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唐太子的悠閒生活 > 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洛陽

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洛陽(1 / 1)

推荐阅读:

內侍拉著一車的金銀而來,稟報道:“這是吐蕃讚普進獻的。”

李承乾從一堆金銀中拿出一顆珠子,鬆讚乾布比預想的更沉得住氣。

內侍又道:“殿下,四方館桑布紮的奏疏。”

李承乾接過奏疏道:“祿東讚沒有寫奏疏來賀嗎?”

“回殿下,吐蕃大相今日裡忙於文學館諸事,倒是沒有說起。”

“嗯,你把這些金銀與珠寶送去庫房。”

“喏。”

李承乾重新坐下來,看著桑布紮送來的祝賀奏疏,自從洛陽解除宵禁三天,該來的道賀也都到了。

除了大唐周邊被打沒了幾個小國,沒想到是吐蕃最先來賀。

鬆讚乾布在吐蕃就年少成名了,過了十歲之後習武,讀詩書,也對……從那個時候開始就開始讀中原的書籍了。

十六歲開始嶄露頭角,十七歲便開始平定吐蕃各地,十九歲將散亂的吐蕃整合之後征服了吐蕃周邊的小部落,並且與泥婆羅聯姻,讓吐蕃有了穩固的後方。

到現在,即便是失去了青海,失去了祿東讚,他也穩住了吐蕃的大後方,至今吐蕃內部還是趨於穩定了。

祿東讚雖在長安,可鬆讚乾布親自撫養著祿東讚的孩子,以此穩固祿東讚在吐蕃的舊部。

不論是鬆讚乾布或者是父皇,這兩位的人生經曆實在是太有意思了,相反的,在這個誰都要乾一番大事業的時代。

李承乾忽然覺得自己的人生平淡至極。

仔細想來,又覺得劉仁軌的處世態度很有意思,他是一個甘於平凡,也能奮進向前的人。

小鵲兒用稚嫩的嗓子道:“爹爹,烤包子很好吃。”

李承乾笑著點頭道:“小福的手藝一直很好。”

“有好吃的,為……為何不開心?”

李承乾笑著道:“隻是想到了一些人。”

“那一定是不好的人。”

言罷,她又用力咬下一口包子。

李承乾忍著笑意道:“彆吃太飽了,你還不能吃太多。”

小鵲兒嘴裡嚼著,吃了一個之後,便不再吃了,她跳下了凳子,用水盆仔細洗著手,洗完之後她還張開有些紅的雙手,示意洗乾淨了。

而後,這丫頭快步跑去了奶奶身邊。

李承乾放下了桑布紮的道賀奏章,獨自一人坐在桌前,思量著。

“朕聽聞你想要改製京兆府?”

李承乾頷首道:“嗯,在準備了。”

李世民看著天色,又道:“聽說中書省幾次提出改製的想法,都被你否決了?”

“嗯。”

“改了幾次你都不滿意?”

“因他們的想法都不夠基層,顧及方方麵麵,反而比現在更差了,那現在改製又有什麼用,兒臣儘可能讓京兆府更全麵一些。”

這兒子總是這樣,李世民都習慣了。

伺候皇帝一家的內侍太監近來很焦慮,這個焦慮來自於太子,本來陛下東征回來,太子應該是高興的。

可現在的太子似乎並不高興。

“餘掌班,這太子殿下的臉色似乎有心事呀。”

掌班太監看了看身後的河渠,道:“宮裡的河渠沒有魚。”

餘下幾個太監神色了然。

洛陽皇宮與長安的皇宮不同,長安的皇宮北麵有開闊的太液池,可洛陽皇宮的河渠中是沒有魚的,也不是沒有想過在河渠中養魚,但總是養不活。

應該是隋煬帝不喜歡吃魚,因此隋煬帝在洛陽皇宮修建的時候,並不考慮建設一個池塘或者是一個人造湖。

翌日,今天並沒有早朝,皇帝與太子離開了皇宮,父子兩人並沒有離開洛陽,而是在洛陽城的周邊走動。

李世民坐在車駕上,李承乾給父皇趕著車。

一路上走得很安靜,來到一處書舍前,一群孩子正在書舍內跟著夫子讀書。

在書舍門外,還有幾個夫子正蹙眉看著書。

車駕停下,李世民道:“不要驚擾讀書的孩子。”

