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傻子怪才傳奇人生 > 第250章 奇異的三沙植物

第250章 奇異的三沙植物(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劉傻子帶著程萍、劉媛媛、林燕子、沈聰明、於張喜、李任惠穿越劉傻子青年時代,回到了海南三亞。

劉傻子對導遊小雨說:“小雨,請你在徐蘭總經理支持下,繼續在南海國際旅行社會議廳裡,組織中外遊客,觀看視頻的實況報道。我想帶著程萍編輯、劉媛媛大姐等人,同王可、沈琳、高敏、小明、小波、小夢、小燕子、小聰等海洋奧秘探險行動組成員,繼續乘坐南海夢想科考艇去探索奇異的三沙植物奧秘。”

南海夢想科考艇馳向浩瀚的大海,航行了20多個小時之後,南海夢想科考艇靠近南海的一個島嶼。劉傻子說:“我們上島繼續尋找藏寶圖石板。我們已經考察了海洋的地理風貌、神奇的動物,神秘的動物,我們這次的任務還要考察奇異的植物。”

他們的麵前,是繁茂的花卉,綠色的叢樹林,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小波忍不住問:

“海洋爺爺、傻子爺爺,這裡的花卉與陸地上的植物有什麼不同嗎?”小明問道:“傻子教授,海洋爺爺,這島嶼上草木茂盛,還有怪石,這是什麼地方呀?”

劉傻子說:“這是南海的無名島,這些島嶼,堪稱大海的綠洲!”高敏所長說:“茫茫海洋,好似茫茫沙漠,島嶼上,蒼翠的樹木與絢麗的花卉,顯得特彆珍貴。”

小燕子問:“科學家說,大自然的生命是從海洋開始的,是這樣嗎?”科學博士王可說:“是的,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海洋裡發源的。當時,由於大氣中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麵。大海才是生命的保護屏障,於是,生命的細胞首先在海洋裡誕生。”

科普編輯程萍說:“海洋裡產生了有機物,低等的單細胞生物出現,形成了海藻類生物,陽光的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日積月累,構建了臭氧層。此時,自然界的生物,才開始從大海登上陸地,逐漸繁衍發展壯大。地球經曆過漫長的曆史歲月,原始海洋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

科學博士王可說。“夢弟、小波、小明、小燕子,你們可以議論,島嶼上的植物有什麼特征?請程萍編輯當裁判好嗎。”

“太好了,我們進行探討,程萍編輯老師當裁判。”小燕子心直口快。夢弟說:“我發現,島嶼上的植物都比較矮小,因為,島嶼上的土壤鹽分多,島嶼麵臨的台風多,樹大招風。所以,島嶼上的植物長不高,這應該是島嶼植物的特點吧。”

“夢弟回答有道理。小燕子,你談談海島植物還有什麼特征。”程萍編輯說。

小燕子說:“我想,島嶼上的植物,都具有抗台風襲擊、忍受高溫、忍受乾旱的能力。因為,島嶼植物雖然大多低矮,卻很茂盛。所以,可以紮堆躲避台風的襲擊。還有,島嶼上植物的葉片,寬大肥厚,既有利於吸收陽光,又有利於貯存水分抗旱。”

海洋爺爺說:“小燕子回答正確,海南三沙群島,上麵有種類為數不多的植物,麵臨高溫、高鹽、少雨、海風強勁的惡劣環境,練就了一身抗風抗鹽抗旱的本領。小明、小波,島嶼上的植物,還具有什麼特征?”

小明、小波說:“我們發現,島嶼上的植物,人工種植的多,野生植物少。因為,當地漁民說過,三沙野生植物種類並不多,很多植物,都是人們千百年來從陸地遷移過去的。”

海洋爺爺說:“小燕子回答正確。三沙有的島嶼,甚至沒有野生植物,都是人工種植的。夢弟、小波、小明、小燕子,島嶼上的植物具有什麼作用?”

小燕子說:“南海島嶼上的植物集群而生,如一堵堅不可摧的奇異的三沙植物長城,為南海的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之所和食物之源。”

夢弟、小明、小波,你一言我一語地談到島嶼上植物的作用。“很好,南海的紅樹林,是擋住台風破壞力的‘植物長城’,紅樹林中的很多微小生物,給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食料。今天的討論告一段落。”王可博士小結說。

這時,南海夢想科考艇慢慢靠近永興島。王可博士拿起望遠鏡,遠遠能看見片片相連的草海桐,葉片寬大、肥厚,迎著大海生長,這就是三沙永興島上的“迎客鬆”。還有銀毛樹,也是永興島上的常見植物。島嶼植物抗風抗鹽本領大。

海南日報曾經報道,1991年5月,海南師範大學幾位教授曾在“海南植物大王”鐘教授的帶領下,在西沙群島進行為期兩周的島嶼植被及植物調查。調查表明,西沙群島的植物以熱帶性為主,但由於高溫酷熱,卻不像海南中部山區熱帶雨林裡的樹木具有莖花、板根等常見特征。

