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 第23章 朕要打仗

第23章 朕要打仗(1 / 1)

推荐阅读:

藩屬國朝貢的正向意義很大,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甚至連京師百姓,都與有榮焉。

為體現天朝上國的仁厚寬大,群臣皆上奏朱棣,回禮一定不能寒酸。

李青對這些撐麵子的行為不以為然,卻也不好阻止,畢竟剛恢複建交,為了以後更好的和海外諸國交流,吃點兒虧也沒什麼。

古人好名猶勝好利,朱棣也不能免俗,對幾個藩屬國的回禮相當豐厚,即便拋開物價差,也頂得上貢品的兩倍。

各國使臣喜笑顏開,再三表達謝意後才告辭離開。

李青怕這些人,以後動不動就來個朝貢,薅大明羊毛,便建議朱棣,對朝貢做出限製。

——朝貢五年一次!

群臣不允,稱:天朝上國有容乃大,不應為了利益得失,將人拒之門外,隻要人來,隨時歡迎。

但群臣也不是都反對李青,比如夏原吉,他就相當支持李青。

不止是他,道衍、小胖,都力挺李青。

支持的李青的人不多,但分量極重。

朱棣好麵子,卻也不是地主家的傻兒子,一番思量過後,折了個中。

——朝貢三年一次!

……

織造局、瓷窯、龍江船廠……李青都在密切關注,那股子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感覺,他有深刻體會。

不過,朝廷的開銷也確實大,花錢如流水。

夏原吉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屢次上奏朱棣先把修書停了,朱棣堅決不允。

有時朱棣被吵煩了,就派夏原吉再去浙西監督抗洪事宜,弄得老夏一點兒脾氣都沒有。

李青偶爾閒暇之時,也會去文淵閣看看修書。

修書的總人數,已達到恐怖的三千人,都是飽學之士,且字兒寫的相當好看的人。

而且,修書和李青想象也不同,並不是單純的抄書,而是先將收集來的書,分門彆類,整理歸納,而後進行翻譯,以這時的語法重新謄抄。

隨著了解,他愈發覺得修書的意義重大。

因為這時代的書,不像後世那般,雖然印刷術已經普及,但敝帚自珍的現象太嚴重了,很多書都是孤本,並未得到傳播。

但,誰讓朱棣是皇帝呢,一旨令下:交書者賞,藏書者罰!

大量的孤本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師,上至先秦,下至前朝,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書籍現世。

可以預見,若無這次修書總動員,很多書都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更讓李青驚喜的是,很多被統治者掩藏的真相,隨著這次修書也浮出水麵。

要知道,史書不隻官方修,民間也有不少飽學之士,暗戳戳的修史,而後一代代流傳下去。

相比官方的政治正確,他們的真實性更高。

而朱棣對這一現象,也做出了正向決策,出現衝突時,不可因出身來判定對錯,哪個更合邏輯,更合乎情理,以哪個為標準。

不涉及本朝,官員們自然能無所顧忌,遵旨照做。

為了能讓這些人更好的工作,朱棣命光祿寺為專門其準備飯菜,由太監送到嘴邊,修書之人隻管吃就成。

同時,朱棣還派錦衣衛保護他們安全,待遇簡直好到沒邊。

總編解縉,監製姚廣孝,翰林院的飽學之士,儘皆參與在內,這些個人做官如何且不論,但學問是真的頂。

此外,那些民間的人才,也不遜色多少,尤其是那一手字,一撇一捺都賞心悅目,觀感極佳。

搜羅天下書籍,又以數千才子來修,可以預見這部書將會多麼浩瀚。

李青不禁感歎:大典之外,將再無他書。

《永樂大典》被譽為史上第一本百科全書,對華夏的影響力不可估量,儘管到了最後,絕大多數都遺失了,但還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諸如:《舊唐書》《舊五代史》《宋會要輯編》《續資治通鑒長編》《水注經》《薛仁貴征遼事略》……

這些書要麼是失傳後,被清朝從《永樂大典》中摘錄出來的;要麼是修大典時才浮出水麵,流傳後世。

而且,李青還注意到不少人都抄一句背一句,竭儘全力的記住內容。

這時代沒有娛樂腐蝕,古人早睡早起,尤其是這些讀書人,個個好記性,背個文章並不難。

李青嘴角泛起一抹笑意,對大典的正向意義有了更深的感觸。

他籲了口氣,輕聲自語:“所謂大勢或許我無法改變,不過保下這部書還是可以做到的。”

“你嘀咕什麼呢?”

李青一個激靈,轉眼看到是道衍,沒好氣道,“你這老頭走路怎麼沒聲啊!”

