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所站的長坡,畢竟還是太平緩了一些,隻能俯瞰大學校區而已,倘若此刻有人在鎮海樓上憑欄遠眺,那麼,他必定能看到非常奇特且壯觀的一幕:在白日裡,羊城港的城區便被分為了涇渭分明的兩大塊。一塊是原本的老城區,此處甚至還保留了大多數完整的城牆,牆內的建築,也還是傳統的樣式,瓦片碼得整整齊齊,在太陽下反著微光,可以清楚地見到縱橫交錯的阡陌,寬大的主街,狹小彎曲的胡同,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熟悉,甚至於一些眼力好的人,順著城內的河流,見到熱鬨碼頭中人頭攢動的場景,還能莞爾一笑呢。
另一塊,就是以鎮海樓所在的越秀山為界,在山的另一側,原本全是農田莊園的地方,現在都被平整了出來,化成了橫平豎直的道路與屋舍,此外,還有一根根長杆,材質雖然不同,但在遠眺中卻共同構成了街道的筋骨,令人感受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魄力,此外,還有挖開了沒有填埋回去的地下水道,泄洪溝等等。
整個新城區就像是一個大工地,在白日裡看著,混亂中又透著陌生,當然無法和已經成形的老城區相比了,可是,一等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那就又是另一番畫麵了,新城區這裡,儘管入住的人口非常少,但許多區域的路燈卻是已經到點就一盞一盞地亮了起來,這樣,新城區便整片整片地籠罩在了一種昏黃而溫暖的光照裡,雖然比不上老城區的某幾條街那樣熱鬨非凡,燈火通明,但站在鎮海樓上觀看時,卻更能從大視角上看出不同,老城區雖然也有一兩段街道是亮著的,可除此之外,整片整片的城區都是被黑暗籠罩,那零星燈火,和新城區那裡縱橫交錯的朦朧光華比,就顯得非常的寒酸了。
這還不是全部,再過上一會,新城區這裡,有些建築物就開始亮燈了,比如說如今已經在逐漸啟用的大圖書館,就會從上到下開始逐漸開燈,在某些時刻,工作人員甚至會把全館上下所有的燈都打開,那是什麼燈籠、火光都無法比擬的灼灼光華,鎮海樓上的看門人,也因此養成了新的愛好,時常站在樓頂,眺望著大圖書館的方向,悠然沉思,完全沉浸在那天庭一般的美景之中,不知今夕何夕了。
這還隻是在建而已,大工地還有許多呢,如今啟用的隻是大學、大圖書館,博物館以及眾多衙門都還在建築之中,甚至還有些地方,看門人看到了讓人吃驚的景象——買活軍這裡,建築物總以兩層小樓為主,這幾乎已經形成了所有人的一種共識了。
這也很正常,實際上能一次造兩樓,二樓還十分適宜居住,半點不逼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非常可喜的進步了,造到三樓、四樓的建築幾乎都不是拿來住人的,不是塔就是鎮海樓這樣的屋子,有特殊功用,中空,隻有環牆一圈,以及外頭的圍廊有用。但是,買活軍在羊城這裡,造了好幾處三層、四層的建築——甚至還沒有封頂,看門人仔仔細細地數過了,他認為這棟樓很可能要造到五樓,而且其中屋舍繁多,也就是說,它不是拿來做塔的,而是真正要住人,或者要辦公用的!
五樓——住在五樓!那不是和住在懸崖上差不多?怕不是伸手就能碰到雲了?!
如果說二樓是大部分人能接觸到的樓層極限,登三樓都需要特殊的機緣——便是佛塔和藏書樓、鎮樓這樣的地方,對一般百姓來說,開放一樓都很不錯了,二樓、三樓肯定隻有極少數人能上去,那麼四樓就委實是絕大多數人絕不會踏足的地方了,哪怕是佛塔,到了四層往上基本也是實心的了,五樓,五樓實在是讓人想象不到的高度,人怎麼能住在五樓呢?不說彆的,光是每天要用的水還得挑到五樓……這五樓的樓梯該是多麼的逼仄,多麼的難爬啊!
