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為一個王朝在終末期表現出的顢頇與遲鈍,便推斷王朝中所有官僚都是樣板式的食古不化,這肯定是一種錯誤的刻板印象,政治這東西,三昧就在於此,哪怕是最古板的西林黨人,他表現出的對買活軍的排斥,也更多的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態,政治上需要他反對誰,那麼在學術上他也就跟著反對誰。
但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真的不懂得看到競爭者的優點,並且設法加以學習的話,首先他就很難在宦海中擁有一定的影響力,畢竟恣睢如張天如,都要另辟蹊徑,以圖在更年輕的時候掌握權勢,可見敏朝官僚、廠衛、內宦這三大參政群體中,除了內宦有時因皇帝個人喜好原因,素質太差之外,其餘兩個係統的上位者都絕非故步自封之輩,如果因為他們對於買活軍的崛起,隻是表麵上不屑、駁斥的態度,那就真是大錯特錯了。
就好比說袁禮卿吧,他從登萊巡撫位置上去任,便是因為他主張對買強硬,留有提防餘地,限製東江、寧錦守將和買活軍的往來,但要以為他對買活軍的一切都深惡痛絕,這就大錯特錯了,袁禮卿的表態在政治上是無懈可擊的,也是必然之舉,因為袁禮卿和孫稚繩是一條線上的人,袁的態度便代表了孫的態度,而這種事,上峰不劃清界限,下屬那就是敢帶頭獻城的,為了大局穩定,孫稚繩必須慎重表態——寧錦防線也需要紅衣小炮的支援啊,那麼,就由對買活軍的需求較低的登萊巡撫袁禮卿出麵開腔,亮明自己的態度,這是最好的做法。
對於要顛覆敏朝衙門的政權,儘量地領受貪圖其好處,發展自身,同時儘可能戒備對方,這也是孫、袁乃至田任丘等人無形的默契,如果有人會憤憤然地感到‘看不起買活軍有種彆用買活軍的支援’,那麼這種人無疑是毫不了解政治的,也並不適合接觸政治。在政治上,這是敏朝對買地最佳的應對之策,或者,用買活軍自己的話,也可以叫做最優解。
而在防備買活軍的同時,廠衛同時還在買地大量收集信息,購買書籍,他們一開始收集的信息,還是以軍事調動為主,但近年來逐漸調整方向,改為收集買地的物價、民情,甚至是重金收買統計局的吏目,想要翻抄統計局的文件,送回京城。
至於派出本地的好青年去學理科,去專門學校上課,日後回流來主持特科教學等等,這甚至是屬於一種陽謀了:翻抄文件,這個買活軍自然是一直在嚴查並且製止的,但外地人才來考學,即便知道有回流的可能,買活軍也並不在乎,屬於一種半放任的狀態,隻要政審能通過,不是一看就是探子的程度,該有的待遇也不會少了,甚至外地人才倘若要考吏目,其出身也隻是會被納入打分,而不是一概嚴詞拒絕了事。
買地的這種策略,客觀上是因為地盤太小,外來人才如果一律予以拒絕,或者嚴格審查,工作量實在太大,也阻礙他們招引人才,也有對自身的自信:買地的日子要比敏朝好過,他們認為大部分人才還是會留在買地——這個想法,其實也不能說有錯,尤其是女間,基本就是泥牛入海,去一個折一個,但,不管男女間也好,他們雖然更願意留在買地生活,但卻也不反感把一些無關緊要的,自己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觸到的消息,送回敏朝,換上一些錢財來花花啊。
從結果來看,往買地派線人,居然成為了對雙方都有利的行為,買活軍得到了不少能辦事的人才——但反正他們那裡總也會有人才浮現的,而廠衛也得到了源源不絕的情報,除了這些民情線報之外,還有一些市麵上比較少見,不太容易買得到的書籍,這些書籍,運回京城之後,翻印、抄寫,送諸大臣家觀看,而儘管廠衛、西林之間屢屢摩擦,但西林黨人也從不曾拒絕廠衛送來的書籍抄本。
甚至於,他們中有許多還會私下討論閱讀買地書籍的心得:以他們的年紀,自學理科,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本事能學出名堂來的,但買活軍處的一些管理學書籍,卻和政治課本一樣廣泛地受到歡迎,普遍認為其中蘊含的智慧不可小視,很多馭人的思想,是立刻可以轉化為現成的養分,供他們吸收的。
孫稚繩自己,對於買活軍的新思想,便很是歡迎,抱持的是取其精華、揚其糟粕的想法:隻要能保持儒學取士的傳統,那麼,不論是開特科,還是遍閱買書,引入買活軍的先進技術工藝,都並無不妥。他和袁禮卿也多次通信討論謝大郎編撰的《管理學入門》,又有《博弈論》等偏門書籍,不過,到底身在邊關,消息不算太過靈通,對於袁禮卿所說的‘虹吸現象’這兩個新詞,還是不知其所以然,便忙請教道,“不知何解,望禮卿教我。”
袁禮卿歎道,“這是信王回信時提到的兩個詞,說是內部討論會上,聽到買地一個高官的比喻,所謂虹吸,是物理課中的一個現象,在氣象之中,所謂龍吸水、龍卷風者便是……”
稍微介紹了一下虹吸現象的原理,孫稚繩已經明白過來了,歎道,“果然形象,這虹吸現象在經濟之中,指的就是買地那裡薈萃華夏精華,各地的錢財、人力、方物,都往買地流動的現象吧?”