“是你想事入神了,與貧僧何乾?”道衍捶著腰坐下,抱怨道,“皇上也真是的,放著你這個年輕的不用,偏偏用我這個快七十歲的老頭子。”

“誰讓你是大師呢。”李青失笑,提起茶壺給他添了杯茶,問道,“修書還要多久啊?”

道衍苦笑:“要很久。”

“……”李青翻了個白眼兒,見老和尚滿臉疲倦,勸道:“累了就歇歇,晚上回寺廟就彆做功課了。”

“那不行。”道衍搖頭,“就晚上做功課那會兒,心神寧靜,我完全屬於我。”

李青揶揄道:“都是你自找的,你完全可以一直青燈古佛,誰讓你不安分呢。”

“呃……”道衍訕訕道,“貧僧的確修行不到家,所以才更要刻苦。”

李青好笑點頭,都這個歲數了,道衍還能有如此精氣神兒,著實難能可貴。

他對佛無感,覺得道家精神更契合他,更符合現實,卻也不想乾涉他人信仰。

李青抿了口茶,打趣道:“聽說皇上賞了你幾個貌美女子,你就真的無動於衷?”

頓了頓,“要是有難言之隱,我可以給你開服藥,以你這身體情況,留個後應該問題不大。”

道衍滿臉黑線,“好意心領,我不需要。”

“你看你,我這也是好心啊!”李青對拉和尚下水很有興趣兒,“佛門不是還有歡喜禪嘛,看你也不像老實人,我不信你就沒練過……”

“你大爺……!”道衍破防,“咱倆一個道士,一個和尚,話不投機半句多。”

“哎哎哎,彆走啊。”李青賤兮兮道,“再嘮一會兒啊!”

道衍恨恨道:“彆逼貧僧出口成臟。”

李青:“……”

這時,小胖慢悠悠地走來,一屁股坐在椅上,“你倆去一趟禦書房。”

“什麼事兒啊?”

“去了就知道了。”小胖給自己添了杯茶,一飲而儘,“趕緊去吧!”

李青點頭,見他沒有起身的意思,“你不去嗎?”

“我歇會兒再去。”小胖翹起二郎腿,一臉怡然自得。

李青一把扯起他,“多運動運動,對你有好處,走啦走啦……”

……

禦書房。

朱棣正在處理奏疏,見三人進來,輕輕擺了擺手,宮女太監立即退下。

“都坐吧!”

“謝皇上(父皇)。”三人說了句套話,拉張椅子坐下。

待三人坐下,朱棣開口道:“朕要打仗!”

李青道衍對視一眼,都是滿臉納悶兒。

道衍疑惑道:“皇上欲北伐,理應找兵部、戶部、諸位武將,臣和永青侯不管軍事啊。”

“不是北伐,而是打下安南。”朱棣沉聲道,“安南朕勢在必得。”

李青一頭霧水,“為啥呀?”

朱棣瞪了他一眼,“朕問你,寶船出海是不是得沿著海岸線走?”

“昂。”

“安南是不是處在海岸線?”

李青恍然,建議道:“皇上,從雲.南起,一點點擴張呢效果更好!”

小胖一見老子要發飆,連忙接過話頭:“李卿還不知道吧,大明已在老撾、孟養、木邦……設立軍民宣慰使司;

大明西南方向,共設立了三個宣撫司,六個軍民宣慰司,如舊港宣慰司……”

李青瞠目結舌,宣撫司官員是朝廷任命的,也就是說,有幾個地兒已經劃入了大明版圖,宣慰司雖然是由當地首領任職,但實際上也在大明的控製之內。

(ps:宣慰司類似自治區。)

李青消化著小胖的話,內心震驚到了極點,也就是說,大明現在已經控製了東南亞。

不對呀,我不過**個月不在朝,朝廷大軍不可能這麼快啊……李青咽了咽唾沫,“小…太子,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兒啊?”

“剛不久。”小胖見他一臉震驚,笑著解釋,“其實朝廷幾乎就沒發兵,隻是象征性的派些人走個過場,父皇聖旨一到,他們就同意了。”

“就那屁大點地兒,朕拿下他們,是看得起他們。”朱棣斜睨著李青,逼格十足道:“是不是很意外?”

李青心悅誠服:“皇上神武!”

雖然老四這樣比較流氓,但以這種方式拿下東南亞,簡直賺翻了,當然,對方之所以這麼聽話,是因為他們太弱了,根本沒有抗衡的資本。

加上慕強心理,對歸附大明更是毫不排斥。

這一來,印度洋出海口就有了!

但,安南不同。

一來他的人口比較多,幾乎是大明的十分之一,二來他離大明遠,這一招就行不通了。

李青沉吟道:“皇上,征戰安南有什麼難處不妨說說,大家集思廣益,興許能解決皇上的顧慮。”

“主要是師出無名。”朱棣頭疼道,“太祖皇帝把安南定為不征之國,他們又一向老實,朕……沒借口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