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儀特意過去看了看,書房大而寬敞,跟主臥沒法比,卻比之前用的小書房好的多。
書架、書案、待客用的桌椅凳子準備齊全。
剩下的得她親自布置。
“春梅,春梅,帶來的書搬過來放書架上;筆墨紙硯放書案,我們帶來的書畫等物也帶過來,我要好好布置。”
“知道了,主子。”
春梅跑出書房,搬來一個大包袱;解開包袱後,裡麵是兩套筆墨紙硯,磨條準備了一盒,其餘全是書籍和她閒暇時做的書畫,以及有些年頭的書畫。
“主子,奴婢來放書,您看看其他的要怎麼擺。”
明儀來回打量一番,摸著下巴琢磨道:“帶來的書畫我記得有一副大的山河圖,書案後牆上就掛那副,上麵掛老師親筆題的字;右邊書架旁掛我閒暇時所作的祥雲圖,左邊書架旁邊也掛祥雲圖。”
“好嘞。”
春梅放好書,當即捧起剩下的書畫,大的一副直接掛上去;上麵掛梵老太師親筆所題的厚德載物四個字,祥雲圖有好幾幅,每一幅還都不一樣。
明儀見過的祥雲景象數不勝數,隨便拉一張出來皆是精品。
“主子,掛完了。”
祥雲圖一掛上去,加上大大的山河圖,這麼一布置,就有那麼點韻味了。
“差不多就這樣了,餘下的書畫展開掛在幾個角落,添些氣韻。”明儀跟春梅一起掛,兩人一起行動,總是快一些。
這樣一來,角落沒落空,邊邊角角也被裝飾過了,這麼大個書房似煥然一新。
春梅看的很滿意,趙嬤嬤端來剛煮出來的茶水,三人好好欣賞了一番新布置的書房後;明儀回去洗漱躺會兒,春梅忙著廚房的事情,來了這邊沒人做飯了,暫時得由她接手,等趙嬤嬤送會做飯的婆子過來她才能放手。
趙嬤嬤出門了一趟,回來時帶來三個婆子,明儀睡醒起來才知道人已經帶來了。
趙嬤嬤服侍她穿戴齊整,簡單洗漱了一番,扶著她走出後院,在前院見三人。
三人站在前院待客花廳前,垂眸作恭敬狀。
趙嬤嬤扶著明儀進花廳坐下,又回轉於外,對三人道:“進來吧,主子要見你們。”
“是。”三人依舊恭敬,不敢抬頭。
趙嬤嬤很滿意,她一手調教出來的人,恭敬本分是她想要的;她們沒有僭越之舉,舉止謹慎,便不吝嗇提點一二。
“咱們主子仁善,日後你們在主子這裡伺候,最重要的便是謹慎本分,恭敬有加;不能因為主子仁善就得寸進尺,你們時刻謹記,我們是奴婢,是下人。”
“奴婢們明白,多謝趙嬤嬤提點。”
三人看上去很是本分,趙嬤嬤滿意點點頭,帶她們進入花廳。
“主子,人帶來了。”趙嬤嬤福身見禮。
“起來吧,趙嬤嬤跟我說說她們可有名姓?”明儀漫不經心掃過三人身上,她們低著頭,沒法看清她們的麵容。
趙嬤嬤走上前,立於她身側,道:“從左邊開始,依次是陳婆子,方婆子、李婆子;陳婆子做飯有一手,方婆子、李婆子可做些粗活,她們在奴婢手裡是老實本分人。”
日後會不會變,得長久的看。
明儀心神領會。
三個婆子跪地行禮,“奴婢們拜見主子。”
明儀掃過她們拜下去後略帶僵硬的手臂和緊繃的後背,她們沒有因為她年紀小就覺得她好哄,而是保持一貫的謹慎恭敬。這樣的人,要麼是會裝,要麼是真的本分人。
“你們起來回話。”
“是,謝主子。”三人站起來,垂首而立。
“抬起頭來。”
三人下意識抬頭,眼瞼依舊下垂。
從麵相上看是仁厚相,沒看到她們的眼神,不好說;一個人的麵相會騙人,眼神騙不了人,偽裝的再好,隻要懂一點相麵的人,在麵前之人有異端時可以察覺出一二。
“看著我。”
“是!”
三人抬起眼瞼,直視又不敢,隻能儘量把目光放到旁邊,不與她的視線對上。
統一的作派,規避冒犯主子。
趙嬤嬤暗暗點頭,就是得這樣;不能因為主子讓她們看著她,就真的毫無顧忌的與主子對視,那也是不敬。
三個人的眼神各有不同,一人怯懦,一人畏懼,一人即便緊張,依舊極力保持鎮定;隻有一點相同,她們確實是本分人,眼神沒有多餘的欲望,對當下的剩餘是滿足的。
不怕人滿足,就怕人不知足。
常有一顆知足常樂的心,才能過好當下。
“很好,你們按趙嬤嬤的安排做事,隻要好好乾,不會讓你們朝不保夕。”算是承諾她們,隻要不生二心,一如既往的老實本分乾活,她就不會舍棄她們。
不知她們聽沒聽懂,隻是複跪再次行禮。
“奴婢們叩謝主子。”
明儀含笑道:“起來吧,日後在我麵前不必行跪拜大禮,跟著趙嬤嬤做就好。”
“是。”
三人站起身後,明儀給趙嬤嬤遞了一個眼色。
趙嬤嬤恭敬頷首,對三人道:“你們跟我來。”
“是。”
趙嬤嬤帶人離開花廳,明儀端正身形,望著她們走出視野;不得不說,趙嬤嬤在調教人這方麵很有一套,看人識人同樣好。
此行帶來三人,沒有一人是心懷不軌的。
又過兩日,趙嬤嬤帶來牙人,隨行的有一群男女;穿的是一色粗衣麻布,沒有多餘樣式,勝在乾淨整潔。
明儀從裡麵挑了幾個當下看著麵相不錯的人,女五人,小廝三個;年歲在十五歲到十八歲之間,樣貌平平,身體卻健康。
對於那些有一家子的人家,她沒要;如今,單獨住著,沒必要要那麼多人。而且,她身邊的人少,雖有暗衛在暗中看著,可也不能讓一家子一家子奴才掌握內外宅。
她可以發善心,但是,不能拿自身的身家去發善心。
她是修道之人,保持一顆善良的初心是她的願意,不是她的本分。
不論修道還是修佛都是如此,修道之人有一顆悲憫世人的心,是修道這個人願意,卻不是她的本分;修佛也一樣,擁有慈悲心,愛眾生是人家願意,並非人家的本分。
出於這種心理,她在善良的同時,不會忙碌發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