但是,五樓的房子畢竟是造出來了,而且樓梯也並沒有很逼仄,因為買活軍的樓是很反常識的,它居然不是次第縮小,而是直上直下,和一塊板子似的,瞧著簡直有點頭重腳輕了,對於一輩子都看慣了梯形塔的人來說,這副景象怎麼看怎麼怪,甚至可以說是有點觸目驚心,他們能接受的最大高度,也就是大圖書館的三層建築,這也夠瞧的了——雖然隻有三層,但它大啊,圖書館延綿不絕,本身簡直就像是一座小城了,倘若矗立在山頭,完全可以充當一座雄關,或者說,它比一般的鎮關城堡還要更大,隻是建築物大到這個地步的時候,大小的區彆已經不是看客能用肉眼給區分出來的了。
“開燈了,開燈了,大家往開燈的房間擠一擠哈!今天開三個閱覽室的燈!一層一個!”
在圖書館管理員的吆喝聲中,閱覽室內的讀書人們,紛紛站起身來,有些人乾脆還書走人,有些人則捧著書本,還夾帶著自己的書囊,步履沉重地往開燈的大閱覽室走去,這其中也不乏洋番麵孔,這些人往往攜帶了不少書本在身上,再加上本身發胖了不少,身形尤為笨拙,不過,大閱覽室的眾人對他們也是司空見慣,並沒有額外的打量,隻是有人打趣般地問道,“哈維先生,你們醫學院不是也開院了嗎,怎麼還到這裡來蹭電燈啊?”
威廉哈維大概是這些洋番裡發胖得最少的那個人了,不過,即便如此,他的腰圍也有相當的增長,他的漢話已經說得非常好了,就是一開口總有點說不出的地方腔調,“這你說的,讀書人的事,怎麼能說得上是蹭呢——醫學院是開門了,宿舍樓也有電燈,但可沒有這麼多的醫書嘛!”
“那倒是的!”說話的其實也是買活大學的學生,一般來說,白天大圖書館裡還會有來湊熱鬨的市民,到了晚上,大家各有各的事,還停留在圖書館蹭電燈的,主要還都是學生、教師一乾人等,或者是留下來做作業,或者是要繼續利用館藏書籍,真正如一些人擔心的那樣,過來借著圖書館的電燈做針線、做手工的人,幾乎沒有。因為這裡存在一個悖論:大圖書館開在新區,從新區到舊區,要走一段長路,路沒有完全修好,到家也很晚了,因此舊區的人是要趕在天黑以前回家的,而住在新區的人,如今以各種工人為主,他們自己的宿舍就供電,並沒有必要特意到圖書館來蹭電,還要接受管理員的約束。
因此,圖書館白天或許還有嘈雜擁擠的時候,晚上的學習氣氛卻十分的純粹,閱覽室雖然坐滿了人,但除了鉛筆和紙麵接觸的沙沙聲、思考時不自覺發出的嘟囔聲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交談的聲音,這對於絕大多數讀者來說,都是一種讓人上癮著迷的體驗:不但可以在晚上,以明亮的燈光繼續學習,而且,周圍的環境是何等的寬敞、和諧,房間裡幾乎完全沒有黴味兒,而那些書本又是多麼的輕便,字跡多麼的清晰,多麼的可喜!
而且,身邊所坐的所有人,不分出身、職業、地位,甚至不分性彆、長相,所有人都全心全意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在來到買地,進入大圖書館之前,沒有任何一個洋番會幻想著自己能身處於這樣的環境裡,雖然事前毫無預計,但隻是剛剛踏入圖書館數日,大家便公認,圖書館是比超市還要更讓人著迷的地方。從學習環境到那豐沛到讓人狂喜的書籍,還有對於學習成員無條件的接納……沒有一樣是他們能想象出來的,習慣了在高大陰暗,白天都要掌燈的石製建築物中,抵擋著寒風,費儘心機地在豆大的燈光下閱讀著歪扭字跡的感覺,大圖書館對他們來說,就是上帝賜予的天堂!