海洋爺爺說:“該地區的植被,組成種類簡單,基本上是單優群體,也就是說,島上的植被,通常以單科,或者幾種植物組成。鐘教授統計,西沙群島維管植物共有296種(含變種),隸屬於80科,211個屬,野生植物達249種,大多可作食用或入藥;植被覆蓋率為43.72%,森林類型為珊瑚島熱帶常綠林,較大的喬木有海岸桐、霜花、橙花破木等4種。

海洋奧秘探險行動組先後來到西南中沙群島的永興島、趙述島水暑礁、琛航島等品嶼,發現羊角樹、海岸桐比較常見,這兩種樹木的葉子比較厚,容易貯存水分,所以,樹木長勢旺盛、葉片碧綠喜人,與海南本島熱帶雨林中豐富的植物多樣性相比,西南中沙群島的植物顯得有些單調。

“這是什麼樹呢?在島嶼上顯得特彆高大。”夢弟指著一棵高大的樹問。“這是白避霜花樹,是三沙島嶼上最高大的樹木,成群落生長,樹和樹之間,相互牽連交錯,具有強大的抗風能力,又被稱為‘抗風桐’。”王可博士說。

“白避霜花很多樹枝,像扭曲的麻花,是什麼回事?”小波問。“這些扭曲的樹枝都是台風扭的。”海洋爺爺說。

“奇怪,一些海鳥,為什麼偏偏喜歡在白避霜花樹頂築鳥巢呢?”小明問。

海洋爺爺說:“飽經風霜的白避霜花樹,臨危不懼,經曆歲月的磨煉,傲然挺立,特彆堅強。所以,習慣在大風大浪中飛翔的鰹鳥、軍艦鳥等海鳥,喜歡將鳥巢築在高高的白避霜花樹頂,願意同白避霜花‘同甘苦,共患難’。”

科學博士說:“永興島上,除了自然野生植物外,由於綠化、**的需要,也有很多人工植被,如椰子樹、檳榔、木瓜、九裡香、散後代。”尾葵、海南榕等城市常見的綠化樹種,也在這裡大量種植,繁衍的三沙植物

“有人說,椰子樹是海南漁民鄉情的延伸,永興島上的椰子樹,大、古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小燕子說。

“本來,三沙起初沒有椰子樹。但自從海南漁民來得多了之後,慢慢就有了椰子樹。據《西南中沙群島誌》記載,海南漁民在南海各島嶼種植椰子樹的曆史十分悠久。”高敏所長回顧曆史,頗有感觸。

“我聽漁民爺爺說,在這些島嶼上乾活需要‘站峙’,這是為什麼呢?”小燕子問。

海洋爺爺一笑:“‘站峙’是對於在南海小島上和沙洲上從事生產和生活的人群的形象‘比喻’。海南漁民開發南海初期,島上幾乎空無一物,人在島上生產生活,連坐的地方都沒有,上去隻能‘站’著。”“站峙”久了,加上島上淡水稀缺,生活條件艱苦,特彆懷念遙遠的家鄉和親人。

於張喜說,於是,海南漁民,不辭勞苦地從家鄉運來椰子樹在島上種植,寄寓思鄉之情。根據調查,在清代光緒年間,瓊海漁民在太平島西北部建廟一座,打挖井一口,種植椰子樹200餘株。此外,西月島、中業島、雙子礁、南威島、南鑰島、鴻庥島等等,都有海南漁民種植的椰子樹。

中沙群島辦事處編著的《海洋的敘說》一書記載:1951年,瓊海潭門草塘村船主許開茂到南沙作業,遭遇風暴,便到南子島避風作業,

卻因逆風無法回返,隻好在南子島上搭棚暫住。漁民們看到,島上攤落的框果,已經發芽,大家便把這些發芽的椰果,移植到日本人曾有挖鳥糞的空地上,每人至少種植10-20株椰子樹,待他們離開時,海島已遍島椰樹。

海洋爺爺說:“最早開發南海的海南漁民,以瓊海、文昌漁民居,這兩個地方,既是海南的僑鄉,又是海南的鄉。家家戶戶的房前星後,布滿了高大的椰子樹,漁民喜歡在椰子樹下遮蔭歇涼,又喜歡喝椰子水解渴充饑。”

沈明貴用賣弄的語氣對程萍、劉媛媛、林燕子、齊紅霞說:“我讀了大量圖書資料,我知道,三沙高大的椰子樹,寄寓海南家鄉風物人情,飲椰子水解渴,可化解思鄉之苦;椰子樹在海風中傲立,漁民(站峙)在椰子樹下,從海風中感受家鄉椰樹的味道。高大的椰子樹,作為開發南海的標誌,也是茫茫大海辨彆方位的參照物。”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