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這夥惡徒?”
回頭看了眼,確認魏昶已經跑了,許敬宗麵色從容道:“將軍誤會了,他們與下官沒關係。”
又看這些人,他又感慨道:“將軍,這長安城的年輕人真是血氣方剛。”
李道彥點頭道:“好,這一次算你有借口。”
許敬宗笑道:“將軍辛苦,下官先回京兆府了。”
這一次確實沒有當場抓個現行,許敬宗更像是個觀戰的,李道彥無可奈何先放人離開。
一路走在雨中,郭駱駝問道:“那些人……”
“那是他們的事,與老夫沒有乾係。”
“可魏兄他……”
“他早跑了。”
“還有那些救我們的民壯……”
許敬宗解釋道:“放心,出不了人命,他們被拿下之後杜荷公子交了罰錢就能回家了。”
郭駱駝不住點頭,“原來許少尹都安排好了,那上官兄他……”
“也不知道他去做什麼。”
雨水還在下著,上官儀渾身濕漉漉的來到右武侯大將軍府,他迅速拍響了緊閉的大門。
門房將門稍稍打開,道:“何人到訪?”
“在下弘文館主事上官儀。”
“大將軍正在休息。”
眼看他要將門關了,上官儀連忙道:“事關寶琳公子。”
“讓他進來。”
院內傳來了厚重的嗓音。
門房這才打開門請人進去。
上官儀渾身濕漉漉走入大將軍府邸,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都是為了太子殿下的關中大計。
腳步停頓片刻,上官儀也不顧身上濕漉漉,帶著笑容從容走入堂內。
尉遲恭穿著一身圓領的衣袍,正在對著鏡子用一把小刀修著絡腮胡。
上官儀作揖站在堂內,衣服上還有水滴落下。
尉遲恭瞧了他一眼,道:“說。”
上官儀收起行禮的姿勢,道:“大將軍前些天是不是讓尉遲家的作坊遷去關外了。”
尉遲恭沉聲道:“那是老夫妻子的家業,這種事老夫不過問的,去年秋季時候長孫皇後見過幾位夫人,約好了之後便一同將家業遷出關中,老夫也讓人照做了,隻是她過世得早,都是老夫吩咐的。”
“那就對了。”上官儀來回走了兩步,腳步在地上留下濕漉漉的腳印,他的官靴都已濕透了,接著道:“半個時辰前,寶琳公子帶著一夥部曲,打算毆打許少尹。”
聞言,尉遲恭的神色冷了下來,重重將手中的小刀紮在桌上,怒道:“這個逆子!老夫屢屢叮囑他。”
上官儀又道:“大將軍,好在許少尹無礙,官兵來的及時,這件事隻會是寶琳公子的部曲與民壯之間的衝突,與京兆府無關。”
尉遲恭盯著眼前這人,道:“你剛剛不是說是衝著許敬宗去的嗎?”
“當然。”
“那伱又為何這般言語。”
“大將軍,隻要許少尹否認,這件事就與京兆府無關。”
“老夫自會教訓這個小子。”
“大將軍關中各縣之間還有權貴來往,對關中各縣有怨言的何止您一家?”
“你是何意思?”
上官儀笑道:“此事儘量不鬨大,大將軍的作坊遷出關中,京兆府可以給予補償。”
尉遲恭揮袖道:“不用!既然是老夫的兒子闖禍,自然是要教訓的。”
“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希望大將軍嚴加看管,如有下次京兆府可不會再看太子殿下的情分了。”
“有勞了!”尉遲恭朗聲道。
“告辭。”
等人走出了門,外麵大門重新關上。
好一會兒,原本氣勢淩人的尉遲恭頹廢了幾分,他神色懊惱道:“寶琳真是屢教不改。”
一旁的仆從的道:“大將軍,就算是太子殿下念及大將軍與陛下之間的情分,可太子殿下手下的那些人……可不會講情麵,許敬宗與上官儀看似是太子門下的人,這些人可都精明著呢,當初陳倉都尉虞寧被劉仁軌活活打死……”
尉遲恭怒道:“把逆子帶來。”
其實尉遲大將軍妻子蘇娬過世之後,便一直沒有再娶繼室。
寶琳公子年幼失去了生母,又因尉遲將軍的寵溺,才會讓這孩子有了跋扈性情。
不多時,尉遲寶琳被押送了回來,跪在尉遲恭麵前。
“你好大的膽子!”尉遲恭一腳踹在兒子身上,怒道:“誰讓你去打許敬宗的?”
