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此話當真不假,和議才達成幾個月的工夫,如今謝逆那裡,氣焰是真越來越囂張了!”
啪地一聲,一份報紙被摔在了桌上,“現在竟然還公然以頭版頭條來嗬斥外地士紳——這到底是國朝治下,還是她買活軍治下?囂張!可恨!”
“我方報紙,難道就不能給予一點回擊麼?十日內,至少要拿出五六篇文章來,而且要以白話為主,不要再拽文了——都說了,老百姓看不懂!看不懂!”
《國朝旬報》副主編,同時也是前西林悍將惠抑我,不客氣地點著桌子怒聲說道,“敢是西林無人了麼?那些駢文寫得垂珠驪玉,一個個議論著‘大同社會’,仿佛現在不是小冰河時期,大同儼然就近在咫尺,和那天一君子隔空打得有來有往的。讓他們作文反駁一篇狗屁不通,遣詞用句大白話的檄文,就都成啞巴了?”
“主編息怒!”
和《買活周報》類似,《國朝旬報》編輯部的人事關係,其實相當複雜,首先領銜總編的自然是宮中的皇帝,頭版頭條是必須要送入宮中給他檢閱的。其次,還有個主編,是田任丘掛名,這個名也必須給他掛,雖然他並不實際參與報紙的運營,但若是沒有閹黨的支持,《國朝旬報》是辦不起來的——第一個,合金活字印刷機就拿不到,也就談不上一旬出一期,還能大量印刷,在京畿一帶廣為傳播,乃至和邸報一起,全國發行了。
這兩個掛名的大神之下,便是惠抑我這個老黨棍了,他原是西林黨的中堅,去年九千歲下台之後,閹黨和西林黨的關係有所緩和,秉持‘一致對買’的原則,暫時停下了不死不休的爭鬥,在幾個要點上都達成了一致。
而在這之中,惠抑我因為一向是讚成重發寶鈔,對買活軍的貨幣政策有所專研,便順利從原本唇槍舌劍、發折子攻訐閹黨的刀筆悍將,轉型成為了拿起筆和買活軍戰鬥在第一線的報紙主編,以他的人望、學識,與相對開明的立場,以及和田任丘之間還算是友好的關係,這個位置也的確除他以外,無人可以勝任。
《國朝旬報》發行,是朝野都在慎重觀望的大事,和民間如今日益興起的不定期小報不同,這份報紙級彆很高,各方麵都必須仔細考慮,印刷質量、文章中立場和用詞的考量,都是出不得一點錯的。因此宮中的態度是,寧可前幾期版麵稍微少一點,也要少出錯,以穩當為主,之後再慢慢豐富內容,不要一開始就鬨了笑話,那麼報紙的所謂‘公信力’,也就大大地下降了。
這個要求很合理,但對於惠抑我等人來說,卻是做進去了才知道難處,彆看《買活周報》上的文章,全是大白話,語義淺白,好像是個人都能寫出來。但《旬報》要找人仿寫風格類似的文章,還真不容易。
原因便在於一點:《買活周報》上的文章,之所以看了以後讓人不自覺地信服,譬如對小冰河時期的預測,大家現在似乎都默認為即將發生的事實,而不是買活軍妖言惑眾。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文章雖然全是大白話,但卻有充足的數字去做支撐。
買活軍說今年大米產量好,那就是產量好,每一地的數字都能列出來,買活軍說今年氣溫比去年極端,那就是比去年極端,他們是會列出地名和月份,算平均溫度和極端天氣的天數的,雖然用的統計辦法,未必是每個人都能看懂,但數字的翔實程度卻是無人能夠否認。
旬報這裡,就算是想學,又該從哪裡去找數字呢?就譬如說最簡單的一點,人口,國朝現在對於治下人口的數字和流動的情況,真的清楚嗎?
