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傻子怪才傳奇人生 > 第741章 傻子是個風箏迷

第741章 傻子是個風箏迷(1 / 1)

推荐阅读:

夏青教授講話後,問:“小夢石,你除了氣球外,還喜歡什麼?”小夢石說:“我喜歡風箏。”小聰也說:“我也喜歡風箏。”夢弟說:“我們都喜歡風箏。”小波說:“我喜歡自己做風箏,可是,自己做的風箏總是飛不起來。”

小燕子說:“我很會做風箏,因為我爺爺是個畫家,他在風箏上畫畫,順便教我做風箏。”小明說:“我不喜歡做風箏,因為總是做不好,但是,我喜歡在海灘,或者在廣場,看人們放風箏。”

計算機姐姐沈琳說:“這也好理解,有的人嗓子不好,不喜歡唱歌,但是喜歡聽歌。”劉媛媛也說:“喜歡做風箏的不多,但是我相信喜歡放風箏的人很多。好比喜歡打足球的人有限,但是,我相信,幾乎人人都喜歡看足球。”

黃梅導遊也是畫家說:“我喜歡放風箏,喜歡欣賞風箏的美,風箏上的龍鳳造型,就能夠給人帶來審美感受。”

大家正在議論,突然聽到穿越號機器人手機說話了——

我是劉傻子,向大家問好。我從小就喜歡放風箏,可是,風箏需要錢買,也不好買,於是,我們在家做風箏。我做的風箏,總是飛不起來,或者是飛不高。

奇怪的是,青少年時期,我喜歡風箏,老了,還是喜歡風箏。我生在江城,52歲才從江城武漢來到海南高校工作。大概是家鄉情結,我在海南的夢中常聽見武漢的鄉音,我在海南夢中常在品嘗武漢的美食,風箏也時常在我的夢中淩空飛翔。

每年寒暑假,海口經濟學院放假,我都要從海口回到武漢。回到武漢後,我會經常去武漢江灘公園,乾什麼,我是看人們放風箏。藍天白雲下的風箏,自由自在,像小鳥一樣飛翔。天空的風箏豐富多彩,有的像蝴蝶一樣翩翩起舞,有的像龍一樣搖頭擺尾,令人歎為觀止。

記得一年寒假,我約文友李任惠、於張喜一起聚會。我們都在礄口區長大,年齡相仿,很是談得來。我們看見餐廳掛著風箏實物,還有幾幅放風箏的圖片,我們聊天的話題便圍繞風箏轉,你一言我一語,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海闊天空,滔滔不絕。

於張喜說:“我住在漢正街上一個巷子裡,離漢水河不遠,同學們製作好風箏後,舉起風箏又蹦又跳,又喊又叫:‘我們到漢水河邊放風箏去。我們像一群出籠的雞子,從屋子裡跑到街上,然後穿過巷子來到漢水河邊的河灘上,牽著風箏的線一個勁地奔跑,風箏一個個地從地麵上飛了起來。”

李仁惠說:“現在,我常到武漢沿江大道的江灘公園去看人們放風箏,我望著各式各樣的風箏在藍天下飄飛,禁不住浮想聯翩。想當年,我們一群同學約在一起放風箏,有的風箏飛起後,忽然在空中搖搖晃晃,像折了翅膀的小鳥一樣,最後墜落在地上。有的同學的風箏順利地越飛越高,我們仰起脖子觀望,實在是羨慕。有的同學的風箏高飛在空中,因為線斷了,風箏便在空中像沒有舵的船一樣漂泊,最後無影無蹤,令人遺憾地歎息。”

劉夢石說:“我讀小學時,學校要學生做手工課,做風箏蔚然成風,學校的美術老師還讓我們在自己做的風箏上畫上水彩畫。為了做風箏,有些同學本來就是街坊鄰居,便集中在我家裡的房間裡,買來大白紙,找來竹片與細鐵絲,拿來漿糊,將紙片用剪刀裁剪成各式各樣,或做成蝴蝶風箏,或做成燕子風箏。我怪自己笨手笨腳,做的蝴蝶風箏四不像,反複拆反複做,終於做好了,我小跑著,風箏貼在地上跑,跌跌撞撞,終於飛了上去。”

這個時候,沈明貴出現在背後,喊:“劉傻子,吹什麼牛,你的風箏根本就沒有飛起來。”沈明貴的話,讓劉傻子臉上白一陣紅一陣。於張喜說:“沈聰明,你這個人說話刻薄,我們聊天我為了回憶童年時期的快樂,即使吹牛也正常。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你何必專門揭人的短。”