尉遲寶琳道:“父親也害怕太子的權勢嗎?”
“你閉嘴!”
尉遲恭大吼道。
尉遲寶琳跪在地上也板著一張臉。
尉遲恭道:“你娘過世得早,老夫處處慣著你,沒想到慣出了你這麼一個逆子!”
說起母親,尉遲寶琳稍稍低下頭。
尉遲恭道:“來人!”
仆從連忙道:“大將軍有何吩咐。”
“帶這個混賬去他母親的靈位前給老夫跪著。”
“喏!”
尉遲恭快步走到府外,仆從一路跟著道:“大將軍這是要去哪兒?”
“老夫管教無方,這個逆子幾次衝撞京兆府,老夫去請罪。”
春雨還在下著,雨水不斷衝刷著一座座的宮殿。
寧兒站在殿下身邊,看著雨景沉默著。
其實東宮殿前就是這麼一堵牆也沒什麼好看的,隻是雨聲能夠讓人的心平靜。
李承乾道:“聽說最近黃河以南的暖春來得格外早,這才會讓關中的這場春雨來早了。”
寧兒道:“殿下,暖春來的早,桑樹早發芽,今年的絲綢肯定會更多的。”
李承乾坐在屋簷下,接住一些從屋簷落下來的雨水。
一旁的廚房傳來飯菜香,是小福已經在準備晚飯了。
“孤覺得不能掉以輕心,這種天氣很可能會迎來倒春寒,漠北傳來的消息,他們那兒還飄著飛雪,北方的冷空氣還在積蓄,此時還不能耕種。”
寧兒笑道:“殿下什麼時候懂了這些學識了?”
李承乾歎道:“東宮放著這麼多書,孤隨便翻了翻,就記下了。”
寧兒伸手收起淡藍色的裙擺坐下來,拿起爐子上的水壺倒上一碗熱茶,看著開水倒入碗中。而後將水壺放回爐子上,茶水還在冒著熱氣,這個時候喝很燙,需要靜置片刻。
寧兒接著道:“殿下的那些書,奴婢都看過了。”
李承乾妥協道:“好吧,孤記錯了,是李淳風道長告訴孤的。”
“中原各地若真的出現了倒春寒,那李道長真是一位高人呢。”
看到身邊寧兒似笑非笑的神情,李承乾心中隱隱覺得不能在她麵前忽悠,母後的好幫手果然厲害。
寧兒低聲道:“昨天奴婢去見了皇後,聽皇後說了一件事。”
“母後說什麼了?”李承乾拿起茶碗,安靜喝著茶水,目視前方問道。
“皇後說殿下病重時,陛下就在上林苑,當時陛下祈求上蒼能夠可憐關中萬千人,之後太子殿下的病就痊愈。”
“嗯。”李承乾應了一聲。
寧兒麵帶笑容,安靜坐在一旁。
有個宮女急匆匆跑來,道:“殿下出事了。”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茶碗,神色冷靜道:“怎麼了?”
“是……是尉遲大將軍兒子出事了。”
“講。”
等她事情的來由說完,李承乾道:“上官儀去見尉遲將軍了?”
“傳聞是這樣的。”
“大將軍現在如何了?”
