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李永校長問:“東方與西方對賞石文化有什麼差異嗎?”劉傻子說:“我個人認為,差異很明顯,東、西方民族在曆史和文化背景方麵的顯著差異,東方賞石文化與西方賞石文化是分彆經曆了各不相同的發展道路而形成的,其內容和特色在許多方麵也截然不同。”唐生說:“一般來說,東方賞石文化,比較注重人文內涵和哲理,有比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彩,其觀賞主體(自然石種、天然石形)往往豐富多彩,甚至可隨心所欲、因人而異;而西方賞石文化,則比較注重科學和曆史的內涵,有比較直觀、明確和科學的理念,其觀賞主體常以各種動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礦物晶體與標本為主。”
王傑會長說:“劉傻子夢石教授到底是著名學者,對於詩文書畫奇石文化都有研究,東方賞石文化,實際上是華夏為代表的民族傳統文化,包括感情、哲理、信念和價值現,在現賞石領域中的反映與延伸;而西方賞石文化,則主要是某些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在具觀賞價值的自然物(石頭)方麵的展示和印證。”
王可博士問:“我認為,華夏國是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王傑會長說:“華夏國是在以自然奇石(而非石製品)為現貨對象的話動方麵,中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據《太平禦覽·闞子》載:“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焉。”其實,遠在此前的商、周時期(公元前二十世紀),作為賞石文化的先導和前奏——賞玉活動就已十分普及。”
於張喜說,中據史料載:周武王伐紂時曾“得舊寶石萬四千,佩玉億有萬八”。而《山海經》和《軒轅黃帝傳》則進一步指出:黃帝乃我國之“首用玉者”。由於玉產量太少而十分珍貴,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國賞石文化最初實為賞玉文化的衍生與發展。《說文》雲:“玉,石之美者”,這就把玉也歸為石之一類了。於是奇石、怪石後來也常躋身寶玉之列而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上貢物品。
劉傻子說,《尚書·禹貢》曾載:當時各地貢品中偶有青州“鉛鬆怪石”和徐州“泗濱浮磬”。顯然,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邊“浮磐”都是作為賞玩之物被列為“貢品”的。很可能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奇石(而非寶玉或石雕、石刻製品)為觀賞對象的可移動玩物。
他們路過一家奇石店,店主黃三認識王傑會長,說:“王會長,請喝茶。”店裡有一個茶室,茶室可以坐上七八個人,有一個電視。於是,劉傻子說:“請諸位坐下,我想演示隋唐、唐宋元明清時代的奇石文化。”
說著,劉傻子從空間袋中取出投影儀,他邊講,具有圖文轉化功能的投影儀在視頻上播放出圖像。解說詞十分清晰——
公元六世紀後期開始的隋唐時期,是中國曆史上又一個社會經濟文化比較繁榮昌盛的時期,也是中國賞石文化藝術昌盛發展的時期。眾多的文人墨客,積極尋石、藏石、賣石、買時、賞石。天然奇石,最受青睞,大型體積的天然石,用於建造園林。“小而奇巧者”作為手上把玩,或放在書房、客廳裡的台案上,供人欣賞。
劉傻子對穿越號機器人手機說:“讓大家進入夢幻境界。”陶景山院長、李永校長、權耀軍廳長、徐蘭總經理、王傑會長、林正會長等一個個地進入睡眠狀態。隻見,他們這群人進入了一個龐大的園林,裡麵擺設著各種奇石,一群人在觀賞一堆石頭。一個穿著古裝的青年走過來:“先生,你們是誰?穿的不是我們這個朝代的衣服。你們來找誰?”
