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草橋亭前往尼山書院的路上。
蘇明哲受不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間的含情脈脈,隻能主動打開話題:
“山伯,剛才聽你說,你的誌向是治理江南水患,你能說說,你對治水,有什麼心得和想法嗎?”
“大哥,我認為,治水首要是疏通!”
梁山伯是個標準的理科男,一談起自己的愛好,就把祝英台丟到一旁,開始興奮地講起來。
這頓時把祝英台氣得小嘴直嘟嘟。
蘇明哲卻故作不知,繼續拉著梁山伯詳細的聊起了治水要素。
“二弟,這江南水域不比北方,紆回百折,趨納有準,難治的很!”
蘇明哲說著就指了指旁邊的農田道:
“若要治水,我認為,第一個問題是要搞清楚水患在哪裡,你剛才說的是治水在農村,在田間,我認為‘對也不對’。”
“大哥,你對治水也有心得?”
梁山伯見蘇明哲竟然駁斥自己,心中並無羞惱,反而謙虛問道:
“請大哥指點,我說的……怎麼‘對也不對’了?”
蘇明哲也不客氣,當即就擺足架勢,問道:
“二弟,我問你,治水需要什麼?”
“需要什麼?需要工匠、工具、勞役……”
梁山伯家傳學問就是治水,麵對蘇明哲的問題,自然是不怯,當即就侃侃而談起來。
“錯,大錯特錯!”
蘇明哲直接批判道:
“二弟,你要記住,這治水最需要的,是當權者,以及本地門閥望族的支持!隻要能夠獲得當權者、以及本地門閥望族的支持,這治水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
對於蘇明哲的話,梁山伯倒是認同,不過,卻又微微搖頭道:
“大哥,自古以來‘肉食者鄙’,想讓那些朝廷官員支持治水,怕是不易。我們若要治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
“兄弟,你這‘知難而退’的性格要改一改啊!你要知道,這治水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事,這是關乎黎民百姓的百年民生大事。而自古以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怎麼能因為‘肉食者鄙’,就把當權者和門閥望族拋在一旁呢?”
蘇明哲神情嚴肅道:
“當年,漢高祖皇帝和項羽爭霸天下,項羽乃一時之人傑,不論是出身,還是文韜武略,皆勝過漢高祖不知凡幾。可是,為什麼漢高祖贏了項羽呢?”
“原因無它,就是因為漢高祖善於結交天下英雄。比如說,那英布之流,漢高祖對他也是看不起的,但是,為了爭奪天下,漢高祖依舊能與英布之流結交。”
第(1/3)頁
第(2/3)頁
“同樣的道理,治理強大的水患,必須要集結所有力量才能辦到。你卻先一步,把實力最強大的當權者和門閥望族摒棄在外,你這不是治理水患的態度,而是置民生於不顧的沽名釣譽!”
“大哥教訓的是。”
梁山伯被訓斥的滿臉通紅,也沒辦法反駁,隻能瑟瑟不語。
旁邊的祝英台眼看梁山伯被訓斥,頓時心中不忿,衝著蘇明哲就是質疑道:
“聽大哥的意思,你有辦法,讓那些當權者、門閥望族同意出力治水了?”
“這並不難!”
蘇明哲見祝英台為梁山伯鳴不平,心裡麵很不爽,繼續用教訓的語氣講道:
“太史公的《貨殖列傳》中,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隻要因地製宜,找到讓當權者和門閥世家都認同的利益點,這件事就能進行推動!當然了,各地情況不同,在尋找利益點的時候,還要避免害民之策……”
在諸天位麵做過多次皇帝的蘇明哲,講起道理來,自然是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並且都能言之有物,且富含道理。
梁山伯雖然不認同蘇明哲的一些觀點,但是,對於蘇明哲談論中涉及的知識點,還是如饑似渴地吸收著。
祝英台本來還在惱怒蘇明哲的態度,但是,聽了一會後,又不得不佩服起來:
這個結拜大哥雖然有點討人厭,但是懂得真多!
至少祝英台翻找了一遍記憶,從自己過往認識的所有人裡麵,都沒找到一個能比過蘇明哲的。
……
眼看折服了兩個結拜義弟,自己成為了三人的焦點,蘇明哲心情大爽。
就在蘇明哲準備繼續展露才學,讓兩人對自己徹底拜服時,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傳來。
不多時,那幾人就騎馬從幾人身邊經過,朝著尼山書院奔去。
“這人好囂張,竟然在書院前麵騎馬!”
書童茗煙看得一陣豔羨。
在今天出發前,他也曾提議,套一輛馬車,或者騎馬上山,這樣的話,他就能不用背負書箱和行囊了。
結果,蘇明哲說什麼騎馬、坐馬車上山,太囂張,不符合虔誠求學的態度。
於是乎,茗煙就無奈地背起書箱和行囊,跟著自家公子走了二十多裡路。
……
“籲~”
騎馬的幾人本來已經從蘇明哲等人身邊經過,但是,過了片刻,又折返了回來。
領頭的貴公子拿著馬鞭,指向蘇明哲嘲笑道:
第(2/3)頁
第(3/3)頁
“這不是蘇大公子嗎?怎麼步行上山?”
蘇明哲看著對方那張熟悉的麵孔,頓時回憶起一些不好的畫麵:
“原來是馬公子,多日不見,一向可好?”
……
這貴公子就是《梁祝》中的大反派——杭州太守公子馬文才。
馬家出自扶風馬家,而餘姚蘇家是武功蘇家。
扶風、武功兩地相距不遠。
兩家先祖在三國時期,就有仇恨。
後來兩家躲避戰亂,搬遷至江南。
馬家落戶會稽郡海虞縣(蘇州),投靠了皇室司馬家。
馬文才的父親馬俊升,就是靠著對會稽王司馬昱的溜須拍馬,這才做了杭州太守。
蘇家落戶在餘姚縣。
因為戰爭原因,餘姚、奉化、剡縣等地,本來歸屬會稽郡國,不過,東陽郡是大都督桓溫的地盤,桓溫勢大,東陽郡實際上掌控了餘姚、奉化、剡縣等地。
因為馬家投靠了皇室,和馬家有仇的蘇家,就十分乾脆的加入了世家門閥這一派係。
如今,馬文才和蘇明哲分彆是兩家下一代繼承人,自然也繼承了祖先的仇恨。
……
此刻,見到蘇明哲後,馬文才立刻哈哈大笑起來:
“自從知道蘇公子那未婚妻逃婚以後,本公子這些天是吃嘛嘛香,哈哈哈……”
奚落了蘇明哲幾聲後,馬文才達到目的,得意洋洋,立刻調轉馬頭,就繼續朝著尼山書院奔去。
蘇明哲的臉色噌的一下變得鐵青:
“苟日的馬文才,怕是不知道‘禍從口出’這句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