按製度來說,每十年就要進行一次全國人口的大查,這叫造黃冊,但即便是太平時分,這造黃冊能反映幾成人口也是很玄乎的事情。鄉間往往有隱戶,而官吏又視造黃冊、造魚鱗冊為發財的好機會,總是從中勒索漁利,帶來的直接結果,便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黃冊也不能完全反映人口數目的變化。
更不說數十年以來,流民成風,戶帖逐漸流於形式,黃冊就更無從造起了。國朝的黃冊,基礎是發給每戶的戶帖,家裡人口有了變動,便自行登記填報,去官府上冊,而官府來負責核準。也就是說,黃冊的基礎還是大家沒事都呆在自己老家,不會到處亂躥。但如今路引鬆弛,南方流民一窩蜂般來來去去,怎麼登記和統計?全是糊塗賬,壓根就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就連最重要的人口數據,都完全是不得而知了,旁的數據完全可以想見,大概最清楚的便是每年的賦稅銀子,這個戶部還是知道的——但也完全沒有必要讓小民都知道。
於是旬報的編輯,在文章選材上便陷入了泥沼,學買活軍學不了,寫一些歌功頌德的文章,又無法使宮中滿意,沒入職以前,個個摩拳擦掌,安心要大展奇才,讓買活軍的土包子知道什麼叫做文藝通達,什麼是真正雅潔精致的文筆,來了以後,天天唉聲歎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找惠抑我抱怨,倒是讓惠抑我夾在中間難以做人。
自然了,報紙不至於完全沒文章可發,首先,一說要開報紙,各方的投稿、請托便十分踴躍,經學、理學文章的來稿汗牛充棟,甚至還有人請托人情,想要在末版刊發求名,幾個編輯立刻成了京中學脈炙手可熱的人物;二來,各地的戰事、新聞,這些也能填充相當的篇幅;第三,最近朝廷新出的許多政策,也要在報紙上予以刊發,至少是仔細解釋一下其中的意思,知照士紳,起到一個上通下達的作用。
有這三點在,每一期那自然都有東西,而且旬報的版麵也不如買活周報那麼多——頭版頭條自然是要有的,一般都是在說些政策、戰事的事情,第二版也和買活周報一樣,主要以農事、天時為主。
第三版,買活周報是說醫學、養生的事情,旬報則彆出心裁,主要是收集全國各地的疫情旱澇等災害信息,進行刊載。這主要是因為太醫署的一些心得,各醫正敝帚自珍,不像是買活軍那樣樂意教導群眾避疫,也因為大多數養生方子,都不是平民能夠負擔得起,便是要學也無從學起。
第四版、第五版,在買活周報上都是廣告,求購、招聘分了兩版,這個旬報是沒有的,采取的折衷辦法,是讓京城這裡原本刻印邸報的造辦官署,每一期油印些京城市麵上的廣告,如吉屋出租、求購房屋、招聘、新貨上市等等,夾帶在旬報中發行。
這主要是因為旬報麵向全國,州府甚多,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市場,用得著在旬報上刊登廣告,自然,也因為國朝自有體統在此,又不像是買活軍那樣的野狐禪,行事肆無忌憚,說起商賈之事也是大剌剌的沒有絲毫遮掩。
旬報這裡的第四版、第五版,便是一些經學、理學的文章,這是十分受到書生們歡迎的,有些對於買活軍那套政治學的駁斥文章,也會被選登上來,揚我朝威。
至於第六、第七、第八三版,編輯部內眾說紛紜,本來是想著選登一些話本、遊記散文一類,但又有人說這似乎不合朝廷體統,於是想要改為刊登些朝政軍事的文章,名為‘時評’。但宮中的意思是,前五版都是那樣枯燥的東西,百姓誰願意買來觀看?既然是學買活軍,就不要拉不下麵子。於是折衷下來,改為博采眾長,不論是笑話、詩詞、戲曲,還是時評雜文,隻要是好文章,都予以印發。
