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完全進入蒸汽時代呢……這就要直接進入電氣時代了,這種構思,真的有可能成功嗎?實際上謝雙瑤一開始也無法保證,這就和華夏能否從封建時代,在幾十年內毫無積累地一步跨越到大同社會一樣,是沒有任何人能給出答案的問題。
但是——和社會科學比,謝雙瑤認為,自然科學方麵,華夏的跳級路還是有個優勢的,那就是截止到目前為止,華夏的能工巧匠還不需要積攢精力去努力創新,也就是說,用來摸索和試錯的成本大大地減少了,現在整個買活軍,或者說整個華夏的主流學術行為就是進行逆向工程——天頂星科技產物已經有了,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它降級再降級,降級到現在的車床也能負擔得起的精度。
科技進步什麼成本最大?其實就是試錯成本最大,人類科技史前進的每一步,都是踩著無數前人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前行的,科學原理的發現、論證是這樣,工業的進步也是這樣。
就說發電這個東西吧,從發現電磁感應、富蘭克林放風箏、交流電、直流電之爭、再到第一個電燈泡,包括絕緣體的應用……從人類認識到電也是一種能源開始,再到電走進富裕人家,這期間每一步都是走得異常艱辛,在無擾動曆史上,要讓學術界普遍認可【電也是人類可以獲取和利用的能源】,就這麼一個概念,怕不是都要數十年的時間?
但在買活軍這裡,這些概念的樹立就完全談不上有多艱難了,沒有一個科學家會對此產生質疑的,不單單是因為天書上寫了這句話,而天書天然地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性——也因為太陽能充電板就在那擺著呢,當一個政權的政審分能兌換仙手機,且仙手機還要定期去充電的時候,電力這個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從上而下的深入人心了。
除此以外,關於應用的摸索,也完全是一步到位的——壓根不用去尋找絕緣體,標準答案就擺在那呢,橡膠就是電線最好的絕緣體,要不然,軍主也不會對此事如此重視,九年前就開始布局此事了——是的,一個行業的成形,哪怕是新樹種的普及,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即便謝雙瑤手裡有橡膠樹苗,但從一個倉庫的種子擴展到如今這樣在南洋多點開花的布局,也用了九年時間。這還是事前有明確答案,倘若不知道橡膠是絕緣體,或者說又沒有硫化橡膠的技術,那即便掌握了自製發電機的技術,這技術距離大範圍民用也還有相當遠的一段路那。
發電機難造嗎?難造的,大型水力發電機這肯定是難造的不會有錯,除此之外,運電送電也是很大的問題,電廠一般都在城外,給城裡送電的難度不小的,因為長距離送電需要解決電能損失、電線發熱的問題,這就又要求買地掌握造變壓器的技術——在這方麵,謝雙瑤提供不了什麼幫助,她既不會造水力發電機,也不會造變壓器,隻能提供教材和明確的需求,讓專門學校的專家組進行攻關。當然了,這種攻關的難度和正常的科學探索比也已經大大降低了,因為謝雙瑤可以找出一些小型變壓器給專家組拆解,讓他們去模仿和研究,這和閉著眼睛裝運氣去實驗比,當然要容易得多。
發電機好造嗎?也好造的,大型發電機組是一回事,小型發電機那又是另一回事了,這是特斯拉尊者和愛迪生大帝都可以手搓的東西,如果隻是供個電燈,供個放映機的話,小型發電機的動力來源可以非常多樣——人力發電機,這哪怕在另一個時空的二十世紀都還蠻常見的,很多時候下鄉放映電影就要用人力發電機,手搖、腳踩的都有,至少可以供應放完一場電影,以及放電影前後場地的大燈照明。