但是,這樣的東西是帶不回歐羅巴的……人們心裡也是清楚,這一點讓他們尤其的沮喪,倘若說對於買活軍的一些知識他們還有希望學到手帶回家的話,這種濃縮了買活軍所有技術精粹才打造出的建築,卻根本不是幾個傳教士,幾個學者所能帶走的。想要打造這樣一間誰都可以進來學的大圖書館,首先需要的就是通電,在通電之前,圖書館必須嚴格控製讀者的數量,理由非常的顯而易見,人多了,需要的照明燈火也多,燈火多了就容易走火,而圖書館最怕的就是火災。
通電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提供夜晚的光照,也在於擴充讀者的人數,以及,在羊城這樣炎熱的地方,用電風扇來驅散室內的熱氣,避免書籍發黴。可以說,電力是圖書館產生的絕對前提條件,而一說到電力,問題就接踵而來了,發電機、橡膠電線,這都不是工匠徒手能造出的東西,需要的是一整個工廠,包括了工廠中有經驗的工人,哪怕洋番們進工廠擔任過工程師的職位,這也絕不意味著他們回到家鄉之後,能徒手再造出一個工廠來,在這種工廠生產流程裡,每一道工序都有自己的講究,不是說任過一個職位,就能把全部生產環節給打通的。
除此之外,想要填充圖書館,使其能對不特定的公眾開放,哈維醫生不禁留意到,發達的印刷業也是必然的前提條件,否則哪怕是為了書籍本身的安全可言,也必須嚴格審查潛在的借閱者,圖書館必然會帶來書籍的丟失和損耗,這就要求圖書館準備的絕大多數書籍都是可複製的印刷品,丟了的影響也不至於太大,再搭配上嚴格的懲罰措施,才能把書籍的丟失限製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使得圖書館可以持續下去,否則,難以想象圖書館該如何經營,如果買地書籍的賣價還和歐羅巴那樣的昂貴,哈維毫不懷疑會有很多人入館隻是為了偷走一本寶貴的書,之後再賣出去換取現錢。
【我不得不指出的是,買活軍處,乃至整個華夏的造紙業也非常的發達,此地的紙張非常的便宜,再加上鉛筆和橡皮(麵包屑)的出現,使得紙張的普遍運用成為了一種可能。買活軍甚至還會回收使用過的紙張進行再造……這種技術似乎我們的故鄉還沒人能夠掌握,儘管過去的百年間,我們的造紙業也興旺發達,成為了一種新興的行業,但依然落後華夏許多。】
在送回家鄉,呈給國王的信中,他這樣寫道,【如此便宜——價格幾乎隻是歐羅巴十分之一的紙張,以及發達的合金活字印刷技術,讓買地的書籍製造變得非常的容易,甚至也成為了一種可以進入工廠的活計,而不再是從前那樣的手工活。】
【人們瘋狂地印刷著各種各樣的書籍,有些,說來可笑,僅僅隻是為了娛樂。書館在買活軍街頭隨處可見,承載了絕大多數的娛樂閱讀需求,百姓們不必費事前來圖書館,這裡更多的是學術書籍,娛樂類的、戲曲、畫冊,在書館集散,人們既可以買,也可以坐下來點一壺茶,在書館裡聚精會神地翻看,如果感到饑餓,他們還可以叫來豐富的點心,邊看邊吃。每到周報發行的日子,或者有知名的發行新卷,書館中座無虛席,讀者們排了號碼,輪流閱讀新書……華夏的閱讀氛圍之濃厚,識字率之高,是沒有來到這裡的人完全想象不出的,和他們相比,歐羅巴完全是一群文盲、混混和強盜勉強捏合成的烏合之眾,再披上一層號稱是國家的遮羞布。】
寫到這裡,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拿起橡皮,把最後一句話給擦除了,儘管這是哈維醫生的真心話,但這樣的感慨並不適合出現在寫給國王的信件中。