如此一來,旬報倒是比周報要多了一些觀眾,至少有經學版麵,這一點是讓朝廷內外諸多名教之士相當滿意的,有旬報對比,買活周報便越發顯得粗陋了起來,透著那謝雙瑤流民出身的氣質——毫無勸學教化的作用,滿紙都是百工小道,將來買活軍遲早要在輕視名教這一點上吃大虧。
若從銷量來說,旬報的總印量,一期也能有個七八萬份,並不遜色於買活周報多少,若是合金活字能夠充分供給,再翻個兩番也是不稀奇的,因為京城的住民,購買周報是很不便的,而且時效也不佳,買到的都是過時的報紙。
再一個,買活周報講的都是買活軍的事情,京城這邊無非是看個熱鬨,看個醫學、農事板塊,其餘的部分和他們關係不大。而旬報這裡,政策、戰報,這些都和自己的生活有關,而各地的疫情消息,這也是旬報獨有的賣點,在京城寓居的外地人很多,大家都想多知道一些家鄉的事情,因此多是要買來看一看。
至於經學、理學這些東西,對有意科舉的讀書人來說,自然也是很重要的,這麼幾期發下來,旬報倒是真的做到了叫好叫座、雅俗共賞,也讓一力促成此事的田任丘麵上有光,至於惠抑我的顯赫,自然也跟著更上一層樓了。
既然旬報打了個漂亮的開門紅,那麼很快,便有一些朝臣蠢蠢欲動,想要發揮旬報的作用,在聲勢上和買活軍形成對抗——朝廷對買活軍雖然態度柔媚,但並不是一味的結交討好,還是有強硬的地方。
以使團眾人,乃至九千歲,又或者是信王等人傳遞回來的觀點:買活軍一向是很實際的,隻要行動上沒有太多的針對,嘴裡怎麼說他們一向並不是很在意。
既然如此,這就正中朝廷的下懷了,朝廷的看法,便是一邊履行和議,一邊在輿論上形成對抗、駁斥買活軍的聲勢,以此鞏固人心,也要做出一番中興的氣象來。
這裡的道理是很淺顯的,朝廷前一陣子簽了前所未有的和議,在聲勢上已是受了重挫,如果在聲勢上還沒有絲毫的反抗,那麼便難免有些人灰心失望,要投到買活軍那裡去了。君不見買活軍處,自從和議達成,已經日益囂張了嗎?就因為私鹽隊在姑蘇遇挫,還特意在頭版頭條發了一篇文章,嗬斥那些阻止買活軍拐帶人口的士紳?
私鹽隊,既然有個私字,是什麼意思難道謝六姐竟不知道嗎?居然就這樣公然發文,真可謂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了。這篇文章是三月初刊發的,送到編輯部時,眾編輯都是無語了——哪有這樣做反賊首領的?連標題都起得如此口語化,半點都沒有頭版頭條應有的莊重!
《現在是連臉都不要了?》
這便是這篇文章的標題,正文則全是嗬斥,先說了在姑蘇城乃至各地發生的事情,隨後便是暴風驟雨般的怒罵,【現在聽說,有一些喪良心的人家,還說買活軍拐帶婦女?若是人家在家裡的日子好端端的,到我們買活軍這裡來賺錢做手術做什麼?若是各人能在本地安居樂業,買活軍便是拐帶了,有用?至於發一篇文章,便千辛萬苦地前來投奔?】
【一向聽說敏朝的讀書人是沒廉恥的,現在果然連臉都不要了!纏足之害,早已經是報紙上說過的,既然是體麵人家,怎麼還不把女眷送到買活軍處來做手術,還要她們自己設法逃來?還把罪過扣到買活軍頭上來?買活軍好心好意給女娘做手術,是行善,不是給你栽贓陷害用的,還好意思發文反對?真是給臉不要臉,是欠罵,還是以為天高地遠,買活軍對你們無可奈何?】
【不反省婦女為何出走,還來怨怪給婦女一條活路的買活軍?這樣的人,我容得你,天容不得你!】
