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說過,基金會這個玩意,現在還真不多見。
特彆是不接受外麵捐贈,以一己之力承擔著基金會的善款來源,現在世界上,還真沒幾個土豪能做到。
關鍵是師出有名。
可以說,隻要婁曉娥能把這個慈善基金會堅持個十餘年,哪怕這些年她的財富一點增長沒有,等到何興華成年,那都是妥妥的名流世家公子。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如此玩法。
到了婁曉娥這個地位,錢真的不是萬能的了。
這也是後世那些富豪,動不動捐給某某名校幾個億的原因。
為啥?
很簡單的一件事,錢對於那些人來說,來的太快,可能還有點來路不正。
他們要是不花錢買名聲,求庇護,那就是被後浪拍死的前浪,就是跟在他們後麵那些富豪眼中的肥肉。
所以能把錢花出去,並且師出有名,其實也是一種本事。
婁曉娥知道了這個事,也沒客氣,直接拉著她在遊艇會認識的幾家名流,一起寫了封信給何媛所在的學校。
這對於聖保羅高中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下麵老師鼓動各種想法,校董會的人自然都知道。
這也是有些校董默認的玩法。
但一下子歧視到婁曉娥頭上去了,這特麼就是找死了。
學校除了登報致歉之外,還把一大批的老師給開除了,並且在報紙上做了個公示。
這也就說明,以後那幾個老師,誰要是敢用她們,誰就是承認洋人至上的那套玩法。
就像郭書苗說的,那幾個人,在港島再無立身之處了。
就連洋鬼子,明麵上也不敢對這個處理意見表示什麼不滿。
都是很清楚的事情。
港島的維穩基石是什麼。
要是讓國人真的鬨起來,他們現在連鎮壓都不敢。
隻要敢拿槍麵對普通民眾,那麼洋鬼子也就不用在港島混了。
以咱們的脾氣,肯定是不會任由自己的同胞,白白流血的。
港島某社,最近也收到了一筆十萬的捐贈落款是“元元之民”。
這個事轉到了四九城老路這個部門,也是讓老路哭笑不得。
以某社的資源,自然清楚這個“元元之民”到底是誰。
事實上,如果不是港島某社有意無意的替何媛掃尾,說不定她的身份早就被人扒出來了。
這也是很簡單的事情,何媛寄信的地方就那麼一兩個,學校邊上的郵筒···
真要查,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之所以某社這邊沒有接觸何媛,一個是因為這個丫頭還太小,再就是因為何媛她姓何。
所以對她隻是保護,並沒有打擾。
這次何媛聽了郭書苗講述那些過去的事情。
也算是受到了教育,在跟何大清商量過後,直接湊了十萬整數捐給國家。
在這個年頭而言,像是這種事並不出奇。
老路哭笑不得的,也就是因為她是何雨柱的閨女,這讓老路真心不知道怎麼麵對何雨柱了。
他前段時間,對何雨柱各種提防,結果人家閨女都這麼懂事。
這讓他情何以堪?
關鍵他也不好意思,去找何雨柱說這個事情。
他都能想到何雨柱知道這個事情以後,會用什麼嘴臉對他了。
何雨柱肯定是用滿是不屑,鄙夷的眼光看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他了。
不過老路也真是佩服何雨柱,婁曉娥那麼優秀,還能說是家學淵源。
婁家不管現在結果是什麼,但在商業上麵,的確無法否認婁振華的成功。
不論在哪個城市,能擔得起“半城”這個名頭的,那都是一等一的富豪了。
但他是沒想到,就算是何雨柱的女兒也是如此優秀。
何媛畫漫畫的事,老路這邊肯定知道。
這就沒法否認何家的家教了,何媛在去港島之前,可是都在何雨柱身邊成長起來的。
還是那個原因,要不是為了保護何媛,說不定他們在港島的關係,都要替何媛鼓吹一番了。
再以何媛漫畫當中的四九城元素,宣傳一下咱們自己。
也就是因為何家複雜的情況,所以對何媛,相關單位都選擇了默默守護,不打擾她的成長。
老路感覺自己牙疼。
他現在連正常的工作都沒辦法進行下去了,他不停的瞅向電話機,心裡掙紮著該不該跟何雨柱打個電話“報喜”外加“感謝”。
最後,老路看看時間,直接一咬牙,起身走進了他裡麵的一間小臥室,從行軍床下麵摸出了一個陶罐。
這是他從外麵收過來的一壇老酒,比開國酒年頭還要久個幾十年,是當初辮子朝退位,慶祝共和時的那一批。
這玩意,現在可是比開國酒還要希罕。
本來上回何雨柱要是直接找他說婁曉娥該如何應付的事,這壇酒也就順手給出去了。
算是他跟何雨柱道歉的禮物。
後來何雨柱直接電話裡告知了他辦法,所以這禮物一直就沒送出去。
現在正是下班時間了,以老路的想法,何雨柱現在也該回到了家。
這個時候,拎著這壇酒,去何家拜訪,這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順便再把何媛的發展當著何雨柱夫婦的麵一說,何雨柱哪怕再小心眼,也不可能當著劉婷羞辱他。
他跟何家相處這麼久,劉婷雖然不知道他的具體身份,但估計也能猜到點。
隻能說老路的孤僻症是越來越厲害了。
他在私人拜訪前,都得把待會說什麼話,會發生什麼場麵,全都考慮周全了。
不然,他就是感覺相當不自在。
但奇怪的是,公事相處,他卻是沒這個毛病。
不論什麼局麵,他都能冷靜處理,一點也不會心慌。
等到老路到了何家胡同路口,一下車就愣住了。
隻見何雨柱手裡還拎著個包,卻是另一隻手捂在眼睛上,臉朝著牆壁,嘴巴裡正在數數。
“····4···5···9··10···躲好沒有?我要開始找了啊。”何家四五個孩子,外加胡同裡麵好幾個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是四處躲藏。
來來往往的街坊也是相當配合,就連騎車路過的,都下車推行。
而那些孩子,也是撿著各個角落躲藏,卻是很少有人往彆家院子裡跑的。
老路從來沒想過這畫麵,一時之間,他也呆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