沈明貴看見大家都指責自己,說:“我先上廁所再來。”沈明貴正要揚長而去。小夢石這個時候現身攔住沈明貴說:“沈聰明,我看見你剛從廁所出來就來到這裡,怎麼又要上廁所。我記得,你與劉夢石請幾個鄰居去餐廳吃飯,說好了你結賬,結果你說要上廁所,讓劉夢石給你買單。”沈聰明說:“你是哪裡來的小孩,怎麼知道這麼清楚。”

小夢石說:“我認識你們,我是從2024年穿越到2000年的。”小夢石說的話,讓沈明貴無地自容。李任惠私下對於張喜說:“張喜,這個小孩是不是看穿越的電影看多了,居然這麼說。”於張喜說:“雖然好像是看穿越電影看多了,說的很神奇,但是,他說的卻是事實。”李任惠說:“沈聰明總認為劉夢石有點傻,總是欺負他。”

這個時候,沈明貴乾脆不去廁所,說:“李任惠,於張喜,你們兩個非議我不對,你們說我把劉夢石當傻子,一對夫妻在江灘,為放風箏在吵架,女人怪自己的丈夫,將線扯斷了,風箏飛不見了。丈夫怪自己的妻子,囉裡囉嗦,弄得自己心煩意亂,才把線扯斷。吵架導致打架,劉夢石將男人推倒在地,那個男人的妻子,罵他說:‘我們夫妻之間吵架是親,打架是愛,你憑什麼打我丈夫。’女人說完,打了劉夢石一耳光。”

於張喜說:“沈聰明,你記得嗎,你去看風箏比賽,錢包被小偷偷了,你去要,挨了小偷一耳光,結果,劉傻子拚命將你的錢包奪回來,挨了幾個流氓一拳一腳一耳光,你怎麼不講呢。”李任惠說:“我可以作證,劉夢石之所以被稱為傻子,就是經常在朋友同學同事遇到歹徒時,能夠見義勇為,伸張正義,難免挨打。”

劉傻子看見沈明貴尷尬的樣子,笑道:“我以為是應該的,過去的事情不提了,你們記得風箏是怎樣發明的故事嗎?”李任惠說:“據說與與鬥笠有關。古代的鬥笠,是生活在熱帶亞熱帶人們的防雨防暑器具。鬥笠製作簡便,係繩就地取材,多用柔軟的樹皮纖維。傳說一農夫正在耕作時,忽然一陣狂風卷飛了他頭上的鬥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抓住係繩,鬥笠便像風箏一樣在空中飄飛。這農夫覺得十分有趣,便當著一群村民的麵,表演放鬥笠,激起大家的興趣,放鬥笠的人越來越多。後來,放鬥笠演變成放風箏。”

小夢石居然插嘴說:“還有人說,風箏的發明與樹葉相關。古時候,人們看見風卷樹葉滿天飛,覺得十分新奇,便用麻絲拴著樹葉放飛,製作風箏放風箏的活動逐漸應運而生。”

於張喜對文史頗有研究,他說:“小家夥,你還懂得這些。東周春秋時期,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距今已2000多年。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民間開始以紙做風箏,古籍記載的‘紙鳶’就是風箏。”

李任惠寫過風箏的科普文章,他說:“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隨著造紙業的興起,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漸漸發展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文體活動。中國風箏文化源遠流長,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可以看見寓意吉祥的各種圖案,留下中國風箏文化的印記。”

張喜說:“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歲月裡,之所以創造出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反映人們對人類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劉夢石說:“後來,想不到看起來很普通的風箏,引起世界上對中華風箏文化的關注,世界上有些國家的博物館中,展示各種各樣的中國風箏。美國國家博物館一塊牌子醒目題寫:‘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英國博物館,則將中國風箏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於張喜問:“荊洪,你記得你寫過一篇《武漢有個風箏王》嗎?”劉夢石說:“記得,這篇文章發表在《江城日報》上。”劉夢石翻出手機中存放的剪報圖片,記憶的閘門打開了。

那是一年初春的一天,張喜邀請我去他家中見識一位老人,說他會製作風箏,愛放風箏,是風箏王姚鐘鎮,希望當記者的我能夠采訪他。姚鐘鎮滿麵紅光,衣著整潔,一點也看不出他已年屆七旬。姚鐘鎮告訴我們,放風箏是一項有益的體育活動,宋李石《續博物誌》載:“春日放鳶,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可以泄內熱。”清代人富察敦崇《燕京發時記》中說:“風箏在天,以能清目。”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