人力可以的話,畜力可以不可以呢?當然也是可以的,在靠水有水車的地方,水力也可以帶動這種小型的機組。事實上,這種發電機的結構相當簡單,對材料的冶煉要求也不是很高,專門學校早就試著造了好幾台了。
但一直沒有大規模製造,形成產業,主要的原因還在於這麼幾點:第一,這種發電機的原材料是精銅,電線是銅的,且機器也必須是鋼鐵,換句話說,對金屬礦的需求很大,買地一直到拿下雞籠島之後,境內才有了較具備規模的銅礦,在此之前,銅是比較珍貴的資源,一直受到朝廷的嚴格管製,造個一兩台,是不計較造價的,如果要大量用來造機器,那華夏民間就該鬨錢荒了。
銅礦的開發也是需要時間的,雞籠島銅礦今年開始產量才逐漸提升,且百姓也終於對紙幣有了信任度,停止在家中囤積銅錢,而銅錢退出金融舞台之後,買地的銅產量才相對寬綽一些,有了發電機量產的基礎。
而第二點則是橡膠的量產——沒有絕緣體,發電機怎麼可能民用?尤其是一開始,發電機肯定是用來提供照明和放映視頻用的,也就意味著發電機附近會有很多人(包括大量小孩),且光線昏暗,百姓誤觸裸電線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大概率事件,謝雙瑤可沒有給百姓通電的愛好,更不想因為頻頻有人觸電,而又激發出什麼離譜的迷信謠言。
自然了,想要普及發電機,第三點也很關鍵,那就是買地要有自產大量燈泡的能力——鎢絲肯定是最終版本的解答了,但知道鎢絲可以用,和找到鎢礦冶煉出來,最後製成鎢絲這又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買地的專門學校在過去五年間培養了大量人才,其中部分去製造更多的教師,一部分就是專門做這樣的研究,有為了將來著想,往先進方向去嘗試複現的,也有立足於當下,要在此刻造出能立刻應用的替代品的。
替代鎢絲的東西有沒有?自然是有的,碳化棉絲配合真空燈泡,本來就是鎢絲燈泡出現之前比較成熟的燈泡應用品,製備的門檻也比較低,碳粉和棉絲結合之後,用陶瓷坩堝製備即可,至於抽真空機,這個技術沒什麼難的,本時代其實就已經存在,最多是小型化應用在燈泡上而已——如此,小型發電機才具備了推廣的價值,彆的不說,靠河的村子,架幾根杆子,利用水力發電,晚上實現幾小時的照明這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如果人力發電機配合蓄電池,這將是絕殺,但很可惜的是,這個技術現在還沒攻關出來,所以人力發電機隻能是即發即用,不過,這對於富裕人家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就算他們的住處不靠河,也能用人力或者畜力來解決發電的問題。
而一個村落就算不靠水,也不靠山(小型發電機也能用蒸汽機或者鍋爐帶動),也能集中在某處人力供電,大小夥子,隻要不是農忙時間,蹬個車那還不是玩兒一樣的,大家排個班,一人來個一小時,就足夠一村人在祠堂或者村公所享用一個明亮的夜晚了,而這也是謝雙瑤最看重的地方。
——電燈的意義,隻有在無電時代才會被真正認識,夜間穩定且低成本的照明,往大了說甚至是人類文明對抗自然,對抗獸性裡程碑般的成就,電燈拓展了人類的活躍時間,在南洋這樣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大大地增加了他們的工作時間,讓百姓的工作、學習時長得以和彆處看齊,不要以為這是什麼壞事,這還真是一種福報,是南洋擺脫原產品出產地,擁有當地工業的基礎。
試想,如果南洋的有效工作學習時間始終要比彆處少了三小時,那麼除了必要的原材料獲取之外,誰會在這裡開設什麼高精尖的行業,誰會來這裡培養學徒?電燈的發明能讓他們在相對較涼爽的夜間補上工時,有學習、進步的可能,後續才會有人才脫穎而出,走到高處,擺脫隻有單一農業,完全看天吃飯的困境!