薛萬備頷首命眾將士站在原地不要輕舉妄動。

但即便是這樣,此番皇帝父子出行的護衛人數也有上千人,四周的村民早就跪拜在地了。

與父皇一起走下車駕,李承乾道:“在洛陽像這樣的學舍並不是每個縣都有,大抵上三個縣的孩子都在同一個書舍,支教人手不多,目前維持成這般光景。”

李世民走到兩個年輕的支教夫子麵前,道:“有勞你們支教了。”

“我等聽朝中吩咐辦事,全聽陛下號令。”

李世民很喜歡這個夫子說話的態度,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這個夫子朗聲道:“在下郭待舉,潁川人氏。”

李世民拿過他手中的書卷,剛剛這夫子就看著這書,翻看了幾頁,便見到了書中熟悉的言語,詢問道:“這卷書是?”

“回陛下,此書出自關中,聽聞是涇陽所印,傳聞中是如今一種學的學說,叫作辯證學。”

李世民又看了看身邊的兒子,頓時就明白了緣由,這件書不是出自承乾之手,而是出自女兒麗質之後。

這個女兒一直想要著書傳世,現在她正在這麼做。

李世民將書卷交還給他,道:“你覺得此書如何?”

郭待舉回道:“陛下,生澀難懂,不過辯證一說倒頗有意思。”

在看書舍內,讀書聲依舊,李世民又重新回了車駕。

李承乾多看了一眼這個郭待舉,便趕著馬車離開,若是以往麗質成了大唐新學派的創始人,或者是成為一位學術派的領袖,那也挺好的。

“那卷書是麗質所寫?”

李承乾道:“父皇放心,但凡有書籍要發印,都是要秘書監與朝中文翰幾經核準的,不會私印,關中與洛陽的造紙作坊,但凡紙張用度各縣官吏都會有記錄。”

李世民又道:“麗質現今也是小有成就了。”????李承乾回道:“所謂辯證學,不過是麗質的順手為之,並不是她將來的方向,不過以她的理論水平,僅僅隻是順手為之,或許對他人來說,是極其晦澀難懂的。”

“你帶著朕出來就是想讓朕好好看看洛陽嗎?”

還未等承乾回話,李世民又道:“嗯,朕自東征回來,的確沒有好好看過。”

李承乾坐在車轅上,依舊不緊不慢地讓馬兒走著,看著這個村子裡的情況。

還有帶著不同鄉音話語的夫婦正在吵架。

因洛陽大治大改之後,遷入洛陽人家也越來越多,也有不少從各地來的鄉民互婚,從此便有了一戶戶人家。

大抵上洛陽的繁榮,都是這些人造成的。

因此,財富從來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靠著一雙雙勤勞的雙手創造而來。

李承乾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小冊子,遞上道:“父皇可以看看這個。”

李世民驚疑道:“這是貞觀書?”

“不是,這是關中這些年來的經驗總結。”

聽聞這個兒子與穀那律要編寫一卷書來教化天下人,但現在誰也沒見過這卷書真容。

李世民心中好奇,也從未讓人拿來看過。

“穀那律老先生的書還在編寫,還未成書,也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編寫完成的。”

李世民將一本冊子放在邊上,看著車外的風光,心情很是不錯,這一次是出來散心的,並不是與這個兒子來商議政事的。

如果承乾不說那些煞風景的政事,那麼這裡的一切,看起來依舊美好。

馬車到了一片作坊前停下,這裡有五座大作坊。

李承乾道:“這裡有三千人在勞作,每月在這裡產生的市稅大致是近兩千貫錢,不過也並不是每月都有這般多,每一次貨物交易之後,都要上繳市稅。”

李世民想著現在洛陽的米價是十一錢一鬥,這幾座作坊已可以負擔一個州府數萬兵馬的糧草了。

這也是承乾甘願免除大半個中原的田賦的原因?

