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趕走了王藍田主仆,蘇明哲正要轉身離開,卻被亭內幾人攔住:
“恩公!”
“兄台留步——”
賣蓮花的母女心知,如果不是蘇明哲,她們母女怕是要遭受家破人亡的風險,又見蘇明哲施恩不圖報,心中更是感激。
婦人拉著女兒,就要給蘇明哲行大禮。
“這位夫人,還有這位小姐,蘇某隻是遵循聖人教誨,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二位若是感恩,以後碰到有需要幫助的人,也伸出綿薄之力,就是回饋與我了。”
蘇明哲攙扶起賣蓮花的母女,安撫了一番,這才看向梁山伯、祝英台笑道:
“兩位仁兄喊我,可是有何見教?”
“見教不敢當,在下梁山伯,這是我的朋友祝英台,我們見兄台慷慨出手相助這對母女,心中仰慕,想要認識結交一番,不知兄台是否介意?”
身材高大的梁山伯,性子裡卻有些靦腆,衝著蘇明哲拱手作揖時,臉色竟然還紅了。
蘇明哲看了看梁山伯,又看了看腿腳無礙的祝英台,心底生起一絲好奇。
那晚蘇明哲為了宣泄心中怒火,拿起石頭砸了祝英台一下。
按照蘇明哲預估,祝英台的腳麵就算不斷一根骨頭,那也要在家休養一兩個月才好。
如今,祝英台卻完好無恙地出現在自己麵前,這就讓人很是費解了。
……
壓下心頭疑惑,蘇明哲給兩人回禮,然後神色如常,淺笑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兩位兄台願意和蘇某做朋友,蘇某求之不得,怎麼可能介意?”
梁山伯聽了蘇明哲的話,認為蘇明哲謙遜好學,是個良師益友,心中頓時大喜。
旁邊的祝英台在心底接了一句後,心底深處直接升起一陣惡感。
原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下一句,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蘇明哲雖然沒用下一句,但是,在祝英台看來,蘇明哲就是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心理姿態和兩人對話。
若非見梁山伯與蘇明哲一副相談甚歡的樣子,祝英台就要扭頭走了。
饒是如此,祝英台心裡憋了悶氣,在蘇明哲和梁山伯歇話的空擋,忍不住譏誚了一聲:
“蘇兄,我看你那書童身上插了幾朵蓮花,看來你是個愛蓮(愛臉,好麵子)之人啊!怪不得,你會花費百金,去救下這對母女!”
祝英台毫不掩飾的態度,指責蘇明哲救人的目的不單純,頓時讓涼亭內氣氛為之一冷。
尤其是那賣蓮花的母女,更是顯得不知所措。
第(1/3)頁
第(2/3)頁
蘇明哲見狀,劍眉一揚。
想到什麼後,他的嘴角又是一彎,笑道:
“祝兄弟真是我的知音啊,咱們初次相遇,祝兄弟就見微知著,發現我喜歡蓮花!不瞞兩位兄台,蘇某平生有三大愛好:讀書,習武,賞蓮(賞臉)!”
梁山伯心思淳厚,沒聽出蘇明哲話裡意思,連忙稱讚了幾句。
祝英台卻是聽出了蘇明哲在反諷自己‘不賞臉’,不由俏臉一紅:
“這惡賊,竟然戲弄與我!”
話不投機半句多。
蘇明哲見祝英台對自己有惡感,也懶得和她廢話,反諷了一句後,就要拱手告辭。
卻不料,祝英台不僅是個女人,還是個小心眼的女人。
被蘇明哲當麵嘲諷了,祝英台略一沉默,就立刻報複道:
“蘇兄如此愛蓮,想必寫過不少愛蓮的詩句,不知道,小弟是否有幸拜讀一二?”
“愛蓮的詩句?”
蘇明哲眼睛滴溜溜一轉,讓他吟詩作賦,他自然不怯場。
不過,他對此本身不擅長,大多時候都是要做‘文抄公’的。
所以,平白無故就讓自己‘損失’一首經典佳作,蘇明哲也肯定不甘心。
斟酌了片刻,蘇明哲又看了看那賣蓮花的母女,眼睛一轉,就計上心頭:
“蘇某確實寫了不少關於蓮花的詩句,不過,平生最得意的卻不是詩詞,而是一篇不成儷文的說記,若是兩位要賞鑒一下,我這就寫出來!”
“請——”
梁山伯本不是刻薄之人,自然不會笑話蘇明哲。
祝英台倒是嘴角泛起一絲冷笑:
“蘇兄最得意的竟然是說記,我們還真要拜讀一下!”
雖然魏晉時期流行‘駢儷文’,但是,‘說記’這一題材也比較受歡迎。
最近幾十年裡,最負盛名的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少爺,我給您研磨!”
書童茗煙對自家少爺有著盲目崇拜,說著就要把剛收拾起來的筆墨紙硯再次拿出來。
“不用筆墨了!”
第(2/3)頁
第(3/3)頁
蘇明哲微微搖頭,忽然對著那賣蓮花的母女笑道:
“這位夫人,還有這位小姐,常言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再送你們一場富貴,希望你們能接得住!如果你們以後遇到麻煩,可以去城中三橋巷,找一位玉無瑕姑娘幫忙,直接報我的名字就行!”
蘇明哲說著,就來到草橋亭旁的石碑後麵站定。
就在眾人好奇,蘇明哲到底要做什麼時。
蘇明哲雙指合並,化作劍指,在石碑後麵書寫起來。
隨著他劍指晃動,本來堅硬無比的石碑,竟然出現了一個個一寸大小的字體。
“愛蓮說,草木水陸之花,可愛者甚蕃……”
祝英台常年待在家裡,見識不多,沒察覺異常,隻是對著蘇明哲書寫的字,念誦起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餘姚蘇明哲,丁巳年,八月十八日留字!”
在場眾人,除了祝英台,根本就沒去看那什麼《愛蓮說》,而是盯著掉落在地上的‘石粉’,震驚莫名。
那石碑是最堅硬的大理石,石匠想在上麵刻字,都需要用鑿子在上麵,使勁地錘敲。
而蘇明哲一雙手指,竟然比那鑿子還有堅硬三分,直接把大理石石碑當成了豆腐塊,唰唰間,就寫下了百餘字。
“公子莫非是仙佛轉世?”
那賣蓮婦人慌得又拉著閨女,給蘇明哲跪拜磕頭。
魏晉南北朝時期,時人特彆鐘愛仙佛文化。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五石散(寒食散)、修仙、隱士、道士、佛徒等文化流行。
麵對母女二人的盲目崇拜,蘇明哲隻是輕輕一揮手,一道無形之氣,把兩人托了起來。
這也讓兩人堅定,蘇明哲就是仙佛轉世。
畢竟,在她們的認知中,蘇明哲的手段真和仙佛沒什麼區彆。
梁山伯倒是見多識廣,驚歎過後,就是誇讚道:
“沒想到,蘇兄不僅文采斐然,就是這一身功夫也已經登峰造極,就是與仙翁、真君對比,也相去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