【既然不是人,那便不用和你們說人話,給臉不要臉,便彆怨買活軍把你們做畜牲看待,從即日起,所有對買活軍收容婦女施壓,暗中反對的士紳,經由傳音法螺全數記下姓名,將來買活軍取得天下之後,家長斬首掛路燈,闔家送往礦山為奴!】
【如是私下隱姓埋名,針對私鹽隊,本地人家又再搪塞敷衍,無法自行找出罪魁禍首的,全體連坐辦理,本地田畝三百畝以上,商鋪六間以上,經營賭坊、窯子等非法場所的所謂架勢人家,將來一律連坐處死!】
【以華夏曆1845年起,若再有行折骨纏的少女,出身良人家的,闔家成人斬去雙足,出身伎家的,從幕後東家算起,成年人全數處死,唯裹足者得存。再有不給女娘放足,折骨纏者經本人要求,仍不設法送來買活軍處做手術的,參照情節嚴重程度,減等辦理,最輕者也要進礦山苦役十年!】
【我謝雙瑤一向說話算話,不信,你儘管可以試試看,若是能活到我們打過來的那一天,你看我說的是真是假。】
這還算是文章嗎?簡直都能聽見謝六姐罵人的聲音了,甚至連說理的部分都欠奉,直接就來到了武力威脅的那一步,更有甚者,文末還附了密密麻麻的名單文錄,名為《掛路燈名單節選》,上頭列著的,有各地名門,也有些京城人陌生的名字,根據寓居京城為官的當地人說,都是當地的架勢人家。
看來,買活軍居然還真已經記下了第一波行動中阻礙他們的人家,並且是真的準備要在將來掛路燈了……
這篇文章在買活軍內部,是不太當回事情的,百姓們最多笑語幾句,議論著謝六姐烈火一般的脾氣,甚至或許還有些人會覺得解氣——但凡是喝罵權貴人家,便少不得有人支持。
而且,百姓中又很少有折骨纏的女兒,纏長足的,解開纏足布便好了,他們並不覺得自己被謝六姐罵了,甚至於還會為買活軍的民風自豪,“這篇文章罵的可不是我們,阿裡這裡,若是虐打妻小,那是當即就要離婚的,我們這裡進步著呢!”
真正影響廣泛的,還是在買活軍之外的地方,這篇文章讓朝廷中的媾和派顯得有些尷尬,因為買活軍絲毫沒有遮掩地講出了日後一統天下之後的事情,讓媾和派對他們圖南之後不再北上的幻想宣告破滅——但卻又讓人很難反駁,因為折骨纏的危害,之前的報紙文章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朝廷也不可能讚成這樣的行為。
事實上,由於和議的關係,朝中現在儼然已經湧現了一批以‘知買’為號召的年輕官員,他們的主張是明確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對於買活軍那些的確有用的把戲,要全麵的學習,譬如他們在農事上的經驗,還有醫學防疫上的長處。
這些官員在這篇文章發出以前,便上折子請求朝廷發文,明確禁止折骨纏,要在煙花之地查抄折骨纏的伎子——對於折骨纏的廢止,以及纏足的壞處,雖然也聽說民間有反駁的文章,但,沒有任何有影響力的小報予以刊發。
這也算是大家的一種共識了,目前來說,除了那些令人厭惡的無行文人以外,還沒有人無恥到給折骨纏說話的地步。眾人都明白,這是一種上不得台麵的,可以說是齷齪無恥的愛好,被買活軍放到台麵上之後,是讓國朝這邊很多有些良心的人感到難堪的。
但,儘管都知道纏足不好,可這和私鹽隊拐賣女眷又不是一回事兒,買活軍都已經這樣恫嚇國朝的良善士紳了,朝廷還要捏著鼻子認了,同時再發折子附和他們的觀點?
“反駁的文章,要把這兩件事分開來看,一件是折骨纏的壞處,另一件則是謝六姐嗬斥國朝子民的粗魯之處,並指出買活軍誘拐婦女居心叵測的地方。”
惠抑我一邊組織思路,一邊和手下吩咐,他此時已經收斂了怒色——其實剛才的憤怒,多少也都是裝出來的,為的隻是讓編輯們明白他的態度。這報紙他早三四天就看過了,什麼氣能留到今天?