袁禮卿道,“正是如此,所謂人往高處走,其實也是一個道理,事實上,買地如今已經對我敏朝疆域形成了強烈的虹吸,就以煤而言,京西就有大片煤礦,但京城用煤卻還要從買地來買蜂窩煤,不能不說是一種滑稽,這就是買地以自己的先進技術為憑,將各地的煤礦吸取到自己那裡去,又產出上好的蜂窩煤來,回銷各地,賺取利潤——這叫剪刀差,這是上回信中我也提過的新詞兒。”
“明白了虹吸的道理,便知道長久以來,綏靖派‘觀其自敗’的說法,無非掩耳盜鈴而已。”袁禮卿的表情也有些慎重,“所謂觀其自敗,無非是認為華夏土地廣袤,能在一地行得通的體製,在各地未必都能行得通,且隨著各地貿易往來,就像是一杯水中滴入一滴墨水,墨水自然衝淡,終究是疥癬之疾,無關緊要,自古以來各處邊患莫不如此。
但在虹吸效應之下,龍卷風越來越大,卻是足以將周圍地域不斷卷入同化,便如同江陰的豐饒縣,買活軍竟未介入,全是當地人一呼百應,二三日內便將本地衙門接管,絲毫阻力未有,眾賊更是謹守法度,絕不作亂,隻等買活軍前去接收——這就是已被虹吸效應同化,而買活軍對其完成整編之後,豐饒縣又立刻開始虹吸周圍的州縣,原本此地隻是江陰一處不起眼的小城而已,但現在,豐饒縣卻是江陰最繁華的所在,這就是虹吸效應的威力了。”
如此看來,在虹吸效應的加持下,買活軍的堂皇大勢似乎是無可阻擋的,孫稚繩道,“其實這虹吸效應落實在軍政中,無非是以戰養戰而已,以往義軍舉事也多是如此,此法前期還好,後期地域越來越大——”
說到這裡,他不再講了:因為買活軍的擴張速度並不快,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慢,所以並沒有後期失控的問題。在軍事上幾乎已經全麵無敵的情況下,對外擴張還保持如此程度的克製,謝六姐的忍耐力幾乎可說是已經達到了聖人的境界。也讓買活軍失去了唯一的軟肋,現在的買活軍幾乎無法針對,令人無計可施,隻能白白地坐視他們逐漸壯大,在周邊地區鯨吞虹吸,每一天都令敏朝更加衰弱,更沒有抵抗他們的可能。
“技不如人啊,根子還是在於這仗沒法打……”
當北麵的防線還要買活軍的紅衣小炮來鞏固,等東江島崛起,買活軍開始運人之後才有反攻可能,在做戰略部署的時候,大多數人心中也就有數了,如今天下間在軍事上能和買活軍抗衡的勢力,即便有那也不是敏朝,或者說,敏朝即便能和買活軍相持,那也不是在山高水遠的福建道,買活軍什麼時候要攻金陵、取京城時,倒是有可能倚仗地利留下一些人命,但,如果謝六姐動用她的所謂‘黑天使’,甚至是更可怕的大飛箭術,那照樣沒人能夠改變戰果。
本來,對抗虹吸效應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力降十會,用蠻力碾過去,如今既然做不到,那就隻能采用袁禮卿提到的‘跟隨者策略’了,說來也是好笑,這名字還是買活軍座談會上對於田任丘推出的新政,進行的解讀和總結。再通過線報回流到敏地,給田任丘的新政命了名。
“其實跟隨者策略,就是跟隨市場上的龍頭產品,學習先進經驗,並且提供更優質低價的商品。從複製、模仿到調整,是三個階段,買地認為田任丘的跟隨策略,無法做到原樣複製,也沒有足夠的智慧達成更優秀的調整,隻能進行有改動的模仿——但是,跟隨策略是如今對抗虹吸效應唯一的解法,也就是營造出和買地相差無幾,或者隻有一定差距的環境,讓儘量多的人口留下,而不是被虹吸去雞籠島,去南洋。”
“如今,高產糧已經幾乎在北方鋪開,雖然產量和南方比還有一定差距,但養活大多人口已不是問題,如此一來,人口已不再是負累,而成了培養期極長的寶貴資源,一個識字,能服從管理的高質量人口,培養時間至少需要十五年。北地如果繼續放任流民南下,就等於是不斷被虹吸走最寶貴,最難再生的資源。因此必須對北地的基本盤做出調整——女特科隻是其中的一步而已。”
要把這樣買裡買氣的論調,‘翻譯’成儒學味道更重的言語,還要在典籍中找出能夠還原全部意思的典故來,這工作量實在有些大了,因此雖然跟隨策略,似乎可以用‘似我者俗,學我者死’這個典故,但袁禮卿也把它完全拋棄了,而是以買活軍的口氣,凝重地說道,“女特科,不過是第一步而已,田任丘其實還是弄巧了——改善女娘處境,減慢女娘南下腳步,已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共識,阻力其實比稚繩你想得要小得多了,如今北地缺女,偶有成婚女娘,高索彩禮已是常態,付了彩禮而女方逃走南下不能成婚的,也實不在少數。這一策,我看是不會有人出來唱反調的。
他如此鋪墊下來,又要大力推進特科教育,我看他的圖謀是不止於此——田任丘得到了買地對他新政的評價之後,如何能夠服氣?在跟隨者的道路上自然隻能是越走越遠——畢竟這是唯一有效的策略,他不敢作為那就隻能去位讓賢,但要繼續下去的話……”
桌上茶水已涼,袁禮卿也不在乎,隨意用了一口,一字一句地說道。
“我看,田任丘恐怕是要動一動地主佃租之策,要把朝廷的手,插到地主之家裡去了——而且,我怕他這想法,很可能已經得到了陛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