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籍,項氏一族!”
“砰!”
殿內的內侍、宮女被嚇得渾身一顫,隻見始皇將他那碗菰米飯給扣到了麵前的桌上。
有內侍正要上前收拾,卻聽始皇道:“不準過來!”
他將倒扣的碗重新端起來,用筷子將桌上的菰米飯掃入碗中:“好個項籍,好個項氏一族!”
始皇心中的怒氣難以平息,他雖為君王,但同時也是人,驟然聽到子孫後代被人屠了,能不動怒?
但咋說呢,因果報應,循環不爽。
始皇在曆史上對六國的宗室也沒好到哪去,六國之君,三人下落不明,三人被殺,其中的齊王建更是被活生生餓死。
隻可憐鹹陽的老百姓遭了殃。
始皇很快平複下情緒,道:“項籍就是那項羽?”
初次見到項籍這個稱呼時,李念還以為跟項梁、項伯一樣,是項羽的長輩,哪知一查後才知道項籍就是項羽。
李念道:“項羽,姬姓,項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縣人,楚將項燕之孫。”
“項燕之孫?”
嬴政眼中透出寒意,他知道項燕是誰,楚國大將,被王翦殺掉的那個敗軍之將,未想到此人的孫子竟成了大秦的送葬人。
“項羽此人非常勇武,目生重瞳,有霸王之名,能角逐華夏曆史上最強的武將。”
“或許因為個人勇武太過非凡,出身又好,項羽性格頗有缺陷,跟沛公有很大不同,許多方麵幾乎截然相反。”
一句“跟沛公有很大不同,許多方麵幾乎截然相反”,便讓嬴政大致明白了項羽是怎樣一個人。
對項羽這位霸王,李念沒多少好感,但他也不會去刻意抹黑:“項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大父項燕。”
始皇皺了皺眉,問道:“項羽初起是何年?”
李念答:“史載為秦二世元年,也即大王駕崩的後一年。”
他才死了一年,項羽就造反了,絕對是事先就有造反的念頭,隻是在等待一個時機,而那時機正是李念曾提過的陳勝、吳廣謀反。
始皇在心裡算了一下,若按李念所說,那項羽此時豈不是才十歲左右,還是一稚子?
李念繼續道:“項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項羽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教授項羽兵法,項羽大喜,但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始皇一邊用食,一邊麵無表情地評價:“如此無恒心毅力,縱使一時成事,也終會敗亡。”
李念道:“大王所言甚是。在曆史上,其實項羽和沛公都曾見過大王,但二人的表現截然不同。”
兩人還見過寡人?
這引起了始皇濃厚的興趣!
他本以為是他死後,沛公和項羽才造反,應該從未和兩人見過,兩人也應當沒見過他。
“如何不同?”
李念道:“沛公見大王,是參加徭役而至鹹陽,見大王帝皇之勢,喟然歎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這句話沒什麼大問題,甚至算是在稱讚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