電燈對教育的意義也很大,這是毋庸諱言的,但還不是謝雙瑤看重發電機的原因——電、幻燈片、放映機,這三個法寶,對教育普及的作用那實在是太大太大了!這東西可以極大地加快教育周轉的效率,擴大好教師的輻射範圍,拿後世的行為打個比方,放映機在這件事上起到的作用,就像是5g跨城教學、網課在後世對於教育扶貧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它能完全取代麵對麵教學嗎?自然是不能,但是它能極低成本地擴大好教師的輻射範圍。
一個好教師從前在一堂課,能接觸到的學生不過是一個班的人,但通過網課輻射麵將驟增至數十萬甚至是上百萬,就算99的人都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隻要有1的學生受到了好的影響,這就是數千甚至上萬人的效果增幅了。
在如今的華夏買地,教師始終奇缺的情況下,放映機的戰略意義甚至還要高過網課,就說南洋,教育難落地,進度慢,這是確實存在的問題,就算最後能和華夏本土老買地一樣,一個村配一個掃盲班教師,仍舊會有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教程重複,掃盲班畢業後難以獲得後續教育資源的問題。
道理是很明白的,能教掃盲班的老師如果有100個,那能教初級班的老師大概就隻有30個,高級班的老師,百裡挑一吧,而且往往身兼彆的研究工作,專門學校的老師就更不必說了,和村這一層的學生接觸的概率為零。一個縣能給村裡配齊掃盲班老師就很不錯了,初級班老師肯定是集中在縣城城關的,謝雙瑤閉著眼睛都知道,最後肯定會是這樣的結果,而那些村裡的掃盲班老師,教學效果有多好?她也有明確的認識。
這樣外行的老師去教學習意願本就不強,腦子也不靈活的成年學生,效果絕不會太好的,可如果一村有一台放映機呢?用放映機錄製的膠片課程來教初級班的內容呢?
不願意上課的村民,或者是掃盲班畢業了,沒有能力和意願去城裡繼續上課的村民,他們會排斥在放映機上學嗎?絕不會的,哪怕是幻燈片,配合講解,學習熱情估計都要比麵對活人高,電力、影像,這畢竟都是很神奇的東西,也能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譬如第一堂課就大可以教學幻燈片、放映機的原理,講講小孔成像……
總之,放映機不像是人,放映機是不會疲倦的,它可以反複播放一千遍一樣的課程,不厭其煩的進行掃盲,也可以錄製下名師的教導,通過翻錄連續不斷的進行擴散……甚至謝雙瑤還擁有一個極大的優勢,那就是攝影機不用去發明,可以用手機充任,以村為單位的話,目前買地的村落大約在五千餘左右,而謝雙瑤有好幾集裝箱的手機……這還隻是她目前盤點出來的庫存,一集裝箱手機有二十多萬台呢……之前慎重發放手機,主要是太陽能充電板有限,如果人力發電機能普及,那隻要充電跟得上,在買地實現手機日用品化,隻怕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當然了,要不要這麼用手機,謝雙瑤還在琢磨,她對於手機泛濫主要的擔憂在於,這東西肯定不是她有生之年能用本地科技樹搓出來的,甚至謝雙瑤很懷疑,有生之年本土百姓能否實現對手機的完全拆解和學習,既然如此,這東西在市麵上流通太多很可能會製造出新的社會問題,甚至是對科學界產生思想禁錮——
一個科學家如果發現自己畢生都無法理解這種常見工業品背後的科技,在感情上很可能是個嚴重的打擊,這且不說了,謝雙瑤還很懷疑手機支教的結果:一旦人力發電機開始普及,她認為支教手機最後很可能會被挪作他用,而不是用在放映錄像上,肯定會有大批丟失、損壞……最後效果可能還不如用現在已經比較成熟的幻燈片機,或者是那種笨重的膠片機來得好。
幻燈片機且不說,膠片機的話……那就又要玩化學了,回頭還是得去化工廠視察一下,不過這不著急,因為發電機的製造和普及還需要好幾年呢。謝雙瑤知道自己有點跑偏了,要做的事太多,這樣發散思維下去,最後反而會無從著手的,合理的思維應當是先從最緊急且能解決的事情做起。
比如說現在,在她的構思中最重要的其實是橡膠電線,至於幻燈片機還是膠片機,這是次要問題了,怎麼放都行,甚至暫時不放而是用電燈來普及發電機也行,關鍵是,橡膠廠有沒有能力生產出性能穩定的膠皮電線,這一點,才決定了人力發電機的成敗。
“去膠廠。”
膠輪馬車在平坦的水泥路上輕快地奔跑著,這種乘坐的體驗,和木輪馬車在傳統敏朝官道上前行的感覺,簡直就不是一種交通方式了。謝雙瑤愜意地換了個姿勢,擰開水壺蓋子喝了一口薄荷水,“去看看膠皮電線的產能現在提升到哪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