟,華夏之恥。”
“還有後期的後宮乾政,使得經濟政治衰退,再加上宋真宗東封西祀,勞民傷財,宋朝軍事更是軟弱不堪。”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自宋真宗趙恒以後,就再也沒有人前往泰山封禪。”
“打贏了仗,卻向敵國賠款,美名其曰和平,還恬不知恥地前往泰山封禪,以彰顯自身功績。”
“他有個屁的功績,也就是一個鹹平之治,隻不過這是他的責任,還算不上功績。”
“而且後期,後宮乾政嚴重,政治經濟衰敗,所以對內他根本沒有功績。”
“至於對外,他可以稱得上是華夏之恥。”
“唐太宗李世民的渭水之盟,讓唐太宗引以為恥,發誓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幾年後,東突厥的頡利可汗被抓到長安跳舞,還有天可汗。”
“可縱然如此,李世民也未曾前往泰山封禪,反而是由他的兒子唐高宗前往了泰山封禪。”
“由此也能看得出來,這個宋真宗趙恒究竟有多麼的無恥。”
“所以不管您的功績,有多麼的蓋古,可是隻要前往了泰山封禪,您就相當於和宋真宗趙恒掛鉤。”
“那這個泰山封禪,您還去不去?”
話罷,朱棡又是似笑非笑的看向朱元璋。
“不去不去。”
朱元璋連猶豫都沒猶豫,便是連連搖頭。
開什麼玩笑?堂堂洪武大帝,明朝開國皇帝,驅逐韃虜,光複中原,這是何等的蓋世奇功。
豈能與宋真宗趙恒掛鉤。
那不是在羞辱洪武皇帝朱元璋?
“不過胡惟庸的提議,也不是沒有道理,以您的功績,倒也配得上封禪。”
“隻是這地方不能選擇泰山。”
朱標卻是罕見的抬起頭道。
而這番話的言論,倒是有點兒在為胡惟庸說話的意思。
畢竟提出泰山封禪的,就是這位右丞相胡惟庸。
“可是除了泰山,還有哪裡可以封禪?”
朱元璋微微皺起眉頭。
泰山自古以來便是五嶽之首,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特彆是在古代封建王朝,東方代表春天、生命與開始,而泰山位於東方,因此被視為萬物更生和陰陽交替的象征,是與天溝通的神聖之地。
再者,泰山地處中原地帶附近,易於古代帝王及其隨行人員到達。
同時,其相對較高的位置也符合古人對高山作為天人溝通媒介的認知。
還有就是古代帝王自稱為“天子”,即上天選中來統治人間的代表,封禪泰山是他們向天展示政績、強化君權神授觀念的重要手段。
借此向世人宣示其統治的神聖性和正當性。
說白了,也就是政治宣傳與合法性強化,通過泰山封禪,帝王不僅向天祈福,也是向臣民展示其治國有方、國家強盛,以此加強內部的凝聚力。
同時向周邊國家展示中原王朝的強大,具有重大的政治宣傳價值。
所以隻要是有功績的皇帝,都會到泰山封禪,用以表明自己統治合法性和祈求國泰民安的禮儀。
“您起於微末,又何必拘泥於泰山。”
朱標看向朱元璋躬了躬身道。
泰山封禪,最大的原因,最大的價值,就是表明自己統治的合法性,還有祈求國泰民安與政治影響力。
那朱元璋是皇帝,是現在中原唯一的皇帝。
那隻要能展現這三點,隻要這三點能被所有人認同,隻要大明足夠強橫,致使萬國來朝。
那何處不能是泰山?
說白了,拳頭大就是硬道理,隻要威加於海內,蕩平於寰宇,令四方稱臣。
應天府紫金山,也可作為封禪之所在。
而這一番話出口,彆說是朱元璋,就算是老謀深算的李善長,也都是陷入了沉思。
好一個何必拘泥於泰山。
這就是皇帝,隻要你擁有足夠的權柄,隻要你擁有震懾海內萬國的實力,何處不能是泰山?
