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平流層鐵路的固定纜繩,這東西之前一直是複合合金線編織而成的,重量太重了,強度也相對比較勉強。
現在隨著碳納米管多層套管技術的出現,可以生產出0~30公裡的單線之後,空鐵集團迅速更新換代。
采用多層套管的碳納米管製造的纜繩,重量隻有之前合金纜繩的3.4%,強度卻增加了48倍左右。
而纜繩重量的減少,又讓平流層鐵路的有效承載力提升了不少。
另外碳納米管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不在少數,這種技術的應用,極大減少了金屬纜繩的弊端。
當然,碳納米管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東西,比如空氣的侵蝕,宇宙射線的摧殘,都嚴重影響了碳納米管的使用壽命,這是碳材料很難避免的一個致命問題。
不過,使用壽命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
比如李青葉在盤古界研究出來的抗輻射凝膠,這東西經過二次加工之後,可以作為很多材料的外塗層,其對宇宙射線的防護效果非常好,除了少數高能中子和加馬射線,其他宇宙射線都沒有辦法穿透這種凝膠。
當然,這種抗輻射凝膠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它同樣有使用壽命,如果是暴露在平流層上,3毫米厚度的凝膠固化層,大概隻能維持17個月左右。
對此空鐵集團倒是沒有太失望,畢竟可以抗輻射,又輕便的材料,就彆要求太高了。
同樣可以抗輻射的鉛板複合層,倒是可以使用幾十年,問題是鉛板太重了。
因此空鐵集團選擇了抗輻射凝膠,大不了以後經常維護和重新塗刷。
比起更換造價不便宜的碳納米管纜繩,經常塗刷抗輻射凝膠,反倒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
……
盤古界—震區。
李青葉花費了一個星期的事情,將公司各個部門的年度報告瀏覽了一遍之後,又布置了一些工作。
而他自己則來到震區。
這個區域之前一直作為備用的科研區域,前段時間被改造成為了生物信息解碼中心。
李青葉正和幾個震區的負責人討論一些事情,比如如何應用基因逆解碼技術,獲得地球遠古時期的信息。
古生物學專業的張載文,興奮地說道:“董事長,這個技術實在是太厲害了,我們選擇了鱷魚作為解碼的目標,獲得了不少遠古時代的畫麵。”
李青葉看了看那非常怪異的修複畫麵:“這就是鱷魚的視角嗎?”
“是的。”張載文點了點頭。
由於鱷魚的視覺、聽覺之類和人類不一樣,因此它們隱藏在基因之中,傳承下來的畫麵和聲音,站在人類的角度去觀察,會感到非常怪異。
比如人類可以看到的顏色,有些動物不一定可以看到,有些動物可以看到的顏色,人類卻可能沒有辦法觀察到。
比如絕大部分的哺乳動物都是紅綠色盲。
很多人以為老虎的皮毛非常顯眼,那是因為人類普遍不是紅綠色盲,但是在其他哺乳動物眼中,老虎的皮毛色彩卻是非常隱蔽的環境偽裝色。
而昆蟲和節肢動物的視覺器官,又往往特化得非常厲害,比如螳螂蝦,它們可以看到的顏色,可比人類豐富了一個量級以上。
張載文拍了拍一旁的生物計算機:“我們目前正在想辦法解決視角的問題,儘可能將原始影像轉變成為人類可以輕鬆瀏覽的畫麵。”
“目前可以追查到的基因記憶,最遠可以達到哪個時期?”
“鱷魚可以達到.7億年之前,它們家族是活化石了,不過基因記憶非常零碎。”
對此李青葉一清二楚,他當初改造自己的基因之後,獲得的祖先記憶能力,就有這個情況。
基因可以記錄生物體的生前記憶,但隨著基因不斷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會損失一部分祖先記憶,這是進化的代價之一。
而李青葉也看出了張載文團隊的想法,他們現在鱷魚作為提取遠古信息的材料,原因就在於鱷魚的突變不大,它們和幾億年前的祖先相差不大。
這是現代動物中,比較少見的活化石族群。
如果選擇其他動物,比如常見的野雞,它們的祖先是恐龍,兩者的差異太大了,這意味著野雞進化過程中,產生了比較大的突變。
而這種突變往往會嚴重破壞祖先記憶的信息傳承。
李青葉對於自己祖先幾十萬年前的事情,都非常模湖不清,就是因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好幾次大突變。
“儘管幾億年之前的記憶非常零碎,但我們還是獲得了不少重要的信息,比如遠古非洲地區的氣候變化,還有經緯度變化……”
張載文一邊說,一邊調出一個模擬地球模型,通過基因迭代判定的年代,將該年代相對於的鱷魚基因記憶錄入超算之中,然後啟動推演。
很快模擬地球就出現滄海桑田的演變。
包括非洲的板塊運動、火山地震、四季變化之類,一點點被解析出來。
地球的滄海桑田,一一展現在眾人麵前,儘管這隻是滄海一粟的生物視角,但未來隻要搜集到足夠多的動物祖先記憶,那完全可以拚湊出一條相對清晰的古地球演變曆程。
“不錯。”李青葉看到了非常清晰的地球氣候演變。
特彆是近300萬年以來的氣候模型,基本已經非常清晰了。
這和研究地質不太一樣,這種基因記憶解析出來的數據,準確度可以精確到年,甚至月和日。
隻要越靠近現代,那動物基因記憶的信息就越清晰,自然可以判斷出氣候的演變。
李青葉在這邊考察了一會,就回去澤區搞新項目。
他的新項目和基因記憶有關係。
不過這個項目的基因記憶,並不是解析,而是錄入。
李青葉希望可以通過將知識錄入基因之中,然後在特定的發育階段,激活隱藏的基因記憶,達到傳承的目的。
之所以要搞這個項目,原因就在於人類的知識庫越來越龐大了,哪怕是有生物芯片,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可以完成一個大學科的學習。
日漸龐大的知識庫,漫長的學習時間,會讓人類的發展速度再次下滑。
雖然現階段的新人類,還沒有出現發展速度下滑的情況,但未來這個情況是必然會出現的。
當知識多到學習不完的時候,就是新人類發展進入瓶頸期的時候。
李青葉這是在未雨綢繆,他打算借助基因的力量,將知識錄入基因之中,然後讓人類在完成身體發育之後,直接繼承基因記憶之中的知識,從而打破發展瓶頸。