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幽冷的目光掃過眾人,輕笑道:“眾卿可有意見?”
眾卿當然有意見,意見大了去了,卻無一人敢提。
一方麵,是懾於帝王之威,但更重要的是,朝堂之上講的是個名正言順,他們沒有正當理由反對。
而且,這個時候誰敢唱反調,無異於不打自招,肯定會被列入重點清丈土地對象。
官場之上,個個是人精,這個道理他們自然明白。
“既然沒有意見,那就儘快實施。”朱棣笑道,“夏原吉,這件事由戶部領銜去辦。”
“臣遵旨。”夏原吉拱手稱是,麵露歡喜之色。
這項政策實行出來,定能極大程度緩解國庫的財政問題。
朱棣又道,“太子仁厚賢明,前兩天發生了些誤會,即日起,仍由太子輔政國事。”
揮完大棒,也得給點兒甜棗兒,恩威並濟才是上策。
果然,此話一出,文臣們臉色好看不少。
一場大朝會就此結束,但李青明白,以文官的精明,很快就能想到正當理由,來反對政策實行,少不得要扯幾天皮。
……
下了早朝,李青並未出宮,而是跟著朱棣去了乾清宮,為徐妙雲診治。
徐妙雲的身體狀態的確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孩子太多的緣故。
除了夭折的第四子,共育有三個皇子、四個公主,一人生了八個,朱棣的子女一多半都是她生的,這無疑給她造成了極大的身體負擔。
“皇後如何?”朱棣不複朝堂上的威嚴,滿臉緊張,“不要緊吧?”
李青蹙眉沉思片刻,提筆寫下一副藥方,“早中晚各一副,堅持服藥。”
見李青不正麵回答,朱棣不由神色一暗,心裡隱隱有了幾分不祥的預感。
徐妙雲輕笑道,“皇上莫憂,臣妾自覺並無大礙。”
聞言,朱棣的臉色好看一些,“嗯,皇後你堅持服藥,肯定會好起來的。”
籲了口氣,朱棣起身道,“你先休息吧,朕有些國事要處理,忙完再來看你。”
徐妙雲點頭,“國事要緊,莫因臣妾誤了國事。”
朱棣笑笑,起身往外走去。
見狀,李青拱了拱手,跟著退了出去。
……
走出大殿,朱棣的神情凝重起來,“皇後的身體究竟如何了?”
“不太樂觀。”
“你也沒有辦法?”
李青苦笑道,“臣也不是無所不能。”
朱棣黯然片刻,“皇後還能再活多久?”
“這個臣也不敢保證。”曆經馬皇後一事後,李青吃一塹長一智。
“五年?”
“……”
“三年?”
李青依舊默不作聲,在他看來,也就一兩年時間,甚至更短。
朱棣惱了,“朕想知道個答案,就這麼難嗎?”
“皇上,斷人生死者,除了地府閻羅,就是江湖騙子。”李青無奈道,“臣實在沒辦法給皇上答案,不過,臣會儘最大努力醫治皇後娘娘。”
朱棣沉默片刻,煩躁地擺了擺手,“你先去兵部熟悉熟悉,關於皇後的病情,你好好想想對策。”
李青點頭,告辭離開。
~
兵部衙門。
李青一到,兵部郎中、主事就迎了上來,執禮甚恭。
官場之上,講究的就是個場麵,不管這些人心裡如何想,但麵子上都過的去。
簡單應酬兩句,李青開始熟悉政務。
現在有了正式官職,李青的悠閒時間就少了,彆的不說,以後的早朝得天天上了,這對愛睡懶覺的他來說,著實痛苦。
忙活了小半天,又去上了個午朝,李青這才得以清閒,回家吃午飯。
下午,李青沒再去兵部,而是研究如何診治徐妙雲。
不同於馬皇後,徐妙雲從最初發病時,就是他醫治的,不存在小病拖到大病的情況。
準確來說,徐妙雲並沒有明顯病症,而是生太多孩子導致了身體虧空,透支太多生機,五臟俱虛。
這些年,儘管錦衣玉食,一直服用滋補之物,卻也隻能緩解。
與馬皇後一樣,徐皇後也扮演著賢內助的角色,老四這倔驢,也隻有她能拉得住。
李青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用針灸,外加暗中真氣治療,儘量延長她的生命。
敲定治療方案後,李青又給三女仔細瞧了瞧,幸賴,她們並無潛在病症。
申時。
小胖來訪,兩人剛聊沒幾句,憨憨也來了。
今日的憨憨,一改往日做派,不僅對李青客氣,對瞧不上眼的大哥也極為禮遇。
朱高煦東一句,西一句的拉扯,但幾乎都是在敘過往種種,聊兄弟之情。
見此情況,二人都隱隱猜出了幾分,小胖道,“老二,你是有什麼難處吧?”