“務必要用白話文——記住我的話,這些文章,是給買活軍的人看的嗎?不是,是為了和國朝的百姓爭奪民心所用。是以越白話越好,以更多人看懂為要。這也是作文的思路,怎麼樣才能讓更多人打從心底裡反對買活軍入侵,這些道理,你們仔細琢磨著便是了。”
“遵主編命。”
幾個編輯異口同聲地應了下來——這些可都是年輕翰林,前途無量,才華那還能少了去嗎?惠抑我的言外之意,各自都有領會,便各自或抬頭,或打坐,回到自家的值房中醞釀尋思了起來。
惠抑我這裡也是不得閒的,他要思量下一期的版麵安排,還要審閱一些重量級的來稿,斟酌是否發表,這常務主編的活計實在繁重,也多虧了惠抑我雖然年過四十,但精神矍鑠,是天生活力便較常人更旺盛之輩,否則這樣宵衣旰食,換作旁人,沒幾期便非得病倒不可。
也就是惠抑我,四十多歲仍是能拉兩石弓,一頓要吃三碗飯,方才能全然支應下來,絲毫疲態不露。其實若不是這篇文章十分棘手,惠抑我還能親自寫出駁斥文章來,那也是倚馬千言、下筆可待,不消小半個時辰的事。
他之所以叫編輯寫,而不是自己寫,其實是因為惠抑我深心裡是很讚成謝六姐的說法的,折骨纏這樣臭不可聞的東西,起於勾欄,其實便是滿足人心中最猥褻下流的欲望,而世間竟藏汙納垢至此,還有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寫出《足經》鼓吹,可見國朝世道糜爛之一斑。
謝六姐要殺了這些人,在惠主編看來,於世上恐怕真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反而能節省一些糧食,不必喂了這些無用的牲口。因此雖然大義上來說,要予以斥責,而且他作為旬報主編,決不能表現出對謝六姐的全然認可,但惠抑我還是弄了個狡獪,把這活推給底下人去做。
“不過……”他心底也不是沒有憂慮,“對謝六姐的預估,還是有失準繩,本以為那位是天人降世,自有菩薩心腸,最是憐老憫弱不過。所行的乃是堂堂正正的王道、仁道,一切總以救苦救難,少造殺孽為主。”
“如今看來,卻是隻看到了一麵,此女殺性半點不淺,隻是從前未到那個地步,便絲毫不露猙獰,一朝權在手,便立刻流露出真正的嘴臉來了。”
還沒有入主神州,便已經公然宣告將來要如何清算,在政治來講,其實是十分不智的,這對朝廷來說倒是個好消息,譬如這些《掛路燈名單》裡的權勢之家,隻怕是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後便隻能堅決和朝廷站在一處了。
而惠抑我也從田任丘處收到消息,姑蘇城那裡自然要比京城先收到報紙,這報紙在民間掀起的波瀾一點不小,許多本地的吏目,竟有棄職而去,舉家逃亡的,都是隱姓埋名,不知去向何處——隻一紙檄文便驚慌至此,可見謝六姐的威勢!亦可見彼輩平日裡魚肉百姓,一旦牽涉自身則膽小如鼠,實在是可厭、可笑之至!
如此小人,即便是被謝六姐厭棄,也絲毫不值得朝廷招攬。倒是那些大戶人家,譬如並山園王氏等,可以稍作利用,令朝中局勢更加和諧,惠抑我正在琢磨朝中局勢時,忽然有小閹人過來傳話,道,“皇爺召見哩,主編快隨俺們去罷。”
他自從接了這職位,麵聖是經常的事情,惠抑我知道這怕是皇帝要過問下一期報紙的版麵,連忙卷起桌上的草稿,掖入懷中,和閹人一起出了官署,鑽入一頂二人抬的小官轎,忙忙地往城中皇帝彆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