傻子夢石說:“我們是穿越過來的現代人,所以穿戴與你們不一樣。我們是奇石愛好者,現在來觀賞一下藏石文化。”古裝青年說:“我明白了,你們是另一個星球來的現代人。”夢石問:“你們這是什麼朝代呀?這麼多人玩石頭。”古裝青年說:“這是隋唐時期,賞石文化是一大特色,也開創了華夏賞石文化的一個新時期。他們在為石頭起名字,寫詩文讚美奇石,從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賞更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
傻子夢石說,隋唐曾先後在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九世紀初、中葉)手下擔任過宰相的牛僧孺和李德裕,都是當時頗有影響的文人墨客和藏石家。李德裕建“平泉山莊”,其中的怪石與奇花異樹在當時就極負盛名,號稱各地奇石“靡不畢致”,而奇石品種之多,僅有名號者既達數十餘種。李德裕“平泉山莊”和詩人王建的“十二池亭”在造園藝術和景石,點綴方麵,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大詩人白居易不僅有許多賞石詩文,他的《太湖石記》更是反映唐代賞石盛況及文化水準的代表作之一。
王傑會長說,宋代(十世紀中葉至十三世紀末)是中國古代賞石文化的鼎盛時期,北宋徽宗皇帝舉“花石綱”,成為全國最大的藏石家。由於皇帝的倡導,達官貴族、紳商士子爭相效尤。於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賞玩,一度成為宋代國人的時尚。這一時期不僅出現了如米芾、蘇軾等賞石大家,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蘇舜欽等文壇、政界名流都成了當時頗有影響的收藏、品評、欣賞奇石的積極參與者。
傻子夢石說,宋代賞石文化的最大特點是出現了許多賞石專著,如杜紹(字季陽)的《雲林石譜》、範成大的《太湖石誌》、常懋的《宣和石譜》、漁陽公的《漁陽石譜》等。其中僅《雲林石譜》便記載石品有116種之多,並各具生產之地、采取之法,又詳其形狀、色澤而品評優劣,對後世影響最大。又據南宋趙希鵠的《洞天清錄集·怪石辨》載:“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聳秀、嵌之狀,可登幾案觀玩。”足見當時以”怪石”作為文房清供之風已相當普遍了。
林正說,以書畫兩絕而聞名於世的北宋米芾(字元肆)是11世紀中葉中國最有名的藏石、賞石大家。他不僅因愛石成癖,對石下拜而被國人稱為“米癲”,而且在相石方麵,還創立了一套理論原則,即長期為後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皺”四字訣。
劉傻子說,其實當時癖石者甚眾,米芾隻是其中之一罷了,“愛石而癖”絕非米氏所獨鐘者。據文獻載:“米嘗守漣水,地接靈壁,蓄石甚富,一一加以美名,入室終日不出。”當時有位監察使叫楊傑的,“知米好石廢事,往正其癖”。但正當他老先生振振有詞地教訓米芾時,“米徑前以手於左袖中取一石,其狀嵌空玲瓏,峰巒洞穴皆具,色極清潤。米舉石宛轉翻複以示楊曰:‘如此石安得不愛?!’楊殊不顧,乃納之左袖。又出一石,疊峰層巒,奇巧更勝,楊亦不顧,又納之左袖。最後又出一石,儘天畫神樓之巧;又顧楊曰:‘如此石安得不愛?!’楊忽曰:‘非獨公愛,我亦愛也!’即就米手攫得徑登車去。”
劉傻子說,這個故事十分生動有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米家奇石多小巧玲嚨、富於山水畫意的天然特色,和當時上層社會愛石、藏石的濃厚風氣。元代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均處低潮,賞石雅事當然也不例外。大書畫家趙孟頫(十三世紀末、十四世紀初)是當時賞石名家之一,曾與道士張秋泉真人善,對張所藏“水岱研山”一石十分傾倒。麵對“千岩萬壑來幾上,中有絕澗橫天河”的一拳奇石,他感歎“人間奇物不易得,一見大呼爭摩娑。米公平生好奇者,大書深刻無差訛。”這一時期,在賞石理論上無大建樹。
他們正在議論,剛才那個古裝青年過來了,說:“我剛才去向老爺稟報了,老爺要我們帶你們去一個陳列室看奇石。”
陶景山院長、李永校長、權耀軍廳長、徐蘭總經理、王傑會長、林正會長等隨著古裝青年進入一室。這裡麵的奇石,以室內陳列布置或幾案擺設為主,獨立觀賞,以自然形成為要素,形體較小,可以移動,精美彆致,並配有盤、盆、座、架、錦盒之類的附屬物,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及文化藝術品位的石質藝術品。
劉傻子說,此類觀賞石屬於狹義的觀賞石範疇。它包括千姿百態的山水景石、形象生動的象形石、色彩豔麗的圖案石和紋理石、剔透晶瑩的礦物晶體、富有觀賞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具有研究、收藏價值的事件石和紀念石等,也包括為表露石之天然色彩、圖紋,經切割或研磨,配以幾架裝飾的大理石等圖紋石或色彩石。
劉傻子對穿越號機器人手機說:“解除夢幻。”陶景山院長、李永校長、權耀軍廳長、徐蘭總經理、王傑會長、林正會長、王震東會長等等醒了過來,陶景山院長說:“剛才好像做了一個欣賞奇石的美夢。”劉傻豬說:“我用投影儀播放奇石視頻的時候,讓穿越號機器人手機請大家進入了奇石欣賞的夢幻境界。”李永校長說:“原來如此,華夏奇石文化源遠流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