光是洛陽的作坊,就足夠找補回來了。

李承乾道:“如今長安與洛陽的地貴,為了遏製房屋價格,兒臣還想讓許敬宗他們限定租賦,當然了在如今唐律治下的租傭調規則下,這些事做起來很麻煩,那都是以後準備要做的。”

李世民低聲道:“你要警惕苛稅。”

“父皇,大唐還沒有苛稅,再者說賦稅是國家的根基,兒臣隻希望能夠讓賦稅更效率,更高效的收取,就如現在的關中與洛陽,已開始收取房屋的租賦,並且隨著房屋的價格越高租賦也就越高。”

在皇帝**統治下,也不用在乎所謂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李承乾道:“兒臣還打算興建更多的房屋。”

馬車搖搖晃晃的繼續前進,關中與洛陽的十年積累與試錯的經驗太寶貴,沒有這十年的積累,也沒現在的大展拳腳。

父子倆來到一處村子前,這座村子建設在山腳下,不遠的這座小山在秋日裡是黃褐色的,長著許多並不高的樹。

秋雨過去之後,洛陽也吹著從關中而來的西北季風。

隊伍準備好了飯食,父子倆一同坐在一處剛開鑿的溝渠邊用飯。

現在的洛陽城包括周邊村縣人口已過了兩百萬,正在往三百萬人口進發,洛陽吸收的人口越多,財富聚集得也就越快。

其實朝中很頭疼這種情況,在這個還在以農業為主的時代,洛陽的突飛猛進,讓中原各地顯得措手不及。

洛陽的人口越加繁盛,洛陽以東的各地就會顯得更加蕭條,甚至一度威脅到了其他地方的耕種人口,耕種的人口不夠,又該如何。

換言之,洛陽的兩百多萬人口,指望著中原各地的糧食養活,各地耕種的人不夠了,糧食一旦受限,洛陽就要鬨饑荒了。

為此,褚遂良主張限製遷入洛陽的人口。

但一直主張發展許敬宗則不同,在京兆府治下他當然希望洛陽與關中的人口越多越好。

褚遂良說許敬宗竭澤而漁。

許敬宗說褚遂良目光短淺。

兩人各自都有理由。

身為太子自然不能參與到他們之間的鬥爭。

又或者說人口不夠,糧食不夠,人與糧與土地,多麼典型的問題。

大唐是可以盲目發展的,又或者給後人當作經驗之談,大膽一點沒什麼不好的,人類文明史上的過去,將來與現在……不就是積極探索與創造的結果嗎?

開朗又彪悍的唐人,保持無所畏懼足矣。

好與不好,竭澤而漁或者是目光短淺也罷,歲月給了人類文明發展,又有什麼理由不敢前進?

李承乾慢條斯理地吃著梁米飯,這些話也不想與父皇說了,不如讓父皇好好看這裡的景色。

皇帝近來很喜歡吃紅燒肉,沒有放的紅燒肉很鹹,陛下吃了一口紅燒肉,就要大口吃下粱米,至於那盆梅乾菜,陛下根本就沒有動筷。

李承乾道:“父皇這梅乾菜也不錯的。”

李世民苦著臉道:“承乾,你有所不知,大軍出征之後,吃得最多的就是梅乾菜,糧草太多了,軍中甚至有人將梅乾菜混入草料中用來喂馬。”

“兒臣以為從運輸與糧草籌集上來看,梅乾菜是極好的軍糧。”

李世民道:“朕在遼東,與將士們吃了一年的梅乾菜。”

李承乾稍稍頷首,讓薛萬備將梅乾菜分給了隨行的將士們。

李世民道:“以後不要在梅乾菜上放這麼多鹽了。”

父子兩回到洛陽的時候,天色已入夜。

郭正一又一次遞交了關於改製京兆府的奏疏。

翌日早朝之後,太子命於誌寧,褚遂良,許敬宗,許圉師,顏勤禮與張大安,在乾陽殿議事。

太子不參與這一次的議事,由如今太子殿下最信重的趙國公來主持。

許敬宗是如今朝中從底層縣令做到了如今的中書侍郎,是從一線升遷的典範。

太子是一定要提拔這個人的,一個有傑出功績的臣子自然要得到提拔與重用,讓後繼臣子可以奮進。

許敬宗的升遷靠得並不是攀附太子,而是他從一個縣令一步步走過來的,朝中信服其人能力,人品另論。

眾人來到乾陽殿前,褚遂良板著一張臉道:“今天議事事關京兆府,許侍郎有勞了。”

許敬宗道:“這天氣涼得真快呀。”

言罷,他沒有搭理褚遂良,自顧走入了殿內。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