【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印刷業的進步對於知識的擴散有多大的幫助,大圖書館開館之後,我聽到有人議論,這間圖書館吸引了很多敏朝地界的書生,他們原本是極其憎惡買活軍的死硬派,但如今卻放下偏見來到了羊城,理由非常的簡單,因為這間圖書館裡存放了三套《文獻大成》——而且是印刷版。這本書是敏朝的前幾任皇帝花費了許多時間修成的百科全書,它一共有七八千種圖書,數萬冊,光是目錄就有60本!】
【圖書館三樓有一翼專門存放著它的三套副本,這是不允許對外借閱的,隻能在閱覽室中借讀,因此數以百計的書生來到了羊城,在此之前,他們從未有任何機會看到這本皇家監修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正本似乎隨著某一任皇帝陪葬,副本存放在皇家於兩個都城的私藏圖書館中,兩百年來,經過火災、盜竊,已經散失了不少,幾十年前剛剛完成一次重修,但這一次重修是否恢複了剛修成時的規模,依然是個謎。】
【像這樣規模浩蕩的百科全書,抄錄兩到三套副本,已經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幾乎不可能存在更多的抄本,但這是印刷業沒有介入之前的事情了。買活軍要來正本之後,對《文獻大成》進行了製版印刷,他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市級圖書館都存放一部《文獻大成》作為基礎,並且對市民開放閱覽……這樣的壯舉讓《文獻大成》從皇室藏書完全走向了大眾,也吸引來了他們的敵人,毫無疑問這些敵人來到羊城後不久,便不可能再對買活軍存在什麼敵意,他們已經被圖書館完全吸引了,在自己的家鄉,他們一輩子最多能接觸一兩千本書籍——容我提醒您,這個數字也已經是歐羅巴的學者們無法比較的了,我們的書籍實在太貴了,中產階級的學者們無書可讀,這是個顯著的問題……】
哈維筆鋒一頓,幾經猶豫,還是在破折號後的話語上畫了幾條橫線,做出了一個刪除的表示,這樣他就不用為自己的言論負完全的責任了,免得這封信所得罪的勢力來找他算賬,不過,他知道這番話不會得罪國王,因此便不用像剛才那樣完全擦除,不留一點痕跡。
【但是,在大圖書館,他們能輕而易舉地接觸到上萬冊——十幾萬、幾十萬冊,耗費一生的時間也無法讀完的書籍!】
這其中的差距,哈維認為,才是最難以跨越的,圖書館的恢宏建築僅僅隻是表象而已,歐羅巴彆的會缺,但真不缺奇思妙想的建築家,隻要能弄來‘鋼筋’或者是竹子,他認為模仿出類似的建築隻是時間問題,大圖書館再宏偉,也趕不上聖母百花大教堂的輝煌,但這些有形的東西卻遠遠趕不上無形的底蘊,皇室能模仿買活軍的建築,卻模仿不出買活軍這裡豐沛的知識,這些普遍識字的市民,【這些所有種種彙集在一起,形成了此刻我身邊的景象,所有愛好閱讀的人濟濟一堂,有些人是學者,可有些人白天是個屠夫,是個小販,這會兒他們全都坐在一起,默不作聲地瀏覽著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全然不顧在十幾年前,這些知識是否毫無必要地被束縛於禁區之中……】
【我必須承認,這樣的景象讓我感到非常的——】
他的筆鋒長久地停頓了,幸福的開頭單詞幾乎已經要成形了,但哈維還是把整句話都劃掉了,他改換了口氣,有些公事公辦地寫道,【下麵我將向您彙報同船人員的動向,我們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受到圖書館的刺激,拚命地學習語言,現在基本都掌握了漢語,但是,我們感興趣的領域各不相同,我毫無疑問,對於醫學和生物有濃烈的興趣,莫頓牧師在學習華夏的曆史,沃利斯在買活軍這裡受到的刺激很大,他……還有那些法國人,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