“昂。”朱高煦不好意思笑笑,“大哥,父王說讓我就藩雲.南,我……去那地方無異於流放,你能不能跟父皇求求情?”
“這個好說。”李青接過話,“漢王不想去雲.南,太子你就跟皇上說說,給漢王改個封地便是。”
頓了頓,“漢王放心,下官也會幫你進言的。”
朱高煦臉色一僵,皮笑肉不笑道,“我謝謝你啊!”
“客氣,客氣哈~”李青含笑道。
朱高煦氣結,但又不好發作,隻得求助小胖,“大哥,你是不是煩弟弟了?”
“這話說的,大哥怎麼會煩你呢?”小胖正色道,“咱們是親兄弟,大哥喜歡你還來不及呢。”
“大哥真好。”朱高煦強忍著肉麻,做出一副感動模樣。
兄弟情深,感天動地!
不料,小胖接著又道:“二弟以為,青州如何?”
“啊?這……”朱高煦傻眼,莫說青州,就是蘇.州,他也不想去,他要的是留在金陵,爭奪太子之位。
憨憨之心,路人皆知。
李青自不會讓他得逞,於是接言道,“青州不錯,就這麼定了,明兒早朝下官就向皇上進言。”
他一副自己人模樣,大氣道:“漢王不用謝,這些都是我下官應該做的。”
“你……”朱高煦氣得快要吐血了,想想金豆子,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他明白,李青和老大是指望不上了,一甩衣袖,憤然離去。
待他離開,李青這才道,“漢王就藩,於他於你,於大明,皆有莫大好處。”
小胖點頭,歎道:“是啊,大明不能再折騰了。”
兩人又聊了許久,聊皇後病情,聊新國策,直到傍晚時分,小胖才起身告辭。
~
翌日,早朝。
皇帝踏入金鑾殿,群臣山呼萬歲,君臣大禮過後,李青率先出班。
“皇上,臣有本奏。”
朱棣揚了揚下巴,“愛卿請講。”
“皇子成年就藩,曆來如此,如今漢王已過而立之年,卻還逗留在京師,於理不合!”李青朗聲道,“臣以為,還是讓漢王儘快就藩為好。”
此言一出,朝堂百官儘皆側目。
武將們眉頭緊皺,文臣們卻是喜上眉梢。
禮部尚書率先出班,“李尚書言之有理,臣附議。”
“臣也附議。”刑部尚書緊隨其後。
接著,兩部侍郎力挺自家老大,隨即,吏、戶、工,三部尚書、侍郎,儘數聲援。
最後,六部給事中,都察院禦史,七成以上的文官儘皆附和。
於公於私,他們都不想讓漢王上位!
武將們心裡有些不舒服,卻並未激烈反對,他們沒有反對的理由,加上皇太孫尚武,漢王就藩也不是不能接受。
“這個……”朱棣有些猶豫。
儘管之前他已答應李青,也確實準備讓老二就藩,但真到了這一刻,他還是有些舍不得。
一來,他是打心眼兒裡喜歡朱高煦,二來,他也不想打破這種平衡。
老大做事,老二監督老大,在他看來,這種模式才是健康的朝堂格局。
李青知道朱棣的心思,但眼下的大明,不能再內耗了,於是再次奏請,“懇請皇上,讓漢王就藩!”
文臣緊隨其後,連聲附和。
同時,他們看向李青的眼神也變得友善起來。
自己人,這是自己人,以後得多走動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