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整個章台宮內安靜無聲,唯有竹簡被翻動的聲音。
章邯帶來的竹簡中寫的是他對試點計劃的具體想法和執行方案,看得嬴政不時點頭,不愧為大秦末年差點力挽狂瀾的人物,的確有真材實料。
過了會兒,章邯也將竹簡看完,嬴政聲音適時傳來:“看完了?”
章邯道:“臣已看完!”
嬴政道:“本想讓你多準備些時日,再離開鹹陽,但如今事有變,原本所定也須變化。”
說到這,嬴政突然想起李念的話,“世間萬物都在變化之中”,他此刻的變化也屬於萬物變化之一吧?
“你應當也看出來了,大秦雖一統天下,然並不安穩,你也是老秦人,想必更能明白。寡人須得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也已嚴重到不可不及時解決。”
嬴政看了眼章邯:“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方才已大致定下,正是你所看到‘緩刑罰,薄賦斂’,然此法若行,必會影響到寡人於你所定之策。這便是寡人今日召見你的原因!”
“寡人不會放棄原本之策,但此策須做更改,讓你觀閱眾臣方才所言,也是讓你從中學習,知曉可如何更改,你可有信心做好?”
原先的計劃中,秦律暫時不改,由章邯在暗中執行改革試點計劃,以驗證秦律是否有問題,修改後的秦律是否更好,以及從側麵驗證李念所言是否為真。
但傳回的老秦人竹簡讓嬴政意識到不改不行了,即使不做大的改變,也要做些小的改變,至少要做出個樣子,讓老秦人看到生活有奔頭,才不會失去老秦人這塊大秦根基。
而這一改,他原先製定的改革試點計劃必會受到影響,所以他才在第一時間想到章邯,想召章邯入宮。
這種時候豈能打退堂鼓?
章邯道:“臣有信心,若不成,請大王取臣頭顱!”
畢竟是李念所說曆史上,差點為大秦力挽狂瀾之臣,嬴政對章邯頗有好感:“倒也不必如此。隻是給不了你那麼多時間,最多三年,最短一年,寡人希望你有所成效。”
‘大王這次對我好像寬容了許多,不像上次覲見時那般嚴厲,這是怎一回事?’
章邯鄭重保證道:“臣定不辱命!”
嬴政道:“既如此,你儘快離開鹹陽,前往試行,若有變故,寡人會派人通告於你。若無彆事,便回去準備吧!”
章邯道了一聲“臣遵命!”,向嬴政一禮後,轉身離開宮殿。
走出宮殿後,章邯心中並沒多開心,他本想大乾特乾一番,爭取和商君一樣史上留名,現在就算計劃成了,他的功績也得削去很多。
目視章邯離開,嬴政久未收回目光,總感覺這段時日,身邊的東西都變了許多,世界變了,治國變了,大臣變了……
不對,世界沒有變,大臣原本也沒變,隻是因為李念那小子會說話之後,讓他發生了一些改變,罪魁禍首在李念。
隻是不知這些變化對大秦是好是壞,對他是好是壞?
嬴政此刻心中亦有迷茫。
這也是他沒有直接廢去改革試點計劃的主要原因,他不知變化是好是壞,需要章邯以改革試點為他做些驗證。
第二天,又是一個五日之期到了,這一次,嬴政對李念的召見還是在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