“本來是跪在甘露殿外的,現在被請入殿中。”
李承乾伸手又接了一些雨水道:“那就沒大事了,寧兒姐,帶她換一身衣裳,喝一杯熱茶驅寒。”
“喏。”
寧兒看著這個宮女濕漉漉的衣裙,領著她去換衣裳。
到了第二天,雨水停了之後,天空還是陰沉沉,關中還是迎來了倒春寒。
那些著急冒頭的野草隻能在寒風中搖曳,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凍死。
朝野傳來了消息,尉遲恭自罰禁足半月,並且尉遲寶琳被發回了朔州老家,從此被看管了起來。
雨水剛停歇,北方的冷風吹得令人直打哆嗦。
早朝開始的時候,長安城朱雀大街的幾處要道口就支起了攤子,又有人來“講學”了。
說是講學,在更多的人看來是京兆府與這些鄉民聊天。
大部分人都是這麼想的,閒暇過來聽幾句還是很有意思的。
這讓崇文館看起來不像個崇文館,至今找不到其他學子,門庭冷清,沒人到訪。
狄知遜興致勃勃地走出空蕩蕩的崇文館,今天他要帶著兒子一起去講學。
崇文館是個很好的落腳處,雖說父子倆很窮,等著這個月太子殿下給崇文館發放月例之前都會是拮據的狀態。
“仁傑!”街道另一頭傳來了話語聲。
狄仁傑回頭看去,就見到了晉王李治與紀王李慎。
父子兩人停下腳步。
李治身後還跟著一群護衛,他遞上一卷書,道:“這個給你。”
狄仁傑接過這卷書,書是紙張用細線串成冊的,低聲道:“小子還不識字。”
李治笑道:“我也認得不全,可以讓人念給你聽呀。”
狄仁傑抬頭看了看正在躬身向晉王與紀王行禮的父親,現在的狄知遜要多恭敬就有恭敬。
狄仁傑懷抱著這冊東宮故事集,點頭道:“謝晉王殿下賜。”
李慎著急道:“皇兄快回去吧,被姐知道多半又要被責罵了。”
眼看要回東宮聽皇姐講課,李治又道:“你一定要看呀。”
狄仁傑點頭道:“小子一定看。”
看著晉王李治與紀王李慎跑遠了,狄仁傑對一旁還在行禮的父親,道:“爹,他們走遠了。”
狄知遜這才收起姿勢,“殿下送給你什麼書了?給為父看看。”
見兒子還有些不舍,狄知遜道:“爹又不會賣了它。”
狄仁傑道:“不行,爹先去講學吧。”
狄知遜轉身朝著另一邊走去。
狄仁傑抱著懷中的這冊書,跟在父親的身後。
關中的這場倒春寒持續了半個月才結束。
關中到了四月開始轉暖,正是農忙時節,萬物勃發生機的季節,關中的景色很好看。
四月中旬,關中十二個縣,十二個縣的班底幾乎被京兆府換了個乾淨,就算是保留下來的零星幾個縣的班底,也被摻入了不少京兆府的人。
如今的京兆府,有吏六十五人,人數比之貞觀七年時翻了一倍。
反觀太子殿下主持建設的崇文館隻有四個人,溫老先生,顏勤禮,狄知遜,還有一個還是掛職的京兆府少尹許敬宗。
至此,崇文館還是無人加入。
今天,天氣正晴朗,李承乾讓李績大將軍準備好了馬車,去各縣看看情況,因為與葡萄也在這個時節種下了。
事關今年太子在關中的業績,這位喜歡親自巡視的太子一如既往。
各縣誰也彆想糊弄太子,因誰也不知道太子什麼時候會去各縣察看。
李承乾走到玄武門外,看到還有另一駕馬車,好奇道:“大將軍,這駕馬車是……”
李績回道:“這是給陛下準備的。”
“是嗎?父皇也要去視察各縣嗎?”
“陛下說是要出去散心,春遊。”
“嗷。”
李績又補充道:“應該是不順路的。”
關中迎來了暖春,鳥叫聲也多了,李承乾抬頭看向飛入宮牆的鳥兒,也不知道它們是什麼鳥,看著很是漂亮。
李承乾站在玄武門外,就見到了一隊人影朝著這裡走來,正是被尉遲大將軍護送的父皇。
李世民大步走來,道:“朕出去走走散散心。”
李承乾笑道:“父皇閒情逸致,真羨慕。”
“怎麼?”李世民看著已經與自己一樣高的兒子,道:“你難道就沒有這份閒心嗎?”
“兒臣牽掛各縣發展,豈敢怠慢。”
“嗬嗬……”李世民笑著道:“聽說你近來與懋功還有李淳風練身手了?練得如何?”
李承乾揣手看了看落在馬車頂上的小鳥,回道:“兒臣愚鈍學不好,隻會一些簡單的技巧,而且兒臣想要與李淳風學,他非要兒臣入道門才肯教,實在是可惡。”
早就結束了自罰圈禁的尉遲大將軍已恢複了原職,他站在一旁道:“李淳風道長向來如此。”
李承乾感慨道:“他有他的原則與立場,孤不能勉強,隻要他儘心儘力幫助青雀編撰括地誌就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