也就是類似於秦朝的趙高,指鹿為馬,隻是因為權柄,萬萬人之上的權柄。
“大哥說的不錯,強大是根本,要不然就是宋真宗趙恒,泰山封禪,成為笑柄。”
朱棡也是一臉讚同的點了點頭。
“那就再等等吧,咱不著急。”
隨後,朱元璋輕輕點了點頭,臉上也布滿了笑容。
對於一個極其有作為的皇帝,若是不能封禪,那終將成為一生的遺憾。
可是泰山又不能去,這本來就讓朱元璋很苦惱。
直至今日,這兩兄弟的一席話,可謂是讓朱元璋茅塞頓開,瞬間通悟。
“而且隻要您的功績,能超越古今往來所有的皇帝,縱然是前往泰山封禪,又能如何?”
“因為您的功績萬古無一,萬世之乾坤,隻有一個洪武皇帝。”
“那也能大大扭轉泰山的口碑,更是會成為後來所有皇帝的噩夢,因為隻有超越您的功績,才能前往泰山封禪。”
“那宋真宗趙恒雨林就會形成鮮明的對比,隻會淪為您的踏腳石,用於襯托您的偉岸。”
朱棡的話音落下,朱元璋的眼中又是閃過一抹火熱之色,心中更是愈發的蠢蠢欲動。
甚至
“咱,能成麼?”
朱元璋又是有些忐忑道。
萬古無一的功績,自古以來,誰達成過?
而麵對這個問題,誰都會忐忑,更何況是朱元璋。
“一定能成的。”
朱棡三兄弟起身單膝跪下,便是抱拳道:“臣願輔佐陛下開創不世之功。”
“老臣也會儘心竭力,輔佐陛下,開創不世之功!”
年輕人們都表了態,他們這群老臣子,自然也是不甘示弱的單膝下跪道。
就連已經老邁的韓國公李善長,都有了重新出仕的想法。
畢竟若是真的輔佐朱元璋開創出萬古無一的功績,那他李善長也將萬世流芳,踏足人臣之巔。
“陛下,不知朝廷還需不需要老臣出一份綿薄之力?”
李善長想了想,也是有些複雜的看向朱元璋下跪道。
“自然。”
朱元璋一把扶起李善長,然後又是抬了抬手,示意眾國公起身。
這才又是拍了拍李善長的手背,笑著道:“咱從來都不覺得你老,若你願意,這朝中上下的所有官職,任你挑選。”
李善長可不是一個庸才,雖然已經老邁,但其睿智猶在,甚至更加的老辣。
所以李善長出仕,朱元璋自然開心,但對於這個官職,朱元璋也是犯了難,這才會讓李善長自己選。
畢竟不管將李善長放去哪裡,都不合適。
因為中書省必然會被廢,所以將李善長放過去,又會牽扯於其中。
“還請陛下給臣一個閒職,讓臣可以留在奉天殿輔政就好。”
李善長當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而且如今的中書省,就是一灘最大的渾水,所以李善長也不想趟,便是開口道。
“傳旨。”
“朝廷增設輔政大臣,協助太子監國,由韓國公李善長擔任。”
朱元璋抓著李善長的手,便是看向一旁的王景弘,沉思道:“位列朝中從一品,賜座奉天殿,入朝輔國。”
好家夥,李善長日後的頭銜,又會多一個從一品的輔政大臣,而且賜座奉天殿,這是何等的殊榮。
就連魏國公徐達他們都是張大的嘴巴,眼中皆是不可置信之色。
畢竟朱元璋這絕對是大手筆。
揮揮手從一品,又是輔政大臣,嘖嘖!
李善長到老到老,又是官居一品,位極人臣,而且看似這職權,絕對擁有一定分量的權力。
“老臣謝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深知朱元璋為人的李善長,並沒有拒絕,反而是躬身叩首,領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