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自明聽完沈彧的話之後,臉色頓時一變,
要知道,
舉辦交流會這件事情,其實是他領頭的,
尤其是酒店的預定等等,都是經過他的首肯的。
沈彧這句話其實就在打他的臉,
暗諷他隻給了大家最低的標準,一人隻有一間大床房。
尤自明聞言,連忙辯解道,
“沈彧啊,這件事情就不要你操心了,這次是下麵人沒有安排好,我一定會好好批評一下他們,讓他們將你這個提議儘快落實。”
沈彧聞言笑著點了點頭,一臉人畜無害的道,
“尤主席,您要是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一定要及時跟我說,我一定會儘全力,我們都是一個學會的,不用客氣。”
尤自明聞言,強忍著自己心中的怨氣,
點了點頭道,
“有需要的時候一定會找你,我還需要招呼其他的協會會員,晚點兒我們再聊。”
說完不等沈彧說話,便逃也似的離開了,
生怕沈彧再說出什麼,讓他難看的話出來。
尤自明走後,
馮老重重的拍了拍沈彧的肩膀,眼角的笑意根本就掩飾不住,一臉的得意。
尤自明最開始發難的時候,他就準備上前製止的,
結果沈彧的回答沒有任何的問題,
還能十分自然的發起反擊,不由的讓他停下了腳步。
現在看到尤自明竟然在沈彧手中吃癟了,
頓時感到無比的欣喜。
尤自明和他們差不多年紀,幾人從年輕的時候就不對付,
尤自明這個家夥,仗著自己肚子裡有一點墨水,
就瘋狂的賣弄。
平日裡給自己打扮的人模狗樣,
那時候的他,還不是現在的地中海,
整個人梳了一個那種大背頭,
油的像是被狗舔過了似的。
整天跟在人家女學生的後邊,玩那出烈女怕纏郎的戲碼,
其實就是死纏爛打。
當他再一次擋住人家女學生不讓離開的時候,
馮老和黎老實在是看不下去,出頭製止了他。
從此之後,
幾人便結下了仇怨,
一直到這麼多年以來,都互相看不過眼。
跟著黎老和馮老兩人認識了一圈人之後,
三人便找了一處座位坐著閒聊。
不一會兒,洛芷,蘇瑾月和馮若兮三人也過來了,
手中還拿著一些茶歇和茶水。
乖乖的坐在三人旁邊,聽著他們閒聊著一些文學史上的趣事。
而在距離一行人不遠處的一個座位上,
以尤自明為首的一撥人,
此時卻在低聲謀劃著什麼。
尤自明也從來不是什麼好人,睚眥必報,
要不然也不會因為一件小事情,
這麼多年也沒有跟馮老和黎老兩人和解。
對於沈彧膽敢當眾挑釁自己,差點給自己難堪,
這口氣他自然也不會咽下去。
沈彧如今可是音樂巨匠,
到了他這個級彆的人,自然也明白沈彧如今是國家的寶貝疙瘩,
就算是想要讓其難看,也不能太過分,
要不然引起了國家機構的反感,
可就得不償失了。
當然一些小打小鬨,這些可沒有問題。
音樂巨匠,
意味著沈彧在音樂上,已經走到了儘頭,
站在了所有人的頂端。
所以在音樂上,尤自明找不到任何可以攻訐的點。
但是在文學上,
尤自明可是有著十分的信心的。
他可是作協如今的主席,在文壇上也是享有鼎鼎大名的,
出版的幾本書,銷量也都十分的火爆。
在他最擅長的方麵,收拾一個文壇新秀,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
哪怕這個年輕人才華橫溢,天資驚人。
但是他仍然不屑一顧,
因為他年輕的時候也同樣如此,被彆人稱之為天才,
雖然沒有沈彧那麼的有天賦,但是在同齡人中也是頂尖的佼佼者。
再加上他這幾十年來的積累,
在他看來,對付一個小小的後生,還是手到擒來的。
最後冷笑著看了眼,不遠處的沈彧等人,
接著和周圍的朋友們閒聊起來。
沈彧這裡,
馮老和沈彧閒聊了一會兒,突然想起了什麼,
連忙開口道,
“對了,沈小友,你這兩天的時候小心一些,我害怕尤自明那個老家夥為老不尊,為向你發難,如果他又任何舉動的話,你就立刻來找我們。”
一旁的黎老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道,
“老馮說的沒錯,尤自明這個家夥一點度量都沒有,你剛才讓他這麼難堪,他心裡絕對對你產生了怨念。”
“不過我猜,他應該會在滕王閣的時候向你發難,畢竟我們下午要去滕王閣遊覽,這種交流會吟詩對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你到時候注意一下,彆和他硬拚,尤自明雖然人品不怎麼行,但是文采還是很不錯的。”
聽到兩位先生的關心之後,沈彧也是一臉的感動,
他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不想要兩位為自己擔心。
但是心裡卻有些不以為然,
如果尤自明敢來挑釁自己,那就讓他知道自己的厲害。
如果換做彆的他並不熟悉的地方,
他可能還是慌亂一下。
但是在滕王閣中,
如果不是害怕高調,也不想得罪人,
他隻想站起來大喊一聲,
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雞。
要知道,
王勃的滕王閣序一出手,
後世的萬千文人,其中不乏千古流傳的大人物,
登上滕王閣之後,皆沒有留下一點筆墨。
其實也能夠理解,
因為王勃的那首滕王閣序就放在那裡,
他們沒有底氣能夠超越這個千古第一駢文,
但凡寫出來,也隻能屈居於王勃之下,
自然不願意動筆了。
就如同詩仙太白一般,
在登上黃鶴樓之後,被眼前的美景所征服,
本欲賦詩一首,抒發自己的心意,
但是看到崔顥的題詩之後,隻能無奈的放棄了。
隻留下一句,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可見並不是古今文人看到美景之後不願意題詩,
而是實在不甘心屈居人下。
滕王閣序一篇駢文,讓滕王閣從此少了很多詩詞,
但,
也讓其擁有了千古流傳的美名。
王勃的這首千古駢文一出,
自此滕王閣